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子打臉了XDDDDDDDD
日本旅臺作家本田善彥先生說,每次聽到臺灣人稱讚八田與一就覺得匪夷所思,他說那只會加深日本人對臺灣人的優越感而已。沒錯,日本人的確看到久違的殖民奴才。過去日本殖民政府實施的是奴化教育,現在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實施的是自我奴化教育,最後塑造的只是軟弱、虛無、缺乏民族自尊心以及遭遇強敵不堪一擊的下一代而已。
民國68年初,我曾隨中華民國大專生訪韓團到南韓首爾,那時還是樸正熙總統時代,最後一天的自由時間,我閒逛明洞商區,進去一家電影院,正播放臺灣小說改編拍攝的港片,滿座觀眾反應很熱烈。南韓平常堅持用本身拼音文字,但此時卻用斗大的漢字掛出片名《流星蝴蝶劍》,不無炫耀攀附之意!
那時南韓對港臺的流行文化,尤其是古裝戲,帶著欽羨和仰望,他們後來循著港臺的路,先拍出《大長今》等戲,再擴大為時尚偶像流行文化。時隔幾十年,今天臺灣女孩周子瑜參加南韓女子偶像團,臺灣年輕人就自豪得不得了,南韓男女團以上國之姿來臺灣選角,臺灣年輕人成天盯著這件事。曾幾何時,臺灣下一代變得這麼沒有骨氣?沒有志氣呢?
關鍵就在於歷史教育,南韓歷史教育就是民族精神教育,形成社會凝聚力和奮發向上的原動力。現在臺灣歷史教育最失敗之處,就在於肯定自己被日本殖民統治。很多臺灣年輕人相信,臺灣原來是落後、骯髒、沒開化的地方,日本殖民代表臺灣進入現代文明之始,從此臺灣有了鐵路、公路、下水道、現代化城市、飛機場、工廠、水庫、灌溉設施等等。年輕人寫論文提到殖民時代各種建築時,得意洋洋地考證哪個日本優秀建築師的作品等等。
其實,比起朝鮮和滿州,臺灣的基礎建設規模是最小的,如果把西方的殖民城市也放進來比,同一時期的新加坡、吉隆坡、檳城、雅加達、馬尼拉、西貢、香港、上海、青島、大連、哈爾濱等,無論城市規模、建築的宏偉華麗、商業和人文的繁榮等,都比臺北要高上幾個等級。日據時代臺北只是30萬人口的地方型城市,連電車都沒有,並不像上面那些著名的國際都市。更別說,執行日本殖民建設的高級繪圖師、建築師、土木工程師、水利工程師、機械師等等,都清一色是日本人,為什麼50年的殖民統治沒有培養出一個臺籍的高級工業技術人員呢?為何八田與一蓋水庫時,身邊一個臺灣高級技術助理都沒有?這時日本統治臺灣已經35年了,時間上已經可以培養出30、40幾歲的臺灣高級工業人才了,為何一個都沒有呢?答案很簡單,殖民當局刻意限制臺灣人讀中等程度的專職教育,未來當基層修理技工和文員,不能讓臺灣掌握高級技術,也不能讓臺灣人不受教育,因為兩者都不好管。
目前臺大校史室記錄臺北帝大1928年成立到1943年為止,一共培養了日本人大學生1216人,臺灣人大學生267人,而臺灣人口卻是日本人口的20倍。半世紀的總督府統治,完全沒有臺灣人的高級工業和技術人才,只有一個臺灣大學教授杜聰明博士,還加上200多個大學生,這樣的殖民成果算是很了不起嗎?即使如此,一堆臺灣年輕人就已經「滿意得不得了」,連臺中市長林佳龍也覺得很光榮。日本人是很優秀的殖民者,而他們是很優秀的被殖民者。
資深媒體人:徐宗懋》自我奴化的教育 - 中時電子報
日本旅臺作家本田善彥先生說,每次聽到臺灣人稱讚八田與一就覺得匪夷所思,他說那只會加深日本人對臺灣人的優越感而已。沒錯,日本人的確看到久違的殖民奴才。過去日本殖民政府實施的是奴化教育,現在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實施的是自我奴化教育,最後塑造的只是軟弱、虛無、缺乏民族自尊心以及遭遇強敵不堪一擊的下一代而已。
民國68年初,我曾隨中華民國大專生訪韓團到南韓首爾,那時還是樸正熙總統時代,最後一天的自由時間,我閒逛明洞商區,進去一家電影院,正播放臺灣小說改編拍攝的港片,滿座觀眾反應很熱烈。南韓平常堅持用本身拼音文字,但此時卻用斗大的漢字掛出片名《流星蝴蝶劍》,不無炫耀攀附之意!
那時南韓對港臺的流行文化,尤其是古裝戲,帶著欽羨和仰望,他們後來循著港臺的路,先拍出《大長今》等戲,再擴大為時尚偶像流行文化。時隔幾十年,今天臺灣女孩周子瑜參加南韓女子偶像團,臺灣年輕人就自豪得不得了,南韓男女團以上國之姿來臺灣選角,臺灣年輕人成天盯著這件事。曾幾何時,臺灣下一代變得這麼沒有骨氣?沒有志氣呢?
關鍵就在於歷史教育,南韓歷史教育就是民族精神教育,形成社會凝聚力和奮發向上的原動力。現在臺灣歷史教育最失敗之處,就在於肯定自己被日本殖民統治。很多臺灣年輕人相信,臺灣原來是落後、骯髒、沒開化的地方,日本殖民代表臺灣進入現代文明之始,從此臺灣有了鐵路、公路、下水道、現代化城市、飛機場、工廠、水庫、灌溉設施等等。年輕人寫論文提到殖民時代各種建築時,得意洋洋地考證哪個日本優秀建築師的作品等等。
其實,比起朝鮮和滿州,臺灣的基礎建設規模是最小的,如果把西方的殖民城市也放進來比,同一時期的新加坡、吉隆坡、檳城、雅加達、馬尼拉、西貢、香港、上海、青島、大連、哈爾濱等,無論城市規模、建築的宏偉華麗、商業和人文的繁榮等,都比臺北要高上幾個等級。日據時代臺北只是30萬人口的地方型城市,連電車都沒有,並不像上面那些著名的國際都市。更別說,執行日本殖民建設的高級繪圖師、建築師、土木工程師、水利工程師、機械師等等,都清一色是日本人,為什麼50年的殖民統治沒有培養出一個臺籍的高級工業技術人員呢?為何八田與一蓋水庫時,身邊一個臺灣高級技術助理都沒有?這時日本統治臺灣已經35年了,時間上已經可以培養出30、40幾歲的臺灣高級工業人才了,為何一個都沒有呢?答案很簡單,殖民當局刻意限制臺灣人讀中等程度的專職教育,未來當基層修理技工和文員,不能讓臺灣掌握高級技術,也不能讓臺灣人不受教育,因為兩者都不好管。
目前臺大校史室記錄臺北帝大1928年成立到1943年為止,一共培養了日本人大學生1216人,臺灣人大學生267人,而臺灣人口卻是日本人口的20倍。半世紀的總督府統治,完全沒有臺灣人的高級工業和技術人才,只有一個臺灣大學教授杜聰明博士,還加上200多個大學生,這樣的殖民成果算是很了不起嗎?即使如此,一堆臺灣年輕人就已經「滿意得不得了」,連臺中市長林佳龍也覺得很光榮。日本人是很優秀的殖民者,而他們是很優秀的被殖民者。
資深媒體人:徐宗懋》自我奴化的教育 - 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