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更新
入手也有一段時間了
來寫一下使用心得吧~
配戴感&耳塞選擇
先從上圖開始講起
可以看出光的單體比KXXS小了一大圈
這對配戴感有很大的幫助
戴的時候幾乎感覺不到重量
最棒的是可以躺在枕頭上聽
完全不會感受到壓耳
耳塞小妹是選用CP360ss
(如果你找的到的話 z1r原廠塞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配戴的時候不需要像其他耳塞一樣有深入填滿整個耳道的感覺
只要輕輕卡在耳朵上就好
聲音則是符合光的走向 舒服自然
(這隻耳塞一定要卡好 沒戴好的聲音跟有戴好的天差地別)
CP100+也非常適合 相比CP360結像小 解析好 殘響收的快一點
小提琴音色漂亮 光低頻優秀的微動態一覽無遺
超級適合ヨルシカ的曲風 在聽Live可以清楚聽出每個樂器間的橫縱距離
但小妹還是喜歡
CP360的大結像

時常被鈸的聲音給驚艷到
在聽Misia的Live時 薩克斯風 Misia的歌聲 觀眾拍手聲等動態展現也是CP360無可取代的地方
啊 CP100+還有個功用 當你覺得搭配的前端、線材、或是音量開大中高頻過亮時
CP100+相比CP360可以修飾一點中高頻量 換取更好的層次、耐聽度
(當然前提是你CP100+一定要戴的深 戴的時候可以拉耳朵上方和耳垂邊往深處推
然後小妹買惹新版V2發現表面阻尼較高 走向是一樣的但在小妹耳朵上沒辦法戴得比V1深)
CP500 跟原廠塞一樣聲音傳導是直出的 高低頻細節明顯 殘響持續時間再比CP360更長
缺點戴起來沒有新材質的CP360和CP100+舒服 聲音未經修飾
清泉套嘛... 有人覺得提升很大 但小妹認為是原廠塞太糟糕對比才會有升級很多的感覺
清泉套是用來抑制極高頻提升高頻量的耳塞 但光本身極高頻量就調的剛剛好
用上清泉套反而會削弱光的空氣感導致聽起來缺乏活力
草 明明就很好聽 小妹以前在寫什麼東西 覺得清泉套不穩固的可以改買貪吃雞的高頻套
黑Type-E非常合適 能有效抑制中高頻但少了點空氣感 相當耐聽的調音 大推
白Type-E 沒有像黑E套砍那麼多高頻 但中高頻給太多惹
小妹目前是覺得沒有黑E套舒服 人聲、高頻又不如CP360通透 因此比較少用
AEX50人聲在CP360基礎上再靠前一點 很好聽 整度速度慢一點 厚一點 少了點空靈感
由於聲音蠻獨特的細節就不詳述惹 對小妹來說跟CP360和黑E套一樣都是舒服耐聽的聲音
唯一該擔心的只有能不能戴好 小妹右耳就不管怎麼戴都會漏一點低頻的感覺
傘短部分面向CM插針應該就對惹 有漏音的話再自己微調
Softears UC 水月雨自家的耳塞 管徑跟光完美匹配 全透明搭起來非常好看
你可以直接把它當原廠塞的全面升級版 因為AEX50好戴又好聽的關係沒聽多久就收起來惹
聲音走向大概是 密度高 結像大小跟原廠塞差不多 一樣是直出的關係跟CP500一樣殘響持續久一點但瞬態又很優秀
中低有點透明e套那種硬又脆的味道 整體變得沉穩 有點當初聽RS10的感覺
其實細節都忘ㄉ差不多 之後有興致再拿起來聽
*更 因Turri Ti及Twilight皆有附UC套 故評價轉為推薦 特徵是W型走向 無染(略無聊) 注重結像定位
最後提一下原廠附的MIS-Tip雖然是海綿塞 但是意外的非常不錯
能有效修飾高頻 整體聽起來相當平滑流暢且耐聽
客觀來說應該是最接近水月雨目標曲線的耳塞
懶得試聽或不想在耳塞上花太多錢和精力的話 CP100+是小妹目前主觀覺得綜合體驗最適合光的耳塞 配戴、走向和素質都很優秀
小妹最後挑選4副風格不同的耳塞總結一下 主要區別是在穩固性和高頻特性
UC阻尼好戴起來很穩固 相對容易保留所有聲音細節 可以視為提升(還原)惹光的低頻量
中高頻有些許增益 聽感上會較硬和脆 也會帶給主觀上(非客觀)瞬態較快速俐落的感覺
高頻雖然因為耳塞較大無法深插 共振峰會靠前一點 但仍完整保留惹高頻的資訊量
MISTIP大小和UC差不多 因海綿特性能在插入後適應耳道大小 故低頻量也不會損失太多
插入深度能比UC再裡面一點 並能有效抑制高頻峰 較溫和的高頻也讓瞬態柔和惹一點
如果想要更多的極高頻資訊量的話 使用MISTIP也是不錯的選擇
CP100+較小且材質軟能輕鬆深入耳道 將共振峰往後推(在小妹耳朵上聽起來大概是這種感覺8.5k?9k?9.5k)
能確保極高頻充分向上延展 而較靠近鼓膜的單元也讓低頻能量能更直接傳達
清泉極高頻平滑且較早滾降 理論上會有更好的衰減特性但是是在人耳聽不見的頻段
因為光的高頻調教已經在腔體內完成就不太需要清泉惹 喜歡更乾淨的高頻音色可以考慮
聽感
首先是光是否要移除濾網?
移除濾網確實可以讓音質更好
但是人聲結像會比有濾網的情況下更高
且整體調音會變得過於刺激
這點必須由使用者自己去取捨
(小妹ABtest後是選擇保留濾網)
*評價有所變更 詳見文末 移除濾網對低頻、高頻和音色都有正面影響
*以下聽感皆使用 濾網剪半的光+Hakugei Skyrim+CHORD Hugo2+CP100+(深入配戴)
首先低頻有稍微增加(2dB)以更符合大眾口味
增益處大概在200Hz左右且Q值小
提升惹人聲基頻 並賦予聲音暖色 音色更加漂亮 輕微滾降的極低頻也讓速度不會顯得拖沓
帶來的優點就是聲音更有感情惹 且均勻提升的中低頻不會令低頻掩蓋到中頻 聽感也顯得相當流暢
小妹喜歡稱這種風格是具有"音樂性"的調音手法 一些旗艦耳機也有類似的調音(Softears、Fitear、Campfire等)
缺點就是這樣的調音風格沒辦法準確還原錄音該有的低頻混響
瞬態部分不是走Z1R、1697等目前主流耳道那種極度凜冽的瞬態反應
或是IE600、U12t那類極具衝擊力的表現
而是較具彈性的表現 收放速度洽到好處
同時帶有不錯的形體感 是會讓人感到舒服的低音
中頻先說人聲 距離近但不到相當貼耳 中性偏暖、明亮、結像大且立體
單動圈且中高頻沒有特定區段衰減緣故 光的人聲相當流暢自然
動態十分出色 女聲高音延伸都能忠實還原出來 不帶有任何一點齒音
聽起來相當舒服、放鬆 很容易便會陷入歌手想表達的情感
在聽錄音優秀的女聲時(EX: THE FIRST TAKE、神椿的Cover Live) 完全是專武級的表現
樂器部分著重立體感及還原音色 自然且略帶一點點暖色
瞬態、分離度優秀 定位準確 除刷弦聲外沒有強調任何細節 很好的融合在編制中 仔細聽的話細節都在
如果喜歡聽Acoustic的話 光就非常擅長 在複雜曲目比起挖掘細節 還原立體感及畫面則會更加優先
所以相比解析十分出色且結像較小(佔據畫面小)的耳機 光就會顯得不是那麼充滿細節
高頻量控制的剛剛好 久聽不會有任何疲勞感
高頻過量會有的嘶嘶聲及一連串的惱人刷刷聲在光上不存在
避開會讓人感到疲勞的頻段 光在高頻及極高頻過渡段再把量感拉回來 維持明亮特徵
最後在極高頻處滾降 確保整體調音的連貫性和透明度
且不會對任何人聲氣聲或是泛音質感造成任何影響 聽感會介於鮮活和無趣之間
實際聆聽光高頻不走資訊量爆炸 線條突出 延伸突破天際 追求極度華麗的表現
而是還原樂器該有的泛音、延展、音色、立體感、空氣感及整體畫面上的相對位置
瞬態表現出色 往上延伸時充滿能量 唯定位沒辦法做到旗艦多單元耳機精準
這應該就是單單元耳機線性調教的上限惹
音場的部分也是小妹選擇入手光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聽過市場上許許多多素質強強的旗艦耳道後
回來聽光才會瞭解擁有自然擴散感的音場的開放式耳道有多麼難能可貴
相信許多家用玩家聽習慣開放式耳罩回去聽封閉式都會覺得怪怪的
光也是同樣道理
不過這也導致光在吵雜的環境下注定表現糟糕
(夜晚安靜的時候左耳能夠聽到右單體的聲音
右耳能聽到左單體的聲音 結像會更加還原)
光的寬鬆程度是小妹聽過耳道中數一數二好的
除了耳罩和音箱小妹很少在耳道中聽到這樣的聲音
細聽水家的KATO和Solis也有相近的表現 不過還是差惹一點
個人見解,寬鬆便是多項素質的綜合體現 尤其在樂器複雜場景下相當重要
透明度或者說脫塞感也是耳道中少有
這類的耳機有JustEar、FWW、64的apex、Fir的atom、EX1000等
光大概排中間吧 JE應該是小妹聽過表現最好的 可惜私膜配戴勸退...
缺點部分
大動態真的是光的弱項
雖然微動態表現十分出色
但在大動態方面確實不是旗艦水準
這應該是為了追求調音的極致所導致的
(某方面來說也有可能跟單元素質無關 而是人耳感知 因為光的極高頻沒有增益
仔細想想部分聽起來覺得大動態非常強的耳道 是不是都含有大量的高頻及極高頻
甚至在中高頻段有部分缺失?)
畢竟聽過Turii就知道水月雨其實是做得好大動態的
(實際是受腔體和球頂剛性影響 Turii的低、高頻能量更足 聽起來感覺大動態氣勢較足也很合理
就客觀的動態來看 兩副同樣都有極大的動態範圍 光的換能效率甚至比Turii還要好)
不過光在前端夠力的情況下仍然是可以聽大編制的
只是相比那些專武型旗艦沒那麼驚豔而已
最後總結一下 特點和缺點
特點: 音色自然乾淨、寬鬆、結像大、注重整體的畫面、平衡性及立體感、耐聽、適合交響樂、協奏曲
缺點: 大動態表現普普、中高頻量於部分歌曲錄音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會過於吵雜﹑低頻增益導致聲音變暖(如果以追求還原來說算缺點)、細節及定位贏不了多單元旗艦
對比自家的RS10
RS10基本上就是動鐵版的光
最大的區別應該是在中低頻表現
RS10的低頻與中頻完美區隔開來 力道及結像會稍微突出點
光的低頻則是形體較大 占用空間多 能量緩一點 合適的形容詞彙應該是"氛圍感"?
RS10整體結像、定位小而精準 解析好上一節 相比光細節更突出甚至有些激進了
光則是有更好的三頻流暢度(不是指RS10銜接差)
兩者同樣最擅長的曲風都是Live
總體會比光更加還原(光在低頻有2db增益及出音口使用濾網的妥協) 聽完會覺得Soft這名稱取的相當合適
適合追求絕對中正及靠音樂吃飯的工作者
缺點原線(跟光同一條)下論音樂性會有點無聊 性能很好但價格是光的兩倍 不如光好推對前端有明顯要求 且帶有一點鐵味
在橫向廣度、失真表現、動態範圍、自然擴散感、腔體大小、易推程度光有優勢
RS10則是有著更低的線性失真、被動隔音、高頻定位 除惹貴以外沒什麼缺點
前端選擇
直推:
唯一推薦MacBook系列!
優點: 無染、直白、監聽、推力不錯
小尾巴:
狂派Plus2(停產) 3.5k
優點: 中高頻走向、人聲優秀、4493(停產)獨有音染
缺點: 動態不足,3.5稍弱
備註: Plus2+、Plus3不推薦
水月雨 水解貳式 MOON RIVER 2 5k
優點: 中高頻走向、素質不錯、音染少
缺點: 外型很醜、預設高增益且按鈕時常感應不到、搭配上容易過亮、線很醜
*更 曉看起來不錯 除惹131多音bug外看起來不輸水解 重點是很便宜 只聽平衡也許可以考慮?
樂彼 Luxury & Precision W2 / W2-131(Low Gain/ Slow Filter) 10k
優點: 均衡、中低頻控制力優秀、幾乎無底噪、素質好
缺點: 人聲高音、高頻段控制差一點(但這是跟比它貴前端相比)、切換歌曲有明顯電流聲、推不太開光
反推:
EarMen Colibri (9k): 僅適合流行樂、素質趕不上價格
寫在最後: 小尾巴小妹聽得比較少,很討厭聽到一半有人打電話、App通知跳出來,長長一條垂在那看了也很煩躁,而且還需要吃訊源電。但現今小尾巴素質已經做到能跟入門Dap平起平坐,故過渡期仍然推薦入手一條。
DAP
(沒有特別提的話都是使用Low Gain、Slow Filter聆聽)
iBasso DX160(停產) 12k
優點: 暖、動態剛剛好、極富音樂感、小小一臺拿起來很順手
缺點: 4.4不好聽、操作卡頓
Astell&Kern KANN ALPHA(停產) 27k
優點: 推力足、調音優秀、高頻出色、油歌、大編制好聽、AK Connect
缺點: 人聲稍遠、操作有點卡、3.5不好聽、2.5又比不上4.4(輸出阻抗不同)
備註: 水月也覺得搭起來不錯
iBasso DX300(停產) 36k
優點: 參考小妹的開箱文
缺點: 低頻控制力稍弱、安卓模式聲音差很多
備註: 水月也覺得搭起來不錯
SONY NW-WM1AM2 35k
(參考小妹寫的2022上半年隨身設備簡評)
整體來說還是推薦
Astell&Kern SA700(停產) 印象中跳水價20k
(Defalut Filter)
優點: 調音討喜、音色漂亮、小小一臺、AK Connect
缺點: 比DX300還要重、掉電快、會爆炸
Cayin N6ii R01 本體20k
(一樣參考小妹其他文)
iBasso DX320 48k
優點: (一樣參考小妹其他文) 總之喜歡單端可以考慮、推力剛剛好
缺點: 貴、平衡過推
Astell&Kern SE180 SEM1+SEM4 香港跳水38k
優點: 中高頻走向、卡1人聲動態好、卡4高頻好、兩張卡素質都算隨身旗艦惹、操作流暢、AK Connect
缺點: 搭配起來容易太吵、線材要好好挑
備註: 卡2、卡3普通
Astell&Kern SP2000T(停產) 香港跳水60k
(Tube Mode / Defalut Filter)
優點: 暖、聲音充分延展、音色漂亮(個人最喜歡的搭配)
缺點: 底噪、真空管串流干擾嚴重、略糊
*其實這臺小妹也入手惹 不過平常還是喜歡接Mojo 2聽
*更 雖然對DAP已經沒任何興趣 但看到水月說SE300好聽所以聽惹一下
結像定位分離度很不錯 低頻稍多 比較有力量感的風格
不過小妹不是很喜歡 可能是其他設定好聽? 因為小妹拿到試聽機後沒有特別調
像SP3000的DSD模式開惹小妹就覺得很好聽 不開的話就還好
其他: (寫在這就是沒特別推薦但也不是不能選或是已經停產)
NWZ-ZX1: 素質肯定不足,但調音是好聽的,小妹是覺得有點像暖調的43198,而且是注重潤澤大於細節解析那種
DP-X1A: 小妹曾經持有過的dap,果然還是很好聽,但推不開光
KANN: 老AK的聲音,聽厚聲底女聲很棒,說真的窩覺得還是初代的KANN最好聽...
KANN MAX: 操作體驗好非常多,但搭配上容易過亮,況且這價位有SE180可以挑
KANN Cube: 只看過沒聽過 超大一臺 沒記錯的話印象中水月說是AK家聲音最好的機器 再來就上面提的SE300然後才是Sp2000t
N8: 單端非常好聽,不過機子算有點舊惹
樂圖: 不能串流所以沒聽太久故沒推薦
舊金磚: 每次剛開聲都會被驚艷到,大概過個1分鐘便會習慣,聲音是好聽的但絕對不算健康,重點是看你喜不喜歡
反推: 山靈(m3x除外)、FiiO(M17、新M11除外,因為還沒聽過)、AK(spk、sp2kss、se100)大部分舊產品,沒有說不好,但夾光小妹就是覺得普通
DAC+AMP
Chord Mojo2 15k
優點: 均衡無染中帶點音樂性及稍往中下盤走的趨勢、聲音飽滿、大提琴音色漂亮、吉他音箱共振相當好聽、鋼琴能明顯聽出鍵位差異、推力大、素質出色(僅論單端摸到36k價位Dap)、線材耳塞選擇較寬容搭起來不會吵、EQ不影響素質、可擴充Poly
缺點: 對訊源、電源、USB線敏感,動態、高頻相比Hugo2及一眾40k以上Dap是硬傷、漲價
備註: 小妹平常聆聽會上隔離器及桌面模式(額外供電)
*更
小妹在查Mojo2時發現 官方產品宣傳圖居然是搭配Softears的RS10、RSV和Turii!!!
代表Rob在調音時肯定參考惹Softears的IEMs
先不說上面小妹稱RS10是動鐵版的光這件事
重點是Turii 調音、腔體跟光不能說很像 只能說是一模一樣XD
怪不得光跟Mojo2會這麼搭

(給不知道Turii跟光是什麼關係的 Turii腔體結構就是採用光的腔體結構 動圈單元由水月雨研發 水月參與調音 附的矽膠塞、海綿塞跟光附的一模一樣)
Chord Hugo2 50k
優點: 均衡無染再偏中上盤一點、可以直接當作升級版的Mojo2、音量滾輪手感很棒、遙控器好用、Filter好玩、可擴充2go
缺點: 無TypeC孔、進入桌面模式所需時間較久、漲價
Astell&Kern ACRO CA1000 香港跳水38k
優點: 控制力更好的SE180
缺點: 跟SE180比差異不是很大
Quloos QA390 LE 58k
優點: 家用素質、音色不錯
缺點: 聲粗、買這臺不如買其他家用
AMP
其實不太推薦額外上擴,光不需要那麼大推力,除非你用的是AK、SONY、ONKYO這類AMP弱的DAP再來考慮
Sound Tiger
沒聽過 但小妹看過不少人光搭這牌
Cayin C9 60k
聽起來沒推到點上 應該是過推惹 不推薦
線材選擇
光的原線是水月雨給出唯一能聽的一條
剛入手的不用急著換
搞好前端後再去挑就好
小妹目前有試聽過覺得很搭的只有
Luminox的Night for Night(*更 公司貨新品價格下探到14k 日貨有看過全新4k 可以入手)
之後如果有聽到不錯的線或換線的話
小妹再來更新這篇吧
拜拜~
然後小妹覺得線材這東西還是少碰為妙... 這坑水很深
目前僅看外觀(好看比好聽更重要XD)有興趣的線材... 希望有天能試聽到
1. 粗不一定好 重點要看實際線芯數 同樣26awg 線芯用0.1m的上到8wire的話看起來就粗
2. 元素多不一定比較好聽 那種又銅又銀又金又鈀又石墨烯的尤其要小心
3. 結構很重要 最好看懂的就是Litz惹ㄅ 雖然初燒最容易被騙的也是Litz
4. 在挑鍍銀線或銀線時要注意 光不需要更多中高頻惹 小心過亮
5. 別買給非原廠改過插針或端子的二手 焊錫佔線材調音很大比例 給非原廠改味道就跑掉惹
6. 在意外觀的話批覆材質很重要 這點一定要做好功課
7. 別盲狙
沒想到聽惹這麼久的耳機還能給小妹窩帶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