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日期:2013/10/04
出 品 國:USA
出 品:Warner Bros. Pictures
發 行 商:華納兄弟
導演:
演員:
Matt Kowalsky - 喬治庫隆尼 (George Clooney) 飾演
Dr. Ryan Stone - 珊卓布拉克 (Sandra Bullock) 飾演
大概從一個月前開始,電影院裡頭的正片播放前預告,總是少不了Sandra Bullock(珊卓布拉克)在大空中旋轉時所求救的影片,當下對於這劇情感到十分好奇,畢竟『迷失方向』是一件可怕的事,又尤其是在無重力的太空裡,比起在山頭、海洋還要可怕許多。
幸運的是,剛好有機會參加特映會,讓我搶先在電影10/04上映前,體驗在太空『漫遊』的滋味。
參加過幾場特映會,第一次看到有這麼大張的特映卷,感覺就好像是邀請卡!
如果《阿凡達》是3D電影中具有代表性,那我會認為《地心引力》將是3D特效的轉戾點,希望未來的3D電影,將不會再因商業化而犧牲掉觀眾應該享有的視覺感動。
透過導演Alfonso Cuaron (艾方索柯朗)拍攝手法與3D特效技術,讓我感覺到有如親身於太空之中;也體會到有些人從小夢想成為太空人,是一件多麼值得尊重的事;而那些為了科技進步的科技人員,為了滿足人類對於科技的慾望,默默地大半輩子都奉獻於太空,犧牲自己的生活,甚至是生命,然而住在地球享受的人們,卻連工作人員的名子都不知道,實在有夠諷刺。
望著桌上的智慧型手機,想起平常在路上迷路的時候,總是可以透過google地圖的定位系統,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與距離目的地的相差距離,開心之餘,卻沒人想起要感謝在太空中維修人造衛星的科技人員,不禁有所感嘆。
穿著笨重的裝備、時常要注意攜帶氧氣量剩下多少、擔心其他物體碎片的襲擊...等不為人知的危險性,透過《地心引力》可以間接了解這些人的工作艱辛。
對我來說,這才是電影真正需要存在的價值元素,透過影片的呈現方式,讓一些無法用完整的文字與口述,來清楚表達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事情。
或許這部電影還比一般教育宣傳電影來的有意義,更能讓觀眾容易了解環保觀念的真正涵意。
我很少看到Sandra Bullock 不是喜劇的作品,少了成熟魅力的幽默,用每一分表情上的情緒,獨自扛起大樑,演技好與壞,將取決於整部電影帶給觀眾的感受。
角色背景是一位失去四歲女兒的母親,用工作來麻痺自己,掩蓋悲傷,在這段太空求生過程中,找尋活下來的真正意義,間接重新思考自己對於未來人生的定義。
唯一劇情讓我比較小失望的是,Sandra Bullock 放棄求生意志時的那段過程。(不打算透露劇情,所以就留給好奇的觀眾親自進場體驗吧!)
劇情:8 演技:9 節奏:6 詮釋意境:10 影迷感動度:6 = 整體分數:7.8
雖然《地心引力》沒辦法取代《世界末日》在我心中最好的位置,但也是一部值得推薦的視覺性電影,不論是環保,還是在失去最重要的親人後的生活,都應該有會有啟發。
『難過時,我們總是希望找個安靜的空間,獨自靜一靜,
擦乾眼淚後,請記得要重新站起來,
因為,
最美麗的彩虹,總是在暴風雨過後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