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儁
剛烈勇將
朱儁
字:公偉
生卒年:?-195
(上面這個雋是錯字,原字「儁」在繪圖軟體中顯示為亂碼,故退而求其次)
初戰賊兵
朱儁在鄉里以孝順且重義輕財聞名。除了曾為了替鄉里還債私賣掉自己母親的繪帛之外,擔任主簿時期上司因剿賊失利被判死,他也連忙上京賄賂當時主事的官員,幫自己的長官免除死刑,卻沒有對他提及。之後被舉孝廉,一路升遷到除蘭陵令。
後來發生了交趾郡與南海太守叛亂,還攻破了郡縣。朱儁被拜為交趾刺史,召募了五千人的兵力平亂。來到州界時,朱儁按兵不動,派遣使者過去探聽叛軍虛實並宣揚朝廷的國威,動搖敵軍軍心。之後與七郡兵力進擊,斬殺叛軍首領梁龍,迅速弭平亂情。之後被封為都亭侯、進京為諫議大夫。
聲東擊西的猛將
黃巾之亂時,朝中認為朱儁有才略,故拜為右中郎將,跟左中郎將皇甫嵩一起進軍討伐黃巾賊。兩人擊破了穎川、汝南、陳國的黃巾賊,皇甫嵩上奏說這都是朱儁的功勞,於是朱儁升遷為鎮賊中郎將。
當時黃巾軍趙弘佔領宛城,約有十多萬人,朱儁合兵一萬八千多人包圍宛城,打了兩個月都沒打下。朝中有官員認為要拔掉朱儁,幸好司空張溫上奏阻止,認為本來就有費時的戰爭,如果陣前換將反而是大大不妥,才打消了靈帝換將的念頭。果然不久後朱儁就擊殺了趙弘。
但黃巾軍隨即推舉趙忠為領袖繼續抗戰,朱儁在城的西南面鳴鼓進攻,敵軍全部都圍了上去。此時他便親自率領五千精銳,從城的東北進攻。敵軍措手不及,被打到退守小城,因而向朱儁乞降。雖然其他將領都認為可以答應,但朱儁認為這樣輕易接受投降,只會讓黃巾賊有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投降的僥倖心態,因而拒絕投降。朱儁隨即發起攻勢,可是卻屢攻不下。
朱儁上土山觀望敵軍,跟同行的張超說:「我知道了!現在賊兵因為遭到包圍沒有退路,所以才能一心死戰。我們應該撤除包圍,趙忠必然會突圍,這樣敵軍軍心就渙散了!」於是撤圍。果然趙忠因而出戰,朱儁就以這少少的一萬八千人擊破趙忠的十萬大軍,斬首趙忠。
更之後有張燕作亂,逼近京師,也是朱儁出兵擊退之。可說是經常到處平亂,功在朝廷。
與董卓兵刃相見
董卓進京把政時,因為朱儁是朝中聞名宿將,雖然內心忌憚,表面上卻對他相當親暱。當關東軍起,董卓想要遷都,朱儁多次阻止,董卓雖然厭惡朱儁這樣跟自己做對,還是把他升官為太僕,成為自己的副手,可見朱儁的名氣有多響亮。
然而對於董卓的升遷,朱儁卻嚴詞拒絕。對使者不提升官之事,反而強烈表達不可遷都的訴求。董卓得知朱儁的回應後,也只能將升遷之事作罷。
董卓遷都後,留朱儁守洛陽。朱儁本來要跟關東軍裡應外合,但之後怕被董卓襲擊,棄官退守荊州。董卓得知後派遣楊懿進駐洛陽,朱儁又出兵將其逼退。但當時河南殘破,無法支持他的軍資,於是朱儁退守中牟,向各個州郡行文討伐董卓。徐州刺史陶謙派遣了三千精兵給他,其餘州郡也多少有響應,陶謙甚至上書要表朱儁為車騎將軍。
董卓得知後,派遣李傕、郭汜率領數萬人進擊朱儁,朱儁遭到擊敗,只能繼續鎮守中牟。
大志未成而被氣死
之後董卓遭到誅殺,李傕、郭汜內鬥,陶謙認為朱儁是有戰功的名臣,於是聯合其他郡守上書表奏朱儁為太師,希望能與他共同討伐李傕、郭汜,奉迎天子。
然而李傕、郭汜兩人用賈詡的計謀,以天子的名義詔朱儁入朝。朱儁的軍兵都不敢入朝,想要迎合陶謙等人的計畫,直接進軍討伐李郭二人。朱儁卻說:「君主召喚臣子,臣子都要急忙趕去了,更何況是天子的詔書!(以君召臣,義不俟駕,況天子詔乎)」更認為利用李郭兩人矛盾之間,他反而能成事解救朝廷,於是入京,而陶謙的計畫也無疾而終。
朱儁進朝後,李郭二人也不敢對他怎麼樣,只好讓他繼續任官。之後李傕殺害樊稠,郭汜心生疑忌,又與李傕兵戎相見。獻帝派遣朱儁及一票官員去勸郭汜停戰,郭汜不肯,反而把朱儁等人擄為人質。性格剛直的朱儁,當天便被氣到病發而死。
********************
講到黃巾之亂就想到皇甫嵩,講到皇甫嵩就一定會想到朱儁。當時討伐黃巾的任務是朱儁跟皇甫嵩一路、盧植跟董卓一路,這兩人在黃巾之亂中可說是相輔相成的腳色。
設計上跟皇甫嵩走反差路線。皇甫嵩的基本概念是謹慎的穩重軍人,而朱儁則是膽大的戰士。剛開始捏時還不小心捏成了矮人山王(笑)。衣裝的部分也為了要增加他的華麗感,多用了許多有毛邊的服裝。當然身高做比較矮比較胖,也是為了跟皇甫嵩兩人做一個外型鮮明的對比。
總之就是盡可能的華麗與暴力,武器模組也是用相當具破壞力的大斧模組。
朱儁跟完全沒有野心的人臣皇甫嵩不一樣,他有過機會成為當時眾多軍閥的領袖。但即使奉詔入京,他也是抱著弭平李、郭之亂,重新扶政的想法進京的。這兩名大將在東漢末年眾多叛亂中起家,而在政爭中一一消逝,也可說是一對難兄難弟了。
--------------
下期預告:
趙統+趙廣
曹洪+曹休
顏良+文醜
高順+贓霸
大家比較想看哪一組人馬先上臺咧(笑)
-----------------
吐槽一下:
朱公您長這副德行,到底是哪來的自信啊(大笑)
剛烈勇將
朱儁
字:公偉
生卒年:?-195
(上面這個雋是錯字,原字「儁」在繪圖軟體中顯示為亂碼,故退而求其次)
初戰賊兵
朱儁在鄉里以孝順且重義輕財聞名。除了曾為了替鄉里還債私賣掉自己母親的繪帛之外,擔任主簿時期上司因剿賊失利被判死,他也連忙上京賄賂當時主事的官員,幫自己的長官免除死刑,卻沒有對他提及。之後被舉孝廉,一路升遷到除蘭陵令。
後來發生了交趾郡與南海太守叛亂,還攻破了郡縣。朱儁被拜為交趾刺史,召募了五千人的兵力平亂。來到州界時,朱儁按兵不動,派遣使者過去探聽叛軍虛實並宣揚朝廷的國威,動搖敵軍軍心。之後與七郡兵力進擊,斬殺叛軍首領梁龍,迅速弭平亂情。之後被封為都亭侯、進京為諫議大夫。
聲東擊西的猛將
黃巾之亂時,朝中認為朱儁有才略,故拜為右中郎將,跟左中郎將皇甫嵩一起進軍討伐黃巾賊。兩人擊破了穎川、汝南、陳國的黃巾賊,皇甫嵩上奏說這都是朱儁的功勞,於是朱儁升遷為鎮賊中郎將。
當時黃巾軍趙弘佔領宛城,約有十多萬人,朱儁合兵一萬八千多人包圍宛城,打了兩個月都沒打下。朝中有官員認為要拔掉朱儁,幸好司空張溫上奏阻止,認為本來就有費時的戰爭,如果陣前換將反而是大大不妥,才打消了靈帝換將的念頭。果然不久後朱儁就擊殺了趙弘。
但黃巾軍隨即推舉趙忠為領袖繼續抗戰,朱儁在城的西南面鳴鼓進攻,敵軍全部都圍了上去。此時他便親自率領五千精銳,從城的東北進攻。敵軍措手不及,被打到退守小城,因而向朱儁乞降。雖然其他將領都認為可以答應,但朱儁認為這樣輕易接受投降,只會讓黃巾賊有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投降的僥倖心態,因而拒絕投降。朱儁隨即發起攻勢,可是卻屢攻不下。
朱儁上土山觀望敵軍,跟同行的張超說:「我知道了!現在賊兵因為遭到包圍沒有退路,所以才能一心死戰。我們應該撤除包圍,趙忠必然會突圍,這樣敵軍軍心就渙散了!」於是撤圍。果然趙忠因而出戰,朱儁就以這少少的一萬八千人擊破趙忠的十萬大軍,斬首趙忠。
更之後有張燕作亂,逼近京師,也是朱儁出兵擊退之。可說是經常到處平亂,功在朝廷。
與董卓兵刃相見
董卓進京把政時,因為朱儁是朝中聞名宿將,雖然內心忌憚,表面上卻對他相當親暱。當關東軍起,董卓想要遷都,朱儁多次阻止,董卓雖然厭惡朱儁這樣跟自己做對,還是把他升官為太僕,成為自己的副手,可見朱儁的名氣有多響亮。
然而對於董卓的升遷,朱儁卻嚴詞拒絕。對使者不提升官之事,反而強烈表達不可遷都的訴求。董卓得知朱儁的回應後,也只能將升遷之事作罷。
董卓遷都後,留朱儁守洛陽。朱儁本來要跟關東軍裡應外合,但之後怕被董卓襲擊,棄官退守荊州。董卓得知後派遣楊懿進駐洛陽,朱儁又出兵將其逼退。但當時河南殘破,無法支持他的軍資,於是朱儁退守中牟,向各個州郡行文討伐董卓。徐州刺史陶謙派遣了三千精兵給他,其餘州郡也多少有響應,陶謙甚至上書要表朱儁為車騎將軍。
董卓得知後,派遣李傕、郭汜率領數萬人進擊朱儁,朱儁遭到擊敗,只能繼續鎮守中牟。
大志未成而被氣死
之後董卓遭到誅殺,李傕、郭汜內鬥,陶謙認為朱儁是有戰功的名臣,於是聯合其他郡守上書表奏朱儁為太師,希望能與他共同討伐李傕、郭汜,奉迎天子。
然而李傕、郭汜兩人用賈詡的計謀,以天子的名義詔朱儁入朝。朱儁的軍兵都不敢入朝,想要迎合陶謙等人的計畫,直接進軍討伐李郭二人。朱儁卻說:「君主召喚臣子,臣子都要急忙趕去了,更何況是天子的詔書!(以君召臣,義不俟駕,況天子詔乎)」更認為利用李郭兩人矛盾之間,他反而能成事解救朝廷,於是入京,而陶謙的計畫也無疾而終。
朱儁進朝後,李郭二人也不敢對他怎麼樣,只好讓他繼續任官。之後李傕殺害樊稠,郭汜心生疑忌,又與李傕兵戎相見。獻帝派遣朱儁及一票官員去勸郭汜停戰,郭汜不肯,反而把朱儁等人擄為人質。性格剛直的朱儁,當天便被氣到病發而死。
********************
講到黃巾之亂就想到皇甫嵩,講到皇甫嵩就一定會想到朱儁。當時討伐黃巾的任務是朱儁跟皇甫嵩一路、盧植跟董卓一路,這兩人在黃巾之亂中可說是相輔相成的腳色。
設計上跟皇甫嵩走反差路線。皇甫嵩的基本概念是謹慎的穩重軍人,而朱儁則是膽大的戰士。剛開始捏時還不小心捏成了矮人山王(笑)。衣裝的部分也為了要增加他的華麗感,多用了許多有毛邊的服裝。當然身高做比較矮比較胖,也是為了跟皇甫嵩兩人做一個外型鮮明的對比。
總之就是盡可能的華麗與暴力,武器模組也是用相當具破壞力的大斧模組。
朱儁跟完全沒有野心的人臣皇甫嵩不一樣,他有過機會成為當時眾多軍閥的領袖。但即使奉詔入京,他也是抱著弭平李、郭之亂,重新扶政的想法進京的。這兩名大將在東漢末年眾多叛亂中起家,而在政爭中一一消逝,也可說是一對難兄難弟了。
--------------
下期預告:
趙統+趙廣
曹洪+曹休
顏良+文醜
高順+贓霸
大家比較想看哪一組人馬先上臺咧(笑)
-----------------
吐槽一下:
朱公您長這副德行,到底是哪來的自信啊(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