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悄然無息的湖面
落了你一個聲響
是在孤獨的路上
提早回家
來時的旅程終究由你
踏上歸途
正如我們的姓名
將由他人來竊據
而我們歸還
換人來做我們的工,活我們的命
就像暗夜的生人打撈死者
不曉得是他們把你擊落
還試圖用激昂挽回
早已心不妄動的沉默
而你不願被叫醒魂靈
似若徘徊又逐漸遠離
唯恐又來一回一念無明
諸色相即空,皆如是虛妄
跌宕起伏的肉身之軀
道不出凡間眾貌
一情一物的
藕斷絲連
只是悟不透你是想不開而將我們
徒留在岸上看你破了的美夢
在湖面散落著浮沉
還是想開了而笑我們
徒留自娛自樂的夢幻泡影
在人世間依存
無人探問了
只有斜陽依舊在
步履蹣跚處
傾斜在最後拖出的黑影
於你再無關係了
可是
任你潛逃風花雪月談笑風生
逃不過流言蜚語眾人耳目
任你遠離是非人間顛倒夢想
見諸相非相
離不開纏綿悱惻大千世界
找容身之所
竟尋無覓處
甘願在此等候
等誰來寫生死簿裡生死不明
陽壽、孽鏡、無常鬼
等誰來看探照燈下汙濁不清
屍臭、浮腫、爛皮膚
等誰來申枉死城內判決不公
神靈、鬼差、破城門
等誰來點普渡燈前人鬼不分
線香、引路、再輪迴
入地獄無間
任凡俗眾生有緣無緣
任觀音菩薩大慈大悲
在天羅地網的體腔
你有半生不在人間
只是模糊了邊界
在這,在那
再無分別
由於詩作中有些許佛、道教的內容,特放置相關詞語解釋的個人理解,以供參照。
心不妄動:出自廣為流傳的佛語但出處不明,該段落為:「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個人研判應是由《宗鏡錄》(又名《心鏡錄》)的內容所改編詮釋的:「一念妄心才動,即具世間諸苦。如人在荊棘林,不動即刺不傷;妄心不起,恒處寂滅之樂。一念妄心才動,即被諸有刺傷。」
指稱人之所以感受得到世間疾苦,是源於心起妄念,而這些感受皆由心念所構成。故心不動則不傷,而心動則牽連苦痛,如於荊棘中肆意動身,必是勞傷筋骨、耗損心智,最好的狀態即是寂滅清淨之心——不動則不傷。
一念無明:指《涅槃經》的煩惱障,一念生萬念,萬念堆疊而不明。即便一個念頭閃過而沒有被實際建構,卻也是一個煩惱,但這瞬閃即逝的念頭未必能被起念者所覺,因其「無明」導致後續念念相連,不明所以故不明自身,被煩惱障所蔽而承受苦果飽受煎熬。
諸色相即空,皆如是虛妄:構思典出於《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指稱世間一切色相其本質為空,因一切皆由「空性」所造,然在經文裡頭「空」並非等同於「無」,而是真知自性,即本質,故「色」是依據「空」形成,反之,「空」亦是由色(形)所生,所見之形離不開本質,本質亦離不開所見之形,感受、思維、行為、意識都是如此;亦可稱色相是由人的觀感意識所生,反之亦然。
而「皆如是虛妄」是自《金剛經》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放在此詩作中與「諸色相即空」連貫,意即現象雖有,卻是幻象(與「無」有差異),如在不同情況下的因緣湊合,則相又會產生變化,也產生不同心境,故稱「虛妄」,若能理解其非真實相,便不執著而產生知性,不受煩惱所苦。
夢幻泡影:出自《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指一切世間萬物都是生滅無常,若起心動念(生)而產生執著,不只於失去(滅)時受苦,甚至在生的階段也受執著害怕失去的執念所苦(可對照上述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於是生滅如同夢幻泡影或露水、閃電,不是不變的永恆,唯一不變的即是變。
遠離是非人間顛倒夢想:構思典出於《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指有罣礙心會使人受煩惱病所苦,於是若能無罣礙心便無覺恐懼不安難以自處,所以當我們看清本質而理性相待,也能悟透真相黑白,不被錯誤顛倒而讓妄念為主,便能本末歸位不再錯置,因而遠離是非妄想。
見諸相非相:出於《金剛經》:「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
指不被「色相」所遮蔽,即可見其本性。同《金剛經》所述之人間生滅如夢幻泡影,轉瞬即逝,誠然,類似於「色即是空」的「空」並非無,而「非相」也非否定相的存有,而是在肯定「相」的存在前提下,去認知「相」的本貌。可如同夢中人不知其於夢中,待到夢醒方知夢境喜怒哀樂與萬千樣態皆非相,在此刻才有望不受夢中的虛相所惑;而人間人往往不知凡俗其虛妄,受其拖累、牽連,但相卻是隨時有變,好比「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總有恃無恐。」相隨心轉,一念地獄天堂,一念人心惶惶,無法通透與安然自處。
大千世界:佛教的宇宙觀念,由小千、中千、大千世界集成的謂之「三千大千世界」。在此詩作中除表示佛教的宇宙,也指複雜紛紜卻無可逃離的世界。
生死簿:紀錄個人在輪迴中所累積的業障與壽命生死的簿子。
孽鏡:地府中所能照映出魂靈生前功過的鏡子,因此而又稱「業鏡」。
無常鬼:指黑白無常。傳說中為接引鬼魂入陰曹地府的鬼差。其中「無常」是佛教用語,即事物沒有永恆存在而不變之意,在《地藏經》中還記載了:「無常大鬼,不期而到。」將「無常」概念具現化的說法。
枉死城:枉死之人靈魂所居住的地方。凡意外死、他殺死、自殺死等陽壽未盡之人會被歸到此處,通常會受苦刑,在受刑期間怨氣會不斷加重,待到出城時可能無法投胎。而自殺死的魂靈有幾種下場,其一是待在自殺原處重複自殺無可脫離,其二是在枉死城的內城裡每日重複自殺的行為直至陽壽終了,也無法與家人託夢(或許也因故又稱為孤獨地獄);另有一說是自殺死不進枉死城,因其責任未了,未報生養、照顧、眾生之恩,實乃大罪報,故丟入阿鼻地獄不可超生。
破城門:道教法事一種。因枉死城的孤魂往往受盡苦痛與孤獨,於是坊間有所謂「破城」、「打城」的法事。即法師誦經文做法請神佛幫助,經烏鴉嶺、分路亭、金山銀山破錢山、善惡橋、望鄉臺、枉死城、酆都市、接官亭到陰府東嶽殿,請東嶽大帝赦旨令枉死城開城,使孤魂引出。此法事因耗時漫長、準備繁雜,隨傳統文化保存不易以及能做該法事者不多而逐漸式微。
普渡燈:金門於農曆七月的習俗用具,原為臺灣幾處都有的習俗,但逐漸式微。如今金門是保有此傳統之少數區域。於農曆七月(鬼月)時,家戶門外會掛上普渡燈,用意為鬼魂在晚上引路。當深夜時刻到來生人熄燈,唯有昏黃、紅光芒的普渡燈沿街散發微光,是為金門鬼月特殊情景,於普渡燈上多有「七月流火」字樣。現已被文化部列為金門縣無形文化資產。
地獄無間:指佛教「阿鼻地獄」,又稱「無間地獄」,是十八層地獄最底層,一日有億次死生,其「無間」即是痛苦無間斷之意。於此詩作中又有指亡者生前受盡折磨,死後又到地獄或枉死城受難之意,也可與前句「再輪迴」相連,其意思則是指輪迴以後又得在人間飽嚐千思萬念之苦。
自攝普渡燈圖。願各位出入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