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江,一如往常,項籍又撞死在歷史之壁前。死前,又看到呂馬童。
無論這一輪,項籍智謀提高多少,也降低婦人之仁發作的頻率,他與范增也沒有中離間計而異離,儘管如此,這歷史之壁仍硬生生撞上。
雲朵上,虞姬緩緩露出臉,感嘆自己無論每次先行自刎多少次,項籍絕對不會乖乖突圍到江東,喃喃自語「無顏見江東父老」,這江東父老是三???比我虞姬一命換你一命重要?
項羽:「你有點眼熟,我想找人陪我聊聊。你說,我為什麼會敗給劉邦?武勇不如他,智謀不如他,英雄氣概不如他?」
呂馬童連忙搖頭,甚至「英雄氣概」二字上,搖得更起勁。
項羽:「那為什麼我會輸?」
呂馬童:「不知道。」
項羽望了望天,紆了口長氣。
「天知道?!?/font>
楚漢爭雄 EP51/51(完)
我對歷史文本的印象多半是先從遊戲與動畫建構,接下來才是電影與歷史劇,最後才是正規文獻。相較於三國與日本戰國,楚漢戰爭是我比較陌生的一塊。因此,前些日子,看完陳道明演高祖的 #楚漢傳奇 ,被一票新三國的演員吸引,抽了一點時間看完;另外, #楚漢爭雄 也被討論,於是也抽了點時間考察。如今,傳奇與爭雄都看完了,剛好可以完善最初我想表達的觀點:從體驗一文本的不同版本,如何協助觀看者鍛鍊敏稅度。方法有三:1、比較人物性格;2、比較人際關係;3、比較情節始末。觀楚漢傳奇、楚漢爭雄兩部,正巧部分人物、人際關係、情節等差異大到,可以清楚看到差別。
- 前段時間,中途紀錄了觀看楚漢劇的想法( 見:[兔二隨筆] 「史實」與歷史劇改編間的平衡:閒聊「楚漢」)留下約略且粗淺的感受,本篇試圖更加全面化與條理化。
- 此外,本文也是我練習(見:[兔二隨筆] 為什麼文學寫「英雄」:思索《吹響吧!上低音號》黃前里長伯的英雄定位)所揭示的方法,有興趣可以參考。
首先,人物可以比較的:劉邦、項羽、韓信、范增、呂雉等,但真的要挑,劉邦和項羽少不了外,呂雉也該納入,尤其在楚漢爭雄中,一些劉邦性格上少掉的狠毒,被移植到呂雉身上。換句話說,楚漢爭雄中,若沒有呂雉的賤和陰損,則沒辦法湊成「垓下歷史之壁包圍網」的條件,特別是劃出楚河漢界之後的背信追擊。
再來,人物關係可以考量幾組,劉邦與項羽的人際關係就不必多說。傳奇裡,劉邦就只是把低能兒項羽當利用的棋子;但爭雄裡,兩人卻是兄弟。再來,項羽與范增的關係也很重要。傳奇裡面,兩人關係看似監護人和大寶寶的關係外,如同史記一般,史記版項羽的智力低下,中了離間計疏離范增而後死;爭雄中,范增卻一步步把項羽調教成有勇有謀的大將,儘管還是突破不了歷史之壁,但總算沒有低能到有用反間計的空間。至於最後一組,可以選韓信和蒯徹這對。傳奇中,韓信的形象就是個忠臣但亞斯伯格,蒯徹為了保護韓信不諳政治,只懂打仗,指導了許多謀略,儘管仍然看得透許多事理,包括「謀ったな、蕭何、呂后」不得好死;爭雄中,韓信是個英姿勃發,但野心也逐漸隨著實力上升的黃鼠狼,他徘徊在李左車和蒯徹兩位謀士背後,兩種截然不同的理想代表:忠臣、稱霸。
由於戲劇的核心是人物的性格,充分考察人物的性格、該性格下呈現的人際關係後,對於理解戲劇已可說瞭解許多,但「情節」仍然是可以獨立抽取觀察的面向。這兩版本的楚漢戰爭,有許多可以比較的地方,譬如謀略(為了某些利益,人物在策略執行前、中、後的各種分析與評價)、情感(包括男人間、女人間、男人與女人間、還有人獸間)、人物評價。但姑且從時間序來說:開場、中間與結尾。
楚漢傳奇的開場,專注在劉邦、項羽、秦皇等團體中的小團體成員與其成員的人際關係,劉邦的情婦,與兄弟間的感情,還有在由小見該組織當前成就,暗示漢軍未來的潛力;項羽則是與到處打架發瘋,叔父項梁費了一些心思才管住他,甚至請了范增教導,但項羽始終有情緒障礙又容易激動,沒辦法很好轉換周遭人的教化;至於秦陣營,則是專注在秦始皇死前死後,趙高與李斯從合作變成相害。
相較之下,楚漢爭雄的中是把上述簡化。劉邦與項羽很早就碰面,虛構之餘,卻按照歷史路線火速前進;秦陣營也是刪去李斯與趙高各自的性格表現,專注在削弱對方、等待一擊斃命時機的算計。
中段的分界點,有許多可以選擇,譬如巨鹿之戰、滅秦,或完成項羽包圍網等。但在楚漢傳奇,我選擇項羽自刎江東情節。承接結尾韓信回鄉一雪前恥,以及統一天下的漢軍火速清掃異姓王,最後劉邦與孫子在宮廷上,透過他們的嘴,了解這部戲對於某些史事與人物的評價。
另外,楚漢爭雄的中階點,大致也可以定在此。項羽兵敗前都算是中段;兵敗後對於自身之敗的許多提問;劉邦打敗項羽後,在項羽和虞姬墓前,自問自答,甚麼是英雄,尤其包括「劉邦知道項羽不會認為自己是英雄,但劉邦贏了,有了天下,而且還活著,這還不能算英雄嗎?」又語畢卻娓娓「我們之間的事,只能待後人評價」。
粗略用時間點分了兩版本的情節三段,但對於歷史劇,更值得注意的是謀略範疇,爭雄有三個場面可以注意:1. 楚漢議和,在觀看之前,曾看其他同好提到,這議和花了很多場面,鋪陳和模擬彼此的心理,以及試圖達成的戰果;2. 韓信的動搖,有好幾幕,韓信統領北部戰線,包圍項羽,但同時項羽也在猛烈攻擊劉邦,在提高劉邦風險與獲取戰果順便壯大自己之間,謀士如何提供建議影響韓信決策,這也是可以觀察處;3. 各種引誘,該作裡呈現許多相互試探失敗,但續而加強的橋段,如定陶戰爭中項梁對章邯,章邯使用了非常多手段引誘項梁,期待他降低優勢;楚漢相爭時,也有許多試探策略,包括項羽裝醉引劉邦出擊,或最後被韓信計謀引誘到垓下被圍攻。
- 關於情節要素的分析,更詳細的作法是參考一類結構主義符號學的歸納框架(見:[電影符號學]義風堂堂--兼續與慶次:第一話),但由於為綱舉目張,故先處理鋼的環節,之後再補足謀略範疇的要素。
相反的,楚漢傳奇內不是沒有計謀描寫,但更著重陳道明劉邦那種康熙帝國以降的那種御人之術:看起來很低調謙和,但卻能控制你:1. 如何平息樊噲幹了呂小妹,但自己的兄弟盧綰對其有意思,從而結怨的紛爭;2. 在第一次失去沛縣,劉邦如何拉攏與項軍的關係,包括設計與項羽結拜;3. 在項羽包圍網時,如何簡單的摸進韓信的帳子裡,摸走大將軍印和相關兵權等。
以上三個面向,可以較簡單的描述楚漢傳奇與楚漢爭雄的輪廓,儘管還不夠完整。此外,這兩齣劇有不同的觀賞方式。楚漢傳奇就是欣賞陳道明扮演的漢高祖,如何在弱勢中伺機而動,把握強勢者的弱點,逐步建立自己的帝國;而且,順便欣賞各種楚漢戰爭的人物,他們如何在劇中被詮釋,包括趙高李斯等人。
相較之下,楚漢爭雄試圖補足某些歷史人物刻板印象上的弱點,譬如劉邦厚黑,至於有些性格可能會導致能力降低者,如項羽的婦人之仁、有勇無謀,也予以提升。更進一步的,在許多對峙的場面,劇中更仔細透過人物間的預期和分析,解說某些策略的原理與例外。
結論來說,兩部都值得看。楚漢傳奇是如何把人物的劇場編厚,如何加厚史書之上某些歷史人物的情緒;楚漢爭雄則是編薄,但如何編緊人物關係,譬如劉邦與項羽提早見面的兄弟情,並更多著重在關鍵對決的彼此出招,及其原理。
筆者資訊 |
|
兔二(nobuusa) 遊戲愛好者,尤好「粗鄙之語」與「王司徒」,現居於臺北市。 最近的興趣是ANKI+學習理論與實踐的應用,尤其在遊戲領域,譬如如何玩遊戲學英文。請多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