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8月27日,《艦これ》2022年夏活前段作戰【遠征艦隊、西へ!】已在昨天維護後實裝,在下同樣發布手上的翻譯資料。
話不多說,總之希望各位能喜歡在下與老師的女兒『北安普頓、蘭利』她們!
上次:
【翻譯】美利堅巡洋艦史話:北安普頓(CA-26)※ ※ ※ ※
輕空母『蘭利(CVL-27)』徽章
※大篷車(The Covered Wagon)是她的艦徽,也是綽號;【We Endure】意思是『我們會堅持到底』,整體語境應為:【We'll win for sure we will endure.(我們終將獲勝,只要堅持下去)】
出處:
Langley II (CVL-27)翻譯:幽影
1834年8月,塞繆爾?皮爾龐特?蘭利(Samuel Pierpont Langley)出生於麻薩諸塞州、羅斯伯里(Roxbury),他是美國的天文學家、物理學家與 重於空氣航空器(heavier-than-air craft)發展的先驅者。
1865年,他在 哈佛大學天文臺(Harvard College Observatory)擔任助教,隔年到 美國海軍學院(Naval Academy)擔任數學助教。1887年,時為 阿利根尼天文臺(Allegheny Observatory)臺長的他,設計了輻射熱測量計(bolometer)等其他科學儀器。
1881年,他成功組織1次前往加州、惠特尼峰(Mount Whitney)的探險。蘭利教授獲得牛津、劍橋、普林斯頓、耶魯等大學學位。1906年2月27日,他在南卡羅萊納州、艾肯(Aiken)逝世。
蘭利獎章(Langley Medal for Aerodromics)
譯註:『Per Orbem』是拉丁語,意為『世界』通常用於天主教聖歌
Te per orbem terrárum sancta confitétur Ecclésia:
(普世教會也向禰歌唱)
Patrem imméns? majestátis;
(禰是大父、無限尊威)1908年,史密松研究所為紀念蘭利教授,設立此獎章,頒給在航空領域有所貢獻者,第1枚蘭利獎章得主,便是著名的『飛行者』萊特兄弟!
補充一則小故事,萊特兄弟造飛機時,蘭利教授也在做一樣的事,只是蘭利教授建造的有人駕駛飛機,在他的有生之年並未試飛成功。直到他死後,美國飛行界大佬『格倫?哈蒙德?柯蒂斯(Glenn Hammond Curtiss)』將蘭利教授當年的飛機打撈修復後,裝上更強力的引擎,該機才成功飛上天!
由於這件事,美國飛機的建造主流,從萊特兄弟開發的『小馬力輕量機』,逐漸變成柯蒂斯提倡的『大馬力重型機』!但日本海軍的艦上戰鬥機,仍以『小馬力輕量機』為建造主流。
天空的武士?坂井三郎座機
零戰就是『小馬力輕量機』的傑作機,而『大馬力重型機』的傑作機正是……
F6F地獄貓,防護裝甲重達96公斤、最大起飛重量近7噸……格魯門公司以加大引擎功率的手段,強行將這玩意造成戰機而不是戰車,坊間戲稱:鋁坦克;大力出奇蹟,板磚飛上天
《艦これ》裝備『雷電(らいでん)』,2016年5月3日實裝
雖然一般都認為『零戰』後繼機為『烈風』,但其實『雷電』也是『零戰』後繼機,只是開發方向不同罷了。零戰家族往『大馬力重型機』方向發展的異類就是『雷電』,這裡可以參考先前的【翻譯】332空、雷電與臺灣少年工
【翻譯】332空、雷電與臺灣少年工※ ※ ※ ※
第二代
蘭利(USS Langley,CVL-27),最初為輕巡洋艦『法戈(CL-85)』,後於1942年4月11日,紐澤西州、肯頓的紐約造船廠(New York Shipbuilding Corp.)將其建造為空母『王冠點(USS Crown Point,CV-27)』
1942年11月13日,她更名為『蘭利』,以紀念同名的上一艘『蘭利(CV-1)』。1943年5月22日下水,由羅斯福總統特別助理之妻『哈里?霍普金斯夫人(Mrs. Harry L. Hopkins)』贊助。1943年7月15日,本艦重新分類為『CVL-27』;並於1943年8月31日就役,昔為初代『蘭利(CV-1)』麾下飛行隊『The RED RIPPERS(紅色死神)』指揮官的『高奇?迪隆(Gotch Dillon)』上校,受命為新生『蘭利(CVL-27)』艦長。在加勒比海域完成試航後,『蘭利』於1943年12月6日,從費城開往珍珠港,並在那裡參加訓練行動。
全名:華萊士?邁倫?迪隆(Wallace Myron "Gotch" Dillon)
譯註:這是1933年,他在初代『蘭利(CV-1)』當飛行隊長時的照片,座機上還能看到『紅色死神』的徽章
※ ※ ※ ※
全名:馬克?安德魯?米契爾(Marc Andrew "Pete" Mitscher,1887年1月26日~1947年2月3日)
1944年1月19日,『蘭利』與『派提?米契爾』率領的第58特遣艦隊同行,進攻馬紹爾群島。1月29日~2月6日,她的航空隊突襲沃傑(Wotje)、塔羅亞島(Taroa,位於馬洛埃拉普環礁),支援盟軍登陸瓜加林環礁(Kwajalein Atoll,或譯:夸賈林環礁)之行動。2月10~28日,進攻埃尼威托克環礁時,她同樣樣加以支援,此後開往 新赫布里底群島(New Hebrides Islands)、埃斯皮里圖桑托島(Espiritu Santo,以下簡稱:桑托島)短暫修整。
3月30日~4月1日,『蘭利』襲擊設於帛琉(Palau)、雅浦島(Yap)與沃萊艾環礁(Woleai)、加羅林群島(Caroline Islands)的日軍陣地。25日,她開往紐幾內亞,參加進攻霍蘭迪亞(Hollandia)之行動。僅僅4天後,孜孜不倦的本艦就對日軍重要據點,特魯克泊地展開為期2天的航空打擊,讓這座被稱做『Sons of Nippon(日本縮影)』的強大海軍基地,幾乎失去所有機能。突襲期間,她的飛行隊摧毀、擊傷約35架敵機,而自身僅損失1架飛機。
6月7日,『蘭利』離開馬久羅環礁,參加馬里亞納群島戰役。11日,米契爾提督的空母機動部隊,取代陸軍轟炸機隊,展開空襲行動。1300,特遣艦隊針對日軍設於塞班島、天寧島的基地與機場,出動計有1100架次的艦載機展開空襲。
譯註:美軍資料原文『At 1300 the Task Force launched a strike of 208 fighters and eight torpedo?bombers against enemy bases and airfields on Saipan and Tinian.』明顯有誤,在下按日軍資料『ミッチャーは奇襲とするため、いつもと攻撃方法を変更することとし、早朝ではなく午後13時にマリアナの日本軍各飛行基地を延べ1,100機の艦載機で空襲した』修改
6月11日~8月8日,日美雙方爭奪馬里亞納群島的行動,戰得如火如荼。6月15日,盟軍對日本視為國防關鍵之『絕對國防圈(ぜったいこくぼうけん)』的進攻,迫使敵日軍自中途島之役以來,首次與我國展開艦隊決戰!
※馬里亞納海戰,日美雙方陣型如上。拉梅奇爺爺的回憶錄講:她們(日軍艦隊)在廣大的區域裡排出黑色的AA型……就是這麼回事。這裡可以參考先前的【翻譯】美利堅飛行員史話:詹姆斯?D?拉梅奇
詹姆斯?D?拉梅奇(James D. Ramage,1916年7月19日~2012年7月21日),『企業』艦載第10爆擊隊(VB-10)指揮官
拉梅奇當年駕駛的SBD無畏,展示於夏威夷珍珠港,戰艦『亞利桑那(BB-39)』紀念館
【翻譯】美利堅飛行員史話:詹姆斯?D?拉梅奇6月19~20日,為期2天的菲律賓海海戰(Battle of the Philippine Sea,日稱:馬里亞納海戰/マリアナ沖海戦),日軍蒙受被稱作『馬里亞納射火雞大賽』的重大損失,無法再次出動大型艦隊,挑戰我國海軍。小澤治三郎率領空母機動部隊撤退時,僅剩426架飛機、3艘空母(瑞鶴、隼鷹、龍鳳)。對於阻止日軍試圖增兵守住馬里亞納群島的努力,『蘭利』也貢獻她的一份力量。
小威廉?弗雷德里克?海爾賽(William Frederick Halsey, Jr.,1882年10月30日~1959年8月16日)
8月29日,她離開埃尼威托克環礁,並在海爾賽提督的指揮下,與第38特遣隊一同出擊,空襲 貝里琉島(Peleliu)與菲律賓的機場,這是9月15~20日,進攻帛琉的事前行動。
※ ※ ※ ※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簡稱:麥帥)
『People of the Philippines: I have returned』
(菲律賓的各位:我回來了)
費德烈?卡爾?薛曼(Frederick Carl Sherman,1888年5月27日~1957年7月27日)
10月期間,她離開臺灣、澎湖海域,編入米契爾提督的高速空母群。本月下旬,海軍將麥克阿瑟將軍送返菲律賓時,『蘭利』與薛曼提督的任務群,全力保護登陸雷伊泰島的灘頭陣地。為阻止直接刺入國防圈內的致命攻勢,日本不顧一切地出動整個艦隊加以反擊。
1944年10月24日,栗田艦隊行動圖
10月24日,『蘭利』麾下飛行隊協助削弱這支艦隊的第一部,亦是最強的分隊:栗田提督的主力艦隊,因為對方正駛向聖貝納迪諾海峽與我軍的灘頭陣地。次日,接到雷伊泰島北方洋上,出現敵日軍空母的消息,她匆匆隨大部隊加以攔截。
隨後在恩加尼奧角附近爆發的戰鬥中,米契爾的空母群碾碎敵日軍(小澤)艦隊,是役為著名的第二次菲律賓戰役(Second Battle of the Philippines),其海戰部分即『雷伊泰灣海戰』,慘敗而歸的帝國海軍一舉失去4艘空母、2艘戰艦、4艘重型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與5艘驅逐艦。『蘭利』飛行隊協助擊沉空母『瑞鳳、瑞鶴』,後者是參與珍珠港事件的6艘空母當中,最後的一艘。雷伊泰灣海戰的敗北,令日本獲勝的機會銳減至『零』。
11月期間,『蘭利』馳援菲律賓群島各地的登陸行動,並空襲馬尼拉灣海域、日軍的增援船團,以及呂宋島、恩加尼奧角那一帶的機場。12月1日,她撤回到烏利西環礁,接受重新部署。
行將沉沒的『八十島/平海』
※1944年11月25日,『提康德羅加(CV-14)、蘭利』結伴出擊,早上打爆『八十島/平海』連同她護航的船團,下午轟殺『熊野』
關於雷伊泰灣海戰,這裡補充美軍官方文獻《DANFS》收錄的,參加這場海戰的驅逐艦『霍爾(DD-533)』乘員,『約翰?C?W?迪克斯(John C. W. Dix)』的回憶:
『Instead, according to Dix, their battle foes pointed and waved at the men in the water. Other survivors recalled the Japanese laughing, saluting, or taking photos of them. As the destroyers sped away, Hoel's weary crewmen soon got an uncomfortably close view of the world's largest and most powerful battleship and Adm. Kurita's flagship, the formidable Yamato, which Dix described as "a ship so huge it takes your breath away."』
(相反地,根據迪克斯的敘述,日軍向著他與海上的同袍們揮手,並對他們大笑、敬禮或拍照。隨著驅逐艦群疾馳而過,筋疲力盡的『霍爾』乘員們,很快就看到全世界最大、最強的戰艦與栗田提督的旗艦……令人敬畏的『大和』!迪克斯形容她是:一艘巨大到讓你屏息以對的艦船)
譯註:各位可以看到美軍官方文獻《DANFS》,記載『大和』為『the world's largest and most powerful battleship(全世界最大、最強的戰艦)』某些美軍稱戰艦『大和』為『規格外的怪物』絕非浪得虛名
※《艦これ》戰艦『大和』已於今年(2022)6月8日實裝改二型態,擁有超高屬性與特殊攻擊(當然也免不了超高消耗)※ ※ ※ ※
攝於1945年1月18日,暴風雨中的『蘭利』艦橋
1945年1月,『蘭利』大膽突襲中國南海,以支援 林加延灣(Lingayan Gulf)的行動。1944年12月30日~1945年1月25日,她空襲臺灣、印度支那與中國沿海的日軍占領區,這是日本視為腹地的區域,摧毀數量驚人的日本艦船、飛機、補給物資與各種設施。
2月10日~3月18日,『蘭利』加入空襲東京、掃蕩琉球群島之行動,支援盟軍攻佔硫磺島之役。隨後,她突襲日本本土的機場,並於3月23日來到沖繩。直到5月11日,她忙著支援沖繩戰役,並空襲九州,以摧毀日本南部,正在發動絕望且致命襲擊的神風特攻隊基地。
※昭和20(1945)年6月21日,美軍宣布徹底佔領沖繩島。著名的『沖繩特攻(天一號作戰、坊之岬海戰,1945年4月7日)』也是沖繩戰役的一部分。
上圖引用自b775232000(喵哈哈)的小屋,大和沉沒於長崎縣男女群島女島南方176公里,水深345公尺處
沉眠海中的『大和』艦艏
坊之岬海戰的11艘美軍空母(依舷號排列):
艾塞克斯(CV-9,對岸:埃塞克斯)
約克鎮(CV-10,對岸:約克城)
無畏(CV-11)
大黃蜂(CV-12)
碉堡山(CV-17,對岸:邦克山)
漢考克(CV-19)
班寧頓(CV-20,對岸:本寧頓)
貝勒森林(CVL-24,對岸:貝勞伍德)
蘭利(CVL-27)
巴丹(CVL-29)
聖哈辛托(CVL-30)與姊妹合力擊沉USN認證的『全世界最大、最強的戰艦』,粉碎帝國海軍最後的垂死掙扎後,『蘭利』途經烏利西環礁與珍珠港,開往舊金山接受維修與現代化改造,於6月3日抵達。
8月1日,『蘭利』啟程返回前線,並於8月8日抵達珍珠港。而在那裡,她得知戰爭已經結束。之後她完成2次太平洋上的『魔毯』行動(載運太平洋戰場的美軍將士返鄉)後,於10月1日開往費城。11月15日,她從費城出發,前往歐洲戰區載運陸軍部隊返鄉。這個任務她跑了2趟,這是第1趟。
1946年1月6日,她返回費城,並於5月31日被分配到大西洋後備艦隊(Atlantic Reserve Fleet)、費城集團(Philadelphia Group)。
1947年2月11日,『蘭利』退役,後於1951年1月8日,依據 共同防禦援助計劃(Mutual Assistance Program)轉交法國海軍。
『拉法葉(La Fayette,R-96)』
在法國服役時,『蘭利』更名為『拉法葉』,(期間參加第二次以阿戰爭/蘇伊士運河危機)後於1963年3月20日,返回美國並出售給馬里蘭州、巴爾的摩 波士頓金屬公司(Boston Metals Co.)拆解。
『蘭利』因其在二戰中的服役,獲頒海軍功績單位嘉獎(Navy Unit Commendation)與9枚戰鬥之星。
※ ※ ※ ※
我看的模型有兩種,一種有屋頂,一種沒屋頂,你之前給我的戰後的都有屋頂。這個也看得出來,似乎是開放艦橋,底下只有兩個窗子,應該不可能是艦橋。
回覆:
瑞鳳乘員,桂理平爺爺在自費出版的《空母瑞鳳之生涯》講過,瑞鳳有操舵艦橋與戰鬥艦橋,艦長作戰時會戴上鋼盔到戰鬥艦橋觀戰、指揮,有無屋頂那個部分,應該就是戰鬥艦橋
0730,小澤長官發出以栗田長官為首,各指揮官殷切期望之如下電報:
『我等,遭到敵艦上機之接觸 ヘンホ41(暗號),0715』
0740,『瑞鶴』『伊勢』的電探傳來報告:220度,140公里處,探測到飛機大隊。
『瑞鳳』艦內擴音器立即廣播:『對空戰鬥,各就各位』吃過早餐的乘員,趕忙直奔自己的配置。
我與渡邊警備分隊長(海兵70期)一起就戰鬥配置,右舷的戰鬥艦橋,隨後通過右舷傳令之友水兵長、左舷傳令之若杉上等水兵,向全體部下喊話,激勵大家的鬥志:
「如今正是我等發揮平時訓練而來之實力的時刻,全力以赴、拼盡一切、奮戰到底!!」
杉浦艦長為了方便發布『迴避雷擊、爆擊』之號令,出現在我等所在之戰鬥艦橋。此地是個視野絕佳,適於遠望的露天之處。蔚藍的天空下,我下定決心不會放過靠近的敵機。敵空襲到來前,可謂暴風雨前的寧靜時光飛速流逝。我將佩在頭上的7倍率雙筒望遠鏡拿下來,加裝用來遮擋陽光的有色眼鏡。
出處:
【翻譯】矢盡、弓折:小澤艦隊的雷伊泰灣海戰全文在此,有空可以讀讀^_^
『蘭利』艦橋,感謝奧特洛隊長後代提供
※ ※ ※ ※
攝於1944年5月,馬久羅環礁。二代『蘭利』第一次作戰巡航的唯一俘虜,是隻貓。
『Cat Shot』為美軍口語,意為彈射起飛,這裡的『Cat』是『彈射器(catapult)』的意思。美國海軍最早的彈射起飛,就在初代『蘭利』艦上!
(類似貓耳的飾品,出自這段史實)
On 18 October 1922, Commander Whiting got the first “cat shot” from an aircraft carrier, catapulted in a PT seaplane while Langley was at anchor in the York River.
中譯:
1922年10月18日,懷廷中校(Commander Whiting)實施第一次從空母『彈射起飛(Cat Shot)』,用於彈射的是PT水上飛機(PT seaplane),當時『蘭利(CV-1)』投錨於 約克河(York River)。
出處:
H-069-1: "The Covered Wagon”: USS Langley (CV-1)
※這篇作者是考克斯準將喔!PT水上飛機
空母剛起步時,分工尚不明確,因此初代『蘭利』連水上機都帶,之前翻譯給老師那段有講到,美國海軍在初代『蘭利』艦上第一次彈射起飛的飛機,是架帶浮筒的水上機。
所以鳳翔改二的話,是否除了原來的艦載機,連水戰、水偵、水爆都能帶呢?(雖然在《艦これ》裡,這個功能似乎沒啥用)
※《艦これ》目前還沒有可搭載水上機的空母,但有可搭載水上機與艦攻的補給艦『速吸』
※ ※ ※ ※
塗裝:
『蘭利』海洋灰(類似幽谷配色)塗裝時期,戰鬥機隊為VF-32,配備F6F-3
USS Langley in 1943 as completed, measure 14 Ocean Gray.
『蘭利』海軍藍(迪坦斯配色)塗裝時期,戰鬥機隊為VF-23,配備F6F-5
Starboard quarter view of USS Langley (CVL-27) underway, circa 1945, location unknown. The ship is painted in Measure 21 camouflage scheme.
1944 - 1945, all survived: + 1 H-II-1 catapult (2nd).
1944~1945年,所有倖存的獨立級加裝第二座彈射器。老師畫的時候注意,『蘭利』的第二座彈射器比第一座稍短,從『拉法葉』上也能看出來。(獨立級加裝的第二座彈射器,長度似乎不是每艘都一樣?)
從這2張甲板的照片來看,『蘭利』的甲板先漆上27的數字,之後才安裝第二座彈射器
※ ※ ※ ※
之前看你發給我的資料,好像獨立級的彈射器,不是和甲板完全平行的角度耶,有歪一點。
嗯,這張1952年的蒙特雷也是稍微歪一些,且第二座比第一座稍短。
1953年的實際照片也能看出來,因為她的甲板前部的兩邊,本來就不是平行,於是往艦艏收窄的梯形。
這張能清楚看到往內收窄的角度。(蒙特雷前期用M33、D3d迷彩,後期用M22)
※ ※ ※ ※
1945年3月,地獄貓(F6F-5)在『蘭利』甲板上降落失敗的事故照片
1945年3月,準備參加沖繩戰役的『蘭利』後部甲板
===================================
剪報&實體書資料:
寫在前面:
首先,感謝奧特洛隊長等『蘭利』乘員後代不吝分享這批珍貴的資料。
在下的爺爺昔為帝國海軍飛行員,深知戰士們經歷血與火的考驗,戰強敵而勝之,乃武勳艦之所以成為武勳艦之根本,放眼各國海軍皆然。本次有幸覓得這些資料,遂翻譯出來與各位提督分享。蘭利戰友會本來有個網站,後來可能由於老兵凋零還是別的原因,現在已關站……希望在下與老師的努力,能幫到他們些什麼,以上。奧特洛隊長&VF-32
飛行隊綽號:奧特洛的盜匪團(Outlaw's Bandits)
徽章:飛翔的墨西哥強盜
奧特洛少校在交戰中獵殺5架日軍飛機
撰文:埃爾蒙特?威爾(ELMONT WAIRE),美聯社特約撰稿人,派駐於在中太平洋海域作戰的一艘空母,5月12日。(非即時報導)
1具燒焦的日本人屍體,掛在降落傘上……
1名被爆頭的日軍飛行員,失去生命的手仍緊抓著控制桿,讓他的零戰兀自平飛著……
對於搭乘這艘空母的8位地獄貓駕駛員來說,前面的景象,便是他們一舉擊落21架敵機之光榮記錄的最佳見證!
這8位飛行員,以前還沒擊落過零戰,僅其中3位曾見過零戰。
艾迪?C?奧特洛少校(Lt. Comdr. Eddie C. Outlaw),北卡羅萊納州、戈爾茲伯勒(Goldsboro)出身,妻兒住在佛羅里達州、彭薩科拉的東艾弗里(East Avery)大街1216號。
4月29日,特魯克上空有25~30架敵機組成編隊。他在不到6分鐘的時間裡,擊落5架零戰,並且很可能還有第6架。
約翰?A?龐德少尉(Ensign John A. Pond),24歲,出身田納西州、孟菲斯(Memphis);勞埃德?R?麥凱克倫中尉(Lt. (jg) Loyd R. McEachern),24歲,出身紐約州、韋爾斯維爾(Wellsville),各擊落2架。
哈利?卡爾?麥克勞厄蒂中尉(Lt. (jg) Harry Carr McClaugherty),25歲,出身西維吉尼亞州、那洛斯(Narrows);拉爾夫?A?舒爾茨中尉(Lt. (jg) Ralph A. Schultze),23歲,出身德克薩斯州、韋科(Waco),各擊落1架,另有2架可能擊落。
沒任何地獄貓帶著彈孔回來。四分之三的零戰被打爆,燒成火球。麥克勞厄蒂在一個瞬間看到7架敵機起火燃燒,奧特洛看到數名敵日軍飛行員跳傘。
「霍利斯與我逮住最後一個掉隊的傢伙,他正朝著雲層飛去,」麥凱克倫說道:「我們兩個都在開火,但他沒掉下去。舒爾茨也開槍命中,然後希爾斯不想浪費彈藥,於是飛到零戰旁邊看情況,但見那位日軍飛行員的腦袋沒了大部分。他們一直看著那架零戰飛啊飛地,最後掉進海裡。」
※霍利斯?希爾斯上尉(Lt. Hollis Hills),出身加利福尼亞州、南帕薩迪納(South Pasadena)
奧特洛隊長的妻子,瑪麗?愛蓮?耶金(Mary Ellen Yeargin)與年幼的兒子小奧特洛(Edward Cobb Outlaw, Jr.)住在東艾弗里大街1216號。去年,奧特洛因在所羅門群島的行動,獲頒傑出飛行十字勳章(Distinguished Flying Cross)。
※ ※ ※ ※
奧特洛團隊橫掃太平洋的天空
撰文:丹?麥奎爾(DAN McGUIRE)
5月12日(上)(非即時報導)
中太平洋海域的前線基地,某艘空母上……壯志飢餐零戰肉(Hungry for Zero "meat")的我國海軍飛行員,在4月29日凌晨,來自這艘空母的奧特洛與另7名飛行員,對上呼嘯在特魯克上空,合計30~40架敵機編隊,並悍然擊落其中21架……也可能是23架。
這是作戰中最引人注目的航空行動之一,持續5~6分鐘,在此期間,奧特洛本人拿下5架,並且還有1架可能擊落。
最令人驚奇的是,沒有任何一架地獄貓中彈。
奧特洛的僚機,唐納德?E?里維斯中尉(Lt. (JG) Donald E. Reeves),23歲,出身科羅拉多州、普韋布洛(Pueblo),擊落4架日機。
霍利斯?H?希爾斯上尉(Lt. Hollis H. Hills),29歲,出身加利福尼亞州、南帕薩迪納;理查德?H?梅中尉(Lt. (JG) Richard H. May),23歲,出身華盛頓州、西雅圖(Seattle),各擊落3架。
約翰?A?龐德少尉,24歲,出身田納西州、孟菲斯;勞埃德?R?麥凱克倫中尉,24歲,出身紐約州、韋爾斯維爾,各擊落2架。
哈利?卡爾?麥克勞厄蒂中尉,25歲,出身西維吉尼亞州、那洛斯(Narrows);拉爾夫?A?舒爾茨中尉,23歲,出身德克薩斯州、韋科(Waco),有1架可能擊落。希爾斯自己也有有1架可能擊落。他看到那架飛機起火,但無人看到該機落海。
精悍頑強的小個子
奧特洛身材矮壯,像個次中量級拳擊手。家住北卡羅萊納州、戈爾茲伯勒,但妻子耶金(Yeargin)與他們4歲的兒子住在佛羅里達州、彭薩科拉。
1935年,奧特洛從海軍學院畢業,他坐在準備室的安樂椅上,用柔和的南方腔述說他的故事,強調他相信,最高級別的團隊合作,足以克服一切難關。
譯註:原文『Field Day』意為『清潔日』是許多美軍頭痛的一天,因此在口語被引申為『難關』
「我們在拂曉起飛了,」奧特洛開始講道:「我們被指示與其他空母的戰鬥機會合,但若找不到他們,我們的命令就是突入目標,當時我們沒找到……」
(續第9頁,第6欄)
※ ※ ※ ※
特魯克空襲,8名戰鬥機飛行員幹掉21架日機
(從第1頁開始)
「我們擔心自己會趕不上。天候惡劣,我們爬升到1萬英尺,終於看到雲層下的特魯克,但沒有敵機。」
喝啊,零戰群!(Tallyho Zeroes)
譯註:『Tallyho』是獵人發現獵物的吆喝聲
「我們下降到8000英尺高,希爾斯發現零戰並發出呼喝,我們以平飛方式突入。」
「希爾斯隊穿過一次。他與麥凱克倫各擊落1架,然後他們與麥克勞厄蒂、舒爾茨在1萬2千英尺高空採取掩護動作,因為那裡有大概10架零戰。」
「里維斯、梅、龐德與我一起展開第1次突入。10秒內,里維斯、梅與我都展開作戰。我們並不擔心已經飛走的零戰,因為我們知道,希爾斯會好好『關照』他們。每當他們裡面的某一架,試圖幫助其他日機與我們作戰時,希爾斯或他的僚機,就會將那架幹掉。」
奧特洛的隊伍又向倒霉的零戰群至少突入4次,對方升空迎擊實為自尋死路。他的5次確定擊落當中的4次,對方都『燒起來(flamers)』也就是飛機起火,第5架很靠近海面,還來不及起火爆炸就落海了。」
日軍飛行員欠缺經驗
奧特洛說,日軍飛行員似乎欠缺經驗。剩下的少數日軍逃跑了。
「希爾斯緊追其中1架,所有機槍都在噴出火舌,」奧特洛說:「他總算停止射擊並飛到旁邊。看見日軍飛行員死了……他的頭顱幾乎被打沒了。他的座機最終懶洋洋地從天上衝進大海,熊熊燃燒的汽油濺起來,宛如他與其他戰死的日軍飛行員們,共用的一座可怕墓碑。」
希爾斯曾在 加拿大皇家空軍(Royal Canadian Airforce)服役,為英國作戰1年半,加入合眾國海軍前,曾駕駛P-51野馬(P-51 Mustang)擊落1架納粹德國空軍的Fw-190(Focke-Wulf Fw 190)。其兄長肯尼斯(Kenneth)也曾效命於加拿大皇家空軍,現在是英國陸軍航空隊的一員。
奧特洛降落在空母上時,他舉起5根手指。站在艦橋上的艦長高興地點了點頭,心想這8架飛機共擊落5架日機。
然後當其他飛行員降落,並舉起4根、3根、2根與1根手指時,他激動得好幾分鐘說不出話來。某位飛行員聲稱【艦長高興得在艦橋上跳起來】但艦長堅稱自己始終威嚴不改。
※ ※ ※ ※
8名海軍飛行員,其中4名為NATC畢業生
突襲特魯克期間在6分鐘內擊落21架日軍戰鬥機
8名美國海軍飛行員,其中4名畢業於海軍航空培訓中心(Naval Air Training Center),渴望與日本零式戰鬥機一決勝負。他們在4月29日清晨,呼嘯在特魯克上空,在6分鐘的激戰中擊落25~30架敵機邊隊當中的21架……也可能是23架。
合眾國際社(United Press Correspondent)通訊員,派駐於某艘正在中太平洋海域前線的空母上的『丹?麥奎爾』今天發表的簡報,披露這個戰積。
參戰的4名NATC畢業生為:
唐納德?E?里維斯中尉,擊落4架日機。他於1943年2月26日,從NATC畢業。他的隊友,勞埃德?R?麥凱克倫中尉,擊落2架零戰。
理查德?H?梅中尉,擊落3架,1942年7月29日畢業於此。領隊的艾迪?C?奧特洛少校,擊落5架,並有1架可能擊落,1943年3月13日畢業於此。
此外,霍利斯?H?希爾斯上尉、約翰?A?龐德少尉、哈利?卡爾?麥克勞厄蒂中尉也參加行動,他們共擊落6架日機。
奧特洛強調,他相信最高級別的團隊合作,足以克服一切難關,這是作戰中最引人注目的航空行動之一。
「我們發現零戰群並朝他們衝去,」奧特洛說:「希爾斯隊穿過一次。他與麥凱克倫各擊落1架,然後他們與麥克勞厄蒂、舒爾茨在萬2千英尺高空採取掩護動作,因為那裡有大概10架零戰。」
「里維斯、梅、龐德與我一起展開第1次突入。10秒內,里維斯、梅和我都將1架日機打爆成火球。我們並不擔心已經飛走的零戰,因為我們知道,希爾斯會好好『關照』他們。每當他們裡面的某一架,試圖幫助其他日機與我們作戰時,希爾斯或他的僚機,就會將那架幹掉。」
(參見特魯克空襲,第2頁)
※這篇新聞剩下的部分應該跟上一篇相同。當初OCR時,還很納悶為啥這篇只有一半,等實際動手翻譯就知道原因啦(笑)
※ ※ ※ ※
地獄貓飛行隊幹掉21架日機,甚至完全沒中彈!
撰文:埃爾蒙特?威爾。搭乘美國空母,中太平洋海域,5月12日(非即時)
1具燒焦的日本人屍體,掛在降落傘上……
1名被爆頭的日軍飛行員,失去生命的手仍緊抓著控制桿,讓他的零戰兀自平飛著……
對於搭乘這艘空母的8位地獄貓駕駛員來說,天空中的這些景象,便是他們一舉擊落21架敵機之光榮記錄的最佳見證!
這8位飛行員,以前還沒擊落過零戰,僅其中3位曾見過零戰。
艾迪?C?奧特洛少校是這支戰鬥機中隊的隊長,他在不到6分鐘的時間內,5次突入在特魯克上空遭遇的2個長線狀敵機編隊,擊落5架零戰,並有1架可能擊落,因此不到6分鐘就成為王牌,時為4月29日。
奧特洛少校的僚機,唐納德?E?里維斯中尉,綽號:大悟(Dagwood),又擊落4架。
譯註:這個綽號出自美國漫畫人物,二戰美軍的宅系事蹟還不少,例如31節伯克是漫畫迷、杜魯門總統的專機是白頭鷹等等
「當我們飛臨環礁時,我敢保證空中有25~30架零戰!」霍利斯?H?希爾斯上尉這麼說道,他擊落3架,並有1架可能擊落。
希爾斯率領1支由4架地獄貓組成的小隊,1940年6月~1942年11月,他在英國的加拿大皇家空軍服役,直到1942年11月,被調去美國海軍,期間擊落1架納粹的飛機。
奧特洛率領的地獄貓機隊,是這支龐大的空母機動部隊當中,第一個抵達特魯克的,他們看到
【日機每3架排成V形,整體為拉長的縱隊,但每個V形右手邊的零戰迅速爬升】「顯然想把我們夾在上下2層飛機之間。」奧特洛少校這麼說道。然而地獄貓編隊保持完美的陣型與團隊合作,希爾斯隊隨之爬升,攔截任何試圖飛下來的傢伙。
「不過,他們似乎不怎麼想下來幹架。」希爾斯說道。
隊長直率的中隊繼續突入,從側面攻擊敵編隊:「從他們中間轉向並繼續開火,我們至少突入5次……可是坦白說,我不知道究竟突入幾次啦,然而大伙的攻擊行動井井有條,沒有陷入混戰。」
(下接第6頁,第3欄)
地獄貓們幹掉21架敵機
(上接第1頁)
理查德?H?梅中尉,先前在帛琉附近巡邏時,擊落1架日軍轟炸機,這一戰他擊落3架零戰。他的僚機,約翰?A?龐德少尉,擊落2架。
勞埃德?R?麥凱克倫中尉,希爾斯的僚機,也擊落2架。
哈利?卡爾?麥克勞厄蒂中尉、拉爾夫?A?舒爾茨中尉各擊落1架,將全隊擊落數提高到21,並有2架可能擊落。
僅有曾在所羅門群島作戰的【奧特洛、麥克勞厄蒂、梅】以前見過零戰。
沒有任何一架地獄貓中彈。
四分之三的零戰爆炸、起火。
麥克勞厄蒂說,他看到7架敵機同時起火。
奧特洛少校表示,他看到幾頂降落傘。幾分鐘後,天空中只剩下1個傘衣與1架正在逃跑的零戰。他仔細一看,發現那個日本人的衣服被燒掉了,剩具焦屍掛在降落傘的安全帶上晃來晃去。
「希爾斯上尉與我逮住最後一個掉隊的傢伙,他正朝著雲層飛去,」麥凱克倫說道:「我們兩個都在開火,但他沒掉下去。」
舒爾茨也開火並擊中那架零戰。
然後希爾斯表示,除非必要,否則不想浪費彈藥,於是飛到零戰旁邊看情況。
「那位日軍飛行員的腦袋沒了大部分。」他這麼報告。
3位美軍飛行員一直看著,直到該機滑落海中。在激戰中僥倖活下來的少數日機,早已逃之夭夭。
被摧毀的日機與基地
※ ※ ※ ※
1971年2月3日
吉姆?布魯克斯先生(Mr. Jim Brooks)
米拉洛瑪大街3370號(3370 Mirraloma Ave)
加州、安那翰(Anaheim),92803
親愛的吉姆
您隨信附上的舊照片,是2支飛行中隊在特魯克上空擊落40架日軍戰鬥機當中的23架,降落於空母『蘭利』後拍攝的。
由左至右:
※每個名字後用()表示勝績
好立?希爾斯("Holly" Hilis,4),加利福尼亞州、南帕薩迪納
大悟?里維斯("Dagwood" Reeves,4),科羅拉多州、普韋布洛
比爾?麥克勞厄蒂("Bear" McClaugherty,1),西維吉尼亞州、那洛斯
麥克?麥凱克倫("Mac" McEachern,2),紐約州、韋爾斯維爾
高奇?迪隆("Gotch" Dilion),『蘭利(CVL-27)』艦長,阿拉巴馬州、塔拉迪加(Talladera)
拉爾夫?舒爾茨(Ralph Sehulze,1),德克薩斯州、韋科
艾迪?奧特洛("Eddie" Outlaw,6),北卡羅萊納州、戈爾茲伯勒
迪克?梅("Dick" May,3),華盛頓州、西雅圖
約翰?龐德(John Pond,2),田納西州、孟菲斯
高奇?迪隆是美國海軍航空兵早期的『偉人』之一,曾在美國海軍史上第一艘空母『蘭利(CV-1)』艦上指揮VF-1,紅色死神飛行隊(VF-1, The RED RIPPERS)。
譯註:從這封信可以得知,奧特洛隊長的1架可能擊落,經過戰後對照資料,已更新為確定擊落
※ ※ ※ ※
Before the United States entered World War II, he served first as a member of USS Enterprise's Scouting Squadron 6 (VS-6) and then as Chief Flight Officer at Naval Air Station Corpus Christi.
中譯:
美國突入二戰前,奧特洛是『企業(CV-6)』艦上偵察隊(VS-6)的一位飛行員,之後轉調至科珀斯克里斯蒂海軍航空站,擔任首席飛行官。
※『企業』麾下許多飛行員像奧特洛這樣,後來轉任飛行員培訓基地的教官(教導隊),或者其他空母的飛行隊長
出處:
Edward Cobb Outlaw,Wiki奧特洛隊長座機(F6F-3)塗裝
20220605討論:
希爾斯上尉座機(F6F-3)塗裝
霍利斯『好立』希爾斯(Hollis "Holly" Hills),無疑是最有趣的地獄貓飛行員之一。希爾斯的軍人生涯,始於加拿大皇家空軍。1941年6月22日,他成為一名飛行員,也在同一天,希特勒開始進攻蘇聯(代號:巴巴羅薩計劃)。同年8月,他被調往英國,隸屬於皇家空軍第414飛行中隊(No.414 Squadron, RCAF),1942年8月19日,他駕駛P-51野馬Mk.I(P-51 Mustang Mk.I)參加第厄普戰役(Dieppe Raid),他在此時擊落1架德軍Fw-190戰鬥機。
※因此機側可以看到『卐』的擊落符號
美國參戰時,他加入美國海軍,以VF-32成員的身份,投身太平洋戰爭。1944年4月29日,在特魯克上空的激烈戰鬥中,他擊落3架日軍的零戰。日軍飛行員的表現不佳,最終落得馬里亞納射火雞大賽(Great Marianas Turkey Shoot)的下場。
1944年9月21日,馬尼拉附近,他拿下這次大戰期間,第5次也是最後一次擊殺同型機(零戰)的記錄。繼VF-32後,他也到VF-150、VC-97這兩支飛行隊服役。戰爭結束後,他仍繼續服役於美國海軍。
※ ※ ※ ※
20220605討論:
積極進取的混血兒
獨立級輕空母
珍珠港事件後,為了讓美軍擁有更多空母投入作戰,紐約造船廠勉強將已經開工建造的輕巡洋艦,重新設計為輕空母,亦即『CVL』。
『普林斯頓(CVL-23)』的飛行甲板官,詹姆斯?迪瓦恩(James Devine)說:【最重要的一點,她們可以輕鬆通過巴拿馬運河(The main thing was, they could easily fit through the Panama Canal)】
『普林斯頓』是9艘獨立級裡,唯一一艘在戰鬥中沉沒的。儘管體型較小,但輕空母有能力承擔特遣艦隊的任務,她們從貝克島(Baker Island)一路打到日本本土,塔拉瓦、塞班島、瓜加林、硫磺島等重大戰役,皆能看到她們投身作戰。菲律賓海海戰(Battle of the Philippine Sea,日稱:馬里亞納海戰/マリアナ沖海戦)期間,美軍艦隊的陣容裡,超過三分之一是輕空母。
海軍魚雷轟炸機與戰鬥機,以及『貝勒森林』麾下飛行員(CVL-24,如圖所示)擊沉日軍空母『飛鷹』。『貝勒森林』的一名飛行員,宣稱擊落這場大戰的最後一架日軍飛機。1951年,『獨立(CVL-22)』成為原子彈試爆(十字路口行動)的犧牲者,美國海軍將剩餘的輕空母出售給其他盟友海軍或報廢拆解。
10萬匹馬力
燃油鍋爐驅動4座『巴布柯克-威爾科(Babcock & Wilcox)』輪機,推動輕空母至32節航速。
遲來的附雷隔堵(blisters)
為了讓輕空母的龍骨保持平穩,造船廠在艦體增設附雷隔堵,將橫梁加寬5英尺,並以水泥壓載物填充左舷隔堵,搭載這些的輕空母噸位達15800噸。
薄皮、緊湊
為了提高航速,造船廠省略輕巡洋艦原有的5吋裝甲帶。1艘輕空母搭載1569名乘員。
擁擠的指揮中心
必須按比例縮小的艦島,將指揮部與管控中心集中在非常緊湊的空間。
更短、更窄的飛行甲板
為巡洋艦的艦體量身定制的輕空母飛行甲板,寬109英尺、長600英尺,比正常尺寸的空母小三分之一。起飛時,飛行員必須將引擎轉速調到最大,以彌補短甲板的不足。
20mm厄利孔高射砲
她的防空砲包括16門20mm機砲,分為單裝、連裝與四連裝。每門機砲每分鐘可以向空中來襲者投射250~350枚子彈。
格魯門TBM復仇者是輕空母的重拳。機組人員推動飛機以騰出空間,並將它們擺好準備起飛。
移動式民主軍火庫
1艘輕空母可出動、整備多達45架飛機,分為F4F野貓(後來換裝F6F地獄貓)戰鬥機、TBM復仇者魚雷轟炸機。輕空母群帶滿足夠的彈藥與燃料,以支持長達數月的航空作戰。
《艦これ》裝備『Bofors 40mm四連裝機関砲』
四連裝波佛斯機砲
原本安裝在前後的單裝5吋砲被替換為4門水冷式40mm高射砲。多座波佛斯的砲座,環繞著輕空母的甲板外圍。
為航速而建造
巡洋艦式的艦體,讓輕空母在波濤洶湧的大海晃得厲害,但也讓她能高速航行。
從另一艘艦船的波佛斯砲座上看到的『獨立』(下圖),這個名字託付給協助美國在太平洋戰爭獲勝的這一級空母
比較
競技神(HMS HERMES)
排水量:13700噸
長度:600英尺
航速:25節
飛機:20
1924年完工,英國第一艘專門建造的空母。1942年4月9日,她出航時將飛機留在錫蘭,但被來自『赤城、蒼龍、飛龍』的俯衝轟炸機擊沉……她是第一艘遭其他空母擊沉的空母。
譯註:圖上誤植為1923年
瑞鳳級(瑞鳳、祥鳳)
排水量:11443噸
長度:674英尺2吋
航速:28節
飛機:30
原為潛水母艦(submarine tender)。
1942年5月7日,『祥鳳』於珊瑚海海戰期間,遭『列星頓(CV-2)、約克鎮(CV-5)』出動之飛機擊沉。『瑞鳳』則於1944年10月25日,在恩加尼奧角遭38架飛機擊沉。
參考:
【翻譯】矢盡、弓折:小澤艦隊的雷伊泰灣海戰飛鷹級(飛鷹、隼鷹)
排水量:23770噸
長度:749英尺7吋
航速:25.5節
飛機:48~53
改建自豪華郵輪的船體,該級2艘皆以空母狀態完工服役。戰後,飽受摧殘的『隼鷹』遭報廢拆解。『飛鷹』於1944年6月20日,遭遇『貝勒森林』而歿於馬里亞納海戰。
上圖引用自b775232000(喵哈哈)的小屋。這一擊應當來自『企業』麾下的拉梅奇隊
※按照美方說法,『飛鷹』被『企業』等艦炸成行動不能後,遭『貝勒森林(CVL-24)』襲擊而戰歿。日文Wiki的說法,『飛鷹』在無法行動時遭不明潛水艦擊沉
參考:
【翻譯】美利堅飛行員史話:詹姆斯?D?拉梅奇※ ※ ※ ※
20220606討論:
輕空母『獨立(USS Independence,CVL-22)』於1943年3月拍攝的罕見照片,當時仍裝備2門5吋38倍徑砲(5"/38 (12.7 cm) gun),安裝於『Mark 24 Mod 11』砲座。這些砲座於1943年6月,遭四連裝40mm波佛斯砲座取代。
輕空母『獨立』,攝於1943年7月15日,可以看到艦艉剛換裝的四連裝40mm波佛斯砲座。
※ ※ ※ ※
20220611-20220612討論:
攝於1943年10月,美國東岸。彈射器進1座,煙囪之間安裝的應為獨立級初期裝備,SC雷達。
奧特洛隊長的艦上生活照之一,拍攝時間為1943~1944年間,照片右邊那座,應為SK-1雷達。與姊妹艦『卡伯特(USS Cabot,CVL-28)』在1945年搭載的同款。
同上,另一個角度拍攝艦島與SK-1雷達。
攝於1945年4月,照片左邊是『卡伯特』的SK-1雷達。
※『蘭利、卡伯特』是唯二未使用眩目迷彩的獨立級。與『卡伯特』因緣深厚的艾塞克斯級『列星頓(CV-16)』同樣未使用眩目迷彩
拍攝時間、地點不明。煙囪之間安裝圓形網狀天線的SK-2雷達。
攝於國家海軍航空博物館(National Naval Aviation Museum),應該是『蘭利』1945年狀態的模型,煙囪之間的東西形狀不一樣(不知道是不是雷達)
啊,如果能找到詳細的換裝記錄就好了。蘭利戰友會本來有個網站的,要是那個還在,或許就能找到更多資料啦……T_T
(幸好奧特洛隊長的後代不吝提供這些生活照,讓我們得以確定煙囪之間的雷達外型、型號)
攝於1953年,越南、下龍灣,煙囪之間安裝圓形網狀天線的SK-2雷達
1958年後的『拉法葉』,煙囪之間安裝SPS-6雷達
1959年的『拉法葉』,不只換過雷達,彈射器也改成2座一樣長
美軍雷達:
『蘭利』甲板上的『著艦信號士官(Landing Signal Officer,LSO)』
出處:Michael Green
《Aircraft Carriers of the United States Navy》
參考:
【翻譯】大E夜航團&威廉?I?馬丁※ ※ ※ ※
By 1945 all units had 26-28 40mm in twin and quadruple mounts and SK-2, SP, and SPS-2 radar.
1945年,各艦配備26至28門波佛斯機砲,連裝版、四連裝版都有,並安裝SK-2、SP與SPS-2雷達。
出處:
Independence Class, U.S. Light Carriers※ ※ ※ ※
New equipment designed after World War II, even when it was specific to the Navy, fitted this pattern with the prefixes 'S' for surface ships and 'B' for submarine. Generally the multiservice designations are prefixed by the letters 'AN' for Army-Navy, as in AN/SPS-6.
二戰後才設計的新裝備,即使是海軍專用,也按照新規則,前綴『S』代表水面艦,而『B』代表潛水艦。通常,多軍種名稱的前綴為陸軍-海軍的字母『AN』,例如『AN/SPS-6』。
出處:
Radar Equipment of World War II===================================
VF-10
配屬:F6F-3
隊長:
殺手?凱恩,1944年2月23日轉任第10航空團司令
R?W?小舒曼(R. W. Schumann Jr.),1944年2月23日就任
『蘭利(CV-1)』麾下飛行隊『Red Ripper』的『ripper』一詞原意為『殺人碎屍者』,也譯作『開膛手』,例如著名的『開膛手傑克(Jack the Ripper)』,可直譯為『紅色開膛手』,或用引申意翻作『紅色死神』。
『企業(CV-6)』麾下飛行隊『GRIM REAPERS』的『reaper』一詞原意為『收割者』,並以引申意翻作『飛行死神』。
The Red Ripper squadron insignia as described by an early member: "The boar's head is taken from the one that graces the label of the Gordon's Gin bottle. The scroll effect under the head is a string of link sausage, a good line of bologna which all members of the squadron were to be adept at 'shooting.' The balls on the shield might be called balls of fire; actually, they were supposed to typify good, strong masculinity. The bolt of lightning was the bar sinister of bastardy. The whole theme was worked into a sort of toast or creed with which the squadron members were to begin and end all good drinking bouts.
The official Ripper toast is, 'Here's to us, the RED RIPPERS – a damn bunch of gin drinking, bologna slinging, two-balled, he-man bastards'."
In 2011, while on liberty in Bahrain, high ranking authorities declared the toast inappropriate and offensive; the toast was banned shortly thereafter. Slowly since, the toast has returned in more informal settings.
中譯:
1位早期成員敘述紅色死神中隊的徽章為:「野豬頭取自『高登琴酒』的酒瓶標籤上那個。豬頭下面捲動的那玩意是一串香腸,一條上好的薰製粗香腸,代表這支中隊的所有隊員都擅長『射擊』。盾牌上的球可能被稱作火球;實際上,它們應該代表優秀、強大的男子氣概。閃電從左上到右下貫穿徽章,整體主題被加工為敬酒的意向,或者一種信念:隊員們開懷暢飲,爽快地度過狂飲酒會。」
紅色死神的官方敘述為【這是屬於我們紅色死神的,一群暢飲琴酒、大快朵頤香腸的該死傢伙】
2011年,巴林的自由活動期間,官方高層宣布敬酒不恰當且招來反感;此後不久,敬酒便遭禁止。可是慢慢地,非正式場合又開始敬酒了。
高登琴酒(Gordon's Gin)
※瓶子上的紅色野豬讓在下聯想到宮崎駿《紅豬》
1977年版的隊徽一臉兇惡
1994年版的隊徽與機翼結合在一起
出處:
VFA-11,Wiki『紅色死神』與『飛行死神』都是海軍航空隊的戰鬥機(艦戰)飛行隊,二戰期間的海上航空戰,艦戰的任務為搶奪制空權,若能重創乃至殲滅敵戰鬥機隊,確保制空權,便能保護自軍的攻擊機(艦攻)、轟炸機(艦爆)之安全。
這種性命相搏、互不退讓的空中廝殺,擊落敵機正是保護自己,守護自軍的必要手段,從『蘭利』到『企業』乃至現在的合眾國海軍,這種作戰思維至今依舊,並也反映在這兩支飛行隊的名號。
上圖引用自b775232000(喵哈哈)的小屋
上圖引用自b775232000(喵哈哈)的小屋
『蘭利(CV-1)』是合眾國海軍最初的空母,地位類似帝國海軍的『鳳翔』,後輩『列星頓(CV-2)、薩拉托加(CV-3)』等艦的飛行員,大多是她一手訓練出來的,而她的『紅色死神』堪稱海軍航空隊最初的教導隊,地位類似初代一航戰時期,『龍驤、鳳翔』主持的鍊成部隊。
※初代一航戰:赤城、加賀、龍驤、鳳翔
這些合格的飛行員,經過足夠的歷練後,成為新的教官,培育下一代飛行員。並且如前所述,『企業』麾下飛行員也沿襲『蘭利/紅色死神』開創的傳統,許多後來轉任各處飛行員培訓基地的教官。
《碧藍航線》『企業』
個人認為,這份薪火相傳,重要性絕不亞於軍備的更新換代。《碧藍航線》有實裝『蘭利(CV-1)、企業(CV-6)』,卻隻字未提從『蘭利』到『企業』,從『紅色死神』到『飛行死神』乃至『奧特洛的盜匪團』,從高奇?迪隆到艾迪?奧特洛,美國海軍航空隊的戰士們,一脈相承的進取精神、壯志激昂的可敬事蹟……對此,個人覺得十分遺憾。
《戰艦少女R》『企業』
※《戰艦少女R》也有實裝『蘭利、企業』,這邊『蘭利』臺詞提及『列星頓、薩拉托加』還有蘭利教授的部分,算是有講到傳承關係,只可惜沒談到她麾下的USN最初教導隊『紅色死神』史蒂夫?尤英(Steve Ewing, PhD, Author / Historian)
若想更深入了解傳奇空母『企業(CV-6)』的事蹟,個人推薦尤英教授的《USS Enterprise (CV-6): The Most Decorated Ship of World War II》一書。
參考:
【翻譯】大E航空團&威廉?R?凱恩上圖引用自pixiv,id=43810751
※『企業』是爺爺昔為帝國海軍飛行員時,所屬之臺南海軍航空隊(臺南空/251空),迎戰過最為奮戰之強敵,熱切期望她來到在下的鎮守府
爺爺的刀
爺爺的銀酒杯上刻的翔鶴紋
※銀杯為手工打造,上銘『翔鶴』與『松』,以及『保安』二字,應為松鶴延年、松鶴呈祥,保佑平安之意。戰後,爺爺捨棄了日本名字、身份,乃至原本的漢人姓氏,唯獨一把刀與九個銀杯始終留在身邊。據說銀杯是爺爺當年救了一個人之後,那人送他的
===================================
參考資料:
Langley II (CVL-27)Samuel Pierpont Langley, Class of 1850, The Man Who Almost Beat the Wright Brothers into the Air80-G-700449 USS LANGLEY (CVL-27)USS Langley (CVL-27),WikiUSS LANGLEY (CVL-27)”CAT SHOT” 空母「イントレピッド」Naval Aircraft Factory PT,Wiki獨立級艦歷綜述
Independence class fleet aircraft carriers獨立級裝備變更沿革
INDEPENDENCE light aircraft carriers (1943)5"/38 (12.7 cm) Mark 12WALLACE M. "Gotch" DILLONVF-32VF-23USS Langley CVL-27 Pa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