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個比較好呢?
是廉價的幸福,
還是高貴的痛苦?
—杜斯妥也夫斯基,地下室手記
有著那麼一個寓言,來自一位我們都知道名字的詩人。
試想,我們?nèi)钤谝粋€洞穴裡,終其一生都在洞穴裡生活,成長,吃著沿洞口爬下來的螃蟹生活,喝著潺潺流下的泉水長大。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僅僅是透過山壁上的光影,透過伴隨陽光進來的影子來認識世界。
對我們來說,那個洞穴,那面倒映了影子的山壁,就是全世界。
如果有著那麼一天,你從洞穴中意外跑出來,看到了這個世界的原貌,你甚至會覺得不真實,覺得這一切都是幻象,以至於,你會想回到本來的洞穴中生活,而否定現(xiàn)實的世界。如果你真的認清了這個世界,那麼你若回到原本的世界之中,反而會被眾人嘲笑和欺負,因為他們會認為你是瘋子。
那位詩人的寓言到此。
然而,那位詩人並不知道,從洞穴走到世界的那段距離有多麼遙遠,又多麼坎坷。
他並不知道,在從洞穴中走往光明世界的途中又多少岔路,一不小心反而會落入深淵。
他也不知道,在我們真的看見了這個世界,看清了它以後,我們甚至有可能會過得比洞穴裡的人還要更加痛苦,反而需要洞穴中的人過來照料你的地步,因為真理往往讓人難以接受,我們又那麼的軟弱。
然而我們是否願意接受這種痛苦?
有許多人終其一生都活在陰溝裡,依循著漁父們的處事精神,享受這樣平凡的幸福。在這保護了所有「平凡」的綠牆外,等著旅人們的,是接連而來的痛苦,宛如暴風雨和大火般襲來。
然而我們卻又奇怪的,總是遙望綠牆外,好奇那裡有著什麼。
於是有一天,我們也像那個離開洞穴裡的人一樣,離開了那道綠牆。
於是我們迎接了各種暴風雨,暴風雪,天空還下起豬來。
於是我們拜訪了小王子,拜訪了唐吉訶德,也拜訪了屈原、聖法朗西斯、馬西連·國柏、維根斯坦、馬丁·路德·金恩和西蒙娜·韋伊。
我們要選擇哪一條路?廉價的幸福?高貴的痛苦?這是個全人類都該思考的好問題。
那,我的答案呢?
我也來說個寓言好了,或許不如那位詩人厲害,但我仍想說出來。
在那條綿長的痛苦之路之後,我們找尋到的,是等待我們一生一世的,總在我們夢裡出現(xiàn)的情人。
那人仍在雨中等待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