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反思一下以前做過什麼,會更能了解自己
我覺得自己的「執著」還不夠
拿自己學習語言的經歷做比喻
學一個語言,我連背單字跟文法都很快樂,而且是從小就在培養的
已經是一個重度語言宅了
在臺灣,沒有學習正確梵文的資源(那些梵音都是亂念),
所以只好在網路上尋找資源,但每種資源總是有他有缺陷的地方
為了更快理解文章與發音,我把名詞變格與動詞變格都背過一遍
把梵文的字根與印歐語系的關聯研究一番
為了學這些「看似無用的東西」,我居然可以執著到這種程度
而且還可以接受自己不能立即「運用」這些語言
學法文時,死背單字跟文法就很有趣了
因為可以比較其他歐洲語言與拉丁文之間的異同
學日文時,我為了看完一本小說,可以每看一頁翻三四十次字典
一切都是為了理解我當時所憧憬的「內容」。
正因為在這種無謂的「小細節」上能找到樂趣,
才能將學習效率「最佳化」。
而畫圖,似乎還沒到這種程度。
我小時候有死背英文故事書,但沒有臨摹
我有花大量時間在日文跟英文上,但沒有花在理解畫圖相關的知識
研究過語言的文化,卻對影像的文化(電影、現實、服裝等)一無所知
我需要耐心的與「畫圖」這個行為相處。
多臨摹一些吧,學會從「臨摹」、「練習」本身感受樂趣。(偶爾會覺得蠻快樂的)
所以「興趣」這種東西,需要有耐心的花時間去理解他。
需要培養,而不是剛開始就有的。
能不能接受「學習」這個東西最終是無用的,
將決定一個人能否把一樣東西學到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