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心得只有耳機適用,耳機跟音響聲音傳遞方式差很多,所以耳機的聽感心得不適用於二聲道音響。另外調整EQ雖然可以改變耳機特性,不過解析分離度跟音場開闊度沒辦法靠EQ去補救。
先簡單的介紹一下EQ,就是調整聲音頻率的東西,不管是實體的EQ機器或是軟體型態的EQ都可以。適當的調整EQ可以讓耳機的高低頻表現更完美,修飾耳機不足的頻率,也可以調成自己喜歡的口味。不過雖然調整EQ可以修正,但假如耳機本身的發聲頻率就有極限,調整超出音頻出力範圍會導致破音的情形。
1~40Hz極低頻,這部分可以算是超重低音區,普通樂器很少有那麼低的聲頻,電音才比較多。這個頻率其實很低,人的聽覺對極低頻不敏銳,主要體感比較多,音響的話極低頻會有那種身體跟心臟被音波衝擊的感覺。耳機是只有直推入耳朵裡,這部分不建議開太高,一來沒有那種全身衝擊的感覺。再來就是衝擊直推耳朵聽久了會容易疲勞,聽力變遲鈍。
40~80Hz低頻區,主要是大鼓跟部分樂器的低音區,這部分聽覺就比較敏銳一點,調整這個區域可以提高低頻的解析度跟厚度。不過假如調太多聽久了也會疲勞,另外耳機解析度不夠的話音場會因此變糊,底噪也會變明顯需要注意。
80~160Hz中低頻,BASS的主要音域,調高可以讓BASS厚度增加變明顯。這區域跟低頻區瞞容易重疊到,160Hz以下都算人耳比較難聽清楚的範圍,所以假如大鼓跟BASS聲會感覺黏在一起分不出來時可以分別調整頻率一高一低看看。
160~1280Hz中頻段,人聲跟各種樂器主要的音頻,也是人耳最敏銳的區域。這區域減少會明顯感覺整體音樂便很單薄,增加的話則會變飽滿,人聲可以調整640~1280Hz左右的區塊去增加突出感,不過要注意的是有重疊到這音頻的樂器也會一起變厚。
1280~5000Hz高頻段,樂器跟人聲的高音階與銅鈸聲等,這部分聲音聽起來會有往上沖飄飄然那種感覺,讓人有束起寒毛的那種刺激。此區域調太高會讓曲子過於尖銳並且會吃中,低頻的聽覺敏銳感,調低則會讓聽起來悶悶的,是需要注意的重點調整區域。
5~20kHz極高頻,人聲跟樂器的泛音等,調整這區域可以提升歌曲的空氣感與開闊度。銅鈸類的聲色調整這個頻率是最明顯的,整體散開的音會比較遼闊清楚。另外這區域也包括了高頻雜訊類,器材跟訊號來源不好會產生,所以調高有可能也會增加雜音需要注意。而基本上超過15kHz人耳就幾乎聽不到聲音了,不過還是有那音波頻率感覺,所以呢就算聽不到調整還是會有空氣感的變化,只是那感覺很微妙,加上跟極低頻一樣,耳機沒有音波衝擊全身,所以整體聽感跟二聲道音響還是不太一樣的。
20KHz以上當然人耳還是什麼都聽不到=W=不過有很多耳機跟音響發音頻率可以到30~40KHz,主要還是調整那聽不到的空氣感,但是假如是壓縮檔像MP3的話就不需要調整了,MP3超過20KHz的聲音都砍光光了,調高也只會聽到雜訊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