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莎?亞當斯博士忽然想起她在念書時聽過的傳說。地球學教授曾假設過,地球人每一口呼吸都會在空氣中循環,隨著風跨越地表,經過每一個人類的肺部。而空氣中的原子不會改變形態,即使經過二十萬年,它們依然會不斷在空氣內循環,重複被吸入、吐出的過程,或許我們可以說,地球的人類吸入的每一口氣,都是地球幾十億年的歷史。
而人類仰賴歷史立足維生。
這說法聽起來是有些浪漫過頭了,但她不可思議地認同這點。在情感面上,這或許反而是最接近正確的解答,沒有歷史的生物就越難定位自己是誰、從哪裡來,以及要往哪裡去。
就是那份追求真相的欲望戰勝了一切,讓麗莎?亞當斯不惜代價成為太空員,告別家鄉搭上太空船,開始時光漫漫地漂流在宇宙之中……
節錄自《OPUS地球計畫 - 神話裡的故鄉》
──我們的這顆星球,是一粒孤孤單單的微塵,被包裹在宇宙浩瀚的黑暗中。
By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博士
原本我選了一些被投上太空船的英詩,打算用來做為OPUS一書的引言,後來思毅覺得《暗淡藍點》(Pale Blue Dot)更親切,我想了想,也覺得挺合適。
什麼是暗淡藍點?在談它之前,我們可以先談談NASA的航海家一號,它是有史以來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造飛行器,也是第一個離開太陽系的人造飛行器。甚至攜帶了一張航海家唱片,用55種語言錄製的問候語和各類音樂,向「外星人」表達問候。
航海家一號替我們拍攝許多珍貴的資料圖片,前陣子NASA甚至推出紀念桌布,就是大家看到的上面這張圖。
而航海家一號著名的照片之一,就是這張「暗淡藍點」了。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博士因為這張照片得到靈感,寫成了一本名為《預約新宇宙(Pale Blue Dot)》的著作──這就是暗淡藍點的由來。
「再來看一眼這個小點。就在這裡。這就是家。這就是我們。在這個小點上,每一個你愛的人,每一個你認識的人,每一個你聽說過的人,每一個人,無論他是誰,都曾經生活過。我們所有的快樂和掙扎,數以千萬自傲的宗教信仰、思想體系觀念意識,以及經濟學原理教義,每一個獵人或征服者,每一位勇士或是懦夫,每一個文明的締造者或摧毀者,每一位君王或農夫,每一對陷入愛河的年輕伴侶,每一位為人父母者,所有充滿希望的小孩,發明家或探險者,每一位靈魂導師,每一個腐敗的政客,每一個所謂的『超級巨星』,每一個所謂的『最偉大領袖』,每一位我們人類史上的聖人或是罪人……我們的一切一切,全部都存在於這樣一粒懸浮在一束陽光中的塵埃上。
地球,只是浩瀚宇宙競技場上一個小小的舞臺。想那鮮血流淌成的河流,仍由那些帝王將相揮灑。所以他們的勝利與榮耀,可以讓他們成為這樣一顆小小點的某一區間上,瞬間而逝的主人。想想有些永無止境的殘暴,竟然就發生在這個小點上某個角落裡的一群人、與幾乎分不出任何區別的同樣這一個小點上的另一個角落的另一群人之間。他們之間的誤解能有多頻繁,他們之間想滅掉對方的願望能有多迫切,他們之間互相的仇恨能有多炙烈。
我們的故作深沉,我們想像出來的自我重要性,我們以為自己在宇宙里有什麼特權的錯覺,一直被這顆發著微弱藍光的小點挑戰著。我們的這顆星球,是一粒孤孤單單的微塵,被包裹在宇宙浩瀚的黑暗中。在我們有限的認知里,在這一片浩瀚之中,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救助會從別處而來幫助我們救贖自己。
地球,目前是我們唯一所知有生命居住的世界。其他沒有任何一個地方──至少在不遠的未來,可供我們這一物種移民。去看看,可以。常駐,不可能。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目前為止只有地球是我們的立足之地。
一直說天文學是一門謙卑的、同時也是塑造性情的學問。沒有什麼能比從遙遠太空拍攝到的我們微小世界的這張照片,更能展示人類的自負有多愚蠢。於我而言,這也是在提醒我們,我們的責任:互相間更加和善的對待彼此、維護和珍惜這顆暗藍色的小點──這個我們目前所知唯一共同的家園?!?/font>
上面是卡爾?薩根博士書中一段話,也是《Cosmos》記錄片主持人引用的段落,真的非常動人──暗淡藍點,我們的家鄉,也是《OPUS地球計畫》中麗莎博士心心念念的根──在寫這本書的同時,也找到許多有趣的資料,之後將陸續在這裡跟大家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