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GP
李小龍與阿里世紀之戰(zhàn)
作者:莫言│2010-06-12 01:52:44│巴幣:4│人氣:4358
李小龍與阿里世紀之戰(zhàn)
(英)布魯斯.托馬斯 著 振強 譯
1966年美國公眾第一次看到了李小龍的不凡身手。7年以後伴隨著影片《龍爭虎鬥》的公映,李小龍成為一名國際功夫電影巨星。李小龍曾在同範?威廉姆斯合演的電視片集《青蜂俠》中有過精彩表演,他的表演也給制片商們提供了一種適合其他電視片使用的模式。
"青蜂俠"的公開身份是一位報社編輯,同時還是一個戴面罩的犯罪分子的克星,他的私人助手兼司機就是由李小龍所飾演的東方功夫高手加藤。當談到李小龍在劇中的表演時,一個電視評論家這麼說:"如果把李小龍和阿里帶到一個房間,然後告訴他們沒有任何規(guī)則,那麼看過李小龍表演的人肯定會賭李小龍令卡修斯?克萊(後來更名為穆罕默德?阿里)變的不省人事。"
卡修斯?克萊在1960年的羅馬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奪得了一枚拳擊金牌,隨後就成為一名職業(yè)拳手。1964年他擊敗桑尼?李斯頓成為世界重量級拳王。跟著他皈依了伊斯蘭教,並且該名為穆罕默德?阿里,以後又三次獲得了"世界重量級拳王"稱號。
阿里被世人稱頌為他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拳手,並且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優(yōu)秀的拳王。
此時,李小龍已給自己定下了成為國際電影巨星的目標,並規(guī)定每部影片最少要能獲得100萬美圓的片酬。如同阿里在拳壇一樣,李小龍在武術界也被公認為一位最偉大的武術家。
在我撰寫李小龍傳記--《戰(zhàn)魂》一書期間,就開始推測李小龍和阿里之戰(zhàn)的結果。為了試圖確定這樣一場比賽的結果,很多問題立刻就會不隱自現(xiàn)。如李小龍能勝過阿里在身高、體重、臂長等方面的絕對優(yōu)勢嗎?雙方對對方的搏擊方法有多少了解呢?如果李小龍和阿里之間真的爆發(fā)一次拼鬥,那的確可以稱得上"世紀大比拼"。
李小龍曾認真研究過很多拳擊手的動作,也仔細觀察了穆罕默德?阿里打拳時的每個細節(jié)。他安裝了一臺電影放映機,這樣他可以在研究並模仿拳手的動作,並且利用一面鏡子以糾正自己的動作,他還觀察到阿里的站姿是右側在前。"我開始想他是怎樣移動和思考"的,李小龍在和他的一個朋友說。當被問到如果和阿里對峙,他有何感想,李小龍低頭看了一下自己的雙手,然後說:"看我的手,這是一個小個子中國人的手--他會殺了我!"
1964年,穆罕默德?阿里已成為世界冠軍,而此時李小龍的聲譽還有待於建立。但在那年7月,他應邀出席了在加利福尼亞州長堤舉辦的國際空手道大賽並表演了(那時還沒有多大名氣的)中國功夫。在長時間烈日炎炎的白晝,觀眾卻座無虛席。當一個穿著黑色睡衣褲似的小個子中國人(即李小龍)上臺並稱自己將表演一種由尼姑創(chuàng)立的武術時,沒有給兒女留下深刻的印象。但當李小龍表現(xiàn)出的"內力"更多的是依賴於肌肉很短促的拉伸,並且這種如猛獸般的力量可使人斃命時,所有人的異議瞬間歸於平息。
李小龍叫上一個誌願者站到自己前面以協(xié)助表演,證明自己的觀點。他很松弛地伸出自己的手臂並用拳頭輕輕地擊在誌願者的胸口,拳頭沒有任何開始攻擊或結束的跡象,只是簡單地從地面吸取能量並通過身體中樞傳到拳頭。李小龍將拳頭伸到離誌願者胸口只有一英寸的位置,然後猛地出拳,卻將誌願者擊出好幾碼遠。讓李小龍感到高興的是,他的表演以被拍成了小電影,恰好一個電視制片人看到這部小電影,並被李小龍出神入化的功夫所震撼,於是讓李小龍在《青蜂俠》中飾演"加滕"一角。
但李小龍是否有足夠的力量對付一個重量級拳王呢?
力量:
李小龍很快就收一些名人做為自己的學生,他們親眼見識了李小龍動作的巨大威力。動作片明星詹姆斯?柯本在李小龍的花園里接受訓練,他帶來了一個新的"重磅沙袋"以練習全力的拳法和踢技。沙袋重逾100磅並通過沈重的鋼鏈懸吊在一根角鐵上,李小龍看了一眼沙袋然後提議"讓它柔軟一些",於是助跑後以側踹猛擊沙袋,結果沙袋從鋼鏈上掙裂並且落到花園中部,上前一看,沙袋已裂開,而且銜接處已被撕成碎片。
具有傳奇色彩的是,穆罕默德?阿里曾親身體驗到武術家的厲害。1973年10月,阿里在訪問新加坡期間,應一家航空公司之邀出席為他舉行的午宴。在此特殊場合,一位名叫黃友其(音譯)的30歲中年人,他從小就習練詠春拳以祛病強身,現(xiàn)在應邀表演氣功--一種能產生巨大能量的冥想式的呼吸技藝。他請阿里對起黃友其的贊賞和阿里的觀點--功夫是一種"深奧的藝術"
身高和臂長:
如果李小龍能夠喚起足夠的力量對付穆罕默德?阿里,那麼他又如何面對阿里在身高和臂長上所占的絕對優(yōu)勢呢?我們可回答此問題的答案就在1972年李小龍主演的影片中。《死亡遊戲》是最純正的功夫電影,因為大多數(shù)主要演員都是李小龍的同事和當今一些首屈一指的武術家。電影的故事梗概是講述李小龍為了尋找一件丟失的國寶,必須打上一座很多層的塔,每一層塔都由一個不同門派的武術高手守護--實際上整座塔就是一所武術學校。最頂層所要闖的最後一關是同一個超過7英尺高的舉人搏鬥。
舉人是由李小龍另外一個名人弟子,職業(yè)籃球明星--卡利姆?阿蔔杜拉?賈巴爾扮演。最後的電影鏡頭表明對於攻破一個高個子的防守,李小龍有兩種方法可以使用,即利用良好的柔韌性和躍到空中踢擊頭部。
雖然事實上這是一場事先排練好的搏鬥,但結果只會有一個。李小龍即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又是一個尊重事實的人,他不會贊成任何不切實際的東西。在排練過程中,已經證實李小龍對每個細節(jié)都精益求精,其中包括練習一個踢擊賈巴爾的動作就近300次。
速度:
關於速度方面的對比情況又是怎樣的呢?鮑伯?瑟坎--阿里學生時代的一個裁判有次這樣說:"上帝已給了這孩子人們從未見過的良好反應……我對自己說:'這是不可能的。'但當我看過他的幾場比賽後,我知道他確實擁有這一切。"阿里無疑是有史以來速度最快的重量級拳王。一個人應當驚奇於拳頭所發(fā)出的毀滅性的殺傷力,正如阿里在1975年以一系列沈重的組合拳擊敗讓?拉尤一樣。在那場比賽中,開始阿里丟了很多點數(shù),但最後的一陣猛攻使阿里自己向裁判做手勢要求結束這場比賽。
那時候李小龍正生活在西雅圖,他會拿出自己的"絕活",用錢幣打睹沒人比他的速度快。常用的方法就是讓對方拿一個一角硬幣攤在手心,李小龍說他將在對手沒來得及抓住自己的手之前拿走硬幣。李小龍猝不及防出手,他的對手會握住他的手,並且?guī)е环N滿意的笑容,認為硬幣仍在自己手中。
李小龍會裝作很失望的樣子,然後讓對手向自己展示一下手中的硬幣,結果是他的手中已換成一枚五分硬幣。
對我們來說跟有重要意義的是李小龍出腳的速度也非常快。他會把腳停在一個學生的胸口,然後要求這個學生把雙手放在李小龍攻擊腳兩側一英寸的地方。接著李小龍會收回自己的腳並站在學生面前,並告訴這個學生他將向自己剛才停腳的位置發(fā)起攻擊。沒有人妄圖抓住李小龍的腳,甚至他的雙手只能很倉促的合攏。
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的證明李小龍速度的證據(jù)就是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所拍攝的作為李小龍銀幕表演測試的電影鏡頭,攝象機的速度不得不從正常的每秒鐘24張畫面提高到每秒鐘36張畫面,李小龍的速度顯得太快以致於動作不能夠記錄在電影膠片上,有的鏡頭表明李小龍一秒鐘可以進行八次進攻。阿里的速度也是超乎自然地快。真正的攻擊力依賴於速度。
戰(zhàn)術:
"李小龍向我講授了一些搏擊要領,並且主要加上了一些適合我的東西。"重量級空手道冠軍劉易斯說,"他的一些思想來源於劍術,再加上他的舞跳得非常好,他的一些有效的步法就得益於此。他教我一些步法,也讓我明白了利用距離和移動來對付敵人的重要性。"
"他是一個非常好的老師,他有數(shù)百本關於武術格鬥的書,"劉易斯說,"他還有幾百本格鬥手冊和很多關於格鬥的影片。我們以前常坐下來觀看分析以前的拳擊影片。印象最深的兩個人就是穆穆罕默德?阿里和傑克?鄧普西(偉大的重量級拳王,以勾拳見長--譯者註),阿里將整個拳壇帶出前手刺拳這種打法,而且這也是李小龍所學的東西。我們通過電影研究各種戰(zhàn)術,然後我會在比賽中嚴整是否有效。"
跟著李小龍訓練了一年以後,劉易斯在比賽中無往不勝--他甚至被人稱為"空手道的穆罕默德?阿里。"是李小龍建議他在空手道中加上拳擊技術,也可以利用功夫上的戰(zhàn)術--"角式攻擊"。應該感謝李小龍的是,他為劉易斯制定了一套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以供實戰(zhàn)中實驗。劉易斯由此成為全接觸式空手道的創(chuàng)始者之一,也是現(xiàn)代美式自由搏擊的鼻祖。在美式自由搏擊的創(chuàng)立初期,這種運動在實際運用上比截拳道差不了多少。
作為一個拳手,穆罕默德?阿里不但在技術上出眾,而且在戰(zhàn)術上還是一個優(yōu)秀的戰(zhàn)術家,他利用自己的能力老控制那些最堅韌頑強的對手的心理,從而獲得勝利。在他1972年一系列的比賽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戰(zhàn)是對付鮑伯?福斯特,這是阿里在自己的職業(yè)拳擊生涯中首次面臨嚴峻的考驗。福斯特,打出了一記非常漂亮的直拳,結果阿里被擊倒了,然後搖搖晃晃的站了起來,受到了沈重打擊。但幾秒後,阿里開始使用跳步,然後慢慢地走,接著還是跳步,向福斯特表示剛才自己被擊倒只不過是假象,這使福斯特短暫的喜悅蕩然無存。很快阿里就以絕對優(yōu)勢結束了這場比賽。在他和肯?諾頓(重量級拳王)具有傳奇色彩的一戰(zhàn)中,阿里每一回合開始就果斷地想對方發(fā)動沈重攻擊,然後,突然用腳趾跳步,給對方造成體力不支的錯覺,於對方措手不及間,阿里就贏得了勝利。
有天晚上,溫特勞布和李小龍一起出席一個晚宴,那還有其他一些客人,其中就有著名的前重量級拳王吉恩?騰尼之子賽納?約翰?騰尼。
李小龍讓賽納特大吃一驚的是他能夠描述出其父親比賽的每個細節(jié),並且談到他在自己的私人圖書館中收藏了很多關於拳擊手的書和電影。賽納特?騰尼然後問李小龍,他是否想過自己能戰(zhàn)勝他的父親。李小龍回答道:"如果我仍坐在這里,你的父親向我進攻,忘記這一切吧!關鍵問題是:他能否靠近我呢?"李小龍接著又說拳擊手有兩個進攻武器,他則有四個--他的雙腳和雙拳。李小龍的話中可能也包含了他還有雙膝、雙肘及手指等進攻武器。
李小龍的影響力甚至滲透到了拳壇,蘇格?瑞?萊昂納德是為數(shù)不多的幾位像阿里一樣有創(chuàng)新才能,有天賦和表演技巧的拳王之一。
在1982年6月《花花公子》雜誌的一次采訪中,萊昂納德說,"對我影響最深的一個人不是拳擊手……在我看了李小龍的表演後,我的刺拳能更準確地擊在對方的鼻子上,或是在他兩眼之見。我也從他那力學到很多東西,包括進攻和防守方面的。舉個例子,他讓我打拳時稍微帶點寸勁,不易覺察地給對手增加了攻擊力,李小龍是一個藝術家,像他一樣,我試著使我自己的運動項目(即拳擊)的基本原則得到更深層次的提高。"
經驗:
穆罕默德?阿里作為一個拳手,其經理是很單純的,沒有碰到真正的對手,沒有任何恥辱的記錄。而李小龍真實的戰(zhàn)鬥經理則需要進一步地核實。評論家們已經造成這樣一種事實--認為李小龍從未參加過任何正式比賽。
作為一個工夫電影巨星,李小龍沒有找到可與之匹敵的人。但是當他真打實戰(zhàn)時,又會是什麼結果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必須明確的一點就是李小龍在電影中所表演的功夫和他真實的打鬥方法是兩回事。電影表演風格的功夫使用一些看起來很漂亮的招式和從北少林功夫中發(fā)展而來的飛踢。但是當他真正實戰(zhàn)時,沒有花巧的移動、沒有野獸似的嚎叫或鳥的怪叫聲--只有以一種兇狠無畏的目光凝視對手。
李小龍最主要的學生、並和李小龍一起工作了很多年的丹?伊魯山度說:
"李小龍在香港街頭有多次格鬥經歷,曾見過有的年青人妄想打破李小龍的鼻子,或打斷他的骨頭等等。但他們從沒有做到這一點--因此這對於他們是一個教訓,他們發(fā)現(xiàn)實際上李小龍只是在表演。"
伊魯山度的一段評論使我們最終同意此觀點--即實戰(zhàn)和比賽是不同的。"實戰(zhàn)其實是很艱苦的,拳臺上的比賽不是實戰(zhàn)。今天你可能是個優(yōu)秀的拳手,但是在街頭格鬥中可能照樣被擊敗,因為將一個人帶到拳臺上他就會受到各種限制。"與此相似的是,穆罕默德?阿里有次說道,如果在依次真正的街頭格鬥中,他不會有那麼多機會。
規(guī)則:
在李小龍和阿里的對抗上,各種規(guī)則及規(guī)則的需要會立刻變得有利於一個人或另外一個人。如果不戴拳套不掃,李小龍就不能用標指和詠春拳的某些技藝進行攻擊。
當阿里和一個真正的武術家--日本專業(yè)摔交手伊諾克對陣時,規(guī)則上的問題就表現(xiàn)出來了。祖?劉易斯稱,在籌備阿里和伊諾克之間的比賽時,劉易斯自己曾成功地向阿里挑戰(zhàn)。
劉易斯以快速的刺拳佯攻向阿里頭部,然後降低高度攻擊其雙腿,阿里摔在了帆布墊子上面,這時阿里後背著地躺在墊子上,劉易斯就站在他的上面。阿里抓住最底下的繩圈站起來說,"拳擊規(guī)則"規(guī)定只要拳手抓到最底下的繩圈,那麼他的對手就應退後並讓他站起來。
1976年6月25日,阿里在東京晤見了伊諾克,因為伊諾克被宣傳成"世界武術冠軍"
在比賽前的一段時間,阿里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以吸引公眾的註意力,他稱伊諾克為"鵜鶘",因為他下顎很長。阿里預言他將用新的"淩厲的拳法"擊倒伊挪克,阿里稱之為世界歷史上最重大的一場賽事,並且對公眾說:"我不會讓美國的拳擊迷們失望,我不能輸給一個大肚子的老摔交手。"
當阿里到達日本時,對於這次型同虛設的比賽,他感到愈來愈多的困惑,並且拒絕繼續(xù)比賽。突然之間,整個事件就好象是一場真正的決鬥。沒有人知道怎麼辦,大家特別關心的就是比賽規(guī)則,最後,比賽定為15個回合,每個回合三分鐘,阿里用拳擊,伊諾克用摔交。
"這是可怕的,"鮑伯?奧爾默在托馬斯2?豪舍撰寫的阿里傳記中這樣說,"那個日本人很怕阿里,以致於剛出場就使自己成為整場比賽的笑柄,他不停地用踢技以使阿里不能靠近自己。那時候任何蠢貨都知道這是不符合規(guī)則的,規(guī)則允許的戰(zhàn)鬥不會如此可怕,它就像一場惡夢的徹底終結。"
令人難堪的比賽結果是宣布打平。在15回合中,阿里只打出六拳,而日本人則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沿著拳臺繞圈子,伺機攻擊阿里腿部。
比賽雖然結束了,但結果產生的影響卻很深遠,阿里的腿部,尤為嚴重的是前置的左腿,被踢了很多次,導致了較為嚴重的瘀傷和浮腫現(xiàn)象。實際上,血管如此嚴重的破裂已使左腿至少流了近四分之一加侖的血。當阿里回到美國(途中經過韓國和馬尼拉)時,他不得不往醫(yī)院治療腿部凝固的血塊和肌肉損傷。還有其他一些類似的比賽時通常處於劣勢。
結果:
如果把穆罕默德?阿里和李小龍帶到一個房間里,然後告訴他們"沒有任何規(guī)則",李小龍取勝的把握性較大。
當然,推測這樣一場比賽的結果是一件很有趣的事,阿里和李小龍都不會被認為是負者--兩人都是贏家。阿里不但是他那個時代最好的拳王。而且也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拳王。作為一個武術家,人們也以同樣的眼光看待李小龍,兩人都對自己所選擇的武藝表現(xiàn)出超人的天賦和極大的熱枕,都有非常健康的身體和慷慨大方的性情,並因此受到人們的尊崇。李小龍為中國人贏得了自尊,正如阿里為千百萬黑人所做的一切。
美國跆拳道之王李俊九
跆拳道,是一項以腿擊為主的武道,發(fā)源於朝鮮半島的高麗族。在1988年南朝鮮漢城奧運會的開幕式上,就有大型的跆拳道表演,向各國觀眾展示了出神入化的腳功絕技。如今,跆拳道是一項很受外國“武迷”歡迎的運動,在美國,此項運動的積極傳播者當首推享有“美國跆拳道之王”的李俊九。
李俊九自幼學習跆拳道技藝,經勤學苦練,加上悟性,終於成為一名跆拳道高手。其後,他在本土的多次大賽中奪魁,而一舉成名。
1959年,年僅24歲的李俊九,滿懷發(fā)展跆拳道運動的雄心,從南朝鮮移居美國,初到美國之時,李俊九受到了各國拳師的挑戰(zhàn),但他以其出色的技藝一一擊敗對手而得以在當?shù)亓⒆悖_館授徒。此後,李俊九一直以開武校為生。如今,他在美國的學生達5萬多人,單是在首都華盛頓的學生就有2500多名,其中有些還是政府要員,從而在美國武術界確定了他的地位。在美國生活了幾十年的李俊九,對這個西方第一強國有以下的看法:美國是一個富庶的國家,物質生活充裕,但人的精神生活卻缺少了一些東西,認為跆拳道可以幫助他們重新建立起自律性,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所以,李俊九在美國發(fā)展跆拳道,可以說是不遺余力。
作為一名武術家,李俊九也喜歡結交各地武林朋友。大家熟悉的中國武術大師李小龍就是其中之一,原來,李俊九與李小龍早在美國時就認識,當年,他們經常共同研習武功。李俊九向李小龍學習中國拳法的技巧,李小龍則向李俊九取得踢腿的竅門。對於李小龍這位故友,李俊九認為他是一名偉大的武術家,李小龍之妻蓮達所寫的一本敘述李小龍生平的書,就是邀請李俊九寫序言的,可見他二人交情深厚,稱得上是武林中的知音。至今,李俊九仍與李小龍的家人保持著聯(lián)系。
近年來,李俊九更致力於跆拳道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他特別把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和流行歌曲揉進跆拳道套路演練中,使選手們的動作也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而調節(jié),而且擊拳、踢腿仍可感到威猛有力,揉合音樂去演繹整套動作的過程,又給人以剛中帶柔之感。李俊九認為,練習跆拳道可以加強人的抵抗能力,使人的手腳更為靈敏,同時又能磨練人的意誌。音樂則可洗滌人們的心靈,化戾氣為祥和,表達了李俊九對 跆拳道的獨特見解。
此外,李俊九還創(chuàng)立了世界武術教育總會,並在每年9月舉辦一次全美青少年武術大賽,並設獎金,以培養(yǎng)武術人才。他在介紹武術教育總會的目的時說:“我寄希望於武術能打破東、西方的隔閡,顧此成立了這個總會,推動武術在美國的發(fā)展。”如今的李俊九對於武術的追求,已不再是單純在技巧上的突破,而要求把武術用於教育,以達到一個更為和諧的世界,正是他這種不斷進取的精神,使他在美國武術界聲譽日隆,多次入選美國著名武術刊物《黑帶》評選的世界十大武術家之列,使這位來自東方國家的跆拳道黑帶九段高手,成為國際武壇名人。
成為偉大鬥士的要素 ---譯自李小龍原著《武道釋義》
協(xié) 調 性
無論從哪一方面講,協(xié)調性都是從事體育競技技能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具備協(xié)調性的人,才能夠結合整個生物體的一切力量和能力,形成一次有效的活動。
活動之前,關節(jié)兩側的肌肉緊張程度必然發(fā)生變化。肌肉配合的有效程度是決定體育競技中的速度、耐力、力量、敏捷性和準確度極限的因素之一。
在靜止和緩慢的抵抗性活動中,例如倒立或舉重杠鈴訓練,關節(jié)兩側的肌肉的人體固定在預期位置上的作用不小。在一些快速運動中,例如跑或投擲鍛煉,靠近關節(jié)的肌肉縮短而對側的肌肉卻拉長,以完成動作。兩側仍緊張,但在拉長的一側,其緊張程度卻減輕許多。
拉長肌過度緊張就象剎車器一樣,減慢了運動的速度,削弱了運動的力量。這些有反作用力的緊張增加了肌肉活動消耗的能量,過早引起疲勞。接受一項對工作量、速度、重複性或持續(xù)性強度有不同要求的新任務時,就必須完成一種全新形式的“神經生理調整”。因此,在新活動中感覺到的疲勞不僅僅是因為使用了不同的肌肉,也源於協(xié)調不當引起的制動。
一個出色鬥士的顯著特征:即使已拼盡全力,動作仍輕松自如。
新手的特征是緊張、無用動作過多和過度用力。有些罕見的“天才運動家”,似乎生來便具備從事任何體育活動的能力,無論熟練與否,都輕松自如。輕松反映了他們在反作用最小的緊張狀態(tài)中活動的能力,在某些運動員身上更為明顯,事實上,人人都可擁有輕松的心態(tài)。
那些行動笨拙的鬥士,那些仿佛永遠找不準距離的鬥士,總是一會兒就被打敗了。他們永遠都無法猜透對手的想法,但對手卻一眼就能看穿他們的企圖,在他們做好進攻準備之前就已經暴露了自己的想法,從而提醒了對手,他們主要是缺乏協(xié)調性。協(xié)調性能優(yōu)越的鬥士做任何動作都流暢而優(yōu)雅。他似乎是在輕松的滑進又滑出,一點兒都不費力。他善於把握時機,他的動作如此富有節(jié)奏感;他還打算創(chuàng)造一種加入自己優(yōu)勢的節(jié)奏,他完全能夠控制自己的肌肉。他似乎總能猜透對手的意圖,他總是占據(jù)主動地位,而且總能逼迫對手作出他所希望的反應。首先,他的行動是有目的的,而不是僅僅帶有某種模糊的願望,因為他對自己滿懷信心。
肌肉沒有力量進行自我保護,他們的行動方式以及我們行為的有效程度,完全取決於神經系統(tǒng)如何引導它們。因此,一個完成不好的動作就是神經系統(tǒng)錯誤刺激肌肉的結果,或是發(fā)送信號過早、過遲,或是發(fā)送順序錯誤,或是強度分配不當。
一個完成較好的動作就可表明神經系統(tǒng)已訓練到一定程度可以準確的向特定肌肉發(fā)信號,使肌肉在最適當?shù)哪且豢淌湛s。同時,關閉發(fā)給反抗肌的信號,讓那些肌肉放松。協(xié)調完好的肌肉沖動只隨要求的準確度激蕩,並可在不再需要他們的時候適時停止。
因此,協(xié)調性是訓練神經系統(tǒng)的問題,而不是訓練肌肉的問題。從肌肉根本不能協(xié)調用力到協(xié)調性能高度完美,是改進神經系統(tǒng)聯(lián)系的過程。心理學家和生物學家都說神經系統(tǒng)的上億成分互相之間並無直接關系,而是由神經細胞纖維同靠近它的細胞相纏繞,從而使沖動按某種感應過程從一個細胞傳到另一個細胞。沖動從一個神經細胞傳到另一個神經細胞的點叫做“接觸”。突觸理論解釋了為什麼一個看到球沒有任何反應的嬰兒後來會成為有名的主力球員。
技巧(協(xié)調)訓練純粹是通過練習(準確練習)使神經系統(tǒng)恰當聯(lián)結的事。每次行動表現(xiàn)都加強了涉及到的聯(lián)結,使得下一次表現(xiàn)更容易、更確定、更從容不迫。只有通過實踐我們才能學到自己想要的技巧,高效率的運動精力和動作,確保動作最為簡潔。
想當冠軍必須要有從容的心理狀態(tài),在最為枯燥艱苦的訓練中也能感受到樂趣而不斷進步。一個人對刺激反應越從容,他從中獲得的滿足感就越大,反之,越是“忙亂”,他就越為被迫行動而煩惱。
重點:有疲勞感之後就不要再練習已相當熟悉的動作,因為就算再練習,你的動作也是粗糙的,記住,錯誤動作會妨礙運動員的進步。因此,當你感覺新奇時就練習細致的技巧,當你感覺疲勞時,就轉向增強耐力的粗糙動作的練習。
精 確 性
動作的精確性是指它的準確度,通常是指發(fā)力時的準確程度。
精確性通過受到控制的身體動作來獲得。這些動作應該是用最少的力氣完成,而且仍可獲得預期的效果。無論是初學者,還是久富經驗的鬥士都必須經過相當數(shù)量的練習與訓練才能獲得精確性。
想擁有技藝最好先利用速度來學習精確性和準確度,之後再用更多的力量和速度來嘗試技術動作。
鏡子對精確性的訓練有所幫助,它可以幫你檢查自己的姿勢、手的姿勢和技術動作。
力 量
確切的講,只要身體有足夠的力量,能夠在行動中操持平衡,才能學會打擊或投擲技藝。
為使沖力同機械作用恰當結合,神經系統(tǒng)應把沖動傳遞給有用的肌肉,使足夠數(shù)量的纖維在真正合適的時候活動起來,而傳給抵抗組織的沖動卻減少以逼退抵抗。
遇到不熟悉的情況時,運動員總過分調動肌肉,使出過多的力氣,這是由於反射神經肌協(xié)調系統(tǒng)“無知”。
力大無窮的運動員不一定長得人高馬大,但他們一定能快速發(fā)力,力氣相當於力量乘以速度,如果運動員能夠更快行動,即使肌肉的可收縮拉力保持不變,他的力量也增大。因此,身材矮小的人如果轉動迅猛,也可能同那些身材高大卻轉動緩慢的人打擊得一樣兇狠。
利用重量訓練強健肌肉的運動員,一定要同時在速度和柔韌方面下大力氣,力大無比,同時又速度奇跡快、柔韌良好、耐力持久,具備這樣素質的運動員在許多體育項目中都能成為佼佼者。不具備這些,一個強壯的人無非就是一頭徒然地追趕著鬥牛士空有蠻力的公牛,或是一輛追趕兔子的速度奇慢的卡車。
耐 力
超出正常的生理承受力,並使人精疲力竭的艱苦而長期的鍛煉可以增強人的耐力,也會使人感到一定程度的呼吸困難及肌肉痛苦。
最好的耐力訓練是比賽。當然,跑步和與假想對手進行拳擊練習是必要的耐力鍛煉方式,但你應該采用不規(guī)則的節(jié)奏、不規(guī)則的調整心理神經來進行這些鍛煉。
多數(shù)初學乍練的運動員都不情願進行艱苦的鍛煉。他們應該在完成大的運動量之後充分休息,目的只是為了增加休息之後再開始的運動量。由分散在溫和的活動期間的短而快的活動組成的長時間活動似乎是最佳耐力鍛煉方法。
超耐力運動的四個前提;1。全速度跑同輕松慢跑相結合的鍛煉方式可以提高耐力。
2。耐力訓練有其特定的速度。
3。極限耐力訓練應該是比一般訓練時間更長、強度更大。
4,進度也應偶做調整,利用不同運動,在某種程度上還可以利用不同的肌肉纖維。
耐力訓練的強度應該循序漸進的增加。對於需要相當程度耐力的運動來說,六個星期未免太短,真是只是一個開始而已,想要攀上成功的顛峰需要付出經年的努力。
如果不註意保持,耐力的流失相當迅速。
平 衡
平衡性是影響鬥士姿勢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不能時刻保持平衡,就絕對不能有力出擊。只有身體各部位聯(lián)合得當才有可能獲得平衡。足、腿、驅幹和頭對保持姿勢平衡都很關鍵,它們是傳遞身體力量的運輸工具。使雙腳之間的關系保持適當,使雙腳同身體之間的關系保持適當,對身體各部位正確聯(lián)合有所幫助。
站姿過寬不利於聯(lián)合,破壞了平衡,但卻以速度和效率為代價換取了聚集力量。站姿過矮也不利於平衡。速度起作用了,卻失去了力量和平衡。
適當姿勢中的適當平衡秘訣在於雙足之間距離適中,身體重量或是均衡落在兩條腿上或是稍微多的落在主攻腿上,主攻腿相當直,膝蓋松弛自如。身體的主攻側從主攻足跟部到主攻肩部形成一條直線。這一姿勢可以使人擁有松弛感、速度、平衡和自如的動作,可能變得力大無比。
一般體育競技中,準備姿勢包括半蹲式、重心下降偏前。前膝稍向前彎,隨之重心也稍稍前依。通常的準備中,即使是膝部彎曲之後,主攻足跟通常也是稍稍觸及地面。足跟同地面稍有接觸有助保持平衡,緩和緊張感。
兩腳之間應留有可自然邁步的空間,這樣,雙腳就能支撐住身體,而不是僅僅立在一個點上。
避免雙腳交叉,就不會被推得失去平衡也不會因步法糟糕而被打倒。
姿勢習慣:1。重心下降。
2。底步側寬。
3。重量落在腳上。
4。即使奔跑,膝也很少拉直。
5。細小而迅速的動作中的重心是運動員在方向會突然、頻繁變動的比賽中的特定習慣。
這些習慣是動作中的準備姿勢以及靜止姿勢的特色。每個動作之前及過後,鬥士都表現(xiàn)出這些靜止並逐漸發(fā)展的機動習慣,為下一動作做準備。出色的鬥士在有突然活動的必要時,很少會因膝蓋過平或其它完全拉平的關節(jié)角而失敗。
平衡即對重心的控制再加上對身體傾斜與不穩(wěn)平衡的控制與應用,因此,重心移開,推進動作。平衡也許意為能夠把重心降至基座之下,追隨它,不要讓它跑掉。
同彈跳或交叉步相對照,碎步和滑行能夠保持重心的移動。當有必要快速活動時,出色的鬥士會用足夠小的步子,這樣其重心很少會失去控制。
預備姿勢中身體傾斜是為了平衡伸出的手臂或腿。
應在運動之中而不是靜止中尋求良好的平衡。
鬥士的重心不時隨自己的行動或對手的動作發(fā)生變化。
打而未中或題而未中意味著暫時失去平衡,因此通常是反擊者占優(yōu)勢,但采取小的階段性彎膝姿勢的進攻者也會相當安全。常和對手練習失去平衡後、特別是當他站立時的反擊。
應一直保持平衡,以便再次出腿或出拳。但不要投入太多。
組合進攻、撤退或反擊時,體會一下雙腳之間以及雙腳同身體之間是怎樣一種關系。註意不同類型的打擊和踢擊時它們是怎樣的姿勢。
在平衡的姿勢中感覺一下自己。如果必要的話,你應該能按平時走路的步子完成所有移動。感受一下平衡姿勢與不平衡姿勢間的區(qū)別。前移、後退和側移。協(xié)調打擊與踢擊;保持你得到速度和力量,更重要的是,得到一個可以保持或迅速恢複的平衡姿勢。
最好的增強平衡感的練習毫無疑問不是普通的隨意蹦蹦跳跳,而是真正的鍛煉。首先,單腿蹦,在身前抓住一只腳;另一只腳單腿蹦。然後,雙腿輪流隨繩的每次輪回跳躍,盡可能加快速度。連跳三分鐘,休息一分鐘,再跳三分鐘,按不同方式跳三個回合下來是一項好計劃的開端。
身體感覺
身體感覺揭示了身體與精神之間和諧的相互影響,二直是不可分的。
身體方面:1 進攻之前、之中、之後,考慮平衡。2 進攻之前、之中、之後,考慮嚴密防守。3 限制對手的回旋範圍。
精神方面:1 有擊中目標的願望。2 用對突變、防守或反擊的警惕與意識來支持自己。3 要自始至終保持警覺,密切觀察對手的一舉一動。4 學習把有傷害性的松弛、速度、緊密、輕松)傳遞給活動靶子。
防守中的身體感覺:學習對手的傳遞方法——發(fā)送信號方法。
1 了解對手第二、第三個動作的時間---觀察他的招式,解決簡易進攻容易失敗的問題。
2 觀察無助時候的對手。
3 利用一般傾向,用“無效工具”達到目的。
4 保持自身平衡,破壞對手平衡。
5 向手移動時能夠顯出實力,利用一切可能性(側步、曲線行走),保持平衡,完成打擊和踢擊。
6 適當時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攻,利用以下三點:A 正確保持自我一致;B 正確保持距離 C 把握適當時機。
好的招式
好的招式是達到行動目的的最有效方式,減少那些誤動作和多余消耗到最小。耗費最少的體力取得同樣的效果,減少那些使人疲勞又毫無作用的多余動作和肌肉收縮,這樣可以保持體力。
神經與肌肉的技能訓練:第一步是獲得松弛感。
第二步是加強練習,直到松弛感招之即來。
第三步是在緊張的情景之中自動產生松弛感。
能夠感覺到收縮和放松,知道肌肉在做什麼,這種能力叫做“動覺”。與意識地把身體及其各部位擺成特定姿勢,並且去感受這種姿勢帶來的感覺。平衡感或不平衡感,幽雅或是笨拙,經常可以用來指導身體的移動。
一個人的動覺應敏感到這樣的程度;不能以最小的力量付出取得最完美的結果,身體就會感覺不舒服。
放松是一種身體狀態(tài),但它卻是由精神狀態(tài)控制的。通過有意識的去努力控制思想和行為模式可以放松。需要用感覺、練習和意識來訓練,使思想形成新的思索習慣,使身體養(yǎng)成新的行為習慣。
放松是指肌肉的緊張程度,運動的規(guī)則是使活動肌肉的緊張程度不超過必要的量,盡量減少對抗肌的緊張感,同時還能保持必要的抑制或控制。肌肉通常是處於輕微緊張狀態(tài)之中,這是正常的。但是一旦肌肉過度緊張,我們的速度和技術就受到了抑制。此類情況下的主要困難在於對抗肌過分緊張。活動肌不緊張,消耗的能量就少。緊張的對抗肌會消耗能量,引起僵硬感並抑制運動。在協(xié)調、幽雅而有效的動作中,反抗肌肉必須松弛,並能穩(wěn)固、輕易的拉長。
運動中能否松弛關鍵在於大腦是否能沈著冷靜,能否控制感情。一個放松的大師總是建設性的使用腦力和體力,對解決問題無益時就轉換它,有用時就自由運用。
這並是說他不嚴肅或者思考、行動緩慢,也不是說他粗心或麻木,所要的放松是肌肉放松,不是意識或註意力放松。
由健全肌體積蓄的能量可以用到長時間抵抗中,或者更為有力的技能表現(xiàn)中。
有經驗的鬥士把招式看做能量保存方式。而出色的鬥士也蓄積能量,因為他的特別技能能使他的每個動作都更有效——他基本上不做無用的動作,而且他狀態(tài)良好的身體在每個動作中都少用能量。
應用一直訓練好的招式,學習輕松而流暢地移動。每天的訓練計劃從與假想對手做拳擊練習開始,放松肌肉。首先,集中練習適當?shù)恼惺剑会幔τ柧殹?br>掌握恰當?shù)幕A及進一步的應用是成為偉大鬥士的要訣。
多數(shù)情況下,每次調動的同樣戰(zhàn)術必須在身體的相反一側練習,以增強適當平衡的效率,但改進招式的主要思想在於遵守基本的機械原則。
動作的簡潔性
完成任何動作都與其最佳方式。
現(xiàn)將一些改進運動的重要原則列舉如下:
1 克服抵抗時應該用沖量。
2 如果沖量必須被肌肉力量制服,沖量就應減至最低量。
3 連續(xù)曲線動作比方向可能突然、猛烈必變的直線動作用力小。
4 主動肌沒有抵抗時,動作就可以自由而流暢,比受限制、受控制的動作更快、更容易、更準確。
5 使節(jié)奏輕松自然的安排有助於動作流暢、自動發(fā)生。
6 活動中應去除動作的猶豫或暫時、經常的小停頓。
改變風格以適應不同環(huán)境的需要無可厚非
南京中央國術館
南京中央國術館成立於1928年6月,發(fā)起人張之江(1882-1966)任館長、李景林任副館長。該館工作範圍包括開展武術研究、教學、編輯出版武術刊物,進行全國武術管理。館內設理事會為權利機構。初期設少林門、武當門負責業(yè)務工作。旋棄兩門,改設教務處、編審處、總務處。該館教學強調泛學博通,要求學生練打兼能。提倡武術競技化,設摔(摔跤)、打(散打)、劈(劈劍)、刺(刺槍)為主課。
1928年10月,中央國術館在南京公共體育場舉辦第一次全國國術考試(簡稱“國術國考”)。國考分預試和正試。預試為套路表演,依評分取得正試資格。正試的內容包括徒手對抗的“拳腳門”(散打)和“摔角門”,持械對抗的“刀劍門”(短兵)和“棍槍門”(長兵)。正試比賽不按體重分級,三打二勝,沒有時間限制,沒有統(tǒng)一的護具規(guī)定和要求。經三輪角逐,取中最優(yōu)等15名:朱國福、王雲鵬、張長玉、馬裕甫、張英振、竇來庚、楊法武、楊士文、顧汝章、王成章、朱國禎、張維通、朱國祿、馬丕智、胡炯。
1933年10月20日至30日,中央國術館在南京公共體育場國術場舉行第二次全國國術考試,來自該館和21個省、市的438人參加了考試。這次考試項目中正試增加了“搏擊”(拳擊)。 這次國術國考共取甲等43名。其中拳術對試(散打)13名,長兵3名,短兵6名,摔角3名,搏擊(拳擊)重、中、輕3級共9名。參加女子組正試9名選手,皆取為甲等,以鼓勵女性習武。
十八般武藝雜談
“十八般武藝”之說,初見於宋代戲文《張協(xié)狀元》,泛指各種武藝,並非固指武藝的十八種內容。後世有關其內容的說法有多種。
其一,明代戚晉叔輯《元曲選?逞風流王煥百花亭》:“若論著十八般武藝,弓弩槍牌、戈矛劍戟、鞭鏈撾錘。”
其二,元明間施耐庵著《水滸全傳?第二回》:“那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鞭簡劍鏈撾、斧鐃並戈戟、牌棒與槍扒。”
其三,明萬歷間謝肇浙《五雜俎》:“十八般: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鐃、十戟、十一鞭、十二鐧、十三撾、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頭、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清代褚人獲《堅瓠集》、陸鳳藻《小知錄?卷八》,兩書中所記十八般武藝,內容與《五雜俎》相同。後世還出現(xiàn)了“九長九短”、“六短十二長”,以及“大十八般”、“小十八般”等武藝內容說。綜合歷代“十八般武藝”的內容,刪去重複,共包括下述種目。
屬拋射兵械的有:弓、弩、箭矢、銃。
屬長兵器的有戈、矛、槍、棍、,殳、杵、桿、杖、棒、斧、鐃、戟(長桿)大刀、把頭、扒、撾、鏟。
屬短兵器的有:劍、(短柄)刀、鞭、鐧、鉤、鐮、錘、拐、環(huán)。
屬軟兵器的有:鏈、流星、綿繩套繩。
屬徒手的武藝。統(tǒng)稱為“白打”。
歷代“十八般武藝”說所指的這些種目。反映了中國古代武藝的概貌。但並末包括武藝的全部種目。例如,拋射兵械中還有飛刀、袖箭等等;長兵器中還有抓子棒、三尖兩刃刀等抓棒合體或由刀、錘等器加長柄桿而改制成的兵械;短兵器中不有橛、鞭桿,以及匕首、鴛鴦鐃、陰陽銳、狀元筆、鐵尺等等短小兵械;
軟兵器中還有繩鏢、三節(jié)棍、飛撾等等。
南拳北腿,東槍西棍。
這條諺語是對流派眾多的中國武術的最好概括,同時,它鮮明地指出了武術流派的地域色彩。
中國武術源遠流長。據(jù)甲骨文和古文獻記載,在商周期武術就已經存在。到了春秋戰(zhàn)國,某些武術種類便已相當成熟。《莊子.刻意》關於導引的記述:“吹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同書《記劍》載:“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fā),先之以至。”這都是可靠的證明。那時的兵書也多有專章講述武術。《漢書.藝文誌》著錄兵家“技巧”類16家207篇,圖3卷,主要是講武術的,即“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立攻守之勝。”中國武術便是在這樣一個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繁衍起來的,以至現(xiàn)在形成一個擁有眾多拳種流派的昌盛局面。
武術流派歷來帶有明顯的地域色彩,“拳興於齊”、“劍起吳越”之說便 表明了這一點。延續(xù)至今,才廣泛流傳著“南拳北腿,東槍西棍”的武諺。
從狹義來看,南拳北腿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地區(qū)流行的武術手法多,樁步穩(wěn),拳勢激烈,並常以發(fā)聲吐氣協(xié)助動作發(fā)勁,需要場地較小,素有“拳打臥牛之地”的說法。流行於黃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qū)的武術,長於腿法,架式大,節(jié)奏快,多竄奔跳躍。北派拳術需要場地較大,在“拳打四方”的說法。南北武術各有側重,特點鮮明。
東槍西棍的說法與回族武術有關。生活在西北的回話人民擅長棍術,稱阿里棍。在西北長期流傳著單頭母子棍、雙頭條子棍等棍術。現(xiàn)在仍流傳著天齊棍、陰把棍、瘋魔棍等優(yōu)秀棍法。而早期誕生的優(yōu)秀槍法則多流行於東部地區(qū)。象宋時楊妙貞創(chuàng)八母梨花槍法,號稱二十年天下無敵手。楊妙貞與其夫李全常年活動在山東一帶,楊家槍也便在這一帶流傳。明代時,山東、河南各地仍有教師教授楊家槍法。宋時福建還流傳張、朱二家槍法。於是,“東槍西棍”之說便癥先在西北回族人民中流傳開了。
由於武器長期以來在格鬥中廣泛使用,因此流傳較快、較廣,以至地域色彩漸漸不那麼濃厚了。僅以明代看,東方有石家槍、楊家槍、羅家槍、西方則有沙家竿子、馬家短槍、峨嵋槍。東方有東海邊城棍、俞氏棍、少林棍,西方則有天齊棍、條子棍。“東槍西棍”之說似乎不那麼準確了,然而它反映了武術發(fā)展的一個側面。
從廣義看,這條武諺是在說明任何一個拳種在形成之初都有自己的流行地區(qū),諸如魯西的查拳、膠東的螳螂,滄州的八極、迷蹤、六合,饒陽、蠡縣的戳腳、翻子。湖南、廣東、福建流行的南拳則又是一種風格。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武術流派地域性的體現(xiàn),溯本求源,與“拳興於齊”、“劍起吳越”不無關系。現(xiàn)在武術流派已沖出地域的局限,南方人早已多習北腿,北方人也湧現(xiàn)出不少南拳新秀。而太極、八卦、形意這些影響大的拳種早已風靡全國,習練者隨處可見。
“南拳北腿”也曾作為綽號流行一時,那是指武術名家顧汝章、賴成已二人而言。30年代,顧汝章應聘廣東國術館,以北方拳術獨樹一幟,曾與一白俄賭賽,一掌擊碎一匹白馬的頭。顧汝章技藝精湛,為人誠懇,深受武林敬仰。賴成已久居羊城,為南拳大家,聲名顯赫。二人交往甚厚,享譽武林,人們遂送雅號“南拳北腿”。
心意陰陽勁
心意六合拳在發(fā)力勁道上其理深奧,融道學、陰陽學、生理學、力學為一體。盤拳練藝,剛柔相濟,發(fā)招技擊,內外合一。心為技藝之體,技藝為心之用。心欲動周身俱動,意欲發(fā)視誰誰驚。其勁力的產生和擊發(fā)之道,概略為蓄之中節(jié)、固之根節(jié)、達之梢節(jié)。集蹲、涮、搖、擰、插、踩、撲、裹、束、決“十勁”之中。此“十勁”,可分為陰、陽之兩類。
蹲、涮、搖、插之五勁為陰。故形蓄之以內,以練氣養(yǎng)精、調理三體中節(jié)為主,使得統(tǒng)領三體中節(jié)之勁道,順之以梢節(jié)而發(fā)。蹲勁,如虎坐坡,熊蹲物致於死;涮勁,如輪之左右旋轉,陰複陽來;搖勁,如晃死物欲振之一醒;擰勁,如扭固體而轉向,變陰為陽;插勁,如抽出之刀劍,速歸還鞘。
踩、撲、裹、束、決之五勁為陽。故形自應現(xiàn)之以外,以明三節(jié)、齊四梢、整身形、統(tǒng)六合之勁發(fā)至於落。如譜雲:踩勁,如踩劇毒之物至足下;撲勁,如餓虎之撲食;裹勁,如裹物而不露;束勁,如上下束而為一;決勁,如壩破之水決;踩要決、撲要決、裹要決、束要決、決要決。一決無不決,非決而不靈。故歌曰:“‘三節(jié)’明後,‘五勁’相佐。踩、撲、裹、束,惟決勿錯。”
綜上所述:心意六合拳蓋周身之勁道,應起於根節(jié),主於中節(jié)、行於梢節(jié)、發(fā)於脊背。故屈面後直,束而後展,插而後拔,柔而後剛為勁道之奧妙。蹲、涮、搖、擰、插,踩、撲裹、束、決“十勁”,陽轉接,內外合一,方可謂勁道之善全。
歌決:三節(jié)明後,十勁聚合。
決字靈否,九勁扶佐。
十大真形說
十大真形者:雞、龍、虎、蛇、燕、鷂、馬、猴、鷹、熊。
馬氏心意六合拳,是依據(jù)上述十種動物之形態(tài)、特點和攻防技能,像其形、取其意而立法為拳的。形像為身之形,而拳技為意之用。心意門人通稱之謂“十大真形”。
雞形
心意門拳法中有很多效仿雞形演變而成的技藝。如:雞形步、雞步掂腿等技藝,就是取雞有轉側之精、獨立這能、爭鬥之勇而演變?yōu)榧妓嚨摹Mㄟ^效仿雞形的多種身法、步法、爭鬥之法,達到提高習拳練藝人的周身靈活性和整體協(xié)調性的目的。
歌曰:將在謀而不在勇,
敗中取勝稱英雄;
兩雞相鬥細心瞧,
方知變化有靈通。
龍形
龍是傳說中的一種神物,升天入海、變化莫測。心意門拳技中的龍形裹橫、龍形滾橫等技藝,就是效仿龍有束骨之法、升降之形、遊空之肥、探爪捉拿之精而演變?yōu)槿嫉摹9试诒P拳練藝時,心意門人特別強調束而後展、插而後拔、曲而後直、柔而後剛,使身形靈活矯捷、翻轉擰插、縱落起伏、輕靈不滯。
歌曰:一波未定一波生,
好似神龍水面行;
忽而騰空高處躍,
聲濤雄犯令人驚
虎形
心意門拳法技藝中的雙把、虎撲把、虎抱頭等技藝,都是效仿虎形。像猛虎有鎮(zhèn)山之威、撲食之勇、拳勢威嚴、姿態(tài)勇猛。
歌曰:撼山河砘鎮(zhèn)重山,
只有提防我者先;
猛虎施威撲食勇,
形神合一妙其間。
蛇形
心意門中的蛇拔草、迎面貼臂等技藝,是取蛇有拔草之能、遊身之巧之意,效仿蛇之盤旋曲伸、乘隙進取、伸縮往來、曲中求直、節(jié)節(jié)貫通。
歌曰:來去順利自有章,
拔草能行逞剛強;
蛇形把式盡得妙,
進身敵翻其神慌。
燕形
心意門中的燕形技藝很多,其用意及運行規(guī)律均為勢 起上翻,由下向上撩擊。專攻敵之陰部、胸部、腹部及下腭。拳把上起,意欲恨地無環(huán)“。形似燕取水,向而落,沾水而起,輕捷靈巧。
歌曰:拳藝一精百倍功,
功成雲路自然通;
伏身試看燕取水,
恨地無環(huán)占上風。
鷂形
鷂有入林之巧,翻轉擰插之能。鷂以其展翅束身,翻轉擰插入林之勢與別的鳥類所不同。心意門中像其形、取其藝的拳技動作用力多在兩手臂。動作必須神形協(xié)調配合、整體性強,對肩部、腰部、胯部以及眼法的協(xié)調性要求很高。
歌曰:歷來飛禽高空翔,
兩翼儼然像鳳凰;
忽望鷂子入林勢,
武將方知此勢強。
馬形
馬有奔騰之功,過蹄之能,沖鋒破陣之勢。練馬形之藝須後腿向後猛蹬,前步前進,後腿再極力向前推進。兩腿站立牢固,上下整劃一。
馬氏心意門中有“三誤(無)不打人“之說,即“誤(無)腿不打人,誤(無)中節(jié)不打人,誤(無)觀方不打人。”其意是指:錯誤的腿步之法或根本就沒有腿步之法,錯誤的中節(jié)或根本就沒有中節(jié),錯誤觀察對手的方法或根本就不知道觀察對手的方法。此“三誤(無)”居其一者,拳藝就會失去應有的技擊功效。故而心意門人在盤拳練藝時,對起、隨、追步法之學極為重視。大都遵循如下運動模式:“前腿起則後腿隨,前腿不到後腿追。兩腿雖說有前後,不如兩腿並一腿。”
歌曰:人學烈馬疾蹄跑,
爭功需得膽氣豪;
英雄四海揚威武,
定知此勢得名高。
猴形
猴有縮身之法、縱山之靈、偷取之巧、攀登之能。心意門拳技中的猴豎臀、猴形倒打把等技藝,都是象形取意,拳把一開,動作快而有力。縱跳伸縮、完整連貫,身平步穩(wěn)。
歌曰:不是飛仙體自輕,
居然無影令人驚;
化為周身無定式,
盡是縱山一片靈。
熊形
熊有豎頸之力、防禦之能。鷹、熊兩藝為心意門拳技之本,越此兩勢則拳藝失真。盤拳練藝要求兩眼平視。俗語:鷹形望地不見地,熊形望天不見天。
歌曰:熊形出洞顯本形,
為了防禦掌置胸;
得失只爭此一點,
陰陰陽陽無定形。
鷹形
鷹有捉拿之精、觀察審勢之巧。心意門中的一頭碎碑、鷹捉把等拳技,就神形兼?zhèn)洹⑼暾匦Х铝塌椫伞H岩婚_,手起上翻如抽,撕拽而下如鉤。拽拉而下意欲“恨天無把”,如同鷹之捉物。
歌曰:鷹熊鬥智妙無言,
陰陽合勢霎時間;
最是久秋鷹得誌,
撲捉狡兔勢精軒。
俞大猷 《劍經》
《劍經》(上)
俞大猷
一總訣歌
中直八剛十二柔 上剃下滾分左右
打殺高低左右接 手動足進參互就
總訣歌
剛在他力前 柔乘他力後
彼忙我靜待 知拍任君鬥
一總訣歌
陰陽要轉 兩手要直
前腳要曲 後腳要直
一打一揭 遍身著力
步步前進 天下無敵
一習鈀簡,步十進,足如環(huán)無端,進一足,中平當大壓,又進一足壓死,又進一 足小壓,又進一足壓死,又進一足高大當,又進一足大壓死,又進一足高小當 ,又進一足小壓死,又進一足高大當,又進一足大壓死。
一鈀習步法
中平起,大斜壓,他大飛天,我轉角趕上壓,他再大飛高,我小高直當即小壓 下,他小飛高,我小高直當,即小壓下,他再小飛高,我大高直,即當大壓下 過小,你抽直殺來,我再大壓過小,他入我大上角,我用身力轉角趕上,略收 低,他再入我大上角,我轉角對手直殺去,跳回一步,他打來,我伏回,即趕 上,大起一掃下,再跳回,中攔止,大壓小壓,已粘他捍,即大進上,[金斬] 死他。
習武五要素
一、要重視基本功訓練
根深則葉茂,基固則樓高。基本功紮實與否,直接影響到技術水平的提高。
武術的基本功,是人們人事武術運動所表現(xiàn)出來的基本活動能力,是力量、速度、柔韌、耐力靈敏等身體素質的綜合反映。對於這種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通常稱之為基本功訓練或基礎訓練。構成基礎訓練的內容包括肩、臂、腰、腿等部位的練習,以及武術項目特有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型、身法、跳躍、平衡、跌撲滾翻等練習。
紮實的基本功須通過長期訓練才能獲得,並要求在練習過程中做到“認真、嚴格、一貫”。認真,就是要註意力集中,思想不分散;嚴格,就是要嚴格按照動作的規(guī)格、要求,一絲不茍地進行練習;一貫,就是要保持訓練的延續(xù)性,不能時練時停。紮實的基本功,是技術進一步提高的基礎。
二、要搞清動作的規(guī)格和要求
沒有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沒有動作的規(guī)格,就不可能練習好武術。
初學者,首先要註意姿勢正確、動作協(xié)調,按動作規(guī)格和要求練習,不可急於求成。如果還未掌握動作規(guī)格、要求和要領就追求快速,盲目用力,一旦形成錯誤動作,以後想糾正就很困難了,拳諺稱之為“學拳容易改拳難”。比如,學一個向前的平沖拳動作,應先弄清頭正、身直、沈肩、豎項等身體各部位的要求和動作,路線,並掌握轉腰順肩,以腰轉動帶動兩拳運動,在放松的基礎上反複練習,等動作熟練後,再加速用力,動作就正確。反之,如果一開始就想快,則往往容易造成動作僵硬,勁力不順等毛病。由於動作不協(xié)調,身體該放松的肌肉不能放松,緊張的不緊張,盡管主觀上想快,而事實上卻快不起來。
抓住了動作規(guī)格要領,等於抓住了習武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以10分為滿分套路比賽中,其中動作規(guī)格的分值占6分。足見動作規(guī)格的重要性。
三、要弄清動作的攻防含義。
在掌握動作規(guī)格的基礎上,需要弄清動作的攻防含義。因為攻防是武術運動的主要特征,如不懂得攻、防,也就失去了武術的特殊性。武術中每一招一式都是攻防為基本內容,並圍繞攻防而展開無窮變化的。
根據(jù)武術的攻防特性,我們在初學時就應該註意了解和掌握每一動作的用法。如“左摟手弓步右沖拳”,學習時必須了解從摟手、握拳到最後出拳整個過程的攻防用法,即當對方從左側向我沖拳擊來時,我則以左手摟抓其臂並向回帶,同時沖右拳擊打對方的胸腹部位。再如劍術中的“左右腕花”,乍看起來似乎沒有用法,其實不然,這個動作的含義是對方持械向我中下部擊來,我用劍向下、向左或向右撥打對方的器械,並順勢向上、向前劈擊對方。
了解了動作的攻防含義,可使學習者比較容易地體會動作的要點,使每一動作都有了針對性和目的。如果不了解動作含義,盡管演練者的速度快,亮相美,卻只能學其形而無其神,沒有武術的味道。只有了解每一動作的用法,才能做到動之有理,運之有法,神形兼?zhèn)洹3鯇W者不可忽視。
四、要準確把握風格特點
我們在學習各種拳術和器械的過程中,要準確地把握不同項目的風格特點,才不致使所學的東西“串了味兒”。
比如長拳,要知道在風格特點上,它是一種姿勢舒展、動作靈活、快速有力、節(jié)奏明顯,並有竄蹦跳躍、閃展騰挪、起伏轉折和跌撲滾翻等動作的拳術。而太極拳的風格特點與長拳截然不同,獨特 地表現(xiàn)出柔和、緩慢、沈著、輕靈、且動作圓活,處處帶有弧形,運動起來前後貫串,綿綿不斷,恰似行雲流淌。不難看出長拳和太極拳在風格特點上的顯著差異。在器械方面,由於結構不同,運用方法和演練風格也不同。比如刀術,表現(xiàn)其器械結構特點是勇猛、快速、氣勢驃悍,有“刀如猛虎”之稱。而劍術,由於劍的兩刃結構所限,技法上則不能采用類似纏頭裹腦這樣的動作,演練起來的風格特點,突出瀟灑飄逸、輕快矯捷、富於韻律感,有“劍似飛鳳”的美稱。再說槍吧,其風格特點有“槍如遊龍”的形象比喻。棍,有“棍似瘋魔”之說。
總之,無論學習什麼拳種或器械,都要分清它們的風格特點,並準確掌握,經過反複長期練習,最後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特點。
五、要持之以恒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鐵杵磨針,非一日之功。對於此理,人人皆曉,惟說來容易做起難。學者若能夏越三伏,冬闖三九,常年不輟,何愁解決不了的問題,闖不過的難關!貴在其誌,貴在持之以恒。
引用網址:http://www.jamesdambrosio.com/TrackBack.php?sn=6749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