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類型】:同志文學
【書名】:孽子
【作者】:白先勇
【內容】:
李青因為與學校管理員發生了茍且行為而被學校開除,一心盼望兒子考上軍校的老爸不堪恥辱將他趕出家門,無家可歸的李青從此流落新公園內,在楊教頭照看下做起了皮肉生意,並結識了吳敏、小玉、老鼠等人。然而,這群被放逐的少年郎,雖然極力找尋屬於自己的棲身之處,卻始終不被世俗所接受,只能生活在屈辱中,一步步沉淪於流沙般的絕望與崩潰之中。
【讀後感想】:
《孽子》是臺灣當代文學家白先勇唯一長篇作品,同時也是臺灣同志文學經典。要知道,雖然現今多元性別人權逐漸受到重視,但在戒嚴時期可是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話題,白先勇不畏世俗眼光,清楚地闡述同志在臺灣的處境及心境,可謂開時代風氣之先。1985年,《孽子》還被法國著名漢學家雷威安教授譯成法文版本,並在歐洲藝文界掀起一陣巨浪,法國書評家雨果馬爾桑更贊譽這部小說是一齣「將悲情研成金粉的歌劇」。
從早期的短篇小說〈寂寞的十七歲〉到《孽子》一書,白先勇都是透過無依無靠的邊緣人,反應過去黨國體制一元獨斷的價值取向,大家都只能服膺於社會主流意識形態之下,弱勢族群不見容於世的無奈與悲哀。不過《孽子》雖然充斥著濃郁的感傷主義情懷,但白先勇描寫這群同志時,卻只有朋友之間單純的友情,而沒有同性戀中的戀情。這似乎是有意避免讀者情感濫觴,能以更客觀、更正確的態度來看待同志。
雖然常有人說「家是最溫暖的『避風港』」,但在中國傳統等級制道德家庭倫理中,親子關係往往是緊張的,尤其現代生活忙碌,見面相處的時間漸少,更談不上有互相溝通的機會,有時甚至連彼此的近況也都不瞭解,家反而只剩下壓力和冷漠,逼得我們掙動地想逃開,看起來有多麼地悲哀吶!白先勇藉由李青、吳敏、小玉、老鼠、龍子五位「孽子」尋找家庭的過程,表現出父子之間若即若離的複雜關係,以及孩子一方面想辦法擺脫父親的權威,另一方面卻又渴望能夠得到父親的認同,結果在不知不覺中陷入又愛又恨之中,那種相互矛盾的糾結心境,令人看得心有戚戚焉。
許多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一味把自己的期望和焦慮傳遞給孩子,令他們產生自我認同障礙,也懷疑別人關心自己的動機。除了表達了同志在社會上的不被認同外,《孽子》更深刻描寫青少年在成長過程的痛苦掙扎,始終得不到歸屬感,只好放肆著短暫的青春,彷徨著未來人生的方向,心靈深處有著廣闊無垠的孤獨。
不可否認,生活在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裡,人人都穿戴著一身盔甲來武裝自己,避免外來的傷害,敲碎我們那顆纖細脆弱的玻璃心,所以你我其實都是玻璃圈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