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雜思】專業與業餘---問題的定義與解決

兔二:腎人棄於酒泉 | 2015-08-16 17:22:39 | 巴幣 76 | 人氣 258

  ※不斷且不分段的增訂,使得這篇文章最原先且薄弱的寫作動機,便得更加影薄:老人為何堅信不移的認為,某些事情有「客觀標準答案」、「老人自己的答案就是客觀標準答案」。但,這可以解釋,為何老人往往認為,「年輕人應該聽自己的」。

  【增修紀錄】
  000---20150816。這不代表是第一次增修的時間,反而是在不斷增修後,總算記得得標註之紀錄。



  一開始,在專業人士上有著某種本位主義和傲慢,我會覺得不太舒服。但衡量過一些似是而非的辯證,可能會造成更大的誤導,我稍稍能體會那種驕傲。畢竟,在某些事物上專精真的不容易。少說接觸的時間、頻率及深度,就遠遠超越業餘者。儘管如此,也並非業餘者的想法便一無是處,但不可否認,除非某些巧合或機遇,不然往往是不如專業。

  至於在這篇文章中,將概略地談到三個要素:一、「問題的正確答案」之客觀性;二、「問題的解決」之認定權;三、「問題的定義」之認定權。而不可否認,通常專業人士被認為具備了上面所敘述的三種要素。關於問題,他們知道「正確答案」、「問題是否已被解決」以及「甚麼是問題,甚麼不是問題」。這影響了,當某些現象發生時,某些人是否具備一種指揮現場、請求支援,以及針對該現象,有付諸行動的正當性。

  就像下列所述之具體例子,可以認同這類專家所擁有的正當性。當有人在水裡面載浮載沉、不斷伸出手探出水面,但卻沒起來(現象),似乎溺水了(問題之定義),有一具備救生員執照者(專業),對溺水者執行CPR(問題的正確答案),到溺水者重重吐出一大口水(問題的解決),方認定此溺水問題解決了。

  通常,我們不會懷疑上述情境中,專業者是應當被信任,以及被賦予期待、著手解決問題以及認定問題解決與否的權威。但今天若是神雕大俠楊過在練潛水術,這種載浮載沉是自己的控制範圍,以及訓練的必要過程,救生專家是否還能判定楊過是溺水(是問題),而強行把他拖到地表CPR(執行問題之解決)?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是楊過,意味著大多數人有此特徵,十之八九就是溺水了,但這同樣意味著,面對著可能有的「例外」,包括救生員在內的諸多專家,被賦予了「第一時間,可不需負責是否遇到例外」的權威---他有權威認定,一個現象是否是問題

  在現象上,既然專業者有這麼大的權威,我不禁思考「專業\業餘」的區分標準。雖然有很多區分分類(※證照、科系、某些社群的認同),但我還傾向「結尾見真章」。不禁想到「科學理論」的演化---哪組理論,更能解釋更多事物,尤其是之前理論所無法解釋的「特例」。類比於專業,我想便是更熟練、更清晰、更快速的解決問題,以及解釋自己如何解決。

  當然,甚麼是「問題業已被解決的樣態」,是需要進一步定義的。譬如莫斯科歌劇院脅持事件中的人質被挾持,普京下令化學氣體癱瘓恐怖份子,卻也無差別攻擊到了被脅持的人質。當恐怖份子也死光,可以承認事件被一定程度解決。但、人質也因此受傷與死亡的時候,這究竟是問題被解決,還是同時,另一個問題被製造了。

  「問題是被解決的」的定義,同時也決定了「問題的結尾」是甚麼。而專家掌握了這兩種類型的認定權。

  但在一些不必然被認為是嚴格意義上的專家,卻有一定話語權的,也會有類似的權威現象。就像在同樣身為民主主義者的人們眼中,他們最關心的是統治者的樣態是否為獨裁,當一個國家的政體從獨裁成為民主的時候,「問題被解決」了。但更深入的想,民主不過是統治權行使的樣態;因此,在憲政主義者眼中「問題尚未解決」,除非國家的政治運行被納入某種秩序\憲法軌道中。

  故,隨著問題的定義與類型,也影響了「解決與否」上的歧異。有些關乎群眾或小眾的主觀,有些更大層面是客觀(※自然科學與科技涉及的問題,往往被歸類在此,但STS的研究指出,也不必然如此)。

  所以三張圖表,可以分類我們遇到的現象。

  當然,這圖表有很多可以討論的哲學問題,但不在本章的解決範圍(譬如數學是不是有普遍客觀正確答案的學問)。
客觀正確答案
  
「問題的解決」之認定權
  
「問題的定義」之認定權
  
舉例
  
  
自明
  
(※依系統)
  
  
(※一般而言被忽略,因為有客觀正確答案的事物,是被認為不需要問問題的,也就沒有定義問題的問題)
  
1+1=2
  
  
(※)
  
不確定
  
(※可能依照某種系統---法律;
  
甚至某些群體---民主制度;個人---君王或父親;專家意見,無論是科學的---股票分析師;或非科學的---算命師。)
  
不確定
  
(※任何人理當可以主張問題,但現象上,擁有權威的人似乎更能決定甚麼是,甚麼不是問題。)
  
民主是普世的價值
  

Q:民主是普世的價值
  
「問題的解決」之認定權
  
「問題的定義」之認定權
  
舉例
  
客觀正確答案
  
自明
  
  
「你怎麼質疑這種命題呢?就像認為1+1不該等於2!」
  
客觀正確答案
  
不確定
  
不確定
  
「或許我們該討論,包括『不是民主』本身是不是問題,而且對我,我們重不重要。」
    「我們多數,所以你是錯的!喔,群眾,原諒這孩子。」
    「說民主不是普世價值,你這個支持獨裁的狗,果然應該被打倒?!?/font>
  
  
Q:世界上有神嗎?
  
「問題的解決」之認定權
  
「問題的定義」之認定權
  
舉例
  
客觀正確答案
  
自明
  
  
「你怎麼質疑這種命題呢?就像認為1+1不該等於2!」
  
客觀正確答案
  
不確定
  
不確定
  
「或許我們該討論,包括『有沒有神』本身是不是問題,而且對我,我們重不重要?!?br>    「我是你爸,聽我的!喔,神,原諒這孩子。」
    「說沒有神,你這異教徒,果然應該被火燒死。」
  

  這裡談個題外話。有些人在談論問題時,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立場:是否預設了該問題有無客觀正確答案

  接著,這種認知還是有層次的。第一類,便是認為「不管任何狀況下,都有正確答案」;弟二類,有些人認為「有些前提下,有正確答案」、「有些前提下,沒有正確答案」。

  尤其,第一類「不管任何狀況下,都有正確答案」的思維是很容易被培養的。譬如不斷的做考卷,而且不思考例外與矛盾。

  第二類其實也很容易出現,就是不同專業下的本位主義,但本段落僅試圖討論第一類。

  這類人很容易認為,在世界上總有客觀正確的答案,就像1+1=2(※除了認為數學代表著普遍真理外,還有一種觀點,把數學本身就可以視為一種約定俗成的符號系統;1+1要是被規定等於3,也不會是錯的)。

  接著便會預到上表所強調的現象---縱使是對不確定性極高「有沒有神」、「民主是不是普遍價值」等問題,他們會毫不猶豫認為「是」或「不是」,認為與自己答案不同的,不是異教徒該被燒死,要不然就是支持獨裁,儘管這類行為,可能只是在打稻草人。

  弄清楚了「預設了該問題有無客觀正確答案就是一種討論分歧」,後回到正題。

  麻煩的是,當問題被定義時便是完完全全的主觀---排除了何為問題,何不為問題,而且,不只是誰有資格聲稱問題被解決了,更麻煩的是,誰有資格定義甚麼是問題?想當然耳,如果一個「群眾覺得是問題,但專家不認為是問題」的問題被解決了,連帶何為「專業\業餘」,變得越來越模糊。

  這就像群眾認為國民黨不倒,臺灣不會好,某些政治學學者不這麼認為,而當另外一派的社運人士支持群眾觀點,而且把國民黨消滅,之後臺灣真的變好了。

  結論,沒有政治科學方面專業的社運人士,解決了群眾認為是,而專家不認為是的問題。專業人士應該是最能解決問題的一群人,但在該現象上,原本的專業人士並無法「解決民眾所認為的問題(退一步,甚至不認為這是問題)」,卻讓原本的非專業人士解決了問題。不敢說「專業的定義」是否有所變化,但「不能解決的專業人士」,還是專業人士嗎?

  至少在這個CASE中,民眾肯定不認為那些政治學者是了。

  另外一種例子:一個很瘦的女生,認為「自己很胖」是問題。父親、哥哥都不覺得是問題,但該女認為這兩人不是專業,所以不相信他們的認定---一直到一個營養師告訴她,這「不是問題,事實上,你根本不胖」。

  在這樣的情境下,是否意味著專業才有資格定義,甚麼是不是問題?這樣產生一組問題:「一、問題之定義,是否由專業者認定;二、問題解決與否,是否由專業者認定?」這樣會產生一組很詭異的現象:

  一、除非是專家外,不然不能自己決定有無問題,即使在喝了一灌不明白色液體後,自己有種快窒息的感受,待專家檢驗之前,這都不是問題。

  二、除非是專家外,不然不能自己決定問題解決與否,即使在自己一直困擾的頭痛莫名消失了,待專家檢驗之前,這都仍是問題。

  最後,我想上述兩條看似荒謬,但也表示---「專業」與「問題是否是問題,以及解決與否」其實並非完全交集。這也說明了,更多時需要的是個案的討論,才能逐步釐清這些渾沌。


文字的寒雨、情感的磅礡——我們推廣現代詩與歌詞;
文字的跳躍、情感的極致——我們暢談現代詩與歌詞。 

創作回應

小光尼
好奇普京去查了下,沒有寫到無差別,是這個嗎,貝斯蘭人質危機?
還看到這樣一條
普京的警告,令中國13億人都驚呆了!臺灣人也該看看….(柯P 看完, 傻笑 猛點頭)
不過並沒找到新聞就是了
2015-08-16 18:12:04
兔二:腎人棄於酒泉
比對了一下,憲法課上老師講到的CASE原型應該是這個(莫斯科歌劇院脅持事件,2002年10月)。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E%AB%E6%96%AF%E7%A7%91%E6%AD%8C%E5%8A%87%E9%99%A2%E8%84%85%E6%8C%81%E4%BA%8B%E4%BB%B6
2015-08-16 19:12:46
小光尼
這樣阿,WIKI的任期格式我看不懂2002誰是總統
不過普京裡面沒有莫斯科歌劇院脅持事件,難怪。
就文字上,噴了化學XX,人質死的比綁架的多...
2015-08-16 20:17:00
兔二:腎人棄於酒泉
不過有一派的政治學學者主張,固然普京在2002年縱使不是總統,但卻是總理,而且掌握所有決策權---意味著很多事件,是該由普京負責。
2015-08-16 20:18:59
只想及時行樂的鯤
這種荒謬的現象也出現在各種方面,只有證照或相關科系證明才許可置喙、擔任職務,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日常生活中,像兔君舉例的飲料。

我們辨別自己喝的飲料是豆漿還是可樂之前,居然只能依靠包裝上專家認定的合格標章與品名,不過單憑我們自身又如能判定飲料的內容物呢?

陷入混沌荒謬的循環,我在設想這個問題時,究竟有沒有陷入同樣的荒謬中?連我自身都無法肯定。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家庭外包、思想外包、連問題判斷也外包了,判定這種事情,外包給專家,交給醫生處理、交給專家處理。

是因為社會分工體制對個體所產生的影響嗎?我很納悶。
2015-08-16 21:15:40
兔二:腎人棄於酒泉
  這問題真的很難解答。如果以鯤君的試問「社會分工體制」,無外乎又是功能論或衝突論的觀點了。當然,前者會比較樂觀,認為這是因為進化所以分化,而且會比之前好;後者會悲觀,認為營造的是更多剝削和合法的壟斷(無執照者不得執業,或者無照者較不容易被信任)。

  社會科學也有著科學的麻煩點---好像沒有客觀證據這種事情。不同觀點\典範,觀察到的單位區塊不同,加上對各區塊的分類和關係的認定,也會有悲觀\樂觀的不同觀點。

  所以我的文章結尾,也只能說「更多時需要的是個案的討論,才能逐步釐清這些渾沌」。

  可以額外補充的是,寫完文章的一個問題:專家之所以有權威,是因為他更認識該領域的客觀規律,而更能提供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而父母和君主之所以有權威,是因為有權力,外加倫理或制度提供的正當性。

  但仔細想想很荒謬。孩子必須聽父母的話,其產生的拘束效果,要嘛依據「專家性的權威」,亦即知識的正確性,要嘛根據自身的權力,亦即身為父母的法定權利或倫理正當性。

  某段時間,父母可能比小孩知道的多且正確,但並非永遠。若日後,雙方對問題的意見不同時,而父母又堅持自己是正確的,且小孩應該聽自己的話,這種拘束力的主張,是來自知識、還是倫理?

  當權力跟知識交集時,會有非常多複雜且難以釐清的狀況出現,有權且有知、有權且無知、無權且有知、無權且無知---專家的權威,究竟該屬於上述四類哪種歸類?而且具體問題上,到底該聽誰的,這是我覺得很麻煩的地方。
2015-08-16 21:29:35
只想及時行樂的鯤
不是一般的麻煩呢(笑
雖然學問的目的在於改善社會,但是也會有得出答案卻在實際面上無法實行的情況。
這也是一個問題呢。(攤
2015-08-16 22:04:25
兔二:腎人棄於酒泉
可能有些答案是未來,或者其他特殊條件滿足下,可以實行。

但也有可能無法實行,或者其他特殊條件支滿足,近乎不可能=]
2015-08-17 18:34:09
紫星夜璃
應該說老人家之所以認為過去的經驗才是最實際的,因為習慣變成一套SOP來解決事情,如果沒有接受事情變化而有所改變就可能無法解決。

專家只是用相關領域的客觀方式來解釋事情,如果中間有參雜政治還是複雜利益的

其他事項,那就只是個人主觀不是客觀的解釋了。
2015-08-17 13:02:42
兔二:腎人棄於酒泉
其實都有「經驗」的參入,只是專家用了更多理論化的客觀話語。不過,對於要解決問題而言,掌握瞬息萬變的現況,並對癥下藥才是重點。

就這點來看,無論是老人家或是專家,只要沒做到這點,就無法解決問題。老人和專家,都會因此失去威信。
2015-08-17 18:35:26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