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創作內容

10 GP

「中國用語」突顯部份臺灣人的文化不自信

作者:οπτασ?α│2024-07-30 14:05:46│巴幣:1,044│人氣:297
影片討論到關於中國用語的一些看法
大意是說:今天北韓封堵南韓流行文化,就代表北韓在文化發展上已經輸給南韓
如果臺灣也做一樣的事,也代表臺灣目前在文化上是輸給中國


我畫圖時常放著YT聽,對「中國用語」算是略有涉略
像「哎真香」


在過去對應的是「我本想這麼大聲斥責他,但錢實在是太多了」(出自日本動漫刃牙)在中國又演變成「本斥但大」,玩的都是一種前後顛倒的反差感


至於這個「好!很有精神!」的梗出自日本昭和時代電影「啊!海軍」,因為中國配音比原日文配音更有張力,在B站成為玩梗素材,類似的有「精神小夥/伙」「打雞血」。語境類似臺灣的「熱血」(出自機器人大戰),「很燃」 (應該是從萌え->燃え演化而來的)
不過跟臺灣用在「熱血番」「劇情燃到暴」不同,中國的「很有精神」假借日本軍國主義昭和男兒,嘲諷當下中國愛國粉紅興奮劑打過頭的脫序行為


中國已從文化輸入走向輸出
不談中國至今仍強勢的硬實力部份,從niconico全盛期,到B站與YT的崛起,可以發現中國一開始也是被文化輸入的一方(比如「比利海靈頓」「壓力馬斯內」等鬼畜,以及舖天蓋地的動漫梗),到本土文化成長(比如中國本土的「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閃電五連鞭」),到現在將B站煉成的那套向外海輸出。比如「冷淡熊」就是一例。抖音短影音只是錦上添花地強化了此一優勢

中國用語如同B站梗難以切分
現在新聞常報導的「中國用語」有一部份是外省人從大陸帶來,但隨時間被人淡忘,而中國一直在用的。另一種是中國本土自己創造的新詞(比如「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是49年後共黨教育下的特有用語,臺灣沒什麼人講,而且共黨教育源於蘇聯源於德國人馬克思,更不是中國本土文化)

而最常起爭議的是輸入後再輸出的,比如冷淡熊引用「七龍珠」「海賊」「火影」「三國」「西遊」,揉和了日式動漫梗和中國時勢新聞,引用了日本東映三國志跟三國無雙,也引用了中國自己畫的三國志動畫,真人拍攝的三國影集等等,等於中國日本元素全混在一起了,怎麼區分

最近臺灣熱門的「曹氏宗親會」就是從冷淡熊起頭的曹賊人妻風潮,算是中國梗文化向海外輸出的經典案例,但是圖片是日本東映版的曹賊。


不負責任則是採用橫山光輝三國志搭配臺灣時勢,其它頻道也講過很多過去在臺灣播過的美國影集,也是勾起回憶跟玩梗的一把好手


臺灣對中國的逆向輸出
比如「杰哥不要」「眼睛業障重」「用愛發電」也是B站玩梗常客,個人觀察最流行的還是「杰哥不要」

非中文圈無法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強勢輸出
雖然中國常雇用,或是有志願替對岸講好中國故事的洋五毛,但表現程度遠不如李子柒(已經bye了),甚至連冷淡熊或馬保國在華文圈的影響力都做不到。但如果是中文使用者,可以很直接感受到「中華大地無奇不有」所提供的情緒價值。除非臺灣放棄中文學臺羅,或像新馬進一步英文化,否則很難避免

隨時代淘汰的中國用語
現在逐漸消風「牛逼」「扎心了 老鐵 」「衝動是魔鬼」「親」,類似2000年時火星文滿天飛,家長教師擔心的國文程度倒退問題,現在過去20年,顯然沒有他們當初說得那麼嚴重(觀察網紅文案就能大致瞭解現在這一代的語文程度,坦白說花錢請來的文案絕不是隨便寫寫就能拿稿費的),所以同樣道理我並不認為中國用語有某些人說的嚴重

臺灣過往經驗無法應付網路時代變化
談到臺灣文化不外乎沉湎於鄧麗君或是流星花園,周杰倫時代等等。在我來看臺灣之所以興起是因為中共改開前的瞎折騰,給了港澳臺主導全球華語市場的機會,這個窗口期隨著中國崛起後就難再複製了

從綜藝轉向網紅的臺灣文化
在臺灣藝人紛紛西進後,臺灣一段時間進入了文化空窗期,隨著YT興起開啟了網紅產業鏈,以前的明星八卦也逐漸變成網紅八卦。網紅的多角化經營好處就是蹭熱度,比去唱歌演戲更快「搏出位」,壞處就是過氣時消風迅速

韓流,李安,黃明志
韓國偶像團體崛起很清楚明白,韓語只有8000萬人使用,要突圍只能打國際盃。反過來說,如果臺灣堅持華語為主的文藝工作,就必然面對中國市場的抉則(即便中國消費力衰退,但只要有2-3億人也夠了,換跑道賺美金歐元並不容易)

一般常說的臺灣之光李安,其實,我一直不認為李安代表臺灣,是現在的臺灣去蹭他。甚至我認為李安拍的電影,其實臺灣人自己並不太看(意境太高完全GET不到),要走這個路線的門檻十分高

黃明志雖然使用華語創作,但演繹風格與兩岸三地的華人迵異,個人特色明顯。成功模式值得借鑑。

中國用語,中式笑梗,與統戰話語體系間的鴻溝巨大
比起B站梗跟中國用語,其實意識形態的偷渡才是最大危機,這點如果沒有仔細認真觀察確實難防範。


大家不會擔心什麼兩百斤,或是江南皮革廠之類的文化輸出,但如果左一句盎薩陰謀右一句打倒小日本,那就很危險了

平臺看世界是不是過於偏頗
我自己這套nico看世界,B站看世界,YT看世界的方法確實不嚴謹,是因為自己創作需要會去看能逗觀眾笑的梗是什麼。像日式諧音梗,日本藝人梗,是給日語圈以外的讀者樹立一道很高的護城河,如果不是長期沉浸日語的人就看不懂,算是一種文化壁壘,會增加讀者閱讀的負擔
【閒聊】東堂新招梗的出處

比如說,前陣子流行的「超派鐵拳」也是一種專屬於臺灣聽得懂,但中國人不懂的流行梗。有些梗可能撐不到1年就消風了,連文化壁壘都談不上。漫畫跟網紅不一樣,人家天天拍片,你畫完連風潮的車尾燈都沒追上。
我自己對梗有一套換算尺標,像臺灣的「杰哥不要」只要中國B站當鬼畜素材不斷引用,梗的壽命就會相當長。就像論文引用次數,只要一直被引用,那權威性跟擴散度就歷久不衰。像「兩百斤」「梁家河」在他下臺前也不會消風。但不要硬用打亂節奏(我承認很多時候我是為玩而玩= =)

做比說更重要
我自己想過很多連自己都覺得可笑的暴論,就不獻醜了。很多事還輪不到我來指點江山,先做好自己的創作再說
引用網址:http://www.jamesdambrosio.com/TrackBack.php?sn=59767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時勢|新聞|中國用語|文化|創作|niconico|B站|youtube|統戰

留言共 4 篇留言

提姆奧瑟
b站meme我最喜歡梁非凡
中語問題這個也沒辦法,很多年前還沒學過質量這個字的時候
自己寫小說卻用了這個字,也是中語的用法
很奇怪,也許是一種使用文字的自然軌則

07-30 14:15

οπτασ?α
品質跟質量很多人計較沒錯,但我只對自己不對別人07-30 14:22
提姆奧瑟
是啊,個人只要是真的本身有趣的meme就喜歡
不會去分哪國。中美日等地都有優秀的迷因

07-30 14:35

οπτασ?α
樂趣才是重點07-30 19:56
LCN
都是用同樣體系的中文 再來計較中文裡面的詞不要用一樣的也是好笑

07-30 14:45

οπτασ?α
官方考試有規定,但民間交流應該自由07-30 19:57
阿帕貓
有時候臺灣的同音髒話被誤用跟取代,我還是會小難過


07-30 15:43

οπτασ?α
確實07-30 19:55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10喜歡★optasia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繼卡申銀礦後,又一個花1... 後一篇:奧運 全一話(舊稿翻修)...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