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到底是工業大國還是工業強國,屢屢有人拿著一支圓珠筆頭當成板磚揮舞過來,常用的語法是:連一個圓珠筆頭都造不好,妳能叫工業強國嗎?
於是查了一下資料……
圓珠筆頭這個東西,其實還真是挺麻煩的。一個筆頭裡有5條引導墨水的溝槽,滾珠與筆頭、溝槽位之間有嚴格的適配要求,加工誤差要求不能超過0.003毫米。
說中國不能生產圓珠筆頭,其實是個誤會,中國早在幾十年前就在仿造的基礎上開發出了筆頭加工設備,也生產出了自己的圓珠筆頭,只是精度和生產效率無法與國外技術相比而已。
近些年來,中國的製筆產業得到長足發展,各類筆的年產量近400億隻,佔全球的80%。由於筆頭生產的技術水平差,每年進口筆頭達100億隻,這就是所謂“不能生產筆頭”的說法的由來。
其實,國內的製筆企業也並非完全依靠進口筆頭來進行生產,壹些企業採取的是自行生產筆頭的方式,例如寧波貝發集團於1997年從瑞士進口了一檯筆頭生產設備,自己生產圓珠筆頭,目前圓珠筆的年產量是30億隻。由此可知,說中國不會生產筆頭是不成立的,嚴格地說,是“不能使用國產設備生產國產筆頭”……繞嗎?
據磚家的觀點,要判斷一個國家是不是工業強國,主要看妳能不能生產圓珠筆頭。而能不能生產圓珠筆頭,又有若干限定,包括:
1. 妳生產的筆頭必須達到國際一流水平,二流水平的筆頭不算;(所以我們小時候用的豐華圓珠筆不能算圓珠筆……)
2. 妳生產壹流筆頭所用的設備必須是國產設備,進口設備不算;(比如上述的貝發,不能算……)
條件1倒也無所謂了,按照前面的條件2,就出現了一個尷尬的問題:
全世界生產筆頭設備的企業,一共只有兩家,一家是德國的Hutt公司,一家是瑞士的Mikron公司。其中,Hutt公司的設備精度較差,生產效率較低,已經基本被淘汰,所以目前國際上生產筆頭的企業用的設備,主要來自於Mikron公司,是該公司於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發的24工位高精度加工機床。
這意味著什麼呢?
這意味著,按照前述的條件2,世界上只有壹個工業強國,那就是瑞士,包括美國、日本、德國在內的所謂工業強國,都不能用自己的國產設備生產出一流的圓珠筆頭,而不得不依賴於瑞士設備。
這算不算一個尷尬的問題?
生產筆頭的設備很複雜嗎?——的確是比較複雜的,涉及到不少挺尖端的技術。但要說其他國家都造不出這種設備,那就誇張了。這其中的技術再複雜,能比飛機複雜?能比航母複雜?能造出飛機、航母的國家,造不出一檯筆頭設備,這不是咄咄怪事嗎?
事實上,筆頭設備是再偏門不過的產品了。壹臺Micron的24工位筆頭生產設備,一分鐘可以生產280個筆頭,如果全年無休地生產,大約需要270臺設備就可以滿足400億隻筆頭的生產需要,算上設備停機等因素,乘上4倍,也就是1000臺左右的設備而已。
前面說過的貝發集團,1997年購入的設備,到目前還在使用,這說明這種設備的使用壽命是非常長的。按使用壽命20年計算,1000臺設備意味著每年銷售只有50臺。每臺設備的售價按40萬歐元計算,產值不過是2000萬歐元而已。這樣狹小的壹個市場,能容得下幾家生產企業?
美英法日德都不生產24工位筆頭設備,它們或者根本就不生產筆頭,或者就是通過引進Micron的設備來生產筆頭,在這壹點上,與中國沒有任何區別。它們不掌握這種技術的原因,在於沒有必要。Micron獨家生產這種設備,能夠賺錢,如果再多一家,那麼只能是兩敗俱傷。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需要包圓所有的技術,既然Micron已經有了,價錢也不算太貴,為什麼非要自己去研發呢?
沒有人會因為美英法日德不會生產24工位筆頭生產設備而認為它們“大而不強”,所有用於證明中國“大而不強”的論據,如果放在美英法日德身上,分分鐘可以把它們形容成舊石器時代。但人家不是舊石器,人家是世界工業的第一二三梯隊,中國卻排名第10086……不服?
還真有不服的……
為了摘掉工業弱國的帽子,2010年,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組織了一個調研組到浙江、上海等地調研,並於次年兩會期間提交了關於製筆工業的兩份提案。兩會結束後,科技部緊急啟動了“製筆行業關鍵材料及製備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專項課題,投入7000萬元,其中便包括了“高精度多工位筆頭加工機床”一項。
2014年,國產高精密24工位筆頭加工機床樣機通過了國家驗收,按新聞稿的說法:在超精密加工手段上打破了國際壟斷,實現高精度、高可靠性、長壽命氣態懸浮旋轉圓盤主體系統和先進的動平衡系統完全國產化,解決了多軸偏心銅套系統等重大技術難題……
全世界,只有中國一個國家是把不能製造所有設備當成缺陷的,只要在自己的產業鏈上有一個空白,中國人就要想方設法去填補,填補不上的時候,就期期艾艾地檢討,說自己是大而不強,居然連壹臺24工位加工機床都造不出來,渾然不顧美國、德國、日本都造不出來這樣的現實。也許,在中國人眼裡,美國造不出來是應該的,而中國造不出來是不應該的……誰讓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呢?
寫到這裡,我已經看到有一大撥人正雙膝跪地地掩殺過來,他們的嘴裡高聲質問著:
“零件是國產的嗎!”
“生產零件的設備是國產的嗎!”
“生產‘生產零件的設備’的設備是國產的嗎!”
“設計是國內原創嗎!”
“騙子,我聽我鄰居說,那臺設備根本就是拿外國的設備拉皮的出來的!”
“我舅舅就是那家廠子的,他說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那些內幕我都不希得說了……”
在習慣於跪著說話的人看來,但凡中國人能造的東西,都屬於大白菜,要麼可能是外國人不屑於造的,要麼的確就是外國人不屑於造的。他們曾經列出許多中國人弓時造不了的東西,告訴我們說造不出這些就不是工業強國,等我們造出來了,他們又會重新刷新一次清單,列出其他的東西。
總之,中國造不出的就叫核心技術,中國造出來的就叫大白菜。
可惜的是,他們忘記了中國工業人就有這樣的霸氣:
妳敢死,我就敢埋。世界上有什麼,我們就敢造出什麼!
不是大白菜嗎,我們遲早有一天會讓產業目錄變成一望無際的白菜田!
作者:飛揚南石
於是查了一下資料……
圓珠筆頭這個東西,其實還真是挺麻煩的。一個筆頭裡有5條引導墨水的溝槽,滾珠與筆頭、溝槽位之間有嚴格的適配要求,加工誤差要求不能超過0.003毫米。
說中國不能生產圓珠筆頭,其實是個誤會,中國早在幾十年前就在仿造的基礎上開發出了筆頭加工設備,也生產出了自己的圓珠筆頭,只是精度和生產效率無法與國外技術相比而已。
近些年來,中國的製筆產業得到長足發展,各類筆的年產量近400億隻,佔全球的80%。由於筆頭生產的技術水平差,每年進口筆頭達100億隻,這就是所謂“不能生產筆頭”的說法的由來。
其實,國內的製筆企業也並非完全依靠進口筆頭來進行生產,壹些企業採取的是自行生產筆頭的方式,例如寧波貝發集團於1997年從瑞士進口了一檯筆頭生產設備,自己生產圓珠筆頭,目前圓珠筆的年產量是30億隻。由此可知,說中國不會生產筆頭是不成立的,嚴格地說,是“不能使用國產設備生產國產筆頭”……繞嗎?
據磚家的觀點,要判斷一個國家是不是工業強國,主要看妳能不能生產圓珠筆頭。而能不能生產圓珠筆頭,又有若干限定,包括:
1. 妳生產的筆頭必須達到國際一流水平,二流水平的筆頭不算;(所以我們小時候用的豐華圓珠筆不能算圓珠筆……)
2. 妳生產壹流筆頭所用的設備必須是國產設備,進口設備不算;(比如上述的貝發,不能算……)
條件1倒也無所謂了,按照前面的條件2,就出現了一個尷尬的問題:
全世界生產筆頭設備的企業,一共只有兩家,一家是德國的Hutt公司,一家是瑞士的Mikron公司。其中,Hutt公司的設備精度較差,生產效率較低,已經基本被淘汰,所以目前國際上生產筆頭的企業用的設備,主要來自於Mikron公司,是該公司於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發的24工位高精度加工機床。
這意味著什麼呢?
這意味著,按照前述的條件2,世界上只有壹個工業強國,那就是瑞士,包括美國、日本、德國在內的所謂工業強國,都不能用自己的國產設備生產出一流的圓珠筆頭,而不得不依賴於瑞士設備。
這算不算一個尷尬的問題?
生產筆頭的設備很複雜嗎?——的確是比較複雜的,涉及到不少挺尖端的技術。但要說其他國家都造不出這種設備,那就誇張了。這其中的技術再複雜,能比飛機複雜?能比航母複雜?能造出飛機、航母的國家,造不出一檯筆頭設備,這不是咄咄怪事嗎?
事實上,筆頭設備是再偏門不過的產品了。壹臺Micron的24工位筆頭生產設備,一分鐘可以生產280個筆頭,如果全年無休地生產,大約需要270臺設備就可以滿足400億隻筆頭的生產需要,算上設備停機等因素,乘上4倍,也就是1000臺左右的設備而已。
前面說過的貝發集團,1997年購入的設備,到目前還在使用,這說明這種設備的使用壽命是非常長的。按使用壽命20年計算,1000臺設備意味著每年銷售只有50臺。每臺設備的售價按40萬歐元計算,產值不過是2000萬歐元而已。這樣狹小的壹個市場,能容得下幾家生產企業?
美英法日德都不生產24工位筆頭設備,它們或者根本就不生產筆頭,或者就是通過引進Micron的設備來生產筆頭,在這壹點上,與中國沒有任何區別。它們不掌握這種技術的原因,在於沒有必要。Micron獨家生產這種設備,能夠賺錢,如果再多一家,那麼只能是兩敗俱傷。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需要包圓所有的技術,既然Micron已經有了,價錢也不算太貴,為什麼非要自己去研發呢?
沒有人會因為美英法日德不會生產24工位筆頭生產設備而認為它們“大而不強”,所有用於證明中國“大而不強”的論據,如果放在美英法日德身上,分分鐘可以把它們形容成舊石器時代。但人家不是舊石器,人家是世界工業的第一二三梯隊,中國卻排名第10086……不服?
還真有不服的……
為了摘掉工業弱國的帽子,2010年,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組織了一個調研組到浙江、上海等地調研,並於次年兩會期間提交了關於製筆工業的兩份提案。兩會結束後,科技部緊急啟動了“製筆行業關鍵材料及製備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專項課題,投入7000萬元,其中便包括了“高精度多工位筆頭加工機床”一項。
2014年,國產高精密24工位筆頭加工機床樣機通過了國家驗收,按新聞稿的說法:在超精密加工手段上打破了國際壟斷,實現高精度、高可靠性、長壽命氣態懸浮旋轉圓盤主體系統和先進的動平衡系統完全國產化,解決了多軸偏心銅套系統等重大技術難題……
全世界,只有中國一個國家是把不能製造所有設備當成缺陷的,只要在自己的產業鏈上有一個空白,中國人就要想方設法去填補,填補不上的時候,就期期艾艾地檢討,說自己是大而不強,居然連壹臺24工位加工機床都造不出來,渾然不顧美國、德國、日本都造不出來這樣的現實。也許,在中國人眼裡,美國造不出來是應該的,而中國造不出來是不應該的……誰讓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呢?
寫到這裡,我已經看到有一大撥人正雙膝跪地地掩殺過來,他們的嘴裡高聲質問著:
“零件是國產的嗎!”
“生產零件的設備是國產的嗎!”
“生產‘生產零件的設備’的設備是國產的嗎!”
“設計是國內原創嗎!”
“騙子,我聽我鄰居說,那臺設備根本就是拿外國的設備拉皮的出來的!”
“我舅舅就是那家廠子的,他說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那些內幕我都不希得說了……”
在習慣於跪著說話的人看來,但凡中國人能造的東西,都屬於大白菜,要麼可能是外國人不屑於造的,要麼的確就是外國人不屑於造的。他們曾經列出許多中國人弓時造不了的東西,告訴我們說造不出這些就不是工業強國,等我們造出來了,他們又會重新刷新一次清單,列出其他的東西。
總之,中國造不出的就叫核心技術,中國造出來的就叫大白菜。
可惜的是,他們忘記了中國工業人就有這樣的霸氣:
妳敢死,我就敢埋。世界上有什麼,我們就敢造出什麼!
不是大白菜嗎,我們遲早有一天會讓產業目錄變成一望無際的白菜田!
作者:飛揚南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