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芮 - 請跟我來
上一篇我們談到關於演講/簡報的正文,主要是說到對於內容的可以做怎麼樣的安排以及不同的呈現方式;這一篇可以算是上一篇的補充,要說的是在演講/簡報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時常的提醒聽眾,我們現在進行到哪裡了,或者是現在需要注意些什麼等等,有點像是我們開車會遇到的交通號誌,會有指示、警告等功能;也有點像是導遊常常會說的"請跟我來"。以下將會分成"路標"跟"過渡"兩個部分來討論。
路標
在簡報過程中,路標主要有三種的功能"所在位置"、"改道行駛"、"警告標誌"。只要超過一定時間以上的演講,聽眾的注意力勢必會有不集中的時候,造成在演講的過程中,聽眾會像迷路一樣,突然不知道我們現在到底說到哪裡,所以路標的功能其實就是幫助聽眾們重新回到演講裡面,這樣的功能就是路標中告訴聽眾"所在位置",像是「接下來我們要說明第二點的內容」、「我們已經跟各位介紹完學會演講的好處,接著要跟大家介紹關於學習演講的第一個步驟。」
看到這個標誌就知道你到臺北縣了
改道行駛主要是在我們演講途中有時候突然會有需要補充的點或是例子,而必須離開原本的邏輯架構時,就得要利用這個功能來提醒聽眾們,不然,很容易就會造成聽眾有一種怎麼會講到這裡的感覺,像是「接下來我們得要先花點時間解釋一下。。。。。。」、「以下可能得要先插播一件事」
看到這個標誌,就知道前面要右轉,要看清楚囉
警告標誌主要是用在當演講者希望聽眾能夠特別注意的地方,就會使用這樣的功能,像是大學老師最常說的警告標誌就是"這個期末考會考,請同學特別注意",其他像是「接下來這一段非常重要」、「下面這段你如果沒有聽到就等於沒有來」等等,都是這類的語句。
看到這個標誌,就要知道前面有碼頭,請小心不要開下去。
過渡
也可以稱作是轉接語,也就是在兩個不同的單元中做銜接著用語,像是從開頭轉到正文、正文轉到結尾等。又或者是小單元與小單元之間的銜接,例如正文中的第一點要接到第二點等。那在表現的形式上可以分做"敘述"、"設問"、"停頓"等。
敘述的方式其實就是直接利用一、兩句話或是一整段的敘述來做兩個論點間的銜接,像是「以上我們已經稍微跟大家介紹交通標誌的功能是什麼,接著我們要來看看,不同的標誌所呈現出來的不同樣貌」
設問的方式則是利用自問自答的方式來進行過渡,例如「那不同形狀的標誌到底有甚麼差別呢?以下將會介紹。。。。。。」
停頓的方式主要是利用非語言的方式來進行過渡的轉換,像是更換投影片、展示道具、或是移動位置等。
簡單來說,過渡就是演講中的橋啦!不論是
吊橋
跨海大橋
拱橋
過得去的就是好橋!
以上所使用的影片及圖片均由網路上轉載(投影片部分為世新大學取自劉文英老師的演講投影片,若有任何侵權行為敬請告知,我會立刻處理,謝謝。
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與作者(巴哈姆特-雲居)
內容主要參考書目:游梓翔(2000),演講學原理-公眾傳播的理論與實際,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是此系列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