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23歲,得了腦膜炎,被加拿大公立醫院當成感冒打發回家了,很快不治而亡。這是加拿大近期的一則地方新聞。
如果你常關注加拿大新聞,類似的醫療事故層出不窮,如果你住在加拿大,并有過感冒就醫的經歷,你就知道,“回家多喝水”,是醫生最常用的感冒治療方案。如果你曾在加拿大醫院生娃,你就知道,不到陣痛快生的那一刻,醫院是不收的,生完娃24小時被趕出醫院是常態。
生病對大部分人來說并非經常發生,因此,無論我怎么諷刺免費醫療體制,許多人都不會太上心,直到自己攤上醫療事故,才會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有毛用?
記住我的話:政府提供的任何免費服務,都是最貴的,其代價往往是無數條人命。企業提供的無論多貴的服務,都是最便宜的,你根本不必擔心自己用不起。
政府的免費醫療制度,你能看到的,是看病時不花錢的免費,你看不到的,是所有人付出的慘重代價。不信,我分析給你看。
首先你要認識到一個常識:醫生、護士、政府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機器人,他們和你一樣,需要賺錢養家,他們提供服務,也是要收費的,你指望有人真能免費給你看一輩子病,也是想瞎了心。
只不過政府提供服務的特點是:你無需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是提前用稅收的方式,從你那兒搶去了。你用腳趾頭想:如果有人能理直氣壯地搶了你的錢再給你提供商品或服務,他會拿出最好的商品或服務給你嗎?
政府提供的免費服務越多,征稅就越多,加拿大“萬稅之國”的雅號,不是白得的。
不要以為自己是個窮人,交稅少,就占便宜了。且不說你是否真的比富人交稅少,你就從來沒想過:你之所以窮,是不是高稅收造成的呢?
全球化競爭的時代早就來臨,你國稅負高,企業競爭力必然低下,睜大眼睛數數加拿大有幾家世界五百強?企業不賺錢,意味著雇人就少,也意味著你的就業市場狹窄,你想找份錢多活少離家近的工作,難。即便碰巧找到了,也必然難以持久。
多數人賺錢不易,也就意味著消費乏力,意味著市場不景氣,意味著更多的企業會撤離這個市場,意味著經濟會持續低迷,意味著政府稅收減少。
稅收減少怎么辦?簡單,加稅就是了。別忘了,政府是可以合理打劫的,政府是不會讓自己沒錢花的,畢竟維持一個龐大的低效浪費的免費醫療體系,花錢海了去了,每年的預算只可能增加,不可能減少。
當然,因為你窮,政府是不會再找你加稅的,他們知道從你身上已經榨不出油水兒了,逼急了你還會造反,所以只能繼續加富人的稅:加征房產稅、加征外國買家稅、加征富人所得稅、加征資源稅……。嗯,好像都和你無關,可是,經濟卻進一步惡化,你不得不面臨失業的壓力。
什么是惡性循環?這就是。
經濟持續低迷,政府加稅短期看似增加了收入,可長期必然陷入無稅可征的窘境。怎么辦?好辦,放水。何為放水?就是印鈔票。低息貸款放出去,大型項目建起來。短暫的繁榮又出現了。可通脹也隨之而來,逼著你掙點錢趕緊花出去,放到明年就嚴重縮水,你只能成為月光族,一輩子窮下去,想翻身?門兒都沒有。
你想要的免費越多,你就只會越來越窮。這個道理沒什么深奧的,經濟學入門級學員都能理解。可惜,入門的人也鳳毛麟角。有些人即便意識到了,又怎樣呢?讓你因為將來可能的窮困,就放棄眼前到手的免費?難。
曾經我天朝上國吃穿住行、尋醫問診全免費,結果迅速陷入集體窮困,窮困到極致,就得有人被餓死,能病死的就算善終了,你還想治病?非戰爭時期,餓死三千多萬,且餓死的清一色全是種糧食的農民,這樣的故事,剛過去六十年,說給現在的年輕人聽,都沒幾個相信的。的確,神話都不敢這樣寫。
可是,這樣的教訓,白左們是不接受的,事實擺在他們眼前,他們也會選擇無視。他們總嚷嚷著要政府給民眾提供更多免費服務,最好把大家的吃喝拉撒都托管了,民眾就自由了。呸!那是豬的自由,不是人的自由。
自由必然意味著自我負責,你想要別人給你提供免費服務,為你的生存負責,就必然要讓渡自由。
生活在加拿大尤其是BC省的朋友,你難道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一點點失去自由嗎?你不得不忍受比美國高的多的物價,你沒得選;你不得不忍受ICBC(BC省的壟斷車險公司)糟糕透頂的服務,你沒得選;你不得不忍受越來越差的治安環境,你還是沒得選……。
你沒得選的東西越多,你的自由就越少;你的自由越少,你的見識就越少;你的見識越少,你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就越低,人就會變得越來越笨。這可不是瞎說,我身邊不少朋友都跟我說:長期住在加拿大,偶爾回國一趟,覺得自己像個傻子,啥都不會了。
放棄免費的幻想吧,真正的免費,自由競爭的市場早晚都能給人類提供。政府提供的免費,不但低效浪費,還嚴重拖延市場前進的腳步。
原因就是:政府所有行動的基礎都是壟斷+強制,而自由市場下,人們行動的基礎是競爭+自愿。
認識到它們之間的區別和它們分別產生的后果,你的經濟學水平就能超越大部分浪得虛名的經濟學家。這其實并不難,難的是你是否敢于質疑自己固有的觀念。
如果你常關注加拿大新聞,類似的醫療事故層出不窮,如果你住在加拿大,并有過感冒就醫的經歷,你就知道,“回家多喝水”,是醫生最常用的感冒治療方案。如果你曾在加拿大醫院生娃,你就知道,不到陣痛快生的那一刻,醫院是不收的,生完娃24小時被趕出醫院是常態。
生病對大部分人來說并非經常發生,因此,無論我怎么諷刺免費醫療體制,許多人都不會太上心,直到自己攤上醫療事故,才會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有毛用?
記住我的話:政府提供的任何免費服務,都是最貴的,其代價往往是無數條人命。企業提供的無論多貴的服務,都是最便宜的,你根本不必擔心自己用不起。
政府的免費醫療制度,你能看到的,是看病時不花錢的免費,你看不到的,是所有人付出的慘重代價。不信,我分析給你看。
首先你要認識到一個常識:醫生、護士、政府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機器人,他們和你一樣,需要賺錢養家,他們提供服務,也是要收費的,你指望有人真能免費給你看一輩子病,也是想瞎了心。
只不過政府提供服務的特點是:你無需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是提前用稅收的方式,從你那兒搶去了。你用腳趾頭想:如果有人能理直氣壯地搶了你的錢再給你提供商品或服務,他會拿出最好的商品或服務給你嗎?
政府提供的免費服務越多,征稅就越多,加拿大“萬稅之國”的雅號,不是白得的。
不要以為自己是個窮人,交稅少,就占便宜了。且不說你是否真的比富人交稅少,你就從來沒想過:你之所以窮,是不是高稅收造成的呢?
全球化競爭的時代早就來臨,你國稅負高,企業競爭力必然低下,睜大眼睛數數加拿大有幾家世界五百強?企業不賺錢,意味著雇人就少,也意味著你的就業市場狹窄,你想找份錢多活少離家近的工作,難。即便碰巧找到了,也必然難以持久。
多數人賺錢不易,也就意味著消費乏力,意味著市場不景氣,意味著更多的企業會撤離這個市場,意味著經濟會持續低迷,意味著政府稅收減少。
稅收減少怎么辦?簡單,加稅就是了。別忘了,政府是可以合理打劫的,政府是不會讓自己沒錢花的,畢竟維持一個龐大的低效浪費的免費醫療體系,花錢海了去了,每年的預算只可能增加,不可能減少。
當然,因為你窮,政府是不會再找你加稅的,他們知道從你身上已經榨不出油水兒了,逼急了你還會造反,所以只能繼續加富人的稅:加征房產稅、加征外國買家稅、加征富人所得稅、加征資源稅……。嗯,好像都和你無關,可是,經濟卻進一步惡化,你不得不面臨失業的壓力。
什么是惡性循環?這就是。
經濟持續低迷,政府加稅短期看似增加了收入,可長期必然陷入無稅可征的窘境。怎么辦?好辦,放水。何為放水?就是印鈔票。低息貸款放出去,大型項目建起來。短暫的繁榮又出現了。可通脹也隨之而來,逼著你掙點錢趕緊花出去,放到明年就嚴重縮水,你只能成為月光族,一輩子窮下去,想翻身?門兒都沒有。
你想要的免費越多,你就只會越來越窮。這個道理沒什么深奧的,經濟學入門級學員都能理解。可惜,入門的人也鳳毛麟角。有些人即便意識到了,又怎樣呢?讓你因為將來可能的窮困,就放棄眼前到手的免費?難。
曾經我天朝上國吃穿住行、尋醫問診全免費,結果迅速陷入集體窮困,窮困到極致,就得有人被餓死,能病死的就算善終了,你還想治病?非戰爭時期,餓死三千多萬,且餓死的清一色全是種糧食的農民,這樣的故事,剛過去六十年,說給現在的年輕人聽,都沒幾個相信的。的確,神話都不敢這樣寫。
可是,這樣的教訓,白左們是不接受的,事實擺在他們眼前,他們也會選擇無視。他們總嚷嚷著要政府給民眾提供更多免費服務,最好把大家的吃喝拉撒都托管了,民眾就自由了。呸!那是豬的自由,不是人的自由。
自由必然意味著自我負責,你想要別人給你提供免費服務,為你的生存負責,就必然要讓渡自由。
生活在加拿大尤其是BC省的朋友,你難道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一點點失去自由嗎?你不得不忍受比美國高的多的物價,你沒得選;你不得不忍受ICBC(BC省的壟斷車險公司)糟糕透頂的服務,你沒得選;你不得不忍受越來越差的治安環境,你還是沒得選……。
你沒得選的東西越多,你的自由就越少;你的自由越少,你的見識就越少;你的見識越少,你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就越低,人就會變得越來越笨。這可不是瞎說,我身邊不少朋友都跟我說:長期住在加拿大,偶爾回國一趟,覺得自己像個傻子,啥都不會了。
放棄免費的幻想吧,真正的免費,自由競爭的市場早晚都能給人類提供。政府提供的免費,不但低效浪費,還嚴重拖延市場前進的腳步。
原因就是:政府所有行動的基礎都是壟斷+強制,而自由市場下,人們行動的基礎是競爭+自愿。
認識到它們之間的區別和它們分別產生的后果,你的經濟學水平就能超越大部分浪得虛名的經濟學家。這其實并不難,難的是你是否敢于質疑自己固有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