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六時代(1770——1789)這是洛可哥風結(jié)束、新古典主義興起的樣式轉(zhuǎn)換期,因此,服裝上變化較複雜。1776年,受波蘭服裝影響,出現(xiàn)了羅布?阿?拉?波羅耐茲( robe a la polonaise波蘭式羅布)
其特徵是裙子部分在後側(cè)分兩處像幕布或當時的窗簾似的向上提起,臀部出現(xiàn)三個柔和膨起的團,為了把裙子束起,羅布的後腰內(nèi)側(cè)裝著兩條細繩,在表面同樣的地方裝飾著扣子或緞帶,細繩從裏面下落,經(jīng)裙擺向上把裙子捆束起來,繩端掛在或系在表面的扣子上,還有的在內(nèi)側(cè)裙擺處裝上帶環(huán),繩穿過此環(huán)向上把裙子提起來後系上,外表也同樣形成裙子被卷起來的形狀。
這時還出現(xiàn)了吸收男服形式的機能性的茄克——卡拉科。這種茄克上半身緊身合體,下擺呈波浪狀外張,衣長及臀,很像男子的鳩斯特科爾,背部嵌有鯨須,使之挺直,有長袖和七分袖。
在1780年代,帕尼埃消失了,裙子變得柔軟了,但繼續(xù)用緊身胸衣整形,肩上披著小型披肩,一種叫托爾紐爾的臀墊取代裙撐,和17世紀末一樣,後臀部又一次膨臌起來。法國之外的國家稱其為克尤?德?巴黎(cue de paris,即“巴黎的屁股”之意)。
洛可哥時期的髮型及服飾品
1.女子誇張的高髮型
2.男子戴假髮(圖-13)和女人一樣化妝,鞋做得很精細,鞋跟較低;手杖是同各種各樣的木質(zhì)的,還有用竹和象牙的。
光看就覺得跌倒有摔斷脖子的危險
洛可哥時期的服裝:在17世紀的巴羅克風服裝是男性為中心,以路易十四的宮廷為舞臺展開的奇特裝束。與此相對,18世紀的洛可哥風服裝則是以女性為中心,以沙龍舞臺展開的優(yōu)雅樣式。在服裝史上一般指1715——1789年這一歷史潮流階段。從其發(fā)展過程上又可分為三個時間段,即1715——1730年的洛可哥黎明期,也就是巴羅克向洛可哥的過渡期,服裝上一面殘留著巴羅克的影子,一面向纖弱柔和的女性趣味發(fā)展;1730——1770年的洛可哥鼎盛期;1770——1790年的衰落期,服裝上出現(xiàn)了許多轉(zhuǎn)變和改良,預示著新時代的到來,路易十六的王妃瑪麗?昂特瓦耐特把羅茲貝爾坦(Rlse Bertin1744_1812)作為自己的專屬服裝設計師,封為“流行大臣”,羅茲小姐也被後世認為是近代女裝設計師的始姐。
洛可哥時期的男裝:
l 阿比+貝斯特+克尤羅特三件套樣式——
17世紀形成的男子三件套裝到18世紀在款式造型上逐漸向近代的男裝發(fā)展。18世紀初鳩斯特科爾改稱“阿比”,徒型同前,收腰,下擺向外張,呈波浪狀,為了使臀部身外張,在衣擺裏面加進馬尾襯和硬麻布或鯨須。前門襟仍有一排其材較是各造型以及扣子上嵌入的圖案變化無窮,最喜用的材料是各種寶石。
1715年以後,阿比的 用料和色調(diào)節(jié)器比以前柔和多了,大量使用淺色的緞子,門襟上的金緶子裝飾也省略了,由於阿比變得樸素,穿在裏面的貝斯特就裝飾的豪華起來,用料有織錦,絲綢及毛織物,上面有金線或金緶子的刺繡衣長一般比阿比短兩英寸左右。
襯衣袖口裝飾有薷絲或細布做的飛邊褶飾,從阿比的袖口露出來。下半身的克尤羅採用斜絲裁剪,做的址分緊身,據(jù)說緊得連腿部的肌肉都清晰可見,不用系腰帶,也不用吊褲帶。1715看以後,多用亮色的緞子,長度仍到膝部稍下一點,褲口用三四粒扣子固定。
1 8世紀中葉,英國進入產(chǎn)業(yè)革命期,男裝為之一變,典型的穿法為:夫拉克+基萊+克尤羅特
1760年,男上衣開始去掉多餘的量,衣擺不那麼向外張了,緩解緊束的腰身,變得實用多了,這種上義稱作夫拉克( frac,英國稱frock)其最大特點是門襟自腰圍線起斜著裁向後下方,這是向下個時代的燕尾服(tsil coat)邁出的第一步,也是現(xiàn)在的晨禮服( moning coat)的始祖。它的用料仍是絲綢,常有印花或條紋圖案。
1780年,英國出現(xiàn)了毛料夫拉克,這種樸素、實用的英國式夫拉克從此成為男服的定型。英國也確立了男裝流行的主導權(quán)。與此同時,華美的阿比隨之變成禮服。與外衣的變化相呼應,裏面的寶貝斯特短縮到腰圍線或略長一點,貝斯特的袖子也沒有了,出現(xiàn)了現(xiàn)代西式背心的前身“基萊”(gilet),基萊前片仍用華麗的面料,而平時看不見的後片則用樸素、廉價的布料或裏子製作。
在18世紀中葉,出現(xiàn)了叫魯?shù)す兀╮edinggote)的新型外套這個名稱來自英國的騎馬用大衣riding coat,這時作為旅行用的外套在法國流行,有兩層或三層領子,造型很類似阿比,因此,路易十六時代,魯?shù)す爻H〈⒈戎苯哟┰谪愃固赝饷妗?br />
洛可哥時期的女裝
如果說巴羅克時期是男人的世界,那麼河可哥時期則是女人的世界。因此洛可哥樣式集 中表現(xiàn)在女服上。這個時代是女性沙龍的中心,是供男性觀賞和追求的“藝術(shù)品”和寵物。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使女裝的外在形式美(人工美)因素發(fā)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其女裝的特點就是,Corset+Pannier 緊身胸衣+裙撐
到了18世紀中期,製作技術(shù)更加進步,其妙主要在於嵌放鯨須的數(shù)量和方向,這裏的苛爾萊耐上插入許多條鯨須。布的接縫處處理的十分巧妙,這時的緊身胸衣一般都在後邊系紮。胸衣外邊罩的羅布前開,在胸前裝飾有倒三角形的胸飾的胸飾斯塔瑪卡,斯塔瑪卡的中央與裏面的緊身胸衣一樣向下呈很尖的銳角,這不僅在視覺上使腰顯得更細,風俗吏家認為這還把人的視線引向那“快樂的穀間”
這一時期一百多年前的裙撐又一次出現(xiàn)了,叫“帕尼埃”(panier,英語為pannier意為很需要筐、背籠。因其形似馬馱東西時的背籠面得名),在路易十五時代(1730—— 1770)洛可哥在這一時期達到鼎盛,帕尼埃越來越大,便於出行也進行改良,出現(xiàn)一種叫做帕尼埃?多布樂的裙撐,相對方便多了。
洛可哥時期女裝中的幾種羅布:法國式羅布,波蘭式羅布,等……。
18世紀的著名畫家布歇,1756年為路易十王的情婦蓬帕杜夫人畫了一幅肖像畫,當時夫人已經(jīng)35歲,穿的是典型的法國式羅布。
那緊包上半身的前面打的羅布和下麵的襯裙是用豔麗的藍綠色緞子做的,胸部V字形打開,露出倒三角的胸擋“佩愛斯?迪斯托瑪”這是胸擋是用絲綢做的,每次穿衣時用線縫在羅布上,胸擋上面常有精美,或者裝飾著寶石,蓬帕杜夫人的這個胸擋從上到下按大小順序依次排列著十個玫瑰色的緞帶蝴蝶結(jié),非常豪華,而且女性味十足。
胸擋上的緞帶蝴蝶結(jié)同進反復裝飾在羅布的開禁處、襯裙下擺、左胸前、頭頂和袖口處,取得呼應。袖口那三層飛邊是用最高級的蕾絲做的,是17世紀末到18世紀中葉歐洲女裝中流行的獨特裝飾,當時袖長及肘,肘部在袖口處用纖細的蕾絲或經(jīng)過抽紗刺繡的細棉布做的三段波浪狀飛邊裝飾,十分奢華。
這種典型的法國式羅布那洛可哥或的過剩的裝飾完美地保持著調(diào)和,表現(xiàn)出一種洗練、精緻和纖細的美。
洛可哥時代是處於西洋服裝史上的近世紀——文藝復興時期。
從14世紀到17世紀貿(mào)易發(fā)達,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新興資產(chǎn)階級逐漸成為文化消費的主體。文藝復興運動開始於義大利,提出“回到古希臘”,反對封建神學,讚美人性,尊重知識,崇尚理性,提倡個性解放和積極進取,的人生觀。注重現(xiàn)實生活的樂趣,追求享樂。
歷史進入18世紀,西歐各國資產(chǎn)階級不斷發(fā)展,資本主義飛速發(fā)展,社會結(jié)構(gòu)發(fā)生著深刻變化。1733年簡?凱伊發(fā)明了水力飛梭;1764年詹姆斯?哈格裏夫斯發(fā)明了多軸紡紗機;1769年理查? 阿克萊特發(fā)明了水力紡紗機;後經(jīng)賽米爾?克隆普頓改進,造出了“騾機”。另外,18世紀初,由於化學的進步,出現(xiàn)了色數(shù)豐富、水洗不掉色的耐水性染料,木版印染這種新型產(chǎn)業(yè)應運而生,這些技術(shù)上的革新,使英國被稱為“世界的工廠”。
法國仍是西歐文化藝術(shù)的中心,沙龍成為社交中心,18世紀的文化就是的以沙龍為心。沙龍中的人們只追求現(xiàn)世的幸福和官能的享樂,特別注重發(fā)展人類生活的外部要素,這就使人們的感覺異常敏銳和高雅,形成了不同于巴羅克那莊重豪華拘泥虛禮的宮廷文化的文化形態(tài),這就是著名的洛可哥樣式。洛可哥(Rococo)一詞來自法語Rocaille,意為小石頭、小沙礫.洛可哥樣式原指室內(nèi)裝飾中的一種風格,後作為一種藝術(shù)風格,專指1715年——1770年的文化樣式。
洛可哥風格在建築,雕刻,室內(nèi)設計,傢俱,繪畫及男女裝,各個藝術(shù)領域中的不同表現(xiàn)!
洛可哥樣式具有貝殼紋樣曲線和裝飾主題;色調(diào)高明度,低純度,十分淡雅,白地上金色曲線紋樣最為流行;非對稱,富有動感的自由奔放而又纖細,輕巧,華麗,繁複的裝飾樣式;與巴羅克生機勃勃,莊重的量感和男性的尊大感相比,洛可哥具有洗練的舉止和風流的遊戲般的情調(diào),豔麗的纖弱柔和的女性風格。
洛可哥是以室內(nèi)裝飾為主體的樣式名稱,其特點是室內(nèi)裝飾和傢俱造型上,到處都是凸起的貝殼紋樣曲線(Rocaille)莨苕葉(爵床科植特,希臘、羅馬建築的柱頭上經(jīng)常裝飾的、周圍呈鋸齒的葉子)形主題的組合,C形、S形和渦旋狀曲線紋飾蜿蜒反復。
牆壁與天花板、牆壁與牆壁、傢俱的邊角和接縫等分割線都巧妙地用紋飾隱蔽起來,儘量避免直線、直角的交叉和使用,角的部分都帶圓味。
牆壁用優(yōu)美的曲線額緣和木制護牆板及大鏡子裝飾,室內(nèi)的繪畫、雕刻、傢俱及日用器具上都裝飾有曲線紋樣,鍍金的富麗堂皇的青銅裝飾比比皆是,整個寅的色調(diào)是高明度、低純度,十分淡雅。建築的外型滿足於有節(jié)奏的佈局、自然的建材或加上一層簡單的色調(diào),而內(nèi)部裝潢則五彩繽紛,形式多樣。最大特點是明顯帶有人生的享樂主義思想,它是人生現(xiàn)世享樂生活的舞臺,主要體現(xiàn)在王宮貴族為自己修建的宮殿上。
圖-1(德國費斯堡(Wurzburg)住宅內(nèi)的《凱瑟大聽》(Kaisersaal,1749~1754),由建築師諾曼(B.Neumann,1687~1745)領導興建,提埃波羅(G.Tiepolo,1696~1770)負責裝飾天板上的繪畫
(1753)
洛可哥雕刻
是傑出的寫實風格,纖細精美也很生動,一般作品體積不大,多半是人物半身像。喜歡帶有歷史典故或寓意的雕像,用於點綴貴族的邸宅,有些小雕像是用陶瓷器製作的。重要雕刻家如:法國法爾科奈,克羅狄恩,魯比裏阿克等…….。
其中魯比裏阿克(L.F.Roubiliac,1702~1762),生於法國,活躍於英國,為歐洲開創(chuàng)製作紀念天才雕像的先例,例如(圖-2)《英國喬治二世國王》(大理石,溫莎王室藏)、《大音樂家韓德爾像》(1738)。
洛可哥繪畫
有三個重要表現(xiàn):法國洛可哥繪畫,英國的繪畫和義大利!
首先,法國洛可哥繪畫
洛可哥風格的繪畫以上流社會男女的享樂生活為對象,描寫全裸或半裸的婦女和精美華麗的裝飾,配以天堂般的自然景色或異鄉(xiāng)風景(如威尼斯、羅馬)奇物(向日葵、玉米等)。它一方面不免浮華做作,缺乏對於神聖力量的感受;另一方面卻以法國式的輕快優(yōu)雅使畫面完全擺脫了宗教的題材。愉悅親切、舒適豪華的場景取代了聖徒痛苦的殉難。
著名畫家如;華鐸、布雪、弗拉哥納爾,夏丹等……..。其中弗拉哥納爾(J.H.Fragonard,1732~1806),以華麗的沙龍生活為樂,以當代風俗為主作畫,用輕快的筆觸表現(xiàn)抒情、風雅的誘人畫面,代表作如(圖-3)<閣讀少女>1776,華盛頓國家美術(shù)館)、《蕩秋千》(1766,倫敦華萊士
英國的繪畫:
英國到十八世紀才有獨特本國風格的繪畫出現(xiàn),雖然也採用洛可哥樣式,但不大考慮貴族的需要,無論在風俗畫、肖像畫或風景畫上,都能反映英國現(xiàn)實生活和民族思想感情。
著名畫家有:雷諾玆 ,康斯博羅,霍加斯,提埃波羅等…。其中提埃波羅(G.Tiepolo,1696~1770),十八世紀威尼斯派最突出的代表畫家,他的風格以繼承提香和喬爾喬尼明亮的色彩與柔和的效果為特徵,其作品最大的魅力 是人物形象英資勃勃、色彩明快富有感染力。也是最傑出的壁畫家、版畫家和漫畫家,曾應邀到當時歐洲各國為王室作壁畫,最著名的作品是德國費斯堡的(圖-4)<天頂壁畫>,(天花板)此畫充分反映洛可哥藝術(shù)的漂亮、風雅和輕鬆的特點,《聖母與握金翅雀的聖嬰》(1760,華盛頓國家美術(shù)館)也有相同的格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