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恐有劇透,請閱覽者注意
來自黑暗王國詭異使者的邀請函!
![](https://images.plurk.com/2eKXERIRJQLxNY2AA1yD.jpg)
本書由二十六篇愛倫坡著名短篇所匯集,被近代譽為推理懸疑小說之父的愛倫坡,不僅擅長描寫思慮推演縝密的推理故事,更擅長將恐怖懸疑元素發想在哥德式小說中,揮灑得淋漓盡致。愛倫坡的故事構思、用字遣詞、及其文風筆鋒,在許多書迷評價中以『瑰麗且詭譎的神秘氣息』見長。
?《陷阱與鐘擺》(The Pit and the Pendulum)
![](https://images.plurk.com/GU6IdxDFQDahD4E7A1yD.jpg)
來自黑暗王國詭異使者的邀請函!
![](https://images.plurk.com/2eKXERIRJQLxNY2AA1yD.jpg)
書名:愛倫坡驚悚小說全集
作者: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an Poe〉
譯者:簡伊婕
出版社:好讀
版本:繁體中文
分級:輔導級(黑暗扭曲心理,基本掛輔導)
相關標籤:雙重人格、紅顏薄命v.s.扭曲的愛、語義飽和(英語:semantic satiation)、活埋、《腥紅山莊》對照式、共濟會豆知識、工地祭禮、恐懼和絕望
??內容簡介
《愛倫坡驚悚小說全集》讀書心得(三)
本書由二十六篇愛倫坡著名短篇所匯集,被近代譽為推理懸疑小說之父的愛倫坡,不僅擅長描寫思慮推演縝密的推理故事,更擅長將恐怖懸疑元素發想在哥德式小說中,揮灑得淋漓盡致。愛倫坡的故事構思、用字遣詞、及其文風筆鋒,在許多書迷評價中以『瑰麗且詭譎的神秘氣息』見長。
這本書的文字翻譯能感受其詞藻之瑰麗,故本貓揀選這本閱讀以複習。另外既然遇到《萬聖節佈置》,那麼推薦愛倫坡的哥德驚悚推理最適合不過,沒意外十月份介紹愛倫坡的作品集感想都會投稿至此活動,來場闃黑神秘的心靈佈置吧。
本回輯錄:
?《威廉?威爾森》(William Wilson)
?《貝瑞妮絲》(Berenice)
?《厄舍府的傾塌》(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另譯:亞瑟家的傾倒。)
?《阿蒙特拉多酒桶》(The Cask of Amontillado,另譯:一桶阿蒙蒂亞度酒;一桶白葡萄酒。)
?《陷阱與鐘擺》(The Pit and the Pendulum)
?《阿蒙特拉多酒桶》(The Cask of Amontillado,另譯:一桶阿蒙蒂亞度酒;一桶白葡萄酒。)
?《陷阱與鐘擺》(The Pit and the Pendulum)
??貓的感想
?《威廉?威爾森》(William Wilson)
《威廉?威爾森》一文中,主角時時刻刻評論著一位同名同姓,外貌彷彿孿生子之人,穿著打扮偶然異常相似。主角行為放浪形骸,同名者卻正規正矩。主角總說旁人認為他們彼此實際毫無相干之人是親戚是家屬,這些事每每令主角感到異常氣憤。整個故事撲朔迷離的描述過程中以若有似無、似是而非的狀況,帶領讀者懷疑揣測直到最終結局,主角貌似罹患解離性人格疾患的狀態才會表現出來。以現代視角而言這類懸疑作品不在少數,各種線索推斷很容易猜測出走向,然而在愛倫坡時代,這些精神疾患觀念還不如現在普及。即使過程中很快能發覺謎底是雙重人格,過程中的描述方式倒不失為一種有趣的摹寫。
主角厭惡正面人格,殊不知兩者實為一體兩面。個人認為最有趣特色在於,主角以叛逆人格為視角,描寫他甘於墮落在社會黑暗角落,以及其所畏懼的正面人格。通常恐怖故事經常將「邪惡方」視為神秘且被動描述的一方,作者反其道而行的寫法令故事相當值得玩味。 不禁會想拿安徒生的《影子-The Shadow》對照。
愛倫坡頗擅長第一人稱描述故事,第一人稱寫作手法難度在於故事整體客觀性容易偏頗、世界觀和周圍環境及角色互動資訊較難傳達,是否能勾起讀者興趣,必須仰仗敘事主角性格跟說話方式引不引人入勝。愛倫坡的文筆尚能讓我感到部分情節曲折的愉快,只是過分鉅細靡遺。一句裡的物件常有兩個節奏相同詞彙形容。剛開始還覺得有趣,常用略感膩味,畢竟並非所有的事物皆需如此刻劃。
?《貝瑞妮絲》(Berenice)
讀愛倫坡對女性的想像及扭曲之愛,《貝瑞妮絲》據說是他所有愛情篇章裡的雛形。故事女主角貝瑞妮絲和第一篇感想提到的《麗姬亞》女主角類似,有著美麗高貴、神秘氣質的側寫,生命花火綻放最燦亮的時刻兩者雙雙生了病,接著很快瀕臨死亡。相較於《麗姬亞》,《貝瑞妮絲》中恐怖的是男主角伊格斯彷彿著魔似的催眠自己去拔除女主角的牙齒。而這一切發生在難主毫無意識狀態下進行,直到他離開葬禮後回神過來,才想起曾經做過這些事作結。
最初伊格斯對貝瑞妮絲的描述非常夢幻,當時的貝瑞妮絲容光煥發又知書達禮,簡直理想女神,而伊格斯此刻卻透露他心目中對貝瑞妮絲存在的僅是精神崇拜,他對如此美麗的貝瑞妮絲並無依戀,但見對方罹患疾病日漸消瘦後,反而開始癡迷於其可怖的外表。此刻的伊格斯也出現了某種心理上的偏執癥。
但生命被磨損的貝瑞妮終有殞落之時。伊格斯既愛戀又畏懼著生病的貝瑞妮絲,然而最終卻留不住這樣的她,後來甚至執著在貝瑞妮絲那口表示永恆不變,代表過去的幸福的潔白晶亮牙齒。另外遽聞《貝瑞妮絲》的名字Berenice來自於burry nice(好好埋葬)諧音組合字。這篇是關於牙齒象徵意義的分析:Berenice’s Teeth Symbol Analysis
《厄舍府的沒落》與近代哥德電影《腥紅山莊》對應。提到相互映照最重要在視覺畫面營造的元素使用:過往繁華已傾頹的古堡(古府宅)與環境、親屬間不倫、外來見證者、陰鬱及黑暗籠罩的家族……兩者要素構成傳統標準的經典哥德風,然故事軸線截然不同。此篇故事角色為三人,我(敘事者)、羅德里克及瑪德琳兄妹檔。厄舍府兄妹倆關係不尋常,從羅德里克和敘事者的談話中能看出端倪,據敘事者說法,厄舍府本身環境與家族遺傳充滿著詭譎晦暗的氣氛,導致兄妹倆與外界難以接觸而逐漸變成如此情況。
整篇故事有相當多符號。厄舍府的湖中倒影、羅德里克與瑪德琳雙胞胎兄妹、羅德里克和敘事者我兩者間微妙的對比。許多評論分析中,最常見的一項揣測是羅德里克和瑪德琳可能暗指愛倫坡與其表妹薇吉妮亞。然而最廣受心理學家青睞的說法則認為,厄舍府代表人的內心,羅德里克與瑪德琳兄妹則代表人有意識與無意識的具象化。羅德里克是有意識並極盡所能壓抑住隱藏的秘密,無論那內容物是什麼;瑪德琳是無意識難以被抑制住的慾望,當被深鎖在地下室且已死亡的瑪德琳復甦,衝向羅德里克瞬間,有意識再也無法遮掩,而能容納雙意識的心靈──厄舍府也隨之崩解。
這篇作品被許多精神心理學討論。恐怖高潮點是瑪德琳死亡後,棺材裡刨抓接著「活著」衝破棺材板找兄長,才驚覺她究竟是死而復甦還是生前活埋?是否意味著無意識的慾望看似被捻熄,事實不然。瑪德琳最後與羅德里克雙雙死於主角面前。回頭想羅德里克找主角一起試圖隱藏的動機,能感受到心理掙扎與扭曲的描寫譬喻精妙。
?《阿蒙特拉多酒桶》(The Cask of Amontillado)
《阿蒙特拉多酒桶》是篇站在犯案者角度來實施活埋計畫的作品,和之前的《黑貓》及《告密之心》均站在犯人角度敘事。當然文本免除告訴讀者太多手法細節,因為這篇著重點並非推理而是人心扭曲。洋洋灑灑能舉例現代有多少作品的概念和愛倫坡相疊,例如同為站在犯案者角度敘事的《清掃魔》(故事手法主線都不同)。《酒》有意無意提及共濟會(Freemasonry)。基礎是18世紀源自於歐洲的祕密結社,類似宗教兄弟會,基本宗旨為倡導博愛、自由、慈善,追求提升個人精神內在美德以促進人類社會完善。這個組織早已遍布全球,猶如義大利黑手黨一樣世界都有其存在,只是派系階級及規定的分別就不是我們這些局外外外人能明白了。
據說共濟會有很多政商名流加入,由於聚集許多菁英也因此凝結了能夠改變世界的力量,然而握有強大力量本身就不完全是好事,加上共濟會有些地方要求要有信仰,所以社會反彈起來後就產生陰謀論。聽來有沒有很RPG(認真點)
曾經與人在討論刑罰時,提到中世紀有種將犯罪者埋在牆壁裡的處罰,但查了許多資料都找不到相關內容,除了某本書中提到某義大利名門望族的伊莎貝塔被砌牆這故事。結果最近偶然再度搜索關鍵字發現英文維基竟然有紀載"Immurement",直譯稱作囚禁,將囚犯四周砌牆關在裡面。這種用作處決的監禁手段令囚犯只能缺氧窒息、餓死或脫水而死,有些情況下會留個通風口供應食物和水,令囚犯得以存活數月或數年。這手段一般除了當作刑罰以外,也可能有活人祭祀的意味存在。
以前讀過的工地祭禮是指建築即將落成前,活埋或死埋貓咪作為獻祭土地的牲禮,好讓工期順利完成。這跟我們興建工地時要拜土地神類似,然而工地祭禮的流傳和意義也有待商榷,因為沒發現更多資料記載。
?《陷阱與鐘擺》(The Pit and the Pendulum)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莫過於接受處刑其中面對死亡逼迫的恐懼敘述。剛開始主角被關押在見不著光的幽閉空間,能倚賴四處摸索感知環境,而這個房間當中當還有一口井跟懸空之崖,稍有不慎便墜落而死。豈料主角運氣不錯,發現了黑暗密室的危險處,於是被稱為「異端裁判所」的處刑人又將主角平躺綁在床板上,令上方鋒利刀斧以鐘擺震盪的方式垂直降落,就在主角身陷數次絕望又抱回希望的分分秒秒內,即將劃破被逼近死亡的主角忽然靈機一動,靠著一丁點生存機會解除危機,卻又被放進雙面牆壁可以向內擠壓的房間裡!
我們讀者都很清楚愛倫坡的鉅細靡遺,所以可以想見……看見主角形容成幾乎無可救藥的絕望。直把人打入地獄一百次也難以表達。
來,圖例(不)
![](https://images.plurk.com/GU6IdxDFQDahD4E7A1yD.jpg)
主角最後是否逃生成功呢?結局轉折以前看不懂,僅感覺很錯愕,現在回頭讀發現主角因被視作異端而遭到宗教法庭審判欺凌,過程描述的三大迫害陷阱令人不寒而慄,千鈞一髮之際雖被軍隊所救,深陷入主角內心的陰影恐怕一輩子也難以消除。
那麼愛倫坡讀書心得(四)下回見,創作噗下回趕萬聖圖了!
─待續─
??推薦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