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神農鼎存在的意義到底是怎麼?」
「兩個字平衡,當然要說下去故事很長,我想你沒耐心聽吧,我也沒時間說,總之你決定如何?」
「人生苦短,當然是拼了,我答應這個契約。」
「很好,滴血簽約吧!」神農鼎契約使者雙手畫出牛般的圖形,一張七彩顏色的契約紙就誕生出來了。
「對了師父生前交換條件是怎麼啊?」
「武聖之血,不過天酒刀一開始就沒打算要去執行,因為他的時間都用在照顧遺孀無父無母的孤兒了。」
「哈,是喔。」錢如命苦笑一下,眼眶隨即溢出一滴又一滴的淚珠。
第四十六章 南北 世族
東晉是中國正統承認的朝代,也是司馬氏政權的延續,跟之前的漢王朝一樣,雖然分,西漢、東漢但都是劉家天下,唯一不同的是,晉朝就算加上東晉也不過一百五十五年,而且最強盛的時期,也不過是創立者皇帝司馬炎一代而已,所以晉朝在史學家的評價一向都不是很好,而東晉開國皇帝是瑯琊王司馬睿,首都是建康,也就是後來的南京,只是東晉比西晉更慘,不但管轄領土大大縮小,自司馬睿開始之後的東晉皇帝,一直受制於世家大族挾制直到滅亡。
也因為東晉太弱了,入侵中原的游牧民族太強,所以歷史學家又將這時期稱為五胡十六國。
時間來到東晉第三代成帝司馬衍執政時間,因為司馬衍年約五歲多,所以實際上的權力掌握是由母親皇太后庾文君臨朝稱制,還有兩位顧命大臣司徒王導與中書令庾亮輔政。
自古君幼亂臣賊子一定趁機兵變。
不久歷陽內史蘇峻與豫州刺史祖約叛亂,蘇峻是因為庾亮要削兵權,祖約則是因為受到冷淡,懷疑是庾亮修改遺詔搞的鬼,庾亮乃是東晉名將祖逖之弟,不過能力輸其兄太多,當祖逖死後,東晉朝廷內亂,後趙石勒立刻南侵,將祖逖打下的領土全部奪回,祖約唯有退守壽春,之後因為王敦內亂,站在朝廷那方,順利驅逐王敦指任的淮南太守任臺,因功被封五等侯,進號鎮西將軍,屯駐壽春,防衛北方後趙的侵略。
然而新帝上任,祖約本以為自己名氣和資歷可以當上輔政大臣,卻出乎意料沒在遺詔名單之上,於是認定是庾亮修改遺詔暗中搞鬼,並且非常怨恨以庾亮為首的東晉朝廷,於是當蘇峻約他討伐庾亮為名而起兵,立刻答應,立刻派侄兒祖渙和女婿淮南太守許柳領兵與蘇峻會合。
祖約、蘇峻皆是一流的將領,加上東晉政府軍內亂傷亡尚未恢復元氣,祖約、蘇峻聯軍勢如破竹,連戰連勝翌年就率兵攻至建康。
於是庾亮不得不親自率領京城軍在宣陽門外要和蘇峻、祖約聯軍決一死戰。
然而兩軍尚未交鋒,庾亮京城軍自動潰散逃亡,面臨死關,庾亮雖急不亂,如今唯有靠自己殺出一條血路,出外尋找援兵救駕此策了。
「殺殺殺殺!」庾亮揮長刀激昂大喊,試圖要衝出大軍包圍網,就在這時,數道強大冰寒氣波自遠方衝來,士兵慘叫接連響起,一條生路就這樣誕生了。
「王大人多謝了。」
「主公要派重兵去追庾亮嗎?」
「不,首要目標是皇帝,記住,千萬不要傷到皇帝。」
蘇峻雖然痛恨庾亮,但腦子依舊清楚,唯有抓到皇帝,才能夠合法號令諸侯。
而皇帝最可能出現的地方,移除庾亮,就是王導附近了。
「老弟,該是你出場的時機了!」
蘇逸,當庾亮帶領的京城軍敗退的時候,第一時間就率領精兵一萬,將城內所有的出口都堵住內,並且又親自帶領一千親兵殺入皇宮,
正當四處搜尋皇帝的時候,忽然看到不遠之處,發出數道冰寒之氣,鷹眼一掃,正是晉成帝司馬衍和王導一行人。
「皇上,庾亮順利逃出不成問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請皇上保持平常心就好。」
王導喘氣著說,接連發出數道寒冰之氣,實在非常吃力,要不身患重病,這點內力輸出根本是小意思。
一露出蹤跡,蘇逸騎兵立刻將晉成帝司馬衍和王導四周圍成銅牆鐵壁,不過誰也沒出手,只是在等待蘇逸的指令。
「乖乖束手就縛吧,我保證絕不傷眾人一根寒毛。」
「想得美,你也算是豪傑一位,是否有膽量跟老夫單挑。」
「哈哈,老子從不欺負殘老之人,王大人就別用激怒法了,乖乖等我大哥來此接各位進去皇宮吧。」
「那可由不得你!」
王導急速一躍,冰寒之氣聚集雙手,成名絕招『凍氣冰封!』出手,蘇逸閃無可閃,但臉上絲毫沒有畏懼!
咚的一聲,一隻強而有力的拳頭將『凍氣冰封』打碎,更將打碎之後二重結冰攻擊,用內力燒成一股熱煙。
「這是周處『三害絕』!」
「哈哈,今日王、周,北南世族恩怨在開新章。」
當年的西晉被外族攻進首都滅亡之後,很多北方的士族紛紛轉向南方,而這些北方世族後來被稱為僑姓士族,當中最顯赫者為瑯琊王氏、陳郡謝氏、陳郡袁氏、蘭陵蕭氏等。
而原本的南方士族則是東吳時期就存在江南名望,以吳郡朱氏、吳郡張氏、吳郡顧氏、吳郡陸氏為首,總稱為吳姓氏族。
後來因為利益關係南北世族展開激烈的鬥爭,最終南方士族宣告失敗,尤其是周家士族原本抱著一股愛國之血支持北方來的晉朝王族,才讓東晉能順利穩固在南方,誰知道當東晉皇室北方士族穩固之後,就開始大量排擠打壓南方士族,當王敦之亂爆發的時候,周家士族幾乎差點被滅族,再把時間往更早之前拉,當初東吳被晉朝消滅的時候,養父全心效忠西晉,擊退多次外族入侵東晉,誰知道養父剛正不阿的性格,得罪司馬王族,故意將養父派往西北討伐氐羌叛變,只給五千兵對抗齊萬年七萬大軍,不給糧食補給後援,最終戰死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