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蔡政府推前瞻 看看自家人及專家學者怎麼砲轟

—— | 2017-06-02 19:49:34 | 巴幣 10 | 人氣 223

行政院推動8800億元前瞻基礎建設,引發藍綠不少爭議,但隨著民調崩盤,綠營也開始砲口對內。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認為連綠營自家人及專家學者都砲轟的前瞻計劃,何不在臨時會議決之前,接受外界辯論的建議,特別是總規劃的張景森、陳添枝等站出來應戰罷!畢竟真理愈辯愈明。


根據行政院網站公告「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包含五大建設計畫:建構安全便捷的軌道建設、因應氣候變遷的水環境建設、促進環境永續的綠能建設、營造智慧國土的數位建設,以及加強區域均衡的城鄉建設。賴士葆在臉書貼出圖檔,要大家看看面對「前瞻」專家學者們怎麼說!

●前副總統呂秀蓮 前瞻債留子孫 增添另類蚊子館

呂秀蓮認為,軌道運輸投資成本高,經濟回收效益低,臺鐵數十年來入不敷出,高鐵也還在虧損狀態,臺北捷運好不容易才有5線收支平衡,高捷營運成效也欠佳。如果全國大小縣市同步或陸續投資下去,面臨人口將近負成長而老年人口又急遽增加的趨勢,小小的臺灣到處有軌道列車,若車廂空蕩蕩,豈非造就另類的「活動蚊子館」?

●臺大經濟系教授鄭秀玲 前瞻「三無」預算應多花在年輕人身上

鄭秀玲批評,臺灣現在不缺硬體,是缺軟體!除了增加承包商工作機會,軌道建設無法改善經濟。還說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沒有前瞻性、沒有新思維、沒有辦法拚經濟,舉債這麼多都是債留子孫,應把預算花在人才培育,畢竟舉債八年,應多投資在年輕人身上。

●臺大國發所教授劉靜怡 60億國安基礎建設內容竟篇幅不到22行

8800億元的「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行政院核定366頁完整版計劃。劉靜怡速覽內容後表示,總共22行,一頁篇幅不到(有人可以幫我算算總共有幾個字嗎?),要拿60億來「強化國家資安基礎建設」。

●總統府資政陳博志 還在緬懷百年前技術!軌道建設不夠前瞻

陳博志表示經費高達4200億的軌道建設並非最迫切,Uber、人工智慧、無人車都出來了,現在官員還再緬懷一百多年前的技術,真的不夠前瞻。這個4200億元的軌道建設一定要緩下來。

●臺灣省商業會顧問戴肇洋 前瞻計畫必須以蓄積出口競爭為思維

戴肇洋最擔心的是,此項計畫所規劃的內容及方向,完全忽略如何透過以「蓄積出口競爭」為思維,藉以打造這些產業成為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優勢的前瞻項目之基本構想。換句話說,臺灣國土幅員狹小,國內需求有限,在政府極有限的資源下,推動任何產業發展思維,除考量是否屬於前瞻,以及其所存在的資金、人力、技術等基本條件外,必須打造具有出口競爭優勢,藉以彌補國內市場規模不足。

●學者李家同 前瞻根本擺錯重點,國家競爭力才是關鍵

李家同指出,早期政府投入水電、教育、道路等公共建設,讓臺灣從農業國家轉變成以工業為主,公共建設固然重要,但他認為現今臺灣發展重點應擺在生產「精密工業」產品。並認為臺灣不能停留在這類的交通建設,這樣可能是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必須提升出口的競爭力。

●臺大大氣教授徐光蓉「前瞻」看不到未來就迅雷不及掩耳通過

徐光蓉認為提升臺灣競爭力,應該改善「政府結構」與「技術落實」,不在更多「基礎建設」;舉債做不必要的建設,破壞財政紀律反而導致競爭力衰退。

●空大公行主任 李允傑 前瞻莫忘回顧專業把關經濟效益極大化

李允傑認為基礎建設預算編列,要盤點檢視,該花才花,另外要花得有效率。但當前各縣市政府陷入搶錢熱與軌道迷思,唯有從政治回歸專業,將政治考量極小化、經濟效益極大化,前瞻計畫莫忘回顧檢視及把關,才能振興經濟,造福全民!

●宜蘭前財政處長黃崇哲 前瞻更要世代責任、不能只留債沒有發展機會

黃崇哲表示整個「前瞻」,除了非核家園有清楚願景,其他都不見建設的長遠企圖,且這次建設是舉債而得,如果年輕世代無感,憑什麼要求他們為不知所云的前瞻來承擔高額的債務。要讓各世代共同擁有未來,應該才是真正的前瞻。

蔡政府推前瞻 看看自家人及專家學者怎麼砲轟 - 中時電子報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