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洗腦不只在設定「哪些事件為真為假」,而是「事件的因果關係」。
後現代史學強調歷史是建構的,我們頂多找出可能性而非必然性。譬如法國大革命一事件,高中歷史的課本會說:「源自於巴士底獄被攻佔,巴士底獄被攻佔源自於經濟衰敗,經濟衰敗源自於路易政權窮兵黷武但無法回本bababa...」但上了大學,或找任何一本歷史研究,作者往往不敢把因果關係如此論定,因為學者的工作就是彼此挑戰,而先別論史料真偽問題,任何人能保證法國大革命的因果,必定如此?歷史學術工作,頂多提供一種可能性。法國的學者雷蒙?阿弘在其《論治史》更精密地討論這問題。
來談談這次課綱有甚麼問題:假設,大部分的學生都有思辨能力(=不會或不容易被洗腦),大部分的老師也有思辨能力(=必定不或很可能不按照課本教),則課綱的問題就不會在學生身上發生,是吧?我想問個問題:今天怎樣的歷史課綱,是完全產生任何有洗腦效果疑慮的?
(按:後面我越寫越多,甚至偏離主題,但結論是:我認為不可能有沒有洗腦疑慮的歷史課本)
我們先確定:
一、必要性:(Need),要不要談?
(一)事件:二二八事件要不要談?美麗島事件要不要談?臺獨運動要不要談?為何要談?如果訂出了A標準,所以說上述事件要談,那其他符合A標準的事物,是不是都得談?(假設A標準就是:國民黨幹的骯髒事都要談,那我想整個課本可以改名:《高中歷屎!你所不知道的那坨國民黨》)
(二)人物:孫立人要不要談?為何要談?如果訂出了A標準,所以說上述人物要談,那其他符合A標準的事物,是不是都得談?
二、方法(Method))怎麼談?
假設我們確定那些事件得談,但非得在二二八事件、中詆毀國民黨,把國民黨罵得狗血淋頭,才算是談得好?原本說此課綱原先的編排洗腦,但這種做法,不也是一種變向洗腦?只是對藍不利,或對OOO有利。而且我們得問一個學術上爭論不休的認識論問題:存不存在客觀的歷史?人有沒有辦法認識客觀的歷史?從這點出發,檢討方法,這在學術上也有專有名詞,叫做方法論。
三、損益
這問題很複雜,為何?
損益跟隨方法與欲達成之目的做評比,但我們就得先回答一個大問題:歷史課本的目的是甚麼?
幫助政權控制思想?還有更大的野心,形成一種意識形態,譬如錢穆說得很清楚「不了解民族自己的歷史,就沒有民族精神。沒有民族精神,便無法有自信的運作國家。無法有自信的運作國家,則國家不強。」OK,我們可以質疑錢穆說法,因為全球主義就能拆掉他的論述,讓一個國家難以以民族主義的姿態凝聚。但我們還得回答其他問題。
意識形態究竟是甚麼?意識形態不必然是錯誤和不理性。如果在民主社會沒有意識形態是無法運作的,因為集體參政的狀況下,大家不知道彼此要甚麼,立場是甚麼,發聲和行動不一致也不成功,於是怨氣和不滿越積越多,政府也不知如何反應,反而比沒有意識形態時更混亂。也可以說這是國民黨在威權時期,不斷反左、反共與反中共造成的結果。現在國民黨不威權了,但人民仍然不知左、恐共、恐中共......全部要牽扯到國民黨身上嗎?人民不是很有判斷力嗎?很顯然人民不像你我想得這麼理性。包括我,我是人民,但我也不覺得自己多理性。
所以,一個歷史課本的目的到底是甚麼?創造出一個叫做「歷史」的學科,培養學生判斷力?或用這個學科,幫助學校篩選學生?或許我們得問一個更原則的問題:若是學生,除了分數及其相關升學、父母期待之原因,或者根本不想念書,你為什麼要念歷史?
如果一個學生,就只為了分數、升學、父母期待BABABA......而念書,為何會期待他們能訓練出因果判斷力?他們根本沒想要培養判斷力,只想要認同和利益。那對於這類的學生,我們應該基於甚麼目的,給予他們甚麼資訊?憑著良心回答,父母、官員,沒錯!就是方便控制,所以歷史課本放越多關於對當局有利的資訊,但是有判斷能力的人根本不會去信。因此會信的人都不是那麼有判斷能力的,那我得問:那些沒有甚麼判斷能力的人,該知道甚麼?
(*當然歡迎任何人反駁我,說沒判斷能力的人,也是可以經由正確的方法養成,但首先該討論沒判斷能力的涵義,而且提出認為正確的方法,試著推理證明。)
如果一個學生,說甚麼他就信甚麼,這是他信任還是洗腦(按:不加思索地相信是洗腦?)?假設信的內容決定這種不加思索地相信,是信任或是洗腦。即使說的是真理,但他不加思索的就信,沒有任何問題嗎?但我們會基於甚麼理由認定,是真理還是洗腦?也不就是意識形態等價值觀?
反中共的人,看到歷史課本寫透了共產黨的壞話,爽得半天,不可能認為這課綱有問題。
反藍的人,看到歷史課本寫透了國民黨的壞話,爽得半天,不可能認為這課綱有問題。
反綠的人,看到歷史課本寫透了民進黨的壞話,爽得半天,不可能認為這課綱有問題。
反臺獨的人,看到歷史課本寫透了臺獨的壞話,爽得半天,不可能認為這課綱有問題。
反統一的人,看到歷史課本寫透了統一的壞話,爽得半天,不可能認為這課綱有問題。
OK,但今天看到課本有寫民進黨壞話,就代表這是反綠的問題課綱?寫了臺獨的壞話,代表反臺獨的課綱?你得否認歷史課本上頭那關於臺獨的因果論述,到底有沒有學術理由上的可能?任何一方不要因為勢力小無所不用其極的搞民粹運動,發動或引導人民抗議課綱不合理,現在反馬和反核、反中是潮流啊!就像陳水扁執政時後的反綠一樣是潮流。
統一分子要是寫自己壞話,臺獨分子願不願意出來出來修正:「統一分子那些沒那麼壞!統一某角度講是不錯的?」這類人不可能理性,頂多不鬧出死人的事,但他們會像維護宗教信仰般維護他們的目標,深深忘記現在在談論的是學術教育的事情。是啦,即使不能讓臺獨分子變多,也要讓統一分子變少。
所以,是否存在一種,沒有洗腦疑慮的課綱?我們到底要用日本殖民時代,還是日治時代?用殖民,代表你憎恨日本而忘記日本在臺建設的功勞;用日治,代表你喜歡日本人,而忘記他們建設之餘對大多數臺灣人民的壓迫。當然,你說臺獨,所以包含西班牙、荷蘭、鄭成功、清朝、日本、國民政府在內的任何政權都是外來政權......那你快扶植原住民當王吧。
因此,怎樣的用詞遣字幾乎都會出現問題,儘管比起我專注的因果論述,更多人專注的是用詞遣字等等淺顯的小毛病。但綜合這兩點,我不認為存在一種客觀歷史,以及沒有洗腦之虞的歷史課綱。先別提因果了,用詞遣字就夠讓大家吵了。
屋主公告:稟報想開罵或有不認同、或有極度認同意見的諸君,如果發現只能留GP而無法在下面留言者,請於加好友或盜用有我的好友的巴哈帳號後方可留言。或私信指教。
後現代史學強調歷史是建構的,我們頂多找出可能性而非必然性。譬如法國大革命一事件,高中歷史的課本會說:「源自於巴士底獄被攻佔,巴士底獄被攻佔源自於經濟衰敗,經濟衰敗源自於路易政權窮兵黷武但無法回本bababa...」但上了大學,或找任何一本歷史研究,作者往往不敢把因果關係如此論定,因為學者的工作就是彼此挑戰,而先別論史料真偽問題,任何人能保證法國大革命的因果,必定如此?歷史學術工作,頂多提供一種可能性。法國的學者雷蒙?阿弘在其《論治史》更精密地討論這問題。
來談談這次課綱有甚麼問題:假設,大部分的學生都有思辨能力(=不會或不容易被洗腦),大部分的老師也有思辨能力(=必定不或很可能不按照課本教),則課綱的問題就不會在學生身上發生,是吧?我想問個問題:今天怎樣的歷史課綱,是完全產生任何有洗腦效果疑慮的?
(按:後面我越寫越多,甚至偏離主題,但結論是:我認為不可能有沒有洗腦疑慮的歷史課本)
我們先確定:
一、必要性:(Need),要不要談?
(一)事件:二二八事件要不要談?美麗島事件要不要談?臺獨運動要不要談?為何要談?如果訂出了A標準,所以說上述事件要談,那其他符合A標準的事物,是不是都得談?(假設A標準就是:國民黨幹的骯髒事都要談,那我想整個課本可以改名:《高中歷屎!你所不知道的那坨國民黨》)
(二)人物:孫立人要不要談?為何要談?如果訂出了A標準,所以說上述人物要談,那其他符合A標準的事物,是不是都得談?
二、方法(Method))怎麼談?
假設我們確定那些事件得談,但非得在二二八事件、中詆毀國民黨,把國民黨罵得狗血淋頭,才算是談得好?原本說此課綱原先的編排洗腦,但這種做法,不也是一種變向洗腦?只是對藍不利,或對OOO有利。而且我們得問一個學術上爭論不休的認識論問題:存不存在客觀的歷史?人有沒有辦法認識客觀的歷史?從這點出發,檢討方法,這在學術上也有專有名詞,叫做方法論。
三、損益
這問題很複雜,為何?
損益跟隨方法與欲達成之目的做評比,但我們就得先回答一個大問題:歷史課本的目的是甚麼?
幫助政權控制思想?還有更大的野心,形成一種意識形態,譬如錢穆說得很清楚「不了解民族自己的歷史,就沒有民族精神。沒有民族精神,便無法有自信的運作國家。無法有自信的運作國家,則國家不強。」OK,我們可以質疑錢穆說法,因為全球主義就能拆掉他的論述,讓一個國家難以以民族主義的姿態凝聚。但我們還得回答其他問題。
意識形態究竟是甚麼?意識形態不必然是錯誤和不理性。如果在民主社會沒有意識形態是無法運作的,因為集體參政的狀況下,大家不知道彼此要甚麼,立場是甚麼,發聲和行動不一致也不成功,於是怨氣和不滿越積越多,政府也不知如何反應,反而比沒有意識形態時更混亂。也可以說這是國民黨在威權時期,不斷反左、反共與反中共造成的結果。現在國民黨不威權了,但人民仍然不知左、恐共、恐中共......全部要牽扯到國民黨身上嗎?人民不是很有判斷力嗎?很顯然人民不像你我想得這麼理性。包括我,我是人民,但我也不覺得自己多理性。
所以,一個歷史課本的目的到底是甚麼?創造出一個叫做「歷史」的學科,培養學生判斷力?或用這個學科,幫助學校篩選學生?或許我們得問一個更原則的問題:若是學生,除了分數及其相關升學、父母期待之原因,或者根本不想念書,你為什麼要念歷史?
如果一個學生,就只為了分數、升學、父母期待BABABA......而念書,為何會期待他們能訓練出因果判斷力?他們根本沒想要培養判斷力,只想要認同和利益。那對於這類的學生,我們應該基於甚麼目的,給予他們甚麼資訊?憑著良心回答,父母、官員,沒錯!就是方便控制,所以歷史課本放越多關於對當局有利的資訊,但是有判斷能力的人根本不會去信。因此會信的人都不是那麼有判斷能力的,那我得問:那些沒有甚麼判斷能力的人,該知道甚麼?
(*當然歡迎任何人反駁我,說沒判斷能力的人,也是可以經由正確的方法養成,但首先該討論沒判斷能力的涵義,而且提出認為正確的方法,試著推理證明。)
如果一個學生,說甚麼他就信甚麼,這是他信任還是洗腦(按:不加思索地相信是洗腦?)?假設信的內容決定這種不加思索地相信,是信任或是洗腦。即使說的是真理,但他不加思索的就信,沒有任何問題嗎?但我們會基於甚麼理由認定,是真理還是洗腦?也不就是意識形態等價值觀?
反中共的人,看到歷史課本寫透了共產黨的壞話,爽得半天,不可能認為這課綱有問題。
反藍的人,看到歷史課本寫透了國民黨的壞話,爽得半天,不可能認為這課綱有問題。
反綠的人,看到歷史課本寫透了民進黨的壞話,爽得半天,不可能認為這課綱有問題。
反臺獨的人,看到歷史課本寫透了臺獨的壞話,爽得半天,不可能認為這課綱有問題。
反統一的人,看到歷史課本寫透了統一的壞話,爽得半天,不可能認為這課綱有問題。
OK,但今天看到課本有寫民進黨壞話,就代表這是反綠的問題課綱?寫了臺獨的壞話,代表反臺獨的課綱?你得否認歷史課本上頭那關於臺獨的因果論述,到底有沒有學術理由上的可能?任何一方不要因為勢力小無所不用其極的搞民粹運動,發動或引導人民抗議課綱不合理,現在反馬和反核、反中是潮流啊!就像陳水扁執政時後的反綠一樣是潮流。
統一分子要是寫自己壞話,臺獨分子願不願意出來出來修正:「統一分子那些沒那麼壞!統一某角度講是不錯的?」這類人不可能理性,頂多不鬧出死人的事,但他們會像維護宗教信仰般維護他們的目標,深深忘記現在在談論的是學術教育的事情。是啦,即使不能讓臺獨分子變多,也要讓統一分子變少。
所以,是否存在一種,沒有洗腦疑慮的課綱?我們到底要用日本殖民時代,還是日治時代?用殖民,代表你憎恨日本而忘記日本在臺建設的功勞;用日治,代表你喜歡日本人,而忘記他們建設之餘對大多數臺灣人民的壓迫。當然,你說臺獨,所以包含西班牙、荷蘭、鄭成功、清朝、日本、國民政府在內的任何政權都是外來政權......那你快扶植原住民當王吧。
因此,怎樣的用詞遣字幾乎都會出現問題,儘管比起我專注的因果論述,更多人專注的是用詞遣字等等淺顯的小毛病。但綜合這兩點,我不認為存在一種客觀歷史,以及沒有洗腦之虞的歷史課綱。先別提因果了,用詞遣字就夠讓大家吵了。
屋主公告:稟報想開罵或有不認同、或有極度認同意見的諸君,如果發現只能留GP而無法在下面留言者,請於加好友或盜用有我的好友的巴哈帳號後方可留言。或私信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