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西方民主令印度永遠落後

—— | 2015-07-03 13:35:31 | 巴幣 16 | 人氣 504

中國崛起意外的在西方捧紅了一個國家,一個曾在冷戰時站在蘇聯一方的國家:印度。

眾所周知,印度不僅全方位落後於中國:從宏觀經濟到微觀生活,從總量到人均,從基礎設施到基本的衛生(比如一半以上的人沒有廁所),從教育到健康,統統遠遠落後於中國——而且更重要的是,印度雖然把中國當作追趕對象,但兩國之間的差距從絕對到相對,都依然在拉大!1991年印度GDP240億美元,中國是415億美元,10年後即2001年,印度達到473億美元,中國則為1141億美元,又是十多年後的今天,印度為1.8萬億,中國則突破了9萬億美元!

儘管如此,西方包括海內外眾多自由派群體都一致對印度讚譽有加。以理性和啟蒙著稱的西方之所以惘顧事實是由於地緣政治因素:和中國有領土爭端的印度可以充當遏制或者牽制中國的一張牌,海內外眾多的自由派群體則是出於自己的信仰或者對西方的追隨。不管目的為何,他們支持印度的理由倒是非常的一致:印度雖然經濟落後,但已經完成了最困難的改革,建立了超過半個世紀而且總體還算穩定的民主制度。而中國仍然在過「歷史的三峽」,隨後都可能翻船。到那時,印度超越中國輕而易舉。

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正是由於印度實行的民主制度,才是印度落後的根源,才是印度永遠無法趕上中國的真正因素。
迄今為止的人類歷史已經證明了兩個凡是:凡是成功的發達國家,都是在完成現代化之後才實行的大眾普選民主,選票是社會演進的最後一步。凡是現代化完成之前實行大眾普選制度的,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擺脫貧困走向現代化的。

很不幸,印度屬於後者。由於數百年的英國殖民統治,印度獨立後就只能以英國為榜樣,一步到位建立起大眾普選民主制度。雖然民主制度和經濟發展之間是否有什麼因果關係,學術界一直在爭論。比如已故憲政學者蔡定劍先生就認為「經濟發展不一定需要民主」,但有一點是可以明確的:經濟越發達,民主越穩定。或者說民主可以被認為是經濟發展的果,但卻不會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因。西方學者Paul Collier 研究的結果表明:民主主義使貧窮的社會陷入更加危險之中,而使富裕的社會越發安全。普沃斯基研究小組把1985年的平均購買力作為主要指標進行統計分析的結果是,當人均GDP達到6055美元的時候民主政治就能夠一直存活下去。這就是印度為什麼實行了民主制度半個多世紀,到現在卻連溫飽問題、文盲現象都解決不了的原因。

具體到印度,民主對其的危害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宗教。印度最大的宗教是印度教。印度教對印度最大的影響就是極端不平等的種姓制度。
客觀而言,人類歷史上產生的宗教都有其黑暗的一面。西方曾經長達一千年陷入愚昧和黑暗的中世紀,就要拜基督教所賜。但基督教在民主制度產生之前發生了宗教改革運動,使之更加適合一個發展和進步的社會。但這一幕沒有發生在印度教和伊斯蘭教身上。等到印度建立起民主制度,政治人物出於對選票的需要,更不敢得罪九億五千萬印度教選民。所以儘管形式上從法律層面廢除了種姓制度,但實際上卻依然大行其道。因為根據印度教教義,誰要違反種姓制度,將永世不得超生。事實上,印度教之所以對世人有威懾力或者吸引力,就在於印度教認為生命不是以生為始,以死告終,而是無窮無盡一系列生命之中的一個環節,每一段生命都是由前世的所為而限制和決定。一個人的善良行為能使他升為婆羅門,邪惡行為則能令他墮為首陀羅、賤民甚至畜類——現實中,不用等到來世,只要破壞種姓制度就被直接降為賤民。沒有種姓制度,印度教也就不復存在。這和基督教的上天堂的誘惑和地獄審判的威懾效果是同樣的。所以雖然在西方獲得教育、身為律師的聖雄甘地,也公開聲明不能廢除種姓制度。

(古典、現代)民主誕生於西方,西方的經驗是民主化之前需要宗教改革,而一旦民主化之後,宗教改革就再無可能——到現在也沒有例外產生。隨後的歷史可以驗證的是土耳其。國父凱末爾憑藉威權強行推動世俗化,政教分離,婦女平權——雖然不是直接對宗教動手術,但其目的要達到和宗教改革同樣的效果。然而再實行民主。這也是為什麼土耳其是所有伊斯蘭國家最具現代性的國家的原因。至少從人類特別是西方的經驗看,印度已經永遠喪失了解決宗教對現代化遏制因素的時機。所以在印度,有民主,但沒有平等的人權。一個等級森嚴、嚴重不平等的社會,怎麼可能成為一個現代化國家呢?

民主對印度的第二個負面影響就是人口爆炸。印度是僅次於中國的第二人口大國。和中國一樣也倍嘗人口過快增長的沉重壓力和苦果,所以印度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實行計劃生育的國家。但由於民眾的強烈反對,並在選舉時把國大黨趕下臺。自此以後,就再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和政治人物敢於觸碰這個話題。印度自九十年代初開始以中國為榜樣(或者在中國成功的刺激之下)進行市場化改革,經濟開始加速增長。然而,由於人口增長過快,經濟增長成果的很大一部分被抵消,伴隨經濟增長的是失業人口的增長——堪稱獨一無二。據聯合國發布的《世界人口展望》報告,印度人口將在2028年前後趕超中國。照這個速度,印度的人口承載極限將很快被打破,到時恐怕國之將亡,而且拖累整個世界。

除了民主制度,另一個導致印度必然落後於中國的是其經濟發展模式。印度獨立後,經濟發展有兩個重大戰略性失誤。一是實行計劃經濟。一是沒有工業化。如果說選擇計劃經濟有可理解的時代局限,但不實行工業化卻是國情的必然。
本來,以印度的自然稟賦比較優勢(充足的人力資源)和全球化的背景,它應該和中國一樣通過工業化和對外貿易參與國際大循環。然而印度卻走向了畸形的弱工業強第三產業道路,特別是集中發展資金密集型、腦力密集型、吸納勞動力有限的軟件業。

如果深究起來,印度走向這種畸形的發展道路也和民主制度密切相關。要想走工業化道路,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但在印度,修建一條鐵路或者高速公路的制度成本太高。且不說各政黨之間要經歷漫長的博弈,以及幕後的分肥,僅面對民眾的漫天要價和非理性訴求(宗教原因,傳統原因),就無法施行。現在可以理解為什麼印度只有一條高速公路了。沒有基礎設施,也就不可能有工業化。這也是為什麼西方發達國家在工業化完成之後才實行大眾普選民主的原因。美國建第一條橫貫東西的鐵路時,既不講民主,也不講人權,完全是赤祼祼的血腥鐵路。反觀現在的美國,儘管奧巴馬一上臺就聲稱要向中國學習建高鐵,重建美國落後的基礎設施,但六年過去了,在政黨博弈、利益集團(高速公路、航空業)和民眾反對之下,依然寸鐵未有。當然美國和印度不同的是,它已經有了高速鐵路和遍布全國的機場,以及雖然落後但仍然可以運行的鐵路系統,不建高鐵只是表明美國的落後,但不會影響美國的運轉。

實行工業化的第二個條件就是要有受過基本教育的勞動力。不少看好印度的學者是把印度迅速膨脹的人口當做它的優勢,即人口紅利。但事實上,人口資源要變成人口紅利是需要一系列條件和制度安排的。除了上文提到的吸納勞動力的工業化外,就是要有受過教育的勞動力。但在今天的印度,男性文盲率接近20%,婦女文盲率更高達三分之一,全國近一半的人只會寫自己的名字。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著名的經濟學家阿瑪蒂亞森曾不客氣地指出:印度窮人教育極端落後,讀完小學四年級的小孩中,居然半數以上算不出20除以5的答案!沒有接受基本教育的人口只能是負擔而不會是紅利。

印度的高文盲率除了貧窮落後、歧視婦女的傳統、種姓制度因素之外,也同樣和民主脫不了關係(種姓制度本身就已經是如此)。因為在印度,教育是由地方政府負責的。在地方政客看來,越是文盲越是容易控制和被收買,對搞教育這些百年大計根本沒有積極性,遠不如在選舉時給些小恩小惠有效的多。這也是為什麼,印度耕地佔世界第一,卻解決不了溫飽的原因:政客願意在選舉期間直接提供補貼,而不願意花精力修建更長遠的水利設施。


當然和正常國家比,印度在勞動力問題上還更為特殊。由於種姓制度對不同階層從事什麼工作都有嚴格的規定,而且不同種姓的人不能夠一起工作。這就嚴重制約了大規模工業化同時需要雇傭大批量勞動力。印度教對工業化還有一個負面影響:即它提倡儉樸生活和無數的宗教假期。對印度有著巨大影響的聖雄甘地,其經濟理念主張印度回歸農村,他心目中未來的印度是:「人們將生活在鄉村而不是城鎮,居住在棚屋而不是宮殿,生活在城鎮和宮殿裡的人無法和睦相處,他們的生活將只有暴力和謊言」。所謂甘地主義就是:苦行僧式的個人克己生活制度包括素食,獨身,默想,禁慾,一周有一天不說話,放棄西方式衣服而穿了印度土布做的印度傳統服裝,用紡車紡紗,參與勞動。甘地在遇刺前曾寫下「世界的七大錯」,其中有:無勞作的財富(金融業和食利者當可對號入座)、無道德的商業(唯利是圖、追求利潤乃是商業的本性)、無人性的科學(科學如何和人性對等)。這種價值觀和現代化(工業化、商業化、金融化)的距離實在過於遙遠——如果不是直接衝突的話。

正是以上這些因素,導致印度畸形的發展模式。不僅自己的資源優勢無法得到發揮,更導致嚴重的失業。而更關鍵的是,沒有工業化的印度,怎麼走向現代化?當然從中國的角度看,我們自然要感謝印度這樣的「選擇」,使中國製造少了一個真正的競爭對手。世界人民也要感謝印度,否則全球能源的價格還不知道要飆升到何種程度,全球氣候變暖還不知道惡化到何種程度。只是這種感謝是建立在印度至今仍然有四億五千萬貧困人口的代價之上的。

從人類歷史上看,凡成功崛起邁向現代化的國家,沒有一個不經歷工業化的。工業化不僅僅是物質財富的極大提高,還使一個國家實現社會轉型: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在這個轉型過程中,社會各個方面都會隨之發生變化:社會分工、技術爆炸、都市化、新階層的誕生、現代的政治制度、官僚政治的發展、學習機會的擴大;宗教信仰和傳統習俗的影響力減弱;人與人之間鄉村牧歌式的關係發生變化;社會流動增加。沒有工業化,一個國家就仍然會停留在前現代的農業社會狀態中,不管它名義上是什麼制度。

其實政治制度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農業社會時代,君主制是各個文明普遍的、不約而同的共同選擇。到了工業社會時代,才出現了新的政治制度形式:英法美的民主制、德國和日本的法西斯制度、蘇聯爲代表的社會主義制度。所以今天的印度,雖然移植的是西方的民主制度,但本質上以及整個社會的運行仍然屬於農業社會。宗教的主導性作用、歧視婦女、人與人的等級和不平等、社會的低效率,都是農業社會常見的現象。

最後還有一個制約印度經濟發展的因素不得不提。那就是印度的24種官方語言(官方語言和官方使用的國家語言)!中國到秦代就已經書同文,今天的印度僅官方語言就有24種,而必須印在錢幣上的就達15種。除此之外還有2000多種方言。如此之多的語言存在,不僅導致勞動力之間難以溝通,掃盲工作艱鉅,更由於語言的分裂狀態造成國家無法形成一個統一的市場。這樣的環境造成的交易成本之高都令資本望而生畏。所以標準普爾聲稱要將印度列為不適宜投資的國家,其目前的評級BBB-也只比垃圾級高出一級。

印度之所以無法解決中國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朝就已經解決的問題,根源還是在民主。雖然誰都清楚語言統一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但在民主制度下,已經不能用強力來推行了。如果以西方的發展史為例,一個國家在實行民主之前,不完成民族的同化、語言的統一、基礎設施、宗教改革(包括人人平等)、婦女平權,在實現民主之後,就再也不可能做到了——不妨看看日本的婦女地位、即將舉行的蘇格蘭獨立公投、加拿大的魁北克獨立運動。所以說,過去美國自詡是大熔爐,現在則只能倡導多元文化。今天的德克薩斯州,墨西哥裔族群佔主導,他們只講西班牙語,不講英語。但今天的美國政府也無可奈何,相反還不得不加以鼓勵。各政黨候選人還要學習他們的語言,以博得好感,獲得他們的選票支持。照這個趨勢發展,將來美國也會有24種官方語言的吧!美元上不僅有上帝保佑,還有我佛慈悲吧。

如果做個總結,正是由於印度過早的實行了民主制度(後果是無法解決宗教束縛、無法解決人口失控)以及在此基礎上不得不錯誤的選擇非工業化的發展模式,決定了印度將永遠不可能趕超中國。甚至不可客氣的說,在一代人的時間裡,世界就將目睹這個國家環境承載力崩潰的那一時刻。未來中國防範的將不是印度如何趕超,而是喜馬拉雅山能否擋得住空前規模的難民洪流。

http://www2.hkej.com/commentary/finanalytics/article/897385/西方民主令印度永遠落後中國

創作回應

獵風
整篇看完有種臺灣太民主所以不會進步了的念頭
2015-07-03 15:57:28
——
素質的問題,教育可以改善。
近代的西方是治世,往上走,而中國處在亂世之中,沒得吃,那有時間管教育。
2015-07-03 16:24:33
.50 BMG
有種〝印度阿三就是欠鄙視〞的感覺,民主或許不是人人適合,這是個現下的趨勢,但是其帶來的優勢也是不可否認的
2015-07-04 10:36:24
——
你文沒看清楚吧!?
迄今為止的人類歷史已經證明了兩個凡是:凡是成功的發達國家,都是在完成現代化之後才實行的大眾普選民主,選票是社會演進的最後一步。凡是現代化完成之前實行大眾普選制度的,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擺脫貧困走向現代化的。

很不幸,印度屬於後者。
2015-07-04 11:21:11
.50 BMG
前後感覺沒有衝突啊?!所以,歡迎印度走向共產專制!!!
2015-07-04 11:26:41
——
一、印度還沒完成現代化,不是印度人比人差。
如果說印度人比人差,比其他人種還要優秀的歐洲人又為何等到近代才開始民主?

二、一樣米養百樣人,何況是百樣米!印度民族眾多,光是要統一意見,逹成共識就可以花很久的時間。

三、人民素質差,那種制度都一樣。

2015-07-04 11:48:29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