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美光端出牛肉-Crucial P5 500GB評測

天空の夜明け | 2021-06-06 14:49:07 | 巴幣 124 | 人氣 1292

防疫期間各位巴友加油、臺灣加油!

=====

美光為SSD一線廠中的其中一員
子品牌Crucial具有"物美價廉的一線廠SSD"的好印象

而Crucial SSD的迭代更新很簡單
當代幾乎只用一款經典產品打遍天下,偶爾外插打醬油款
推出長達三年的MX500更是被戲稱為護板神碟

在NVMe SSD當道的這幾年美光的腳步卻相當的慢
比方說2018年各一線廠都早已推出自家的NVMe SSD
而美光的首發NVMe SSD卻是”意義不明”的P1

為何意義不明? 先不說主控是中階的SM2263EN
最大的問題在於P1使用了QLC NAND

用戶買NVMe SSD期望的第一順位當然是性能
先不看壽命,QLC NAND注定P1不會多強
若真要選QLC又有老大哥Intel 660p擋在前面,因此才會說P1”意義不明”

就這樣經過了將近兩年,終於在2020年底推出P2和P5
P1繼位者P2令玩家跌破眼鏡,開倒車改用TLC NAND
但主控則是換成DRAMless的Phison E13+HMB

P5則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性能級NVMe SSD
除了3D TLC NAND以外,最驚喜的是美光還下放自家主控
加上500GB容量就能達到3000MB/s的循序寫入
這是同價位同容量競品並未具備的優秀寫入性能
只有更貴的970 Evo Plus有辦法超越

雖然P5的首發價並不是很好,但美光的特色就是會穩定降價
最終500GB降到非常甜的2000元,儼然取代SN750成為最佳CP選

當然筆者也想嘗嘗美光自家主控的魅力
最近剛好有機會入手P5就測起來啦!

外盒已經不是美光以往的披薩盒包裝,改為單純的紙盒


包裝很簡單:一條SSD和說明書就沒了
值得一提MX500 M.2版使用銅箔貼紙,P5只是一般的貼紙


以前會附上的Acronis True Image OEM序號小卡則改成...
For Crucial專用版,得從Acronis官網下載
https://www.acronis.com/en-gb/promotion/CrucialHD-download/

P5從最小的250GB到最大的2000GB都是單面
這還只是美光96L TLC NAND
下一代產品若是176L應該就有機會看到單面4000GB


順便買了嘉翼M.2 M Key轉PCI-E轉卡和散熱片
P5是買來給老家文書機升級的,因為主板沒M.2 M key接口


P5 SSD細節PPT(這邊就不多做解說)


測試配備


測試時會用MTE-220S 512GB(舊版)進行對比


NVMe標準15項SMART


smartmontool


快餐測試區(左P5右MTE-220S):
AS SSD Benchmark


CrystalDiskMark測試可達到官標數據


Anvil’s Storage Benchmark


TxBENCH


快餐測試性能較為指標的項目和MTE-220S相比是有輸有贏
但P5強勁的寫入性能具有很大的優勢
所以還看不出來鹿死誰手

以美光第一次下放自家主控到消費級來說很不錯了
畢竟消費級更注重爆發性能,日常用起來爽才是王道
這也是SM2262EN拿手的部分

Iometer進階測試(請點圖看PPT說明):


1.)循序混合讀寫性能表現


2.)隨機混合讀寫性能表現


3.)不同百分比混合讀寫, 128K循序


4.)不同百分比混合讀寫, 4K隨機


這邊可以看出來純讀純寫有多強都是可預期的
但加入混合讀寫就能看見韌體調校的差異
關鍵性的差異在於循序大檔的1和3項測試

MTE-220S的拿手點在向低QD的小檔隨機讀寫
但是QD一旦高於4性能就上不去了

將數據攤開看,
P5面對混合讀寫時可保持強力的讀取性能,大幅拉開差距
並且隨著QD壓力的上升也可以穩定提升表現

SLC Cache測試




從上面的圖表可以看到策略和MTE-220S完全不同:
(a.)P5 500GB一開始全速在SLC Cache中寫入
SLC Cache容量約165GB,表明為全碟SLC Cache策略

(b.)但全碟SLC Cache寫爆必須同時進行folding和TLC直寫
同時間的高壓操作使性能飄浮不定僅剩平均~352MB/s

(c.)只看TLC直寫容量達全碟2/3時,寫入速度穩定很多
此時寫入速度平均~470MB/s

(d.)專心直寫TLC和持續GC
速度稍微回升,TLC直寫速度平均~542MB/s

與MTE-220S相比,最終性能穩定時的TLC直寫速度快了一點點
但由於是全碟SLC Cache策略,實際寫爆對後用戶來說還是會比較慢

至於SLC Cache策略就各有優缺點
畢竟全碟SLC Cache提供海量的高速空間
固定/動態SLC Cache則是寫爆後有穩定的TLC直寫性能
就看用戶是否很常用盡

而P5 500GB這結果很有趣
與Tom’s Hardware測的1000GB完全不同
https://tinyurl.com/yh4j3tes

筆者解釋一下,1000GB測起來是動態SLC Cache
而且有獨特的動態調整,馬上寫完再閒置使其恢復
再進行寫入時就會發現SLC Cache增大了

換句話說,主控知道會有大量寫入的需求所以將SLC Cache增大
而且這之間處理folding的速度非常的快

但是500GB卻是大相逕庭,改用全碟SLC Cache策略
問題在於美光有這麼獨特的動態SLC Cache策略
沒有用在小於1000GB的款式上實在可惜
這大概只有美光才知道答案了

美光的SSD工具箱是叫做Storage Executives
首頁是系統資訊,就是你主機內的硬碟都列出來


再來是硬碟的狀態


常用的維護功能都有提供,例如自家SSD的SMART檢視
(備註:P5某些版本會提供第二個溫度傳感器,應該是NAND Flash)


當然它廠SSD就不會有SMART定義的標示


韌體更新,也可以檢視NVMe驅動版本
不過推薦下載的版本居然是舊的(下面會提到NVMe驅動的小問題)


Sanitize(可以看到翻譯得很爛)


還有一些額外功用,例如Over Provisioning


自檢這功能非常實用,很多時候用戶看SMART也不懂狀態
這時候使用自檢就可以確認SSD的狀態是否正常


其它功能對一般用戶就不太重要了,例如PSID解鎖和FlexDrive
另外還有Momentum Cache可以用RAM做系統碟的加速
筆者的話不會啟用它,畢竟NVMe SSD提供的性能優勢很夠用
要是RAM不夠還去啟用那更是適得其反

另外很怪的是看評測文寫工具箱會提供NVMe驅動載點
但是筆者卻沒辦法從工具箱下載

於是還得拐大彎到美光官網找NVMe SSD Driver
更麻煩的是必須填一堆資料申請帳號才能下載,非常不便


連說明書也確實有標上支援P1、P2和P5 SSD
表明這可不是隨便硬上Micron的OEM驅動


那搞毛呀,直接放在Crucial頁面不就行了
美光也該將工具箱內NVMe驅動的下載功能修一修了

裝好之後NVMe驅動會顯示mtinvme,而非微軟的stornvme
Storage Executive部分進階功能必須裝mtinvme驅動才可以啟用
(本篇文章所有測試皆為mtinvme跑出來的數據)


至於工具箱的改善很簡單
將NVMe驅動下載修好還有翻譯調整過就好了
畢竟一進去工具箱看到硬碟狀態寫"身體健康"看起來就很怪吧?

有些英文名詞可以不用硬翻,維持原文即可
例如清理磁碟機中的Sanitize翻成”消毒”
其中一個選項Crypto翻成”加密貨幣”看到也差點昏倒

這邊就告一個段落
筆者對美光的工具箱評價還是算肯定的
畢竟就那一點機器翻譯的缺陷不太影響維護使用

只不過NVMe驅動下載就有待美光改善了

總結:
等了這麼多年,美光P5的出現終於讓市場有新的選擇
關鍵在於美光P5全自家方案的優勢

考慮到美光第一次在消費級SSD用自家方案
比主流SM2262EN強,CP值有出來就非常值得稱讚

PCIe 4.0的到來也讓人更期待美光SSD未來的發展
文章截稿前也已經有Phison E18+Micron 176L 3D TLC的測試結果
結果就是爆強,完全將E18潛能發揮出來

至於3D XPoint下放消費級自然是不會發生
只希望別急著把所有產品都換成QLC NAND
(望向某I開頭的前合作夥伴)

下一期的SSD選購指南將會把P5列入選購推薦內
預計更新時間就是六月了

順帶一提,很多NVMe SSD在主控溫度偵測都是不準確的
大多是會有回報值比較低的情況

打比方來說KC2500的高壓測試中TPU就表示實際最熱點有80度C
SMART回報則是大約低了20度C
https://tinyurl.com/3nmzc2yn

大家都喊溫控好的三爽也不例外
970 Pro於高壓測試中以熱像儀測到102度C
實際比SMART回報值還要高約20度
https://tinyurl.com/2zwyj3vy

人人喊低溫的SN550前輩SN500
與實際大約是低了10度C(這邊TPU應該有筆誤)
https://tinyurl.com/nb94xup5

今天的主角,人人喊高溫的美光P5則是相當精確
高壓測試中測到106度C,TPU表示和SMART回報幾乎相同
也就是說P5的溫度傳感器反而還是比較準的,卻反被說高溫
https://tinyurl.com/w3wkm2y9

當然這邊不是指責廠商沒做溫度傳感器的校正
而是理性看待,不是遇到M.2 NVMe SSD就聯想到”高溫”這三個字
實際上桌機能裝散熱片就不用想太多

但筆電用戶確實就辛苦了,散熱有限
希望筆電廠能更注意這點,而非在少數電競筆電才下功夫

例如筆者的ThinkPad E585裝MTE-110S時常因為W10更新
頻繁讀寫就造成SSD主控高於70度C的情況
要知道MTE-110S已經算是中低階配置的四通道SM2263XT+HMB了
這時就很佩服SN550,主控溫度能壓非常低

Pros:
全自家方案卻有誘人的性價比
寫入性能非常優秀,尤其是混合讀寫
SSD工具箱功能齊全
有提供自家NVMe SSD驅動程式
五年保

Cons(雞蛋裡挑骨頭):
NVMe驅動程式下載步驟繁瑣
SSD工具箱翻譯品質不佳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