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篇:「同人印刷品製作教學」中,
敝人已經稍微提過出血與解析度的設定。
然而文中提到的DPI、PPI等不同名詞,
分別代表什麼意思呢?
在電腦中,
紀錄圖像的最小單位是像素(Pixel/px)。
然而,
「像素」並不是我們日常生活慣用的單位,
如果圖片只是要在網路上或媒體上流通那倒無妨,
但如果要輸出成印刷品(包括列印),
那麼在製作過程中,
我們就會利用公厘(Millimeter/mm)或英吋(Inch/in)來方便編輯,
但像素與公厘畢竟是不同單位,
為了方便編輯者與電腦能了解像素與長度單位之間的比例關係,
而有了所謂「解析度」的概念。
※此為Photoshop尺規上的單位列表。
我們常聽到,
印刷廠會要求我們解析度要設定300dpi他們才印,
但又會聽到有些大圖輸出的印刷廠說印海報只要150dpi就好。
然後如果我們要印網點時又會聽到45線、60線等怪名詞,
而去買印表機時看噴墨解析度甚至有4800dpi這種你電腦打開會當機的詭異解析度,
但是Photoshop裡面卻又會看到ppi這個稱呼,
到底該怎麼稱呼才是對的呢?
事實上,
這些都對。
dpi、ppi、線,
都是解析度的單位,
只是一般業界習慣混用了。
事實上,
三者之間有著微妙的差異。
【PPI】
PPI或做ppi,
是pixels per inch的縮寫,
意即「每英吋多少像素」。
基本上,
不管是螢幕解析度也好、印刷品解析度也好,
我們口中所說的「解析度」,
絕大多數都是指ppi。
我們一般印刷品需求的300dpi,
指的是要求每英吋要有300個像素,
這樣子來想大概就能理解了。
【DPI】
DPI或做dpi,
是dots per inch的縮寫,
意即「每英吋多少點」。
確實,
一個像素可以當作一個「點」來看,
然而這裡的「點」,
指的是「印刷點」。
或者更精確地說,
是一滴油墨或者墨水滴在紙上時的大小。
理論上,
印刷機為求油墨定位精準,
每一滴油墨的大小必須是固定的。
例如,
一臺可以產生直徑1200分之1英吋的油墨的印刷機,
它的解析度就是1200dpi,
因為一個英吋裡面,
它可以滴上1200滴油墨。
一般業界使用的印刷機,
大致上規格都是2400dpi的解析度。
一些比較平價的款式則是1200dpi的。
一般家用印表機或事務機,
則只有600dpi。
但不論是哪一種印刷方式,
都是300的倍數。
這是什麼意思呢?
如果檔案裡的訊息是300ppi,
就表示一個像素的直徑為300分之1英吋。
你如果以600dpi的印表機列印,
那麼這印表機就會用4滴墨水(長寬各2滴)來填1個像素。
如果以2400dpi的印刷機列印,
則印刷機就會用64滴墨水(長寬各8滴)來填1個像素。
如果你的解析度設定的很怪,
例如260ppi,
那麼不管是哪一種機器,
就必須使用內插法的方式來近似像素。
雖然差距很小肉眼看不出來,
但這樣一來有的像素就會比較大,
有的像素就會比較小,
進而造成畫面失真。
所以如果可以的話,
解析度要就設定成600ppi,
不然就設定成300ppi,
不然就150ppi、100ppi等,
以避免不必要的困擾發生。
【線】
線,
全名是「網線數」(Line),
嚴格來說這並不是解析度單位,
作為解析度單位使用時,
應該是lpi(lines per inch)。
一般印刷廠(特別是印報紙的)所說的線,
指的就是一英吋裡有多少線。
構成圖案的最小單位是點,
但印刷要有方向性,
所以傳統是先由點構成線,
再由線構成面的方式來印刷。
我們一般常用的網點為30線或60線,
指的是1英吋裡面有30條或60條網線。
網線的概念與網點(印刷點)相同,
所以現在在印刷時幾乎不使用。
還有在用的,
只剩下漫畫用的網點紙了(不過網點紙很貴,現在都數位化了)。
網線除了線數(印刷密度)外,
還有方向性。
一般常用的是長寬等比例的45度。
雖然網線的概念已經不再使用了,
但對於繪製黑白同人誌要貼網點的,
在Photoshop中灰階轉網屏的時候還是會用到,
所以敝人就在這裡順便帶過一下了。
【結論】
雖然dpi並不是正確的用法,
但這邊還是要建議:自己要能分辨店員所說的dpi,
指的是ppi還是印刷機的dpi。
而就算自己清楚明白,
跟店員溝通時也不需要刻意強調ppi才是正確的之類的,
那只會造成你跟印刷廠的溝通不良而已。
……說到這,
這篇好像都是廢話耶OTZ
【補充:電腦長度單位知識】
我們在Photoshop裡面,
除了基本的像素以外,
還有「英吋」、「公分」、「公厘」、「點」、「1/6吋」、「欄」與「%」,
像素、英吋、公分、公厘應該大家都能明白,
但「點」、「1/6吋」、「欄」又是什麼意思呢?
※Photoshop裡面的單位
【點/Points、pt】
點,
其實就是像素的意思。
在個人電腦普及化以來,
最初使用的螢幕就是以這種一個一個小正方點顯示在螢幕上的方式呈現的。
那個時候的螢幕規格,
每一個英吋有72個點。
隨著時代演進,
大家的螢幕越做越好了,
能呈現的解析度也越來越高了。
再加上使用電腦完稿的需求,
「點」這個單位並不再使用,
而改為「像素」。
不過,
你絕對很常在電腦裡面看到「點」這個單位。
沒錯,
這個單位被沿用了下來,
用在「向量圖」與「電腦割字」上。
就如敝人前面說的,
早期的螢幕解析度為72ppi,
所以一個點的直徑為1/72英吋,
這是「常數」。
換句話說,
點可以視為長度單位(=1/72英吋),
而不像像素會隨著解析度高低而改變直徑。
我們在利用辦公室軟體編輯文字時,
字體大小常常會用12點、14點等等單位,
這在以前的電腦來說,
12點的文字,
確實就是由6×12共72個像素去拼湊出來的。
而全形文字當然就是12×12共144個像素去拼湊的。
在不縮放的前提下,
你在螢幕上看到的文字,
也是用這個大小去顯示給你看的。
但是,
如果文件涉及「列印」,
那麼問題就來了。
12點的文字有多大?
如果解析度設定72ppi,
就是1/6英吋大(約4.2mm)。
如果解析度翻倍變成144ppi,
就只剩下1/12英吋大(約2.1mm)。
你能想像,
你印出來的文字大小,
會隨著你解析度設定的不同而變來變去嗎?
所以,
「點」這個單位,
是為了文字排版而存在的。
點的定義是「72ppi解析度之下,1個圖素的大小」,
所以12點大的字就是1/6英吋,
36點大的字就是半英吋,
以此類推。
【1/6 英吋】
1/6英吋,
其實就是英吋的六分之一。
夠直觀吧?
簡單來說,
6個1/6英吋,
等於1英吋。
聽起來像廢話不是嗎?
這個單位存在的意義,
就是因為電腦中我們最習慣用的字體大小是12點,
換句話說,
1/6英吋這個單位,
跟點一樣是用來排文書版用的。
假設你需要一行15個字,
一頁20列,
1.5倍行高,
那麼若使用1/6英吋作為單位,
維度就可以簡化成15×30,
有沒有很方便呢?
看情況吧!
畢竟印刷品有出血的問題要考慮,
所以至少敝人,
以及合作的業界夥伴還沒看過有人用這個單位的就是。
【欄】
欄這個單位,
目前敝人只在Photoshop裡看過,
然後,
沒用過。
欄與像素的換算有公式,
但卻不是等比例,
而是會相差一個常數。
算法是:
(欄數×8/3-1/6)英吋×解析度
舉例來說,
3欄寬有多大?
以72ppi的解析度來說,
就是7又5/6英吋×72像素每英吋,
等於564像素。
如果解析度變更為144ppi,
當然就是加一倍,
變成1128像素。
如果解析度是300ppi,
則是2350像素。
簡單來說,
一欄是8/3英吋,
一樣是常數,
但是最後要扣掉1/6英吋。
用比較好記的記法是,
1欄=16個字;
但最後要扣掉1個字。
也就是說,
1欄是15字大,
2欄是31字,
3欄是47字……以此類推。
有沒有覺得比1/6英吋更令人覺得無言呢?
【補充:解析度設定】
早期的電腦,
規定的螢幕解析度為72ppi,
所以我們看起來總是充滿了鋸齒狀。
人眼的解析度,
與距離,
還有人的視力有關。
一個視力正常(1.0)的人,
定義為「可以分辨1角分(60角分=1度)的影像」的視力。
在這個定義下觀看1英呎(12英吋、約304.8mm)外的物體,
則這個物體的直徑必須大於0.003491英吋才能被人眼所辨識。
而這個大小,
大約是286.5分之1英寸。
換句話說,
我們如果要看距離1英呎外的照片,
那麼這照片解析度必須高於286.5ppi,
這樣人眼才無法辨識出鋸齒,
而看到漂亮的圖片。
所以印刷品會要求300ppi是這麼來的,
是為了方便計算而取整數到300ppi這樣。
但是,
並不是所有的媒體都會拿這麼近看。
印刷最常處理的東西是文件,
特別是A3、A4大小的文件,
基本上都是拿在面前看的,
當然就必須要求300ppi的高解析度。
但是,
如果是大海報、掛報、旗幟、廣告看板……等等的東西,
不管是誰都不可能把臉貼上去看吧?
以A0的掛軸來說,
你掛在牆上,
一般都會距離1公尺(約1.1碼、3.3英呎)以上,
這個距離下1角分的大小已經有大約0.01英吋了,
那麼解析度只要在100以上,
你就不會看到鋸齒邊了。
廣告看板、大型旗幟這種,
你至少要距離10公尺以上看的東西,
說難聽點,
30ppi看起來都很漂亮,
儘管只要靠近就會慘不忍睹,
但那又如何?
所以,
我們在設定文件解析度時,
一開始就要想好文件的用途。
如果要印的成品是名片、傳單、同人誌,
這些都是會拿近看的東西,
所以解析度300ppi是必然的,
甚至黑白稿的場合,
為了往後編輯方便,
解析度提高至600ppi也是大有人在的。
但如果今天要印的是掛軸、大型海報等等,
因為這些印刷品不會拿太近看(太近你也看不到全貌啦),
所以其實解析度設定150ppi甚至100ppi也沒什麼問題。
【最佳解析度】
正常人的視野大約是水平95度、垂直135度左右,
這個視野的大小在1英呎外的話,
大約是水平26.2英吋、垂直57.9英吋。
若乘上300ppi的解析度,
則約是7858×17382的維度,
換句話說,
你的檔案只要開超過這個大小,
人就不可能一眼看清啦!
(遠看看不清細節、近看看不到全貌)
至於解析度要設定多少,
就看你想讓人在什麼距離下看囉!
敝人已經稍微提過出血與解析度的設定。
然而文中提到的DPI、PPI等不同名詞,
分別代表什麼意思呢?
在電腦中,
紀錄圖像的最小單位是像素(Pixel/px)。
然而,
「像素」並不是我們日常生活慣用的單位,
如果圖片只是要在網路上或媒體上流通那倒無妨,
但如果要輸出成印刷品(包括列印),
那麼在製作過程中,
我們就會利用公厘(Millimeter/mm)或英吋(Inch/in)來方便編輯,
但像素與公厘畢竟是不同單位,
為了方便編輯者與電腦能了解像素與長度單位之間的比例關係,
而有了所謂「解析度」的概念。
※此為Photoshop尺規上的單位列表。
我們常聽到,
印刷廠會要求我們解析度要設定300dpi他們才印,
但又會聽到有些大圖輸出的印刷廠說印海報只要150dpi就好。
然後如果我們要印網點時又會聽到45線、60線等怪名詞,
而去買印表機時看噴墨解析度甚至有4800dpi這種你電腦打開會當機的詭異解析度,
但是Photoshop裡面卻又會看到ppi這個稱呼,
到底該怎麼稱呼才是對的呢?
事實上,
這些都對。
dpi、ppi、線,
都是解析度的單位,
只是一般業界習慣混用了。
事實上,
三者之間有著微妙的差異。
【PPI】
PPI或做ppi,
是pixels per inch的縮寫,
意即「每英吋多少像素」。
基本上,
不管是螢幕解析度也好、印刷品解析度也好,
我們口中所說的「解析度」,
絕大多數都是指ppi。
我們一般印刷品需求的300dpi,
指的是要求每英吋要有300個像素,
這樣子來想大概就能理解了。
【DPI】
DPI或做dpi,
是dots per inch的縮寫,
意即「每英吋多少點」。
確實,
一個像素可以當作一個「點」來看,
然而這裡的「點」,
指的是「印刷點」。
或者更精確地說,
是一滴油墨或者墨水滴在紙上時的大小。
理論上,
印刷機為求油墨定位精準,
每一滴油墨的大小必須是固定的。
例如,
一臺可以產生直徑1200分之1英吋的油墨的印刷機,
它的解析度就是1200dpi,
因為一個英吋裡面,
它可以滴上1200滴油墨。
一般業界使用的印刷機,
大致上規格都是2400dpi的解析度。
一些比較平價的款式則是1200dpi的。
一般家用印表機或事務機,
則只有600dpi。
但不論是哪一種印刷方式,
都是300的倍數。
這是什麼意思呢?
如果檔案裡的訊息是300ppi,
就表示一個像素的直徑為300分之1英吋。
你如果以600dpi的印表機列印,
那麼這印表機就會用4滴墨水(長寬各2滴)來填1個像素。
如果以2400dpi的印刷機列印,
則印刷機就會用64滴墨水(長寬各8滴)來填1個像素。
如果你的解析度設定的很怪,
例如260ppi,
那麼不管是哪一種機器,
就必須使用內插法的方式來近似像素。
雖然差距很小肉眼看不出來,
但這樣一來有的像素就會比較大,
有的像素就會比較小,
進而造成畫面失真。
所以如果可以的話,
解析度要就設定成600ppi,
不然就設定成300ppi,
不然就150ppi、100ppi等,
以避免不必要的困擾發生。
【線】
線,
全名是「網線數」(Line),
嚴格來說這並不是解析度單位,
作為解析度單位使用時,
應該是lpi(lines per inch)。
一般印刷廠(特別是印報紙的)所說的線,
指的就是一英吋裡有多少線。
構成圖案的最小單位是點,
但印刷要有方向性,
所以傳統是先由點構成線,
再由線構成面的方式來印刷。
我們一般常用的網點為30線或60線,
指的是1英吋裡面有30條或60條網線。
網線的概念與網點(印刷點)相同,
所以現在在印刷時幾乎不使用。
還有在用的,
只剩下漫畫用的網點紙了(不過網點紙很貴,現在都數位化了)。
網線除了線數(印刷密度)外,
還有方向性。
一般常用的是長寬等比例的45度。
雖然網線的概念已經不再使用了,
但對於繪製黑白同人誌要貼網點的,
在Photoshop中灰階轉網屏的時候還是會用到,
所以敝人就在這裡順便帶過一下了。
【結論】
雖然dpi並不是正確的用法,
但這邊還是要建議:自己要能分辨店員所說的dpi,
指的是ppi還是印刷機的dpi。
而就算自己清楚明白,
跟店員溝通時也不需要刻意強調ppi才是正確的之類的,
那只會造成你跟印刷廠的溝通不良而已。
……說到這,
這篇好像都是廢話耶OTZ
【補充:電腦長度單位知識】
我們在Photoshop裡面,
除了基本的像素以外,
還有「英吋」、「公分」、「公厘」、「點」、「1/6吋」、「欄」與「%」,
像素、英吋、公分、公厘應該大家都能明白,
但「點」、「1/6吋」、「欄」又是什麼意思呢?
※Photoshop裡面的單位
【點/Points、pt】
點,
其實就是像素的意思。
在個人電腦普及化以來,
最初使用的螢幕就是以這種一個一個小正方點顯示在螢幕上的方式呈現的。
那個時候的螢幕規格,
每一個英吋有72個點。
隨著時代演進,
大家的螢幕越做越好了,
能呈現的解析度也越來越高了。
再加上使用電腦完稿的需求,
「點」這個單位並不再使用,
而改為「像素」。
不過,
你絕對很常在電腦裡面看到「點」這個單位。
沒錯,
這個單位被沿用了下來,
用在「向量圖」與「電腦割字」上。
就如敝人前面說的,
早期的螢幕解析度為72ppi,
所以一個點的直徑為1/72英吋,
這是「常數」。
換句話說,
點可以視為長度單位(=1/72英吋),
而不像像素會隨著解析度高低而改變直徑。
我們在利用辦公室軟體編輯文字時,
字體大小常常會用12點、14點等等單位,
這在以前的電腦來說,
12點的文字,
確實就是由6×12共72個像素去拼湊出來的。
而全形文字當然就是12×12共144個像素去拼湊的。
在不縮放的前提下,
你在螢幕上看到的文字,
也是用這個大小去顯示給你看的。
但是,
如果文件涉及「列印」,
那麼問題就來了。
12點的文字有多大?
如果解析度設定72ppi,
就是1/6英吋大(約4.2mm)。
如果解析度翻倍變成144ppi,
就只剩下1/12英吋大(約2.1mm)。
你能想像,
你印出來的文字大小,
會隨著你解析度設定的不同而變來變去嗎?
所以,
「點」這個單位,
是為了文字排版而存在的。
點的定義是「72ppi解析度之下,1個圖素的大小」,
所以12點大的字就是1/6英吋,
36點大的字就是半英吋,
以此類推。
【1/6 英吋】
1/6英吋,
其實就是英吋的六分之一。
夠直觀吧?
簡單來說,
6個1/6英吋,
等於1英吋。
聽起來像廢話不是嗎?
這個單位存在的意義,
就是因為電腦中我們最習慣用的字體大小是12點,
換句話說,
1/6英吋這個單位,
跟點一樣是用來排文書版用的。
假設你需要一行15個字,
一頁20列,
1.5倍行高,
那麼若使用1/6英吋作為單位,
維度就可以簡化成15×30,
有沒有很方便呢?
看情況吧!
畢竟印刷品有出血的問題要考慮,
所以至少敝人,
以及合作的業界夥伴還沒看過有人用這個單位的就是。
【欄】
欄這個單位,
目前敝人只在Photoshop裡看過,
然後,
沒用過。
欄與像素的換算有公式,
但卻不是等比例,
而是會相差一個常數。
算法是:
(欄數×8/3-1/6)英吋×解析度
舉例來說,
3欄寬有多大?
以72ppi的解析度來說,
就是7又5/6英吋×72像素每英吋,
等於564像素。
如果解析度變更為144ppi,
當然就是加一倍,
變成1128像素。
如果解析度是300ppi,
則是2350像素。
簡單來說,
一欄是8/3英吋,
一樣是常數,
但是最後要扣掉1/6英吋。
用比較好記的記法是,
1欄=16個字;
但最後要扣掉1個字。
也就是說,
1欄是15字大,
2欄是31字,
3欄是47字……以此類推。
有沒有覺得比1/6英吋更令人覺得無言呢?
【補充:解析度設定】
早期的電腦,
規定的螢幕解析度為72ppi,
所以我們看起來總是充滿了鋸齒狀。
人眼的解析度,
與距離,
還有人的視力有關。
一個視力正常(1.0)的人,
定義為「可以分辨1角分(60角分=1度)的影像」的視力。
在這個定義下觀看1英呎(12英吋、約304.8mm)外的物體,
則這個物體的直徑必須大於0.003491英吋才能被人眼所辨識。
而這個大小,
大約是286.5分之1英寸。
換句話說,
我們如果要看距離1英呎外的照片,
那麼這照片解析度必須高於286.5ppi,
這樣人眼才無法辨識出鋸齒,
而看到漂亮的圖片。
所以印刷品會要求300ppi是這麼來的,
是為了方便計算而取整數到300ppi這樣。
但是,
並不是所有的媒體都會拿這麼近看。
印刷最常處理的東西是文件,
特別是A3、A4大小的文件,
基本上都是拿在面前看的,
當然就必須要求300ppi的高解析度。
但是,
如果是大海報、掛報、旗幟、廣告看板……等等的東西,
不管是誰都不可能把臉貼上去看吧?
以A0的掛軸來說,
你掛在牆上,
一般都會距離1公尺(約1.1碼、3.3英呎)以上,
這個距離下1角分的大小已經有大約0.01英吋了,
那麼解析度只要在100以上,
你就不會看到鋸齒邊了。
廣告看板、大型旗幟這種,
你至少要距離10公尺以上看的東西,
說難聽點,
30ppi看起來都很漂亮,
儘管只要靠近就會慘不忍睹,
但那又如何?
所以,
我們在設定文件解析度時,
一開始就要想好文件的用途。
如果要印的成品是名片、傳單、同人誌,
這些都是會拿近看的東西,
所以解析度300ppi是必然的,
甚至黑白稿的場合,
為了往後編輯方便,
解析度提高至600ppi也是大有人在的。
但如果今天要印的是掛軸、大型海報等等,
因為這些印刷品不會拿太近看(太近你也看不到全貌啦),
所以其實解析度設定150ppi甚至100ppi也沒什麼問題。
【最佳解析度】
正常人的視野大約是水平95度、垂直135度左右,
這個視野的大小在1英呎外的話,
大約是水平26.2英吋、垂直57.9英吋。
若乘上300ppi的解析度,
則約是7858×17382的維度,
換句話說,
你的檔案只要開超過這個大小,
人就不可能一眼看清啦!
(遠看看不清細節、近看看不到全貌)
至於解析度要設定多少,
就看你想讓人在什麼距離下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