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12月初公布數字,指美中貿易戰爆發後,已有60家臺商向政府表達意願要回臺投資,目前確定僅有4家向政府提出購地設廠需求。外界分析,首波返鄉的鮭魚,初步都先以產能調配為主,也就是調配在臺灣現有的產線增產,還不需要土地蓋新廠房。然而隨美中貿易戰仍未見終戰訊號,當時次長龔明鑫則評估,隨臺商持續分散風險,後續回臺投資的業者仍可能會有土地需求。
然而業者還沒真正返鄉,工業區土地即已開始飛漲,北部工業區土地一坪3、40萬起跳,五股工業區甚至出現一坪85萬元的高價。即有業者私下表示,一般生產設廠用地成本頂多每坪7、8萬元,若一坪價格上看百萬,「做航太科技也賺不回來」。
當土地取得成本遠超過一般生產成本價,購地究竟是否真的是為了生產?對照近10年全臺已有超過870公頃、共265萬坪的都計工業區土地被變更為住商用地,即有學者擔憂,未來業者回臺購地究竟是為了蓋工廠、還是要囤地等日後拿來蓋房子?臺北市立大學城市發展學系副教授鄭安廷也指出,工業土地價格破百萬,已超過產業可負荷的土地取得成本,政府若因此還提供更多土地,無異於給私人市場更多囤積土地的空間。
https://tw.news.yahoo.com/假缺地真炒地-臺商還沒回流-工業用地價格飆天價-做航太科技也賺不回來-004001224.html——————————————
自慰又被拆穿真相了,笑死,在大陸200萬臺商只有四家公司表明回來購地也叫臺商大回流
況且還沒回來就開始先炒地價,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