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到這篇有趣的:
颱風來了,我的主管笑盈盈地朝我走來,交待我:寫一篇泡麵50吃吧!這樣的題目看起來多屌!於是,颱風前夕我忙著上超市,不是跟婆婆媽媽爭奪一把10元的青菜、一袋30元的紅蘿蔔,而是研究泡麵50吃。
我愛吃麵,泡麵我也愛,特別是維力炸醬麵這款一吃30多年都不變的老口味,家裡老擺著幾袋五包裝的家庭號,雖然明明知道味精的用量極大,吃完後一定得猛灌兩罐健怡,可是三五天就想吃一包,好似上了癮,颱風正好給了頓頓吃泡麵的正當藉口。
平常在家吃泡麵非常講究火候,請出在SOGO百貨所購買,市價超過4500元的Spring泡麵專用鍋(之所以成為泡麵專用,是因為:一、一人份的水量剛剛好;二、手術鋼材質,聚熱很快,水滾一瞬間;三、雙耳設計,端上桌就著吃,不佔地方),將泡麵用大火煮到八分熟,適時撒上一把農會生產的乾燥高麗菜(每包98元,松青超市有售,遇水發漲,甘甜爽脆),起鍋即食,泡麵在嘴裡還會跳舞。
論吃泡麵,香港人最厲害,茶餐廳裡的公仔麵,街邊上的車仔麵,指的都是泡麵,而且專攻早餐與下午茶,吃法很多,可配一根熱狗或一片火腿,可加上一坨榨菜肉絲,或在麵中打個混蛋,如今香港最流行的泡麵吃法是炒來吃。「麵泡到七分熟,太爛了可不好吃,瀝乾水份,加些自己喜愛的材料炒一炒,別忘了加點兒美極提提味,可別用泡麵裡現成的調味粉……。」一位香港師傅曾如此告訴我。
記起去年曾到香港一家新開張的茶餐廳採訪,記者出身的女老闆對食材非常講究,一碗泡麵,拉出一堆學問,她堅持使用日本生產的出前一丁泡麵,「妳試試就知道,日本的就是與香港本地的不同。」
泡麵怎麼變出50吃?尤其是假設停電停水,僅有瓦斯可用的狀況下,腦袋一轉,簡單啦,泡麵煮到半生熟,瀝乾水份,淋上一丁點兒醬油與麻油、大量的烏醋與辣油,便成為泡麵版的傻瓜乾麵(如果能再煮碗魚丸湯,就更加完美了)。記得我小時候曾在廚房裡胡搞瞎搞,烏醋加醬油加番茄醬,也是很棒的拌麵醬。
然後呢?還有沒有更新的口味?闖進調味料區,找到火鍋專用的胡麻醋汁與和風醋汁,沒錯,只要味蕾的頻道對了,吃一口泡麵便有吃小火鍋的聯想。
當然自家冰箱裡現成的沙茶醬、辣豆瓣醬、豆腐乳、客家金桔醬等,甚至是味全花瓜的甘甜醬汁、三島香鬆、鮭魚鬆、肉鬆等等,都可以是泡麵的乾拌良方。
什麼,吃法太隨便?那就來幾碗乾拌泡麵的豪華版,鎖定超市裡現成方便醬,例如:義大利番茄肉醬、青醬、明太子醬,乃至於咖哩雞、紅燒牛、麻婆豆腐等真空包裝,加熱配麵剛剛好。
啊,想喝湯,也罷,外面風大雨狂的,誰不想喝鮮湯暖暖身,就算不冷,也要來點兒颱風假的氣氛,最直接的作法是衝進7-eleven,買關東煮又打包湯,回家做碗熱呼呼的黑輪泡麵,若嫌不夠濃郁,改加豆漿或牛奶,還是一坨韓國泡菜,立刻趕上時下最流行的健康風潮。
其實泡麵50吃不必那麼麻煩,一頭鑽進臺北的微風廣場、SOGO百貨、City Super等超市,價位逾百元的泡麵比比皆是,泡麵再也不是廉價貨,貨架上的泡麵大多是你不認識的品牌與口味,囊括:日、韓、港、新、泰、越等國界,有鹹有辣、有乾有濕、有叉燒還帶餛飩,吃一碗泡麵的代價跟上日本拉麵店沒啥兩樣。颱風天,反正買什麼菜都貴,不妨用高價泡麵安撫無情的風雨夜。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