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學生們陸陸續續到校,有的看到我就拼命問問題;有的無口語則是揪著我的袖子,怕我走太急,還趁機掐我一把;有的則是用稚嫩未變聲的聲調喊:「蘇家立老師,灌水泥車,施工,車子為什麼不進來?」語言組織尚有困難的學生,必須藉由不斷詢問增強自信、與人互動,除了要適時給予資訊,就要合理轉移問題所述的情境。
縱然我不愛大張旗鼓,用誇張的肢體和高亢的言語去吸引學生關注,孩子還是可以感受到我對他們的關懷──這是我近來最大的收穫──用心去觀察他們的需求,一樣不需要言語。
言語會因為彼此認知的差距而造成更大的誤解。
A雖然時常都在生氣,但我會認真聽她咆哮,婉言告知她:「我知道天氣很熱,我請張老師幫你擦藥」、「你肚子餓了,請你自己剝麵包。慢慢吃」、「請練習等待,注意聽計時器的嗶嗶聲」.....孩子從坐不住到可以在學校綻露笑顏,足以證明,只要用心陪伴,是可以慢慢影響他們的固著性的。
B雖然日常非常焦急,有很明顯的ADHD,會將更年幼的學生撞飛。但在適當的規矩建制和合理的指令下,也能控制脾氣,不再使用在家時發怒拍桌子的方式與人溝通,學生都是聽得懂的──前提是老師要運用合適的策略。
所以我需要多說什麼嗎?不用,準備好情境、訂好規矩並確實履踐,孩子就知道我說的每一句話都是認真且絕對做到,自然就不會懷疑我的作為,願意改變與配合。而這不也砥礪我言行必果的機會嗎?
與人相處,真的不需要太多言語。用心留下的行為,純真的人都會感受的到。
昨天最有趣的童語是:「老師我要吃雞塊」我知道他媽媽把雞塊放在書包夾層,協助他吃完後,他就說「我要跑步,我要減肥。」雖然只跑了不到幾秒,但那份願意努力的心意,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