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The Witcher】丹德里恩?亞斯克爾?

張小仙 | 2017-11-03 12:36:41 | 巴幣 1082 | 人氣 8024

傑洛特的吟唱詩人好友雖然手無縛雞之力,但是這麼多年來,也跟著傑洛特到處走南闖北,並且將傑洛特的事蹟 胡扯 編寫成了多首流傳甚廣的詩歌,讓狩魔獵人的大名流傳於世。

但如果有讀過中文版小說的玩家就會發現,在中文版小說裡,詩人的名字被翻譯成「亞斯克爾」,而遊戲中的翻譯卻是「丹德里恩」,為什麼同一個人,會有兩個差那麼多的譯名?

這其實算是中文版遊戲翻譯的錯誤:詩人在波蘭文的原名叫 "Jaskier",所以中文版小說音譯成「亞斯克爾」是正確的。而在英文版的翻譯,卻把詩人的名字翻譯成了 "Dandelion",也就是蒲公英,這算是 Jaskier 的意譯,但是中文版卻用英文版的譯名再音譯過來,就變成了「丹德里恩」,所以是個錯誤的翻譯。

其實連英文版的遊戲翻譯都是錯誤的,因為 Jaskier 在波蘭文應該是毛茛花才對,蒲公英在波蘭文叫做 Mniszek。所以遊戲中的譯名可以說是犯了雙重的錯誤:用錯誤的意譯下去音譯。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中文版遊戲用的是英文版進行翻譯,這也很合理,畢竟我不覺得在臺灣有多少波蘭文翻譯的人才。蓋亞最後一本 Witcher 的長篇小說、拖到現在還沒有出來,還不知道今年以前有沒有機會看到。



------------------------------------- 1 月 19 日 更新------------------------------------------

我後來想了一下,因為大概所有的中文版玩家都用英文語音來玩(有人全程用波蘭語音來玩嗎?),如果考慮到這點,中文版的翻譯確實面對一個兩難困境。因為波蘭音譯的翻譯會跟玩家在遊戲中聽到的語音互相衝突,這樣也很奇怪。所以這說明翻譯確實是一件困難而辛苦的工作,不論是遊戲的英文版翻譯,而是用波蘭文的小說版翻譯,還是都值得玩家和讀者們稱讚的。

創作回應

殺手
我們運氣不錯,和張小仙大剛聊完,蓋亞出版今年2月就要出版長篇第五集了,從訊息面來看應該是上下兩冊都一起發行。看來這兩本共翻譯了2年。

現在就好奇會不會再出獵魔士前傳性質的《Season of Storms》
2018-01-11 19:50:12
張小仙
唷、真不錯,到時候遊戲上市之前,我再破一次 The Witcher 3 吧 :D
2018-01-14 10:45:59
MEHYIN
我全程波文遊玩~
學了不少單字
2018-04-17 17:58:13
殺手
>>但是 2007 年遊戲上市以前,至少非歐洲語言區的市場,是完全沒聽過這部小說的。
>>英文版也是有了遊戲之後、才有出版商願意翻譯小說。
>>中文的狀況也差不多。

過了一年多我要幫張小仙大補充,原作小說最早的英國英文版2007年6月出版,巫師1代最早版本是2007年10月出版,所以先有遊戲發行才有英文小說的翻譯出版這部分是不太準確。
實際上在巫師1遊戲發行前,原作小說當時在歐洲各國幾乎都有了翻譯版。尤其西班牙版翻譯最好。

臺版繁體中文代理權最早是2009年灰鷹爵士拿到,這部分應該就受到巫師1的影響。

2019-04-01 13:13:38
張小仙
啊,好吧,那應該改成「美語版」這句話就沒問題了。
"非歐洲語言區的市場,是完全沒聽過這部小說的" 這句話也是正確的,
因為那時候我玩完遊戲、花了很多時間去查遊戲背景資料,
在英語系統下的網頁、幾乎找不到什麼小說的設定,
必須要硬去看波蘭語或是俄語翻譯的資料。
現在多了很多像是英文 wiki 的資料內容,
很明顯也都是受了遊戲影響才發展出來的。
2019-04-01 14:45:23
殺手
小仙大您客氣了,大家就互相討論不同資料,
我當年玩巫師1代,也參考很多您當年對於遊戲的心得和資訊分享。您們也是十年前最早分享巫師遊戲和原作相關資料的人們。當時資料稀少,都要從極少資訊去挖掘。

而波蘭文真的是冷門語系,對東歐及俄羅斯來說,周遭的西歐就等同國際市場,對亞洲更是生僻。
另外提到中文翻譯問題,臺版繁體中文的質感是明顯比中國大陸簡體版中文來得信雅達。

題外話,是有聽說蓋亞文化正在翻譯偏外傳性質的"風暴季節"這本。

2019-04-01 15:17:33
張小仙
The Witcher 系列在上世紀 90 年代就推出,英文版到了 2007 年才出現,
甚至其他歐語系翻譯版本、除了捷克和俄國版,
都沒有再 20 世紀以前發行的,就知道就算在歐洲,
這個系列的知名度也很有限。

這個系列的故事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
它應該是使用電玩這個媒體去推廣宣傳其他媒體內容最成功的案例,
The Witcher 讓全世界的人了解這個系列小說,
但華語圈有那麼多武俠遊戲,也沒辦法把金庸推到一樣的世界知名度。

但同時我也認為 The Witcher 的成功是一個不能被模仿的孤例。
確實波蘭人口也沒比臺灣多多少,
相關產業的發展臺灣其實比這個 1989 年才開始市場轉型的前共產國家好得多,
所以我也看到了有人覺得
"波蘭能有 The Witcher,那為什麼臺灣不能" 的想法。
但現在看到這種想法,我都覺得他們想得太膚淺,
因為他們壓根沒有認真深入探究過為什麼 CD Projekt 能成功,
而這幾十年來、臺灣的遊戲產業發展,又是走上了一條什麼樣的道路。

CD Projekt 的成功、裡面既有他們自己超常的發揮,
也有太多不可能複製的機運。
像是金庸絕對不會用不到 1 萬美元的價格去賣斷自己的 IP,
但這種運氣卻是 CD Projekt 成功的重要因素。
所以對於其他同行來說,這是畫虎不成的那隻夢幻之虎。
2019-04-03 21:50:13
殺手
>>The Witcher 系列在上世紀 90 年代就推出,英文版到了 2007 年才出現,
>>甚至其他歐語系翻譯版本、除了捷克和俄國版,
>>都沒有再 20 世紀以前發行的,就知道就算在歐洲,
>>這個系列的知名度也很有限。

張小仙大,我明白您文章的意思,不過我還是要替您補充一些。20世紀90年代時期除了捷克和俄國版,還有德國版。
而《Wied?min》小說當時最有名的地區是東歐和俄羅斯地區,CDP的CEO訪談時也有提到當年很不確定是否能拿到遊戲版權,因為原作者安傑·薩普科夫斯基當時名氣實在很大。

>>確實波蘭人口也沒比臺灣多多少,
>>相關產業的發展臺灣其實比這個 1989 年才開始市場轉型的前共產國家好得多,
>>所以我也看到了有人覺得
>>"波蘭能有 The Witcher,那為什麼臺灣不能" 的想法。

CDPR大約是2002年取得版權,Witcher 1代從15人團隊擴張到80人團隊製作,歷經5年於2007年推出,就波蘭人這一點精神和目標放到現在2019年華人遊戲團隊也見不到(上海燭龍2018年推出的古劍奇譚三是用50人三年製作,已經可歌可泣了)。

如果有哪間華人遊戲製作公司肯花5年及80人去製作遊戲,我相信大家都會樂見其成的。不過看目前最有財力和能力的騰訊和網易寧願去做手遊也不肯提升華語遊戲的品質,就知道華語3A級遊戲永遠是假議題

>>像是金庸絕對不會用不到 1 萬美元的價格去賣斷自己的 IP,
>>但這種運氣卻是 CD Projekt 成功的重要因素。

這邊大概能看出來2002年時,波蘭的小說版權費天花板大概有多高。以及安傑·薩普科夫斯基對於版權權利也不夠非常謹慎。

2019-04-04 01:08:55
張小仙
CD Projekt 當初是用柏德之門:暗黑同盟的引擎做 The Witcher 的遊戲,
那個版本搞出來後根本不能用。
所謂 5 年開發實際上是先走了一條錯誤的路、浪費了大量資源和時間。
從一開始、拿一個倒閉公司的二流引擎就想做遊戲,
本來就很不切實際。
能遇到 BioWare 願意提供 Aurora 引擎和多方面的支援,
這完全就是運氣。
所以從遊戲產業的發展來看,CD Projekt 和 The Witcher 1 代故事很童話,
旦也很不足取。
任何國家的產業要發展,
不能期待有人運氣好又熱血、就這樣用很賭博式的方法把東西弄出來。

像你說古劍奇譚三是五十多個人三年製作,這種規模和資源,
也許放到十幾年前,弄得出 The Witcher 1 代這種遊戲可能沒有問題。
但到了今天,這樣的做出來的遊戲跟國際級的 3A 大作的水平就差多了。
因為遊戲產業不斷發展,不論是人力、資金還是技術,密集性都比過去更高。
想用類似的模式、去追上領先者,老實說機會渺茫。
只是精神論的「我們也可以」、「只要有投入就有機會」,
這把市場看得太簡單,也沒辦法觸及更深的問題核心。

CD Projekt 並不是第一個拿到 The Witcher 的電玩改編權的公司。
在這之前也有人買過版權,但都沒搞出什麼名堂。
所以不要說安傑·薩普科夫斯基,就是當時整個波蘭的社會環境,
大概都搞不懂「電玩改編權」到底意味著什麼。
當然賣斷的方式、真的是太傻太天真了,
這只會出現在民風淳樸的社會主義國家。
也因為版權賣斷,這讓 CD Projekt 在遊戲改編上,擁有完全的自主權,
這是在其他任何類似的改編遊戲案例中、很難找到的例子。
所以這也是一個時勢造英雄的案例。
2019-04-04 03:22:07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