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女神瑪莎"是戰亂時期誕生的宗教信仰。
據傳瑪莎是當時的一位鄉村女孩,天生擁有令左鄰右舍羨慕的縫紉技巧。她細緻的手法能讓再怎麼細的縫線都不會在縫製過程中斷裂。
一天,瑪莎的青梅竹馬被軍隊徵招,明明還只是個十幾歲的小孩卻要被逼著上戰場,瑪莎當然捨不得,她哭了又哭,哭到眼睛都流血了還是無法停止哀傷。
最後,她決定以醫護人員的身分入軍,獨自尋找著青梅竹馬的下落。在前線上,瑪莎負責縫合傷口與大體殘塊。每天都有數十數百的傷患與大體排隊在瑪莎單位帳篷前。
看慣了鮮血與殘肢,絕望與挫敗,瑪莎的縫製手法也越來越精進。為了因應物資的缺乏,瑪莎甚至會摻點渾濁劑在剛去世不久的大體血液中,再將血抽絲等待結痂行成"痂線",最後捆成縫線團。這種縫線會在光照下閃閃發亮,其觸感像是摸在鑽石碎屑上。
瑪莎對人死與生的想法已經越看越輕,有時她明明手操著縫針,腦中卻完全沒有思緒,只靠著直覺一路將縫線串起來,仿佛像縫紉機似的。
戰爭結束,瑪莎絕望的回到判若兩地的家鄉。當地建築就像換上新皮,繁華的樣子,與瑪莎記憶中安逸的小村莊有所出入。
儘管戰亂結束了,貧窮卻從未止息。瑪莎在郊區開間診所,用她在戰場上學到的知識免費替貧民做最基本的傷口處理。雖然看診是免費的,但瑪莎要求病患在住院期間都必須蒙上眼睛,就算她沒在操刀也是。 傷患相信這是為了避免他們看到過於血腥的傷口。
同時,整個村莊的貴婦圈們開始流行痂線縫製的絲綢。其縝密的觸感與吸引目光的鮮紅色讓富貴人家為之瘋狂。但也因數量極為稀少,一小段痂線絲綢就要價不斐。
也因此許多黑道人士試圖尋找生產痂線的源頭,但全以失敗告終。
在這窮者越窮,富者越富的戰後復甦期,瑪莎無私奉獻的精神受到吹捧,她那小小的診所成為了貧戶精神的凝聚點。直到瑪莎離開,人們仍在富貴橫行的社會下不斷讚美著瑪莎崇高的行為。
雜紀:
之前連續快一個月都沒能畫爽圖,這張也是時間拼拼湊湊才能完成個大概。
這一兩天又突然發燒,現在雖然病好的差不多了,唯獨喉嚨痛還留著,且吃飯如吞針,好痛啊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