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應該是2020的最後一篇了,2019到2020(至今),對我來說有很大的轉變。
比如從香港反送中,我開始積極關注政治,參加喜歡的政黨,參加愛國的遊行,第一次投票(所以我承認以前都很懶沒投),也決定了臺灣下一任總統,武漢肺炎在全國各地上架,瘋狂搶購的風潮使民眾跟官員都措手不及。
而在這麼多變化的世界,沒有唯一的真理,沒有真正的正義,沒有看穿人心的道具,讀悠閒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雖然有人會覺得讀這類書沒屁用,甚至會覺得是給小孩子讀的,一些自認清高的大人都認為應該讀能賺錢的書,讀能增進學業(出社會的話應該就是指考證照)的書,讀能征服你喜歡(在此不用愛,為何請看前兩篇)的對象的書。
我不會說這些沒意義,但同時不認為讀悠閒的書也沒意義,因為在我看來,這些都是成長。
--------------------------------
雖然這本我曾經引用裡面一些事情轉化成"血命"文章的一小部分,但實際上文章內容跟228,也與這本書"基隆雨港228"沒有關聯。
雖然這本我曾經引用裡面一些事情轉化成"血命"文章的一小部分,但實際上文章內容跟228,也與這本書"基隆雨港228"沒有關聯。
知道這本書,取決於參加政黨所舉辦的演講時,演講者推薦這本。
他說,他看這本,在看現在社會,總是邊哭邊笑,而在來到基隆時(演講地點在基隆,目前活動已結束,也不確定何時會再舉辦同樣或相關或類似的活動),看著書裡描述的地點,想著曾經血流成河的畫面,令人感到驚悚,也諷刺現代人的勇敢,因為我們都不覺得恐懼。
在看這本時,已離演講很久,卻鄰近228,所以當下看不知為何有種氣氛也很佳的感受。
在看這本時,已離演講很久,卻鄰近228,所以當下看不知為何有種氣氛也很佳的感受。
若這本,不試著放入情緒,應該會很難感受吧?當時的我,也剛好看完傳頌之物(真心建議看原作遊戲劇情,動畫真要看也還是建議先看過遊戲再看,這樣比較能接受動畫是另一種路線,一共三部),心中情緒複雜,閱讀後,也非常複雜。
我們至今所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過去卻是如此可貴,若沒有先人的努力,又或先人做出其他改變,現在也會與現在有所不同,實在難以想像。
看著家屬痛哭著,創節日,聽不見離去之人的心聲,送補償,也看不見離去之人的歸來。
雖然我認為歷史確實是歷史,不如就像蔣公像般,讓他隨風離去吧。
但可惜的是,一人之錯,不代表其他人不再犯錯。
每過一年,事外之人帶著微笑的心情去紀念,事內之人抱著痛苦的面目去忍耐。
看完事後,我曾參加一個免費的公演(第二張圖,主辦單位為海島演劇,演劇名稱為"那就唱歌吧"),講述228當時被囚禁的人,那天不見日,不知會不會有明天的恐懼生活。
公演完後,我也宛如惡魔般問當事人後代一個問題,請問您(為女士)父親,在當時對於國民黨是甚麼樣的心情。
她回我:閉口不談,但在民進黨執政後,他(指蔡焜霖)就像一口氣爆發般,表示憎恨。
一把槍,帶走一個人,卻帶走了無數人的感情。
--------------------------------
這本書,"此刻是多麼值得放棄",我記得在我當下看完,我的情緒是非常激動的。
那就是:這作者現在還好嗎?還活著嗎?沒自殺吧?
因為裡面寫的短詩,讓我充滿負面情緒,有人在讀書會時說看了能紓壓,我內心裡志堅決否定。
也蠻訝異這類書籍居然能暢銷,也可驗證每個人對於同一件事,感觸也會不同,也亦可認為,理念也不同。
--------------------------------
這本,"解憂雜貨店",雖為讀書會,但這讀書會是友人建議下的另一個不同環境的讀書會。
雖那次讀書會算是普遍的流程(前面),但後半段的心路歷程分享,讓我收穫不少(比如又可以看那些書,咍,書真的看不完XD)。
但在看這本之前,在剛當完兵後,我看過了這本的電影版。
但在看這本之前,在剛當完兵後,我看過了這本的電影版。
之後閱讀此書時,雖電影裡面的事件是採用書中的情節,但感觸非常不同。
並不是電影演得太差,又或書,而是電影為了流暢性,主張同一視角,但卻符合預期的流暢也好看。
而其中最感人的故事我推薦歌手那篇,原因是我真的很崇拜悲劇英雄。
雖然讀書會有人認為那是一種自爽行為,其實我也同意,只因英雄付諸生命,去做一件無法得知結果(又或說後來)的事情。
但能夠付出生命,去執行一件事情,想必那必定是真心,最誠實的去面對理念的時候。
但能夠付出生命,去執行一件事情,想必那必定是真心,最誠實的去面對理念的時候。
當然,並不是要求各位為了實踐理念而殘害生命(除非你想當悲劇英雄,但這可探討你是否想得夠清楚),所以請不要輕生謝謝。
而且我認為,能在一生中,盡情發揮理念,才是最好,最溫柔的辦法,就如阿德勒所說的,人是有價值,不僅是生產力,還有存在這股力量。
--------------------------------
這本雖然對我來說算是工具書,但確實可以參考。
比如健身,我現在都盡可能每天騎腳踏車,關於室內(家裡)部分,因為肩頸受傷,所以我只能簡單幾下的握力訓練(從家裡帶來的啞鈴也沒屁用了)。
而我練握力有個握力器,若放在桌上,我便會記得並且練習,但若一離開桌子,就算是旁邊的空椅,我便會忘記。
雖然這暗中表示實際上練握力這動作在你心中根本不重要,但確實符合這本書所謂的習慣。
雖然這暗中表示實際上練握力這動作在你心中根本不重要,但確實符合這本書所謂的習慣。
另外最令我驚訝的是,這本書的書名,那為何取這名字,"原子習慣",我希望各位去看,再去自己體會與整理。
--------------------------------
這本也是挺休閒的,"只是微小的快樂:便足以支撐這龐大荒涼的人生",主要講述作者一生中的快樂事情,大多是懷念,或許能牽動多少我這年代(80年次)的心吧。
而原本看書名,讓我想到是諷刺之意,但實際上這本書就只是純舒壓,無須過於多心。
而我蠻佩服作者的文筆,也想向她學習,因為每當回憶起一件事,變成讓我容易帶入情境,真的是舒服跟感動(感動不一定是要哭喔)。
--------------------------------
其實這其中,因為我們讀書會(我最常參加的那團)並沒有限制書,所以還有繪本,但因為是借的,且因目前受歡迎的繪本大多是直接無隱含之意,所以我並沒有太多記憶,但當下真的很舒壓,比如幾米系列。
而2020快結束了,心中與多小願望我也還沒實踐,曾經我也做過一個噩夢,到現在印象深刻,深刻到我會出現在現實,到時候便再也無法繼續創作。
但我還是建議各位珍惜現在,並且用心體會每客發生得事情,比如,身邊的人過世,難過之間,是否就因此失去了與對方的美好回憶呢?不是吧?
未來會變化成怎樣,誰知道?但怎麼去面對未來,只有你自己知道。
備註:未來不排除一本一心得的形式,但令我意外的事情是,寫這幾篇的當下,憶起很多關於書的事情,讓我蠻開心的。
謝謝各位閱讀,我們下次見,順帶一提,聖誕節我會新增一篇惡搞三國篇,給各位當作聖誕禮物,希望各位喜歡,不喜歡就......我又能怎樣呢?就算了吧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