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頓王國是希臘西北部王國,原為古代希臘人部落,由於地處偏僻、而且馬其頓施行專制君主制而非其他希臘部落常見的城邦制,因此被其他城邦制的希臘人另眼看待、視其為異類。
在西元前359年腓力二世即位初期,馬其頓處於內憂外患,伊利里亞人因擊敗前任國王而聲勢壯大,培奧尼亞人和色雷斯人趁王國混亂時入侵並洗劫了王國東部,雅典趁前任國王去世後扶植了馬其頓王位宣稱者。腓力二世通過外交手段獲得些許喘息空間累積實力和軍事改革,創新出馬其頓方陣,並用此擊敗伊利里亞和培奧尼亞,之後與摩羅西亞聯姻、和色雷斯同盟、清除雅典在北方的影響力,變成了希臘北部的主導力量。之後透過參與一系列希臘戰爭削弱各希臘同盟實力,多次分別擊敗了底比斯和雅典部隊,後續就連兩大陣營聯軍也無法阻止馬其頓攻勢,最終希臘只剩斯巴達和克里特島不在馬其頓王國底下,基本實現了對希臘的征服。
腓力二世征服希臘後著手準備計畫進攻波斯,但剛準備開戰隨即遭到暗殺死亡,整個希臘各城邦隨之爆發叛亂,繼任的亞歷山大迅速鎮壓希臘和色雷斯的叛軍,夷平底比斯殺雞儆猴,平定了希臘亂事,亞歷山大把目標轉移到東方的波斯帝國,自己親自率領馬其頓聯軍踏上征途。波斯各地總督也迅速召集兵力對抗馬其頓,亞歷山大在小亞細亞、黎凡特、埃及、亞述、巴比倫多次擊敗波斯軍隊,經過數年最終毀滅了波斯帝國,後來繼續向東進攻中亞和印度。經過多年的長途遠征精力疲憊,軍隊不願意繼續向東進軍,使帝國版圖東征止於印度。
馬其頓軍隊經過腓力二世改革後,已經有別於傳統希臘軍隊,除了超長的長矛方陣外,也大量增加騎兵比例,為多兵種聯合作戰。
步兵夥友
步兵夥友原是馬其頓王國的國王衛隊,後來在亞歷山大大帝時演變成馬其頓方陣步兵,是馬其頓軍隊的主幹。主要武器是薩里沙長矛,這是一種相當長的長矛,遠比希臘重裝步兵的長矛還長很多。長矛必須兩手握持,不能使用傳統大圓盾,因此馬其頓方陣步兵的盾牌使用較小的輕盾,輕盾持在步兵左手前臂上,盾牌還用一條帶子懸掛在脖子上,使左手可以騰出來持槍。戰術上偏向防禦單位,雖然作戰時不利揮舞,但方陣組成如刺蝟般的矛牆能使敵人不敢靠近,有效釘住敵人、限制行動。
持盾衛隊
持盾衛隊是亞歷山大大帝時期的多功能精銳步兵部隊,在陣型中位於方陣步兵的右側,負責保護方陣脆弱的側面。持盾衛隊的裝備是傳統的希臘重裝步兵裝備,攜帶長矛和aspis圓盾,也會配有標槍,根據作戰需要也可以不穿盔甲快速移動,持盾衛隊和輕裝步兵先行奔襲,讓步兵夥友在後慢慢跟上。
夥友騎兵 色薩利騎兵
夥友騎兵是馬其頓軍隊中的國王精銳騎兵,在腓力二世的擴充改良下,成為馬其頓軍最重要的突擊主力,也被認為是第一個能夠發起有效衝鋒的騎兵。夥友騎兵和色薩利騎兵都手持著緒斯同騎槍,但是他們沒有攜帶盾牌,身穿希臘胸甲,原本的馬其頓騎兵戴著色雷斯頭盔,但亞歷山大更喜歡維奧蒂亞頭盔,因為它具有良好視野和不會阻擋聽力。
夥友騎兵成員主要是國王的夥友,他們大多數是馬其頓貴族。在戰場上夥友騎兵部屬在右翼,他們負責突破敵軍左翼,與方陣步兵前後夾擊,形同錘砧,將夾在中間的敵軍粉碎。
色薩利地區擁有希臘最良好的馬,因此擁有希臘最優秀的騎兵,在戰場上色薩利騎兵部屬在左翼,他們負責阻擊敵軍右翼進攻,防止被騎兵繞背攻擊。
前哨騎兵
在馬其頓軍隊中,前哨騎兵攜帶標槍進行偵查和前哨等工作,但他們也會使用薩里沙騎槍,比緒斯同騎槍更長一些,雖然與方陣步兵的薩里沙長矛同名,但兩者是不同武器。在作戰時會部屬在重騎兵側翼,與重騎兵一同對敵軍衝鋒,因此得到「薩里沙騎兵」的稱號。
原本打算希臘化時代一起寫,但內容太長就分到下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