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對於觸及不到的事物有著美好想像
放在模型上的話,大概就是各種展場限定的原件了
在還沒接觸過原件之前我總是以為像這樣第一翻的品質是最好的
但其實不然,它們的價值多數還是在那張證紙以及被還原出來的稀少數量
品質則是很看作者的設備及對自翻的研究吧
剛好最近兩件算是到了我覺得很誇張的極限
一起來看看吧
整體確實的包裝跟看得出用心的說明書,有在可能需要補強的地方加上說明
不過翻件的品質就不怎麼樣了,多拍了幾張記錄下來
糊在一起的輪組
細節幾乎到了不可見的程度
各種氣孔及毛邊遍佈整體,細節也淺的可以
如果直接上色,會完全被蓋住的
GK首要工作先把整體組起來看看,是圓的扁的要組了才知道
也才比較好抓出哪邊需要加強及調整
因為Cast材質比較硬脆,小零件我會用切的來除湯口,避免斜口鉗擠壓造成斷裂
全部取下,準備裝看看
不過到處都是的瑕疵也讓僅僅需要拼起來的流程變得麻煩
一樣用電動工具大致修掉
像這樣
運氣非常好的是本體機翼機身沒有歪斜情況,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接著處理四片翼的的連接
打樁方案有兩種,一種是最牢固的兩支,但考量到都是靜態展示,何不還原一些遊戲裡的可動程度呢
打樁時先鑽大一點再用快乾調整鬆緊度,讓他不至於輕易脫落又能保有舒適的旋轉手感
後面也比照辦理
大致組裝完成後我習慣先加深細節,再處理瑕疵,步驟沒有一定,完全視情況而定
像這樣過肉的地方,如果直接加深的話,會沿著瑕疵歪出來,硬刻會造成工具損壞
先用電動工具大致修整,接著拿鋸子車過去,再慢慢加深即可
糊到爛掉的地方就強制讓他產生細節也可以
在加深過程中一定會有出界、刻歪等情況,留著最後一起處理即可
先用墨線檢查一遍,這個時候的目的是快速找到有沒有漏刻的地方
因為原材質白白黃黃的不容易辨認
接著是評估細件的可用性,不能用或是不值得修整的就直接重做比較快
像是這裡的起落艙門,原件歪歪又有氣泡,不如直接用膠板切一個出來比較快
這些缺肉大到我不知道是刻意留的還是真的氣泡了
用AB土填起來,收縮小,也好修型
那糊在一起的起落架怎麼辦,底下有承重需求,又需要比較高精細的完整度配合
修整是絕對不值得,不如就直接印吧,畫個圖出來隨時可以上一步
要是用手搭膠板慢慢刻,不知道要做到甚麼時候
輪子也另外畫,方便做分色
跟原件比較一下,後方起落架順便把打樁的功夫都省了,多畫一個凸直接鑽洞裝上去即可
看一下效果,挺不錯的呢
噴上補土後各種妖魔鬼怪都跑出來了
第一輪把大部可見的瑕疵修掉,準備細修
第二輪
第三輪
肚子的段差太大,也要補起來,第一輪
第二輪,留了大洞準備慢慢處理
填大洞其實應該用AB土比較快,但是這邊偷懶用瞬間膠,其實不是最好作法,但就想試試
在可能溢流的地方貼上遮蓋才不會把辛苦整理好的部分又破壞掉了
第四輪,快整理好了
總算是到了一個比較能接受的程度了
最後整理的部分在發光改造,原作中的前方是會像這樣發光的
不過GK件沒有還原,委託者希望能加上這個改造
還提供了很有意思的X-base(線圈感應式的LED組合)
除了體積非常大要藏以外,可以省去走線及焊接測試的時間也是不錯
電飾除了讓發光均於以外,也要處理漏光問題,不然看著會像燒起來一樣
用AB土填補,只留下需要的部分即可
接著就可以上色了,整體是黑色為主,反而輕鬆方便
由於沒有水貼,所以線條甚麼的都得用遮噴的,好處是效果好很多,麻煩的就是得慢慢貼
最後遮噴上黃色小塊就差不多完成了
但還沒完成,整體雖然是全黑,但還是得上墨線
可以比較一下跟上張圖中細節裡的灰色反光
因為加深過的細節沒法讓色漆完全抵達底部及側邊
就會看起來灰灰的,加上黑色墨線可以讓整體感更高一點
接著就完成了
有人會好奇為甚麼全黑的東西還要用黑色當背景
因為這次需求的不是凸顯清晰的主體
而是比較不同黑質感的區分
背景的磨砂半光感、本體的噴塗半光感、鏡中反射的黑
都有不同的質感,不過缺點就是難拍得要死,輪廓也很不明顯
但隱匿戰機有點神祕感不是也挺好的嗎
保留的可動這時候就有效果了
把燈打開來看一下
這次製作最大的收穫其實不是東西多爛多難修
模子永遠不會有最爛,只會更爛
而是終於也踏入3D列印的範圍
比起以往傳統的手做零件,效率高上不少
手工有其價值,但將各種方法融合使用
就能有更好的效果,近期是個蠻好的入坑時機點
個人蠻推薦的,機器的價格也變得很平價
剩下的只需要花時間畫圖就可以了
下一件也是WF的GK原件,狀況則是比這件更爛
有興趣看修爛模的可以來逛逛,也能看看其他東西
以上就是這次Fenrir的全部內容了,感謝各位的收看,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