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廢話不多說,立刻進入主題XD
基本上就是按照日幣匯率,然後加上我們的固定成本等等等因素,來決定書賣多少錢。
匯率每個月會換一次,所以我們不會在書上貼價格標籤,而是在店內各處放告示,告訴大家這個月的匯率是多少。
如果想知道賣多少臺幣,就要自己拿計算機算,或是用我們店裡的查價機查詢。
查價機只有一臺,而且放在入口櫃檯處。所以如果你人在店深處,還要走出來查詢真的很麻煩。
我們的店比紀〇國屋還晚登臺,加上這種消費模式不同,一開始大家都覺得很麻煩。但看到我們的價錢比另一間便宜的時候,不知不覺就閉嘴了。
我工作的那三年間,有一陣子正好是日幣低點,店裡的書便宜得跟什麼一樣,加上我們的書不會算日本的消費稅,所以大家都覺得賺到。
但我後來想想,其實只是課稅的對象不一樣。日本的稅入、稅外是在你買東西的時候就清楚告訴你稅是多少,但臺灣的做法是直接合併在定價,所以我們的匯率公式大概就包含臺灣的消費稅??
總之我覺得這個機制有好有壞,同時也是見仁見智。
不過我剛進店裡的時候,都要花好久的時間去記當月匯率,等到下個月的時候,匯率換了又要重記。而且匯率計算分成書籍和雜誌兩種,等於一次要記兩種看起來很像、其實完全不一樣的數字,在我習慣之前,每次都很怕有客人來問我這個月的匯率是多少XD
舉例來說,這是我剛才去官網剪下的匯率:
還被我抓到沒換匯率XDDDDDDD(或者有可能只是日期沒改到,也有可能上個月跟這個月匯率相同)
算到小數點第三位真的很難記梅林的鬍子。
但習慣之後,不知道為什麼,看一次就記住了。職業病真的很神奇。
知道我們的價錢怎麼運作的常客通常進店裡的第一件事就是確認匯率,然後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好貴」或「好便宜」。
當然了,也是有人完全不在意,反正不管賣多少,老子就是要掏錢買,超有氣魄,我超喜歡。
不過有的時候還是會遇到讓我的良心隱隱作痛的情況。
我記得那是日幣低點之後走高時發生的事。(遠目)
有個常客日本正太小朋友總是會來我們店裡買號稱國民少年漫畫雜誌的JUMP。
當時消費稅還是百分之五,一本JUMP的本體價格(稅外)大概是240圓左右。
如果以現在還算正常的雜誌匯率來算,臺幣是98元。
匯率雖然會變動,但其實不要太誇張,誤差也不會太大。我們結帳結久了,也是自然而然認為JUMP就是一張一百元紙鈔可以解決的書。
可是!
這個認知就在某年某月,因為日幣上漲被打破了。
JUMP不再是一張紙鈔能買的書了。
當我站在櫃臺,替這位常客日本正太小弟弟刷條碼結帳的時候——
102元。
電腦出現了這個數字。
呃呃呃呃呃!!!!!
我立刻嚇出一身汗。
看著他已經放在零錢盤裡的一枚紅色紙鈔,還有那張等著我把JUMP拿給他的天真臉龐,我忽然覺得這個世界好殘忍。
但我也只能把單據印出來,然後一臉愧疚地告訴他:不好意思,是102元。
我覺得我的心好痛。居然逼他再生出兩塊錢,我也是殘忍的大人。嗚嗚??
只見正太小弟弟怔了一會兒,然後立刻恢復表情,用那張可愛的笑臉跟我道歉,說他等一下再過來,就這麼跑出書店。
後來我看到他跟著一位疑似母親的人一起來到書店,然後從母親的錢包裡拿出兩元零錢給我。
有了兩元,這次終於順利結完帳。他開心地從我手上接過JUMP,露出可愛的笑容跟我道謝,然後心滿意足地走出書店。
為什麼這小孩這麼天使,而我這麼殘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