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錄:
我把散落在浴室地上的煤灰掃乾淨(jìng),突然想到:
「火爐周圍並沒有像打火機之類的點火裝置啊。」
沒有噴搶,甚至連生日蠟燭會附的火柴都沒有,那是用什麼方法點火的呢?與其他燒炭自殺的現(xiàn)場相比,這火爐的周圍算是很乾淨(jìng)的。屍體被發(fā)現(xiàn)時,救護隊員和警方的鑑識人員一錠都已經(jīng)先來處理過了,
但我從未遇過還會幫忙清理現(xiàn)場的,反而多半都是留下收拾屍體時使用的手套、鞋套、紗布等消耗品在現(xiàn)場。向來只有製造垃圾,從未有減少垃圾之事。委託人說,這個地方連往生者遺屬都沒有來過。
我的疑惑在清理大門左側(cè)的家用型垃圾分類回收箱時解開了。為了區(qū)分資源回收物及一般垃圾而分成四格的回收箱中,藏了所有消失的物品。生火用的噴槍和瓦斯罐都在金屬類的箱子裡、火爐的包裝紙和快遞紙箱都摺成扁平形狀在紙類回收箱內(nèi)、瓦斯罐的紅色噴嘴則塞在塑膠類回收箱裡。
在自殺之前做好資源回收分類?這可能嗎?雖然以前曾在其他自殺的往生者家中,發(fā)現(xiàn)過以清理好的速燃煤外包裝,但這也太不合常理了。為了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而點燃炭火,在煙霧繚繞中,趁著還未失去意識前把這些東西一一整理好?在那過程中她到底抱著甚麼樣的心情?在自己瀕死之際還能如此超然的公共道德家存在嗎?或者到底是多麼強大的道德束縛和法律規(guī)範(fàn),如此冷酷無情地逼迫面臨死亡的人服從?
當(dāng)我把裝有遺物的袋子拿到停車場時,遠遠地一個看起來五十多歲、個子不高的男子走過來。他問我是不是清理遺物的業(yè)者,然後自我介紹說是這棟大樓清掃公用樓梯的人。
「大概三十歲吧?是位很善良的人,很有禮貌,每次看到我都不停地說謝謝,真的就像是把謝謝掛在嘴邊的人……」
他突然開口,我趕緊拉著他到停車場外。
「每年的春節(jié)和中秋,她都會準(zhǔn)備襪子或食用油禮盒。」
「原來是您認識的人啊。我不知道該怎麼安慰您,不過我們現(xiàn)在說的話要是被別人聽到不太好,還是請您小聲一點。」
「是,這我也知道。房東也受到很大的衝擊吧?因為是他自己用鑰匙打開門才發(fā)現(xiàn)屋裡的狀況。我有好幾個月沒看到那位小姐,還以為她搬走了,想說她應(yīng)該不是那種搬走也不說一聲的人啊,心裡還有點遺憾呢……上個禮拜我來打掃時,看到救護人員抬著擔(dān)架從那裡走下來,因為蓋住了,所以我壓根沒想到是人,還想說是狗或貓吧?因為看起來很小啊……等到救護人員離開,房東下樓來才跟我說是住在三O一號的那位小姐。」
男子連手上點燃的菸都忘了,繼續(xù)說道。
「總之,請您務(wù)必用心整理,總覺得她不是和我完全不相干的人……像她那種人應(yīng)該過上好日子才對啊……真的不像是陌生人的事……」
負責(zé)清掃大樓的他口中的那位女子非常善良,但那樣善良的人也許對自己並不慈悲,最後成為結(jié)束自己生命的人。即使委屈和悲痛堆積如山,也無法對別人惡言相向;也許正是她無法將箭射向別人,才讓自己成為了箭反射後的靶心吧。連殺死自己的工具也要先分類好再丟棄的善良、正直心性,為何不能留給自己呢?為什麼不能成為只對自己善良的人呢?或許正是那顆正直的心,反而成為鋒利的針,不斷強迫地刺向她自己吧?
垃圾袋裡裝滿了木炭的包裝紙,以及從醫(yī)院拿的數(shù)十個藥袋。她從相簿和相框中取出許多照片、相片的角成了尖尖的鋸齒,銳利地刺破袋子。這一切都是她在臨死前親自整理的,她未完的故事、充滿嘆息和絕望的故事,似乎都原封不動地裝在這些袋子裡。
有時,這世上各種不知緣由的故事就像被冷風(fēng)颳過、葉片全部掉落的枯枝,卻能強烈動搖我的心。那種時候,就連都棄一個小紙袋都覺得格外沉重。
大綱:
第一章節(jié):清掃某人獨自離開的地方,分享工作中案件的經(jīng)歷與想像、體會往生者未能與人訴說的心境;搭著帳棚野營的房間、清理乾淨(jìng)的房間、垃圾堆滿到密不透風(fēng)的防將、集滿上萬瓶尿液的房間、貼滿各種催繳帳單、斷水?dāng)嚯姷姆块T、籠中貓屍堆積成山的房間、殉情雙人床下藏兩把刀的房間、藏量驚人書架的房間、留有雙人過往的單身房間、委託人處理親弟病死的房間。
只能做出沒有答案的揣測,但真實存在的痕跡卻多是窮困逐漸引起的孤獨碎片。
第二章節(jié);做有一點「特別」的工作,平時工作中揣測他人,這次改為觀察自己;清道夫的職業(yè)貴賤是否只在心靈與實務(wù)上有所尊貴?工作辛苦嗎?擅自拯救自殺未遂的人只是為了自救吧?職業(yè)傷害其實讓自己心靈變得悲觀且脆落了、對即將發(fā)生的悲劇敏銳,也對已發(fā)生的遺憾感嘆、做為生物卻主動尋求死亡,也許是知性生物不可避免的諷刺本質(zhì)。
近中年才開始自學(xué)鋼琴,午夜中彈著屬於自己的夜曲,開始想像著屬於自己終末時的時刻,是否會有人追憶、清理自己呢?
簡語:
當(dāng)你遠遠凝視著深淵,深淵也在凝視你。尼采的的這名句在這類探討死亡相關(guān)的書籍時,總會浮現(xiàn)於腦海中,但有趣的是,在不同時期裡,有時是追求、有時卻僅僅只是為了解而接受。
長年孤獨的人並不會再為自己流淚,但當(dāng)?shù)玫侥吧苏J可時,那本能存在的淚水又會不可控制的出現(xiàn)。書中也許是真實的經(jīng)歷、也許是加油添醋後的杜撰,但位於那一側(cè)的人來說,「謝謝」,是唯一對那擅自理解者的言語。
職業(yè)百態(tài),特種行業(yè)在社會地位上的確抬不起頭,只能在精神與理論上得到尊貴的殊榮;社會刻意隱藏的黑暗面是如何汙穢不堪,少人知道也沒人想去知道,除了能品味到那酸臭味的蒼蠅外,還有誰會去在意呢?(笑)
書中的故事都並不美好、也不有趣,只有真實的難聞氣味飄散其中,要像個苦行僧一樣細細忍受、慢慢體會,才能看見那陌生、不存在的人影出現(xiàn)在腦海中。利用空班空檔分段慢看,也默默哭了好幾回,是替那腦中人物所道出感謝的淚水。
歸類為心理勵志叢書,也許完全沒有一絲勵志的鼓舞成分,但像鏡子般醒視不同樣貌的自己,的確很充實心靈(笑)。有這類追求的人再去看看本書吧,或是純粹想了解特殊行業(yè)內(nèi)容的資料收集者也適合?
由於書中都是短篇的章節(jié),節(jié)錄也不好太大篇幅的分享,有興趣的人在自行去搜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