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國性騷擾 North Country》,由《鯨騎士》導演妮琪卡羅執導,莎莉賽隆、法蘭西絲麥朵曼、西恩賓、伍迪哈里遜、西西史派克等主演;2005年上映的倫理劇情片。
1989年,裘絲(莎莉賽隆飾)擺脫對她施暴的丈夫,帶著兩個孩子回到明尼蘇達老家。為了生計,她不顧父親的反對,硬是加入皮爾斯鋼鐵公司女礦工的行列。礦場工作雖然艱苦繁重,但工作穩定、待遇不差,可是唯一的問題就是她與其他女同事們必須長期忍受男同事的性騷擾。
不堪其擾的裘絲向上司申訴,沒想到他們對此亦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她在礦場裡得到的羞辱更是變本加厲。這一天裘絲終於忍無可忍,決定聘請律師對鋼鐵公司展開法律行為,要讓男人們知道不尊重女性的應有下場……
《北國性騷擾》改編自美國首件性騷擾集體訴訟案「Jenson v. Eveleth Taconite Co.」,這個案件是兩性平等的一個里程碑,對於臺灣來說意義其實也很大,因為臺灣在民國九十一年三月八日所施行的「性別工作平等法」,以及民國九十五年二月五日所施行的「性騷擾防制法」(跟這部電影在臺灣上映時間差不多才制定好,臺灣立法怠惰真叫人汗顏啊!),都是效法美國而來的,既然訴訟影響了美國,自然也就影響了臺灣,所以臺灣婦女人格權的保障,羅倫詹森(真人)也佔有相當重的功勞。
而美國雖然號稱民主、自由、平等以及法治的典範,但是真正建立起反性騷擾的制度,還是到了1977年第一宗職場性騷擾的判例「巴尼斯–柯士托案」(Brenes v.Costle)才開始。不過即便如此,最初對於性騷擾還是欠缺明確的定義,以男性為主的職場環境,加害者和旁人皆會以男性角度為出發,認為這只是無傷大雅的玩笑,被害者反抗或是申訴,反而成了破壞團體的「麻煩製造者」,使得大多數職場女性敢怒卻不敢言!
其實「性騷擾」就是一種「性別歧視」,在父權社會裡,男性們早已經習慣了享受在生理、心理乃至於社會地位上的優越,所以加害者往往沒有意識到行為的嚴重性,但就像裘絲父親在工會中為女兒發聲所言的一樣,如果有其他人對自己的親人做這樣的行為,你還會裝作無所謂嗎?愚昧無知是產生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他們對道德、法紀的認識是非不分,只能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所以並不知道自己是有多麼汙穢骯髒。
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旦長期都是這樣,更是會習慣、麻痺到了感受不到,而報章雜誌常常可以看到很多據理力爭的事件,總是會有旁人在揣測,懷疑這些人居心不良或是認為他們本身也有問題,最常見的就是性侵案件怪受害者穿太辣才會被強姦,然後用一些冷言冷語攻擊他們。這個社會很喜歡以同一口徑的思維模式,一再地要打壓異己,似乎容不下有人去挑戰規範,盲目地接受一些世俗常規,在我們的思想套上了枷鎖,加上大家都抱著「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態,以致於真正公平正義很難實現。
《北國性騷擾》畫面帶出美國中西部陰鬱的冬天,空氣仿佛凝滯一般,感覺有某種一觸即發的不安,然後一點一滴慢慢融入故事裡面,讓觀眾自然而然的被圖像帶著走,從中體驗女主角裘絲孤立無援的處境,那種忍受著旁人的恥笑、指責與欺負,就連親朋好友都不理解、不支持自己的無助,最後只想去問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才會遭遇到眼前的苦難。
礙於片長的關係,電影做了蠻大的修改,羅倫詹森其實在礦坑忍了九年的性騷擾,到了1985年終於忍不住控告鋼鐵公司,不過鋼鐵公司在1998年才決定和解,也就是說這場官司一共打了十四年,期間經過四個法官,其中一位法官甚至認定是羅倫詹森她們這群女礦工行為不檢,好在上訴法院的法官駁回判決重審,但是漫長的煎熬,讓羅倫詹森身心疲憊,跟她共同作戰的好友熬不到訴訟結束就病逝了。而電影只做到集體訴訟生效就結束,感覺公平正義很快來到,但現實是「小蝦米對大鯨魚」哪有那麼容易,雖然最後女礦工勝利了,卻是犧牲很多東西換來的。
除此之外,可能是怕法庭戲太過枯燥乏味,所以《北國性騷擾》花比較多的篇幅在表現女主角裘絲的悲慘遭遇,像是被性騷擾的場景、親人朋友對她的不諒解等,尤其是她與兒子山姆的衝突最為強調,因為電影加上女主角被高中老師強姦,而一旁高中男友束手旁觀的劇情(實際上是約會強暴),她也因此產下兒子山姆,把女主角調配成讓人同情的角色,觀眾不由自主產生憐憫之情,比較往感性的地方著手。
憑著《女魔頭》一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並橫掃各大小獎項的莎莉賽隆,隔了兩年再次以《北國性騷擾》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提名,這次扮演一個飽受折磨的單親媽媽,焦慮、壓力以及不安的情緒時時刻刻浮躍在她臉上,但她仍是咬緊牙關苦撐,不向命運妥協,不屈服世界的不公平、不正義,有著一份讓人動容的堅強。
而這齣戲還有不少硬底子演員參與,像是第一代「魔女嘉莉」、《魔戒》的波羅莫、《出神入化》的催眠師以及《復仇者聯盟》的鷹眼,尤其「鷹眼」傑瑞米雷納在本片飾演高中時看著女主角被強姦,在礦坑工作又不斷地欺負女主角的渾蛋,猥瑣的樣子跟現在的形象差好多阿! 然而這齣戲的焦點始終是在莎莉賽隆一個人身上,即便這些演員詮釋的角色都很有意義,但戲份並不怎麼多,唯一比較可提的,就是扮演女主角好友的法蘭西絲麥朵曼,原本是礦工工會的幹部,幫女礦工們爭取不少權益,後來患病身體漸漸無法動彈,但她以樂觀的態度面對病魔,即使她已經奄奄一息了,但是在結局她還是跳出來要和女主角並肩作戰,無比的勇氣也感染到其他人,促使集體訴訟生效。而法蘭西絲麥朵曼也憑著《北國性騷擾》第三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提名,雖然最後還是槓龜,不過反正她在1996年已經以電影《冰血暴》奪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了。
「挺身而出」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有些時候失敗的後果,可能是賠上了自己的一生,即便成功了,付出的代價可能也是得到的東西所無法彌補,問問自己我還真未必做得到,所以每次看到這種故事,內心總免不了跟著澎湃與激昂,因為「勇氣」是一種美麗,只是這個社會越來越欠缺這種「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