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何物為美或醜,根據的往往不是審美標準,而是社會/政治標準。在其《經濟學哲學手稿》(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s, 1844)裡,馬克思談到金錢如何補醜:「金錢有能夠買到一切、占有一切的特性,因此是第一等值得擁有之物??我權力之大,等同於我所擁有的金錢??我是什麼,以及我能做什麼,因此絲毫不決定於我個人。我長相醜,可是我可以買到最美的女人。如此則我不醜,因為醜的效果,其令人裹足的力量,被金錢取消了。作為個人,我跛腳,但金錢給我二十四隻腳:因此我不跛了??我的金錢可不是把我所有缺陷變成了它們的反面嗎?」
檢視美和醜的同義詞,我們看見美是:漂亮、乖俏、悅目、引人、宜人、可愛、愉快、令人著迷、和諧、奇妙、纖細、優雅、迷人、輝煌、盛大、崇高、格外出色、神奇、美妙、極佳、魅力、可佩、細緻、搶眼、壯觀、超絕;醜則是:令人退避、可怖、恐怖、惡心、不宜人、荒怪、可憎、可厭、不正當、污濁、骯髒、不愉快、可怕、嚇人、夢魘似的、令人反胃、念人不舒服、發臭、令人生畏、不高貴、難看、令人不悅、累人、忤目逆心、畸形、變形(更別提恐怖可能顯現於奇妙、極佳、魅力、崇高等傳統上畫歸於美的事物之中)。
(以上取自書中導論)
心得:
這本是我大學時期,平日不太愛自己的科系,所以平時課後並不是複習功課,而是平日在大學的圖書館內尋找我要的書籍,那時對我而言要比死讀書好多了,加上當時家庭中大人們那陳腐的價值觀,讓我不斷的尋找書籍中的知識進行對抗,而這本醜的歷史就出現在我眼前了。
此書收入歷史上人們的荒誕的審美以及藝術作品外,也讓我看見人們對於美與醜、善與惡、正與邪的那些不理性劃分。
當然!審美這部分還是得看每個人品味和喜好,誰也無法定義,此書還有一本美的歷史,但比起美,似乎醜還更加吸引人,就像有些事情要是太過完美,反而人會失去一個重心或是一個審理的目標,而不完美似乎代表了更多進步以及調整。
這本給我感覺是比起去評判,不如我們透過此書,親身的體驗了解一個所謂醜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