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束(たけたば)又可以書寫成竹把,
是日本的防具(盾)之一,
於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時被廣泛使用。
竹束的發明,
推論來自天文22年(西元1553年)信州苅屋原城攻略時,
屬於甘利虎泰「同心(直屬下級武士)」米倉重繼的發明,
米倉重繼為了躲避守城軍的鐵砲射擊而製作竹束,
後來其製作法傳遍諸國,
成為各戰國大名部隊在野戰攻城防彈的標準配備。
竹束是將竹子裁切成6尺(約180公分),
用繩子捆起成直徑1尺(約30公分),
在竹子外層塗上厚厚的油以抵擋火縄銃射擊,
於威力更大的「大筒」也有竹長8尺(約240公分)?
直徑4尺(約120公分)的大型竹束應對。
在攻城時,
會有執木盾的士兵在前面引導,
把好幾個竹束固定在臺車上,
士兵就躲在竹束後面躲避鐵砲弓箭而前進,
此外也有沒人引導,
直接搬運竹束前進的情況存在。
圖片來源:
資料來源:
是日本的防具(盾)之一,
於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時被廣泛使用。
竹束的發明,
推論來自天文22年(西元1553年)信州苅屋原城攻略時,
屬於甘利虎泰「同心(直屬下級武士)」米倉重繼的發明,
米倉重繼為了躲避守城軍的鐵砲射擊而製作竹束,
後來其製作法傳遍諸國,
成為各戰國大名部隊在野戰攻城防彈的標準配備。
竹束是將竹子裁切成6尺(約180公分),
用繩子捆起成直徑1尺(約30公分),
在竹子外層塗上厚厚的油以抵擋火縄銃射擊,
於威力更大的「大筒」也有竹長8尺(約240公分)?
直徑4尺(約120公分)的大型竹束應對。
在攻城時,
會有執木盾的士兵在前面引導,
把好幾個竹束固定在臺車上,
士兵就躲在竹束後面躲避鐵砲弓箭而前進,
此外也有沒人引導,
直接搬運竹束前進的情況存在。
圖片來源:
http://www.furin-kazan.jp/nagano/kikakuten/outdoor.html
http://wtfm.exblog.jp/d2011-08-20/
資料來源:
http://wtfm.exblog.jp/d2011-08-20/
http://ja.wikipedia.org/wiki/%E7%AB%B9%E6%9D%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