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修行會讓人變敏感嗎?

文月 | 2023-01-04 10:15:06 | 巴幣 0 | 人氣 242

以下為同一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自從修行之後,逐漸變得「敏感」了;不僅是體質變敏感,比如有干擾會感受的到,甚至腦識中會出現畫面。然而更重要的是,在每日和人打交道時更敏感了,比如有時說話不得當、或處理事情的方式得罪了人,基本上都可以敏感的感覺到。就像能聽到對方心裡的感受一樣,這除了方便自我反省,也可以及時想辦法糾正,及時做彌補。
另外,對事情發展的預測也更準確了,這種敏感對工作和生活的幫助都很大。非常感恩修行後,自己逐漸的轉變;尤其是找到了人生的目標,讓每日的生活都變得有意義。太感恩能有緣接觸牟尼精舍了,感恩有佛菩薩、阿伯、精舍師兄姐們提供這麼好的修行平臺。
分享二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精神要有寄託,要樂觀面對每一天,人就是要有自信,人家才會相信。」
某日週一清晨在等火車去上班,聽到身旁三人的對話。一位年紀約五十歲的大叔,問一位十幾歲的女孩:「上個週末過得好嗎?」女孩說:「很無聊!」接著女孩又問旁邊一位十幾歲的男生:「你呢?」他說:「什麼都沒做!」
我當下聽了心裡很感歎,回想自己在遇到精舍之前,也跟他們一樣,不知浪費了多少寶貴的時間。自從跟隨精舍的修行腳步後,勤消業障,努力提升自己,生活過得相當的充實,永遠都是被追著走,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以浪費。週一至週日,全年無休,還能精神飽滿的面對每一天,不得不說,佛法的力量真的太偉大了!
分享完畢
修行的確會讓人變得「敏感」,最先開始的敏感,是身體的敏銳度會變強,比如被干擾或身上有黑氣時,能更明顯的感覺到異樣,進而起到保護作用,提醒自己要及早預防或處理。再來的敏感,是對自己的身口意會處處小心,若自己發出不善的意念、說出不當的話語、做出不妥的行為,能更敏銳的當下感受到。比起修行前的「不知不覺」,修行後,敏感度提升後的「先知先覺」,能讓自己少犯許多錯誤,或者提前避免掉許多意外。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唸經唸到失神,沒有專注,是心沒有在經上。口誦心要轉,否則不是你轉佛經,而是被經轉。唸佛三昧是唸佛唸到心識清明、一心不亂,唸經亦如是,要唸到與佛菩薩相應,須將經文意思內化,就像將食物吞下去後,要好好消化,吸收營養,才能有所成長。」
正值歲末年終,當您正盤算著家裡如何除舊佈新時,也要盤點這一年的修行,自己的壞毛病改了多少?自己傲慢張揚的個性柔軟了多少?自己凡事推拖拉的習氣去除了多少……?如果您的回答是「還好」、「沒有感覺」,那表示您這一年唸的經沒有完全消化吸收,因為道理懂了便會去做,沒有去做便是道理沒懂,或是道理只懂了一半。
要測試自己的修行有沒有進步的方法,便是日常生活和人的相處對話。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曾說過一段話:「我站在一樓,有人罵我,我聽到了很生氣。我站在十樓,有人罵我,我聽不太清楚,我以為他在跟我打招呼。我站在100樓,有人罵我,我根本聽不到,也看不見。一個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他沒有高度;高度不夠,看到的都是問題。格局太小,糾結的都是雞毛蒜皮。放大你的格局,你的人生將會不可思議。」若修行若干年後,依然還有聽不順耳的話、依然還有看不順眼的人,請代入上述智者的話,看看自己目前站在哪一樓!高度不夠,看到的都是問題;格局太小,糾結的都是雞毛蒜皮;放大心胸,以前認為的問題將不再是問題。
修行說來是「減法」,將自己的陋習一一減除,將貪心、自私、抱怨、瞋恨……等種種的不善心一一減除。《六祖壇經》云:「見性是功,平等是德。」佛法的修養並非依靠外來的感應加持,而是有「自知」的能力,能更細緻的做到向內反躬自省,滌除陋習。人生的意義,不是刻意向外追求功名利祿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而是向內看見自己擁有的,把它散播、分享出去。
阿伯說:「干擾有時是一種歷練與經驗,請正面看待它。有時是逆增上緣,是來成就你;雖然有時令你手足無措、思緒大亂,但雨過天青,你又重生一次,生命的韌度又加強一些。」回首來時路,我們每個人都走了好遠的一段路,每一步足跡都在不知不覺中化作成長的養分,刻劃成我們對人生深層的體悟。走過的路不會浪費,而是充滿對生命的感激。歲末年終,願每個人回顧這一年,都能大聲的說:「這一年,收穫好多!」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