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發心得了,自搬家以來已經快要三個月,天氣變化和生活上的心態已經趨於穩定,這個帳號總算有心思開始幹正事,不然我還以為這裡的本體要變成遊記分享了。(但這篇其實也能算廣義遊記?)
首先是看完的部分⊙▽⊙
《日本和食考》
總的來說,這本的內容是在介紹日本料理的來龍去脈和祖宗十八代。看到裡面一篇篇的小故事,會常常出現「哇,我喜歡吃的那個竟然是這樣來的嗎!」的驚喜感。
《捌零潮臺北》
這本是在茉莉二手書店臺大店看完的(結果我那天買的是底下會提的另一本www),對一九八零年代,臺灣即將走向自由開放,真正開始有所謂都會生活這個時期的流行文化有興趣的人值得一看XD
《茶道》(另一版本翻譯為茶之書)
薄薄一本,訊息量卻很大的狠角色。對日本茶道和茶文化稍微有興趣的話,看了會連連點頭,覺得作者所言甚是,之後應該(強調)會認真寫一篇心得。
作者來頭也不小,就是東京美術學校(今東京藝術大學)第一任校長。就先分享我覺得書中最精華,從東美創校時期到21世紀的現在都發人深省的一句話:「但願我們能喜愛古人多些,模仿他們少些」。
《千利休 無言的前衛》
這個可能也會寫心得,看完這本最大的收穫,應該是對前衛藝術到底是什麼有了非常清晰的認知。除了對藝術史有興趣可以看看這本以外,喜歡上面那本和茶道文化的也可以參考,畢竟提到茶道就一定避不開茶聖利休他老人家嘛(?)。
這本提到了千利休和織田信長微妙而複雜的關係,有崇拜和認同,有猜忌和嫉妒,有信賴也有利用。裡面有一個有趣的概念,是探討藝術與政治在不同關係下的相互影響,套用到現在的臺灣也十分受用。
至於到底有什麼影響嗎……簡單的說,刻意追求「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只會讓藝術和政治之間的糾纏更加令人窒息,因為兩者其實互為彼此的一部分,在尊重這個事實的前提下,反而才能達成相敬如賓的平衡狀態。
《巷弄裡的臺灣味》
你那邊還來得及半夜不要看
比較印象深刻的段落是,作者說他覺得最能代表臺灣的飲料應該是木瓜牛奶,那是溫帶鮮乳與熱帶水果完美結合的產物。
接下來是最近買的二手書,都是在茉莉臺大店和同樣在公館一帶的古今書店購入。在這邊買完書還可以順便去附近的漢堡王邊吃邊看,二樓有邊緣人吧臺座,有陽光時景觀也不錯(?)
《菜穗子》應該算是《風起》原著小說的原型,茉莉購入,臺大店有靠窗的椅子可以坐,也適合耍廢。
古今書店購入,是一些我想收藏而且一臉不可能再版的東西。
真想讓對岸那些搞不清楚自己看的是硬派寫實番不是戀愛番,熱愛寫魔改式鑽石王牌二創,然後把澤村寫得像聖鬥士星矢和七龍珠的那種人(比如說什麼投手歸來之類的),看看棒球小說到底要怎麼寫www
沒有錯,就是日月潭飯店一哥那個涵碧樓,在講它變成一哥的過程和原因。說來慚愧,這傢伙實際上是今天去吃一直想去的冰店,發現旁邊有二手書店就進去看看,意外挖到的寶。
這個純粹是好奇,加上和最近吵翻天的時事有關,不佔空間又便宜就順便一起帶了。
說到那個時事啊,我就想到前陣子聽報品時,對方的業務提到很硬的文學書在某個通路賣得特別好,有可能是因為歷史淵源,導致該通路所在地自帶一群會去那邊買書的人。
我個人的看法是這樣啦,會不會現在的產值才是正常的呢?就像日本有過泡沫經濟,臺灣也曾經因為現在的傳產們帶來錢淹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