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個地方又開始了虛擬歌手即將取代聲優、歌手的話題。
我想在這裡闡述自己的想法。
那就是無論過了多久,我認為真人歌手不會被虛擬歌手*1完全取代。
提出幾個觀點。
1.虛擬歌手即便有AI撐腰,他仍舊是數據,沒有心臟,也沒有人類的思想。
也許過了五十年後,我死去以後,AI也會衍生出人類的情感也說不定?
但現今而言,歌聲合成還不會取代現役流行歌手,甚至經驗老道的歌手,又或聲優。
而虛擬歌手影響到的人,可能是那些背後默默幫歌手唱DEMO的歌手們,這是個壞消息。也許對從不去委託DEMO歌手的作曲者們而言,科技的進步是好事。
2.即使搭載感情系統,唱歌的破綻仍舊有著極大的進步空間。
如果常在使用AI系統的大概知道一點,那就是快歌跟RAP不太行。
以過往的經驗舉例,不只VOCALOID需要花功夫、其他軟體更需要花時間。※VOCALOID不是AI
假設今天時間緊湊,我們更傾向與委託DEMO歌手,而不是再繼續使用歌聲合成硬撐。
發案通常沒有太多時間給你慢慢調,競爭是場時間賽跑。
3.瞬間爆發的不足
這裡同樣是以作曲者的觀念,即便AI的技術如此神奇,目前仍無法在一般正常情況下肆意唱出跟搖滾歌手一樣的地步──甚至是視覺系歌手?
也許聲庫能模仿歌手特徵,科技不斷的成長,只少現在,還未能狂野到能肆意取代專業歌手的部分。
4. 感情線
就像第一點提到的。數據始終是數據。即便複製了歌手的特徵與唱法。一個人在名為「命運」的鳥籠中度過的無數回憶與反芻,都不是數據能夠輕易地分析甚至取用。
一位歌手,一個人生。一百位歌手,即是一百種人生。
我們可以從他的數據裡找回歌手曾經存在的證明。
只是,歌手的沒落後,即使神,也無法從過去的美好裡複製、甚至重新貼上。
沒有100%的基因複製。只有99%的相似。而那1%甚至更小的數據差,正是分辨你與我的差異性。
拿前世今生的例子來講好了,我們裝著的是同一個靈魂。卻不是相同的兩個人與個體。
我和前世有著極大的相似度,有著相似的喜好與習慣,聲音...等,無論是「他」或是「我」。
我們始終無法取代對方。
總結:
以上是我最數據型虛擬歌手與真人歌手分析。也是我從進入作曲圈以來穿梭各處與聽課、並且在自己的創作過程中獲得的想法。
並非虛擬歌手就真的無法取代歌手。
在我心中,虛擬歌手有它的重量。
在每個粉絲裡,「某位虛擬歌手」也在他的心中占有不少的重量。
這種愛不是真人可以取代的,同樣地,對於真人歌手的粉絲而言,虛擬歌手一樣無法取代他們的「愛」。
至於這個話題點究竟能不能成立?我個人覺得是可能的,時候還沒到。
或許過了十幾年、五十年??萍寄軌蚩寺〕鲆粋€活的歌手數據也說不定呢。
至少2022年的當下──虛擬歌手仍有非常巨大的進步空間。
以上就是我自己目前以來獲得的經驗與想法。
還是老話一句,你家歸你家,我家歸我家──互相尊重。
*1 這裡的意思是聲音提供者錄下轉換而成的數據庫,而非VTUBER等真人操作的虛擬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