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白河推薦山德森的訪談。其中涉及幾個我長期關心的議題,從山德森的觀點中得到其中一種回答。
- 有技法方面的,譬如,比起天分,「按部就班規劃資料」是否對寫小說是重要,以及「寫作上,是否先塑造人物」比較好。
- 有作者與讀者關係的,譬如怎麼看待「讀者按照自己開心,而非他安排的順序閱讀」的現象。
- 有「作品賣不出去怎麼辦?為什麼不放棄?」的自白。
- 有「如何與家庭保持和諧,作家如何妥協」的回憶。
- 有「為何義無反顧寫奇幻」的任性。
- 有「奇幻促進人類同理與想像力」的天真期待。
本文摘自下面兩文,重新命名標題,並在段落結尾寫上我的想法。
最後,感謝白河提供報導連結、山德森堅持寫作路的示範,還有「readmoo平臺」設計的報導:
※小說的品質歸功於想像力、規劃力
山德森的小說都並非獨立。目的是串連所有的故事。其中隱藏的線索與脈絡,能夠提供讀者反覆閱讀的樂趣。其規劃成果(相關訊息)只存在於他與助理的電腦裡。
山德森設計故事的步驟,1. 故事情節;2. 世界;3. 人物。理由不是因為角色不重要,為了讓故事不死板。先設計場景,再用不同個性試寫人物。評估個性與場景的適宜度。如同選角試鏡。
他使角色立體、層次分明的方法:三層塑造:1. 角色如何與故事中其他角色互動交流;2. 故事情節以外他的真實人生裡,會讓他有熱情的東西是什麼?3. 在真實人生裡會為了什麼糾結?因此,在開始一部小說之前,很可能要先寫出比小說本身更厚更多的故事。
他認為一個優秀的小說家,尤其是奇幻小說作者,當然必須擁有豐沛的想像力,以及比想像力更龐大的邏輯思考與規劃設計能力,才能讓一個幻想世界活靈活現並毫無破綻,完美呈現於讀者眼前。
我的感想:「或許可以說,小說成品的步驟是:1. 整理資料、腦力激盪→2. 規劃世界、情節→3. 列出人物性格清單,一一嘗試不同場景,不同人物的配適度。而且不要過早賣弄你的設定集,要當作寶物。避免讀者失去好奇心。」
※對作者與讀者關係的看法
山德森的部分作品有多故事線。有粉絲認為,這代表可以「照著順序讀」,也可以「挑角色跳著讀」。雖然山德森希望,讀者按照其安排閱讀,但也知道「作者不擁有讀者的閱讀經驗」。一部小說是作者與讀者合作的。他只是作者,完成「創作」部分,另一個「閱讀」部分,則需要讀者的閱讀經驗。
我的感想:「山德森對其作品仍有掌控慾,但可能認清讀者是不可控制的,只好調整自己態度。放讀者自由。」
※山德森:感恩讓只會也只想寫作的他生存
有人問「為什麼不把時間花在更有用的地方?」
山德森認為,為什麼不創作呢?為什麼不做自己最喜歡也做得最好的這件事?他自認,做其他工作,那就只是個一無是處的廢柴。山德森回想起,青少年時期就想寫故事,沒有認真思考寫故事以外的工作。在他想像,一般的辦公室生活就像追趕自身的怪獸。他必須一直寫一直寫一直寫,才不會被生吞活剝。
山德森寫作之路非一帆風順。寫了十三本書,才賣掉一本書的版權。他的家人非常擔心,並且擔心他「變成乞丐」。為此,山德森自我質疑過。他自問:我寫作是為了什麼?如果寫作是為了賺錢與成名的話,顯然在這段時間裡他完全沒有達到這個標準。如果寫作只是為了完成他想要做的事情,無論成名與否,他已經成功了。他已經在做最想做的事。
最後,山德森感謝世界。自己是在全世界出版幾百萬冊小說,翻譯成三十幾種語言的作家。他下定了決心,即使過世,被小孩發現有幾百本沒出版過的小說,那也沒有關係。
我的感想:「這段提到周遭和自己給的壓力,並且自問自答的過程。也可以看見,山德森經歷了大家看衰,作品不受肯定的時期,但他知道寫作是自己的內在動機,而且他全心投入。根據山德森的回憶,他找了旅館的大夜班。除了旅館的例行工作外,就是寫作。如果不是真的喜歡的寫作的人,大概無法容忍這種生活吧。」
※山德森:人不問運動「能不能賺錢」,卻問從事藝術和文學創作者這問題
山德森認為這個世界很奇怪。為什麼人在藝術與文學創作,總須面對「你要靠這個賺錢嗎?你能靠這個賺錢嗎?」的問題。反觀運動的人,網球或撞球,卻不須面對他人期待其變成運動員,或靠運動維生。所有人都鼓勵運動,認為「運動的本質是好的」,卻對藝術創作有另一種標準。寫作與藝術,須有實用的價值。今日,大家認為必須做實用性、有價值的事情,並要成就什麼。為什麼不能讓藝術是藝術?
我的感想:「山德森這段論述很立志,但我有不同意見。似乎歐美、日本、臺灣,往往有從事藝術創作念頭的人,容易被周遭的人認為『會餓死』。人,對於運動和藝術的態度都一樣。『這是個好娛樂。但你若想專職,請先有個正職,奉獻社會、親人之,才有資格的『高尚賭注』』。因此,山德森的論述錯誤類比『一活動單單只是娛樂/一活動想成為職業』關係。『並不是寫作就會被當作作家』要求,而是『你明擺只想當作家』之時。山德森始終以『成為作家』為目的而寫作。換句話說,只是保持寫作、創造藝術的習慣,跟運動一樣,是個好習慣。會被嗆得是,『你想成為小說家』。」
※作家生活,與家庭與打擾共存
作家的工作很難劃分上下班時間。山德森顧及家庭關係,規劃不準寫書時間,共四個小時半。以外,作家的生活存在被打擾的可能,包括小孩衝進書房、貓咪一屁股坐在他手指上。
我的感想:「我個人是痛恨被支配時間,或被打擾。哪怕工作就是開實況玩遊戲,但如果這工作意味著隨時會被打擾,那會令我抓狂。除非你夠熱愛這件事情,才能忍受『中斷』→『寫作』→『中斷』→『寫作』……的循環。很顯然,山德森夠愛寫作。」
※創作不是為了教育讀者,而是提供激盪想法的機會
山德森不是提出「一個希望讀者接受的論點」,而是提供由不同人物與情節碰撞出的火花,不了解議題的讀者從中找到與自己接近的觀點,並理解其他觀點,進而更自由的思考。
山德森認為作為寫作者,不能僅寫「別人喜歡看的故事」,也要挑戰龐大難解的人性議題。正因龐大難解,山德森不會預設不可變動的論點。他認為好作品應把所有可能、因果與影響綜合,以雜亂的、真實的、符合世界運行的故事風格呈現。寫實,剩下的交給讀者思考與理解。
山德森寫作的圭臬是:無論自身信念,他多面呈議題的相關看法而不偏頗,讓不同立場的人也會覺得「是的,這本書忠實呈現我的想法」,縱使這個想法小眾冷門。
我的感想:「山德森沒有文人的那種『傲』。這是我在華人文字圈感到稀奇的。有時候,華人文字圈的『傲』,會讓人不懂,那種優越感從哪裡來的。在中文世界,不少想寫作的人,充斥著懷才不遇,或者『你不懂我,你不懂得欣賞我,你是程度不夠的文盲』的態度。相較之下,山德森有的只是謙虛。我得承認,雖然我不喜歡中文版的迷霧之子,但我欣賞這種態度:作者不是為了說服或煽動甚麼,而是安排文字劇場,呈現多種想法。他心胸開放的面對不同議題的多種觀點,並且設計進故事。或許心胸狹窄程度,才是創作者的真正極限吧?」
※山德森為什麼寫奇幻?
山德森認為:「奇幻小說可以不只是奇幻小說,我可以寫非常浪漫的愛情故事,非常帥氣的動作場景,安排緊張刺激的解謎與推理。還可以有龍、有魔法、有精靈!超棒的。當然寫奇幻小說啊!」
我的想法:「上面羅列的條件,科幻也可以。其實這不太能說服人,為何寫奇幻的理由。只能說,你愛奇幻。不過,愛就夠了。不需要特地說服人。」
※閱讀奇幻小說能強化讀者的想像力與同理心
山德森認為「閱讀奇幻小說」就是訓練想像力與同理心的好方法。為了進入故事,你必須想像、必須感同身受,那麼這就是一個開始:想像他人的感受、理解對方的心態、行為與立場——也許,這就是改變世界的開端,讓世界更美好的其中一種方式。
比如托爾金《魔戒》,有不同種族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與利害衝突。讀者藉由故事體會不同種族獨特的快樂與悲傷,看著書中這些不同甚至敵對的種族,為了同一個目標互相包容、幫助、並肩作戰時,對於真實世界裡的不同種族,也許就會開始能夠有同理心。
我的感想:「上面羅列的條件,科幻也可以。其實這不太能說服人,為何寫奇幻之所有特別具備訓練同理心、想像力理由。只能說,你愛奇幻。你的讀者愛你和愛奇幻。不過,愛就夠了。不需要特地說服人。此外,任何文本都存在需要想像、同理的可能,譬如新聞報導。也不見得純文字才需要想像,譬如電影或遊戲中看到其他人物的心理和行動,不見得不需要同理和想像就能理解。因此,我認為,奇幻並不特別具備訓練想像力和同理心的效果--更可能的反而是故事中是否具備『包容』等善的價值的成分。」
結語:尋找你的內在動機,並讓日常生活成為其後援
山德森的故事有啟發。對我們而言,並不是要我們一股腦的寫作。與其說「你認為一活動是你的興趣,但你願意付出甚麼?」,不如說「能讓你付出大部分犧牲的,才是你真正的興趣」。
- 做了好久沒功成名就,還被家人嗆的焦慮?
- 或者現實又功力的世界,怎麼取笑你?
別擔心,做了就知道了。當你因為自己的興趣被羞辱,你仍選擇堅持,大體來說,這就是你的真的興趣。
另外,山德森的訪談流露了一種赤子之心和熱忱。這是難能可貴的。我想也不必討論,如果寫的作品沒有買,則他是否還能如此開朗。我思考了一下。他的快樂,並非「寫作本質上令人快樂」(對你我而言,寫作可能不快樂,或者不這麼快樂),而是他花心思找到讓自己快樂的事情(剛好是寫作),而且規劃生活成「大多數時間精力可投入寫作」的。
據我了解,他也沒把人生全部壓在寫作。他也做過正職。早期,他在旅館做大夜班,空暇時間就是寫作。可以想像成,他找了一個卑微的工作。沒甚麼錢和福利,但他上班的零碎時間,空閒時間,投入寫作而非玩免洗手遊、社交軟體、與其他人比較誰是非洲人或歐洲人。
總之,我佩服他。不是因為他知名或有錢,而是他確實找到了驅動內在動機的興趣--寫作,而且沒在功成名就之後,讓外部動機侵蝕。我相信,他不會因為虧錢或賺夠錢就不寫。他熱愛。
現在(如果至少你活在臺灣),一定程度不需要擔心餓死。你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被老闆、客戶、家庭綁住。每天24小時,沒有多餘的體力和精神,想額外培養、嘗試新興趣的可能都沒有。但換個方式想,每天擠出三十分鐘也要做的事情,或許就是你的真興趣。
我計算我可支配的時間。現在,每周平均只有24小時有可能不被打擾的時間。假日的完整時間都被切割給其他人。過著這樣的生活,我慢慢懂了我要甚麼。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玩遊戲。認真對待值得的人。這是我要的。這可以當成戰略。接下來就是具體目標:測試出具體清單,予以品嘗。因此,我要的很簡單,舒適。我不需要高官厚祿、功成名就。我也不眷戀研究者的路。那些不過是誘餌和幻影,奴隸貪心和自認懷才不遇的人,替上面的人打雜。
山德森的故事,給了我一種啟發:如果你沒辦法找到非常熱愛的事情,並把生活(食衣住行育樂工作)設計成能為它服務的模式,你喪失了非常快樂,而且可能日後功成名就的機會。
謝謝山德森。讓我重新燃起熱忱,讓我不放棄,找尋真正的內在動機。
筆者資訊 |
|
兔操民(nobuusa) 遊戲愛好者,尤好「粗鄙之語」與「王司徒」,現居於臺北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