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只要你想,沒有什麼事不能焦慮

乂巧天琴乂 | 2021-08-20 20:57:04 | 巴幣 3372 | 人氣 355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當我察覺到的時候,
生活上的一點點小事都可以讓我感到鴨力。

本來只是一些比較大的事件,
才會讓人緊張、擔心。
像是大考,或是我在做畢業紀念冊之類的。

後來到跟人開口說話、跟朋友傳訊息。
有時候我不敢點進訊息看內容是什麼,
因為害怕是負面的東西、或是批評。
(但其實根本沒有

我第一次發小屋自介的時候,
我也不敢點開底下留言,
因為我自己覺得自己寫的很蠢。
(我到現在還沒點開看過留言w

再來,還有一些更瑣碎的事情。
吃飯、睡覺、洗澡、刷牙,環境整潔等等,
每一件事都可以做得很爛,很焦慮。

不知道你們怎麼想,
但我心裡可能認為「正常人」不會同時對
吃飯睡覺洗澡刷牙整理房間,都很焦慮。

這是一個粗略的流程圖

睡覺的話也差不多,
想很多事情所以躺很久還沒睡著,我為什麼不乾脆起床,
早上才睡覺,有人告訴我不該早上才睡覺,

擅長的事跟美好的事也可以焦慮,
可以為了線畫不直焦慮,圓畫不圓焦慮。
可以因為遊戲玩到一半焦慮,
可以因為動畫棄番焦慮。
可以為了出門約會焦慮。

焦慮的事情太困難了嗎?
做不到的事情沒什麼好焦慮的。
我不會焦慮當不上太空人,還是考到滿級分。
自己覺得可以辦到的事情卻辦不到更讓人焦慮。

為重大的事情焦慮,
跟瑣碎的事情焦慮,
我想之中有些不同之處。

重大的事情通常是第一次經歷,沒有經驗的事情。
由於無法準確預測未來的結果而緊張焦慮。
另外一類,較為平常的事情,
通常是反覆進行過、曾經做到過的事情。
表現退步讓人懷疑自己,
為什麼以前可以,現在不行。

還有一些奇怪的心理作用,
有時候我拒絕別人的批評,還有稱讚。
別人想告訴我,沒這麼嚴重,或是你已經很棒的時候,
我會試圖表現的更差以證明:
看吧!我不值得你的期待。

問誰都不對的窘境
沒錯!國中理化圖,雖然有點突兀的出現在這裡,
我會用這個概念做個小小說明。

當一個人做不到一件事,會去請求做得到的人幫忙或指導。
試圖從做不到 改變成 做得到 的過程,就像推箱子的物體靜止區。
我們是那個死命想推動箱子的人。
已經做到的人,就是一個正在推箱子前進的人。

還未成功的人所要克服的障礙(最大靜摩擦力)
比一個成功路上的人所需的動力(動摩擦力)還要更大。
常常告訴別人自己的狀況,只會得到做就對了的答案。

那種到底在焦慮什麼的感覺沒辦法傳達給別人,
人類的語言系統實在太破了。
就像把中文翻成英文,轉譯出來的東西意思已經不可能跟原本一樣。
心情、想法是一種很複雜的東西,
當它被簡化成文字語言,就已經失去原本的模樣。
不可能逆推回去原本複雜的樣子。
這一段是單純抱怨。

同理,那種為什麼不焦慮的自信心,
也難以傳遞給他人,懂的都懂。

這一整篇都只停留在發現問題跟整理訊息的階段,
尚未到達解決問題的層次。
雖然完成這篇文章的過程中,
有幾個時刻讓我覺得不太蘇胡。
不過我能夠坐在這裡打字,
代表我不是正卡在焦慮的流沙裡。
現在的我處於比較好的狀態,
我自認上述提及的都是「之前的我」焦慮的東西。
假如我認為前面寫的都是「目前的我」,
便會擔心文章發出去之後,其他人對「目前的我」怎麼想。

至於我如何從之前的我跨越到目前的我呢?
我看了一本書:原子習慣
這是一本鼓舞人心的好書。
其中不是單單談論做事的方法,
作者首先開宗明義告訴讀者,
要從內在動機開始改變,改變行動的信念,改變身分認同。
我很想把書的內容複製貼上來,但是不行。

我們每天經歷大大小小各種事情,
從中得到經驗,結果可能是好或壞。
有時嘗試過後得到負面經驗,於是我們對自己貼標籤,
我不擅長數學、
我不擅長體育、
我常常拖延、
我有選擇障礙......
下次遇上同樣的情況,心裡就有個底,
因為「我是那樣的人」所以做不好是正常的。
一次又一次的循環,自我的形象會根深蒂固。
讓人難以做出反方向的行為。
所以把目標放在改變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做出那樣的人會做的行為。

當然這麼說實在是太簡略了,
一整本書都是乾貨。
我很認同要從改變心理狀態開始,
即便事情再容易,
腦袋都有超能力把它變得很難很難。

我已經打字打到語無倫次了,
所以就醬吧。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