信念,這個詞,看似浪漫,但卻是一個相當理性的詞,它並非是無法理解、虛無飄渺的存在。
當一個人夸夸其詞的講述著自己對於信念的諸多想法,我們不用急著去質疑,甚至挑戰,只需要靜待,我們便能得知,他所謂的信念所指的究竟是什麼樣的境地?
一個人的行為舉止,便是這個人信念的展現。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念,而它未必是他人能夠想像且能理解的,原因很單純,我們本來就是不同的個體,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你又如何能要求每個人對於每個詞句都有一樣的共識與幻想呢?
詞語永遠是不精準的,但可惜的是,人類只能透過詞語來互相溝通。
或許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詞語也是可以表達得很清楚,這一點我並不完全同意,舉例而言,請你現在立刻想像一臺車子,請問你的腦中會浮現什麼車子?
如果是我,我的腦中浮現的是休旅車,而你可能會是轎車、貨車、聯結車等等,在一般交談中,如果車子並不是對話中的主體時,我們並不會特別定義究竟是什麼車子,我們只會用自己的想像去概括對方所講述的經歷,聰明的你,肯定在這一刻就懂我的意思。
同樣的一個名詞,我們就會想像出不同的外型,若沒有去深究,就很容易產生錯誤的理解,具象的名詞都會有此差異,更遑論抽象的名詞,諸如勇敢、誠實、熱情、幽默等等。
而這也就是為何同一個人,在他人口中的評價都有所差異的原因,比方說,我是一個勇於嘗試極限運動的人,因此大部分的人都覺得我是一個勇敢的人,得到如此評價的我,卻對於狗、貓之類的小動物感到畏懼,在看過我這一面的人,他們將對於我的勇敢又有不同的詮釋,有的人會認為每個人總有幾個害怕的事物很正常,因此這群人依然會認為我是勇敢的人,而另一群人則會認為連小動物都怕,那麼這個人就不能算是勇敢的人。
評論一個人的信念,永遠是主觀的,不論多少人認同你對他的觀點,這些評價依然是主觀的,因為你永遠都不能明白,他的信念。
信念是孤寂的,是沒有任何人能夠觸及,只屬於你的,聖地。
我個人是相當反對,評價一個人的信念的正確與否,因為這種評價就像是在抹殺一個不同於自己的聲音,這是不僅殘暴且霸道,彷彿世界上的所有人只要一提到車子,就一定得想到休旅車,而非其他車型,而這個人曾經的評價只要不符合自己心中的預期,就直接予以否定,然後再搬上一套自己想像的名詞去定義這個人的信念。
為什麼?為什麼我的信念是由大眾來定義?是由多數的人來裁決?這是一個多麼殘暴、野蠻的行徑,但時至今日仍舊有許多人樂此不疲,批判著他人的信念,甚至想要將他人的信念,形塑成自己的認同的信念。
今天之所以分享這個觀點,主要原因是來自於我與同事間對於職責認知上的落差,對一個測試工程師來說,產品的性能是否正常?是基礎中的基礎,若以 100 分而言,這只能說是 60 分的程度,若要到達 100 分,我們還必須去了解這個產面的應用面,是否在應用上是堪用的?甚至也能更進一步的去了解程式的邏輯,並與產品經理與研發部門討論如何修正,能夠減少應用面的疑慮,並不影響出貨的時程等等,做到這一步已經有點超過 100 分的程度。
因此對我而言,除了要驗證功能是否正常之外,還必須去設想應用面的情況,並加以模擬,才是盡責的,然而我的同事卻認為,主管並沒有要求要去管應用面的事情,只交代確認功能,因此他認為自己只需要做到這樣的程度便夠了。
誠然,主管確實沒有要求到我所說的那份上,因此對於他的回答,我啞口無言,但在這一刻,他在我心中已經被貼上不負責任的標籤。
雖然我前面提過,我們不該去評價他人信念的對錯,但卻不能阻止我對他信念的不認同,儘管不認同,我卻不會要求他採取與我一樣的工作態度,因為這就是他的信念,而他也必須為這樣的信念付出相應的代價。
離題一下,或許很多人會認同我同事的行為,沒有被要求,就沒有必要多做,若要多做,就必須要有相對應的利益驅使,無論是實質的或是潛在的,昨天在跟我朋友分享這件事時,他也認為大多數人會多做,肯定是有好處才會去做,但對我而言,這是原則性的問題,領了人家的錢,我就應該要完成這樣的職責,而這並不是主管有沒有要求的問題,而是這份工作本就涵蓋了這件事,因此我認為他人口中的多做,本來就是我應該做的,這並不帶任何功利性的目的,僅只是盡責而已。
所以我的信念究竟是什麼?在目前的人生階段,我認為自己的信念是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進而對社會做出些許的貢獻。
看到這裡,我想已經有很多人忍不住作嘔了起來,如果是十年前的自己,看到了十年後的自己居然寫下了這麼一段話,肯定無臉見人。
或許這麼說很理想、很夢幻,甚至讓人感到不切實際,畢竟只要出了社會,大多數的人都能感受到社會的冷酷與現實,為何要對這樣的一個社會提供自己為數不多的一絲關懷與溫暖?更別提,自己在提供這份關懷後,還可能招致猜忌與質疑。
活在世界上,本來就是對立面,任何人都有立場,無論出發點是好或壞,無論是私人的或是公眾的,批判與責問總是無法避免的,儘管我們都知道這些事情,但大多數人為了減少這些痛苦,而選擇沉默,甚至無視,我們只要不出聲、不去看,便不會招致這些怒火,自己便能在自己所幻想的快樂世界,安逸、悠閒地塊活下去,儘管你很清楚,社會上有人在哀號著、求救著,但你仍然選擇閉上雙眼、摀上雙耳,心中默默地告訴自己:「我自己都活得不怎麼樣了,怎麼有餘裕去幫助他?反正一定會有強者拉他們一把的,我沒有必要擔心。」
甚至你還可能對自己說道:「將來若自己有足夠多的錢財或權力,我便會開始搭救這些人。」
但你我都很清楚,就算你擁有你所謂足夠的條件時,你也不可能會出手的,因為裝睡的人,是叫不醒的。
為什麼我會想要成為這樣的人呢?
因為我想要一個美好的世界,處處可見的關懷與溫暖,一個人與人值得信任的社會,而非一個整天擔心自己是否會招來責問、辱罵殘酷而冷漠的社會。
或許你曾經也想過這樣的一個世界,但你卻受到現實無情的洗禮,最後僅認為這個世界的真相就是殘酷的,而那樣的美好是存在幻想中的,而當越來越多人有著與你相似的遭遇,一個互不信任的循環成為社會的主旋律,這其中肯定有著數不勝數的複雜原因所組成,而你也肯定不是從一開始就是個冷酷的孩子,只因為其他曾遭受社會無情對待的人,將你的熱情與良善摧毀殆盡,為了保全自己所剩不多的良善,你選擇了對他人關上大門,戒慎恐懼的透過貓眼看著這個世界,於是你再也無法看清任何敲響你大門的人,進而使你無法再信任任何人。
由貓眼看向世界的你,怎麼能理解世界的廣袤?怎麼能理解人性的多變?就如同我前面所提的,每個人對於自身信念的定義絕對是不同的,但你卻只能狹隘地認為,必須符合你心中對於這些名詞的定義,才是正確的,因為只有透過這些你所認同的價值,你才願意給予你那份早已破敗且殘缺的信任,錯誤的認知瀰漫在社會的各個角落,造就了這樣的一個痛苦的社會。
我之所以選擇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是因為感受到這些痛苦,我想透過責任感的塑造,讓自己明白,我對於社會應該盡到什麼樣的貢獻,不是為了他人的讚美,更不是為了金錢,做這些只是我的責任,是我的本份,是一種內化的節操,我想,這樣的貢獻才是對社會有幫助的。
我認為這就好比打掃自己的房間一樣,看著滿地的垃圾、厚厚的塵埃,你無須任何人的提醒,也沒有想到得到任何人的讚美或獎勵,你便會拎起你的掃具,好好清潔你的房間,你只是想得到一個乾淨整潔的環境,這於我而言就如同社會一般,我們明知道社會這般雜亂不堪,但大多數的人卻選擇袖手旁觀,僅讓有能力的人耗盡心神、努力清掃,就算他們能力再強,財富再巨大,那也抵不過基數如此龐大的人類社會。
但只要大家仍舊緊守著那早已發炎化膿的社會之殤,美好永遠都是幻想,痛苦將會更加地深植,不僅直入骨髓,甚直寄生在靈魂之上,最終走上痛苦的極端。
然而,我也很清楚,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承受在這條道路上,所伴隨的痛苦,所有人緊閉大門的人,都將竭盡所能地阻止你,為他們的傷口上藥,你將招致中傷、抹黑,甚至社會性的抹殺,你的觀點會被他們嘲笑、污辱,你所付出的善意,不僅無法得到相對應的回應,甚至得到更強烈的惡意。
對我來說,踏上這條路,將伴隨著他人不解的恥笑,就像我與朋友分享這個觀點時,他便覺得這種想法很愚蠢,為什麼明知道會受到責難,還要去做呢?
然而人生不就是如此嗎?肚子餓時,總要花錢吃飯,總不可能為了存錢,而完全不吃飯,為了餵飽自己,就必須有所付出,只要你還在闡述地球是圓的,那麼在你的一生都將伴隨著教會的責難、世人的恥笑,想要得到一個美好的結果,你就必須付出相對應的代價。
最後,我只想問問你們,你們的信念是什麼?你們到底為何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