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宣傳一下,作者的連載漫畫
『八月九日 僕は君に喰われる。』(自譯:八月九日 我將被你吞食)
即將出單行本了。發售日為8/6,可以上亞馬遜預購。
「花いちもんめ」是日本的一首兒童遊戲歌。
標題的「もんめ」是日本古時候民間的一個貨幣單位;
意思略等於華語中的一文錢,也就是約1/1000貫,標準是來自於唐朝時「開元通寶」的重量;
和製漢字寫作「匁」。漢字的演變如下:
錢 → 泉(諧音,音讀都念作せん) → 匁(泉 字的略寫)
真要給這個漢字冠一個華語讀音,我比較推薦「ㄇㄥˋ」(四聲)或者「ㄇㄥ」(一聲)。
看コトバンク這個網站引用大英百科全書的內容,
もんめ 有一種讀音標記是「mom」,而這個單位詞在唸法上,
有時候會是一號音(直接讀時),有時候又是平板音(唱歌時),
那我就乾脆把相似的四聲和一聲全採納進去。
而在本篇漫畫裡,我直接把「いちもんめ」意譯成「一文錢」。
「花いちもんめ」的玩法可以直接上網找,這裡我就扔給GOOGLE解決了。
我看到的是遊玩的孩子們分成兩邊,先猜拳決定先後手。
定好之後兩邊輪流著唱歌做移動,唱歌的那團人前進,不作聲的人後退。
唱完一輪之後兩邊決定要把誰送到對方的團裡,再由代表出來猜拳,
輸者送人,贏者成為下一輪的先手。
吸收掉所有對方成員的那團孩子為勝者。
「花いちもんめ」的歌詞日本各地都有不同的歌詞,而下面這幾句是共通的。
翻譯則按照我在漫畫裡的譯詞。遊玩的兩邊分別用 A方 與 B方 代稱。
(A方) かってうれしいはないちもんめ (贏了好開心,小花兒一文錢) |
(B方) まけて悔しいはないちもんめ (輸掉了不甘心,小花兒一文錢) |
(A方) あの子(or 小孩名字)が欲しい 那孩子(or 小孩名字)我想要他 |
(B方) あの子(or 小孩名字)じゃわからん 那孩子(or 小孩名字)我不清楚 |
(A方) この子(or 小孩名字)が欲しい 這孩子(or 小孩名字)我想要他 |
(B方) この子(or 小孩名字)じゃわからん 這孩子(or 小孩名字)我不清楚 |
(A方) 相談しよう 那來談談吧 |
(B方) そうしよう 就這麼辦吧 |
題外話,漫畫中出現的「簞笥」(ㄉㄢ ㄙˋ) 和「長持」(長持ち) 據說是大阪、堺市一帶的版本會出現的單字。
「花いちもんめ」看似是首兒戲一樣天真的兒歌,但是其中相傳隱藏著古早時候日本鄉間地區的哀戚現實。
古時候的庶民階層,有些家庭相當窮困,必須要賣掉家裡的孩子來換得幾頓溫飽。
而這首「花いちもんめ」 ,據傳就是將這種販賣人口的狀況,寫成兒歌傳世。
首先從標題來看。
「花いちもんめ」的「いちもんめ」如前所述,就是「一文錢」。
這是用來代指前面的「花」差不多值一文錢,也就是不值錢的意思。
而這個「花」所代指的,人們認為可能是以前被賣掉的孩子們。
再來是歌詞。
かってうれしい まけて悔しい 。在現在來看可能就是
「贏了(勝って)」「輸了(負けて)」的意思。
但是這兩個動詞同樣也能表示
「買到了(買って)」「殺了價(まけて)」,
而 あの子じゃわからん 可能還表示
「那孩子我不給殺價」
(あの子じゃ負からん的轉音。可能引申成「那孩子你不能買」),
暗示著買賣雙方,父母與人口販子,的討價還價。
「花いちもんめ」就像其他日本文化中的一些兒歌兒戲,好比說『通りゃんせ』 ,
讓人聯想到一些古時候日本社會的黑暗面。事實如何,沒人敢斷定,或許,也不需要斷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