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月亮熊的輕小說產業觀察

月亮熊U.t.formosanus | 2021-09-29 10:32:20 | 巴幣 7464 | 人氣 2883

昨天在YT試著自己舉辦了線上演講,分享我從2015出道以來的輕小說產業觀察,第一次自己舉辦演講,老實說有點緊張,講的也有些倉促,若有興趣還是可以去聽,已經設定好YT章節了。不過我在這裡還是簡單整理一下文字版內容給大家看看。


輕小說的定義可以參照最早作家駒月的整理,雖然很多人會拿《十二國記》、《吸血鬼獵人D》來舉例,不過當時日本自己也是對於輕小說的定義非常模糊,而且也在摸索一個固定的經營模式。時至今日,我們已經可以說,日本的輕小說某整程度上取代了YA文學(青少年文學),並結合動畫、漫畫等ACG要素更濃厚的包裝元素進行行銷。而這個名詞在《涼宮春日的憂鬱》、《奇諾之旅》等作品的動畫化,更容易躍入大眾視野,也因此成功流行起來,成為一個能夠複製的行銷模式。

臺灣在更普遍地引入這個名詞,也大概是這時期的事情。而另一個對臺灣來說更重要的轉折點,或許就是臺灣角川主辦的輕小說大賞。


雖然尖端是最早試圖引進輕小說的出版社,但是早期浮文誌的作家卻是西尾維新、奈須蘑菇、舞城王太郎等......連到了現在都很難斷定是標準輕小說模式,介於大眾文學與輕小說之間風格的作家。也因此成效不彰,沒能引起迴響,直到角川大張旗鼓舉辦了第一屆輕小說比賽,得獎者是直到現在都仍有討論度的久遠,以及其作品《罌籠葬》。不但逆向賣去日本,甚至也作了廣播劇,成功引發了熱烈討論與臺灣作家的關注。

在這段期間,「輕小說」的概念藉由比賽的熱度大大傳播開來,各種網小也更廣泛套上ACG封面吸引讀者,尤其尖端也因此積極開發與日規相似的男性向輕小說,陸續推出啞鳴的《五姊》跟甜咖啡的《有病》系列,成功將臺灣男性向輕小說的熱度推向高峰。在那之後,也開始有其他出版社試圖仿效其模式,以ACG風格的插圖或封面作為賣點,並打著「輕小說」的名號販售。


這就是臺灣的輕小說發展與在地化的歷程。
由於日本動漫大量引進臺灣,中間輕小說也陸續與臺灣本土的網路小說進行結合,因此臺灣的青少年小說一部份承襲了言情小說、一部份承襲本土網路小說、一部份則引入了日系ACG文化,成為了今天大家所看見的各種面貌,而「輕小說」也確實因為行銷強勢,很大部分取代了臺灣所認知的YA,甚至到了現在,許多人也仍常將輕小說、大眾文學、以及純文學互相比較與分類。


至於輕小說的類型,目前我觀察起來在臺灣分為這幾大類。
男性向、BL、以及女性向(以BG為主,所以跟眈美是分開的)為最大宗,且包含了「滿足受眾性幻想」為前提。所以不要再問我「為什麼輕小說封面總是穿少少露女性奶子」,我再次強調,你說的,只是一部分的「男性向輕小說」。反過來說,也常有男性讀者與作者詢問眈美小說的封面為何經常與直接上車沒兩樣,所以我覺得將其類型與前提先理解了,才不會進入「輕小說=賣萌賣肉」的思考誤區。


最後是輕小說的行銷產業鍊,大家會發現模式其實都有跡可循,而且中間的支持度非常完整。因為ACG在臺灣已經承載了相當穩定的消費基礎,所以只要能夠有辦法相互結合,就能自然順暢地販售出去。加上輕小說強調「角色小說」的經營,因此藉由角色來販售周邊,也是相對賣書更易回本。

這樣的經營模式非常完整,但是,問題在於臺灣沒有比外國更多的產業優勢。


日本有漫畫化、動畫化,甚至只要說出「動畫化決定!」的關鍵字,動畫還沒開播,小說或漫畫本身的銷量就已經先翻了一倍。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必須也包含更多視覺影視產業於其中,才能給予讀者更多的刺激,也更容易全方位打進讀者的視野。在資源與時間有限的選擇下,一般讀者多半會先選擇「能見度高」「有討論度」的作品。

於是不只日本,歐美也開始強調「OO宇宙」的概念,中國與韓國也在努力將產業間的技術拉上來,並且以團隊、企業的形式在努力推動自身作品的能見度。我們在看韓漫時,也經常能見到「一名畫師與一名劇本」的雙打組合,或是繪師間有個共同繪畫素材庫,以便於快速改編風格類似的網文。

像這樣逐漸工廠化的SOP形式,都十分有效地助長了產品的能見度。


所以回到臺灣,臺灣目前的產業困境並非只發生於輕小說,而是所有文創產業上。我們的市場有限、資金有限、習於接受外來文化引入、沒有發展起代表性的故事SOP、也因為低薪導致創作者不願輕易投入市場......等等的各種因素,讓臺灣的文創產業是窒礙難行的。這部分在我之前小屋寫過的文章都有提及(臺灣小說賣不出去 全因水準比不上翻譯作品?),只是到了2021年,我還尚未看見文創產業翻轉的曙光。


據說2019年開始,臺灣原創華文的小說銷量已經無法超過一萬,這就是臺灣現今銷量天花板的高度,一萬本,其實連「大賣」都很可悲地稱不上。不過,這並不是要唱衰臺灣的未來,也不是要將作家的未來生涯說死,其實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局勢下,我們還是有自己能做的事情,而且自己能做的,可能也開始比目前的大企業與出版社還要多。

除了IP合作之外,作家也開始可以嘗試個人作品的電子化、個人網路行銷、訂閱制與平臺打賞、自己找繪師或廣播劇工作室......等等。還是有人成功將電子書與聽書打進國外市場,或是其他亞洲地區,或是穩穩地經營自己的網路讀者,所以,能做的事情還是非常多,我們產業之間需要的只是團結。

不論是作家與作家之間,與出版社之間,還是與企業、政府之間,都必須要團結。至於消費者我不強求啦,你們只要微笑我就可以很高興了(?)。
總之未來的變數還很難說,這些經營起來也都需要時間,希望在未來五年十年後,「臺灣」這個字能夠不要再成為票房毒藥或是炒作本土價值用的話題,而是真正能夠挺起胸膛輸出國外的臺灣作品。

一起加油,共勉之=)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我的筆名叫123
增加作品能見度①學習經營個人品牌→花錢買書、課程看,找免費資源。②找繪師畫圖→花錢。
結論:第①點的前者,就是專門寫那些書的作者賺得很開心。走後者要是成效不彰,基於沉沒成本心理可能就會去買課程走前面的路,但是沒人保證一定有效喔!
②基於專業應該尊重專業,請畫師畫一張圖都幾千幾千再噴,然後可悲的是你不想走賣肉(不論受眾是男是女)成效一定是更差

所以去看梅花吧!畢竟不經一番寒……
「梅前,就不用想這麼多ㄌ~」
2021-09-29 15:26:28
席路亞?薩涅瑟
笑獅拔劍的《璽克.崔格》就很本土啊!但是梗也非常多,也很貼近時勢。
2021-09-29 17:13:49
媻極亞的芽豆靈
看到產業未來,想到自己的插畫小說,雖然不知道該怎麼分類但是目前走這個方向我覺得我過得挺好(?
就是需要更多時間先踩上付費閱讀門檻剩下再看看
相關的發展被找過出版劇本漫畫等等,但是可以的話我還是想堅持插畫小說wwww
現在靠傳統路線難度滿高的,大家一起來當奇行種吧(不要拉別人下水
2021-09-29 18:04:02
白鴉之子薩摩耶
@羽尚愛 文學的《萬聖節馬戲團》 (目前出到第2)也是文學中的類型小說吧?題材接近輕小/奇幻,但得了很多獎。文學這一塊也是有在轉型,這種文學獎作者能寫出受到臺灣文學肯定的輕小/奇幻,很難得。而且很好看,出乎意料??
(忘了tag所以重發)
2021-09-29 19:38:20
午夜藍
兩年後再看一次這篇文,只覺得狀況越來越難以理解(?
2023-11-15 15:47:47
月亮熊U.t.formosanus
現在就 嗯 不難理解啦
商業出版的部分配合政府投資主力 開始趨向影視化
除了BL尚存一息 其他類型就比較慘 因此自出版漸漸形成一個新趨勢
2023-11-15 21:53:32
月亮熊U.t.formosanus
對惹還有瑟瑟WWW
2023-11-15 21:54:03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