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創作內容

2 GP

條頓堡之後 : 日耳曼尼可斯遠征 (二) 戰役重開

作者:Claudius Fronto│2022-04-26 14:56:03│巴幣:22│人氣:135


西元14年,條頓堡森林慘敗的五年後,正當眾人皆認為帝國境內硝煙趨散之際,另一場風暴如晴天霹靂般再度降至,然而此次並非來自外部,不是日耳曼也非行省叛亂,而是來自羅馬人自身。
如同長年積壓的巖漿噴發般,由潘諾尼亞行省駐防的三個軍團發起的暴動演變為叛亂,並逐漸蔓延至上、下日耳曼行省的駐防軍。


羅馬帝國上日耳曼(Germania Superior)、下日耳曼(Germania Inferior)行省位置圖

此事非同小可,潘諾尼亞的三個軍團有近一萬八千名軍團兵,而萊茵河防線的八個軍團更是有四萬八千人之譜,更遑論此二處是帝國北方防線兩大重鎮故才駐有大兵,而如今在外仍有強敵環伺情況下,己軍卻在要害之處、敏感時刻高舉反旗,羅馬領導層不得不謹慎處置。

西元14年奧古斯都治世時代終期羅馬全軍團分布圖,可以注意萊茵河防線中有三個軍團的圖示表示已被殲滅,就是條頓堡森林一役覆滅的第十七、十八、十九軍團。

這場叛亂的主因在於軍團要求改善待遇及工作條件,大體包含提高年薪、將役期縮減至十六年及退伍金即時以現款發放不得拖延等。
平心而論,這幾點僅有關於退職金發放的訴求較有理,共和末期馬略軍事改革後的軍團都已是志願募兵制,像是薪資、服役年限等都是契約明訂而經雙方同意的工作條件。
當然有部分的人是擔心新帝登基後政策更動而裁減軍力使自己喪失工作,畢竟奧古斯都治世穩定長達四十年,其恐懼來自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除此之外其他大多數人參與叛亂者的心態便是趁改朝換代之際楷油多撈點好處,清楚目前局勢仍須仰賴自己這批前線精兵而拿翹,類似於共和末期凱撒率軍由義大利前往北非討伐龐培勢力時,第十軍團 (Legio X Equestris) 突然罷工要求退伍的原理,只是此時前線司令官不是凱撒,而鬧事的也不只有一個軍團。
 
上、下日耳曼行省自然由身為總司令的日耳曼尼可斯處理,至於潘諾尼亞行省,身在羅馬的皇帝臺伯留則派出自己時年二十六歲的長子德魯蘇斯 (Drusus Julius Caesar) 前往。

德魯蘇斯.朱利斯.凱撒,與其早逝的叔父同名

與平時紀律嚴謹、令行禁止如戰爭機器的羅馬軍團相反,已化為暴動群眾的軍團兵不僅基層士官百夫長、中階軍官軍事護民官乃至軍團長都已無法控制他們,軍團兵勁招盡出,不惜以下犯上,以關閉營門軟禁的方式脅迫兩名年輕的皇儲就範,甚至萊茵河防線軍還揚言要以擁立日耳曼尼可斯為帝來達成目的,只能說即使是軍團兵,與首都內的那群刁民一樣,本質仍是公民,放眼羅馬往昔漫長的歷史,公民本就不懼於向上級貴族發起抗爭,可以說羅馬的歷史就是平民與貴族的鬥爭史也不為過,只不過這次抗爭的公民手持武器、全副武裝。
此番操作實則開創了元首政治時代邊境軍隊挾武力自重尾大不掉而向中央坐地起價之先河,雖然在羅馬和平的兩百年內發生次數不算多,但在其後仍不乏仿效者,可謂極具示範性。
 
最終的結果是日耳曼尼可斯與德魯蘇斯皆對軍團作出一定程度的妥協讓步,潘諾尼亞行省方面,德魯蘇斯以調薪需元老院與第一公民的同意為由,許諾將代為向上傳達軍士的要求而返回羅馬,簡而言之係以拖待變,因德魯蘇斯明白,提高薪資一議是絕不可能成立的,且不說先帝奧古斯都治世時代就已調過一次薪資,若此次事件先例一開,每次換皇帝就要調漲一次軍隊薪餉,那國家財政鐵定崩潰。
 
果然隨著冬季即將來臨,有鑒於前線夏季帳篷營地的各種不便,三個軍團漸漸不再堅持等待首都的答覆而逐一撤回後方有固定營房的冬季常駐基地,至於上、下日耳曼行省,日耳曼尼可斯運用前線司令官的空白授權折衝後答應了士兵服役二十年期滿立刻退伍即刻辦理及提高奧古斯都遺贈金並發放的要求,資金不足的部分則由日耳曼尼可斯本人及其幕僚自掏腰包代墊,而算是滿足了軍團的要求而使其重新回復於指揮控制之下。

羅馬軍團前進營地(臨時駐地)

羅馬軍團基地(常設駐地,後經常發展成都市)

期間為了轉移軍團的注意力,日耳曼尼可斯親率軍渡過萊茵河對東岸的日耳曼部落發起懲罰性攻勢,由於時值冬季休戰期,日耳曼人想羅馬軍絕對不會有動作而正舉辦祭神慶典卻天外飛來橫禍,羅馬軍血洗掠奪一番後迅速回軍防線。
雖然日耳曼尼可斯及德魯蘇斯兩人在處理過程中因鎮暴、制裁帶頭主謀而有不少衝突、流血事件發生,但總算是可以向元老院及第一公民回報軍團叛亂已經勘平。
 
隨著前線再次回復平穩,處裡完軍團叛亂的萊茵河防線軍總司令日耳曼尼可斯終於有時間考慮這近十年來唯一還沒處理好的事,便是神君奧古斯都臨終時的遺憾、英年早逝的父親德魯蘇斯及已登基為皇的伯父臺伯留二人未竟之志– 日耳曼征服戰。
 
西元14年冬,確定要以前線最高司令官的空白授權重開戰役之後,趁著休戰期日耳曼尼可斯便在萊茵河防線的後勤基地高盧行省各處調集糧草器械,並於西部各省調動輔軍部隊,包含經羅馬式正規訓練與武裝的高盧、日耳曼重步兵大隊、伊比利半島的騎兵隊,來自義大利的輔助弓箭手大隊等等,而眾輔軍中最亮眼的一支部隊,來自於日耳曼巴塔維族。

巴塔維輔助部隊

巴塔維人 (Batavi) 是居住於萊茵河西岸大約在今日荷蘭境內的日耳曼部族,與東岸的日耳曼人相反,巴塔維族選擇與羅馬結盟,長年提供穩定數量的輔軍進入帝國軍服役並藉此學習熟悉羅馬式戰術與組織成為他們部族的基本國策,目的是使族人大量取得羅馬公民權加速羅馬化積累實力。
 
共和末期馬略軍改後羅馬軍團不僅改制為職業軍,同時也取消了因須自備武裝的財產分級制,由國家統一發放制式武器裝備,使軍團成為重步兵的特化專精,而至於其他兵種諸如弓箭手、騎兵則需仰賴其他精於此道的行省提供,例如元首政治時代便十分知名、頭戴尖盔穿著鱗片甲的近東重裝弓箭手便是來自敘利亞行省,而輔軍中的菁英騎兵隊alae則大多來自本身即是遊牧民族有馴馬傳統的北非茅利塔尼亞行省,在共和時代輔軍需由將領自行招募,且功能定位也不明確,直至帝政後奧古斯都將輔軍確立制度化(明訂了薪資、役期、年薪及服役期滿取得公民權等條件),除了上述的騎兵或遠程部隊等特殊兵種外,其餘輔軍那種裝備長盾與矛的步兵大隊則被視為節省成本的軍團兵,來彌補量少質精又昂貴的公民重步兵軍團,形成高低搭配,至此構成元首政治時代整個羅馬軍的專業分工,而上述提到的各式輔助部隊在羅馬軍事體系的投入與有效應用,便是奧古斯都所確立的輔軍制度運轉順利的證明。

帝國元首政治時代的軍團(legio)

輔軍重步兵大隊(cohors)

輔軍精銳騎兵隊(Alae)、步騎混合隊(cohors-equitata)騎兵

輔軍弓箭手大隊(cohors-sagittaria)

然而與輔軍步兵「低成本軍團兵」及防禦部署的成立宗旨相反,巴塔維輔軍就如同輔軍中的特種部隊般,不論是輕裝長途奔襲、武裝泅渡乃至高強度正規列陣搏殺等都不在話下,戰力可媲美身為主力的公民軍團,在元首政治時代為帝國打過大大小小的惡戰,建立諸多戰功,直至西元四、五世紀逐漸衰亡的晚期帝國仍找得到帶有「巴塔維」名號的部隊,此後話暫且不提。
 
西元15年初春,在完成作戰準備後日耳曼尼可斯兵分二路,由自己親率莫根提亞肯(Mogontiacum,今日的梅茵茲) 冬營基地的四個軍團(第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六軍團) 兩萬四千人與輔軍一萬人及副將凱奇納統軍下游維特拉 (Vetera,今日的占田) 基地的另外四個軍團 (第一、第五、第二十、第二十一軍團) 二萬人及五千輔軍跨過萊茵河對大日耳曼地區發動鉗型攻勢。

西元15年春季日耳曼尼可斯攻勢路線(藍線)

日耳曼尼可斯的初步戰略構想是藉由分兵打擊各個日耳曼部落藉此削減聯盟盟主阿爾密尼斯的威信,達到瓦解聯盟的目的,將壓力丟回給阿爾密尼斯逼迫他集合聯軍主力出來決戰,簡而言之便是– 分而治之、各個擊破最後一網打盡,故在此次鉗型攻勢中,日耳曼尼可斯命凱奇納軍深入日耳曼境內直逼阿爾密尼斯的老巢 - 卻魯西族根據地作佯攻,而自己率主力軍直取加蒂族的領地。


尚武的日耳曼人民風剽悍敢戰,比鄰的高盧人已不是其對手,從羅馬共和末期始便為長年的邊患

加蒂族 (Chatti) 是日耳曼人中最強大的一支,在各部落間素有勇名,也是參與條頓堡戰役的阿爾密尼斯聯盟部族之一,而成為日耳曼尼可斯首先動刀的目標。
羅馬軍在日耳曼境內未開發地區密林中一面砍樹開路一面前進,遇到泥地沼澤便架橋鋪提,在確保了路徑暢通後才發起攻勢。
加蒂人由於猝不及防,因此整個部落自然是毫無還擊之力的被大肆屠戮、村鎮莊稼遭搶掠焚毀,老弱婦孺淪為奴隸,至於少數敢於反抗的青壯年戰士也在干擾羅馬軍架橋過河時被軍團的弩砲逐一射殺打散而無法組織有效反擊,倖存者只能三三兩兩的往森林地帶逃難,整個領地淪為焦土。


羅馬軍對參與條頓堡森林戰役的日耳曼部族進行懲罰性襲擊

阿爾密尼斯在接獲加蒂族遭襲的消息後,馬上就明白了羅馬軍的意圖,立即調軍準備援救加蒂族,然而他的聯軍卻被凱奇納率領的另一路軍所困,由於阿爾密尼斯本身就是羅馬軍事體系訓練出來的,深知在正面對抗羅馬軍成功機會渺茫,同時也不清楚這隻頗具規模的羅馬軍意圖為何,若貿然對其發起正面會戰則可能正中下懷,故僅能靜觀其變、按兵不動。

凱奇納的佯動作戰讓日耳曼尼可斯順利照計畫毀滅了加蒂族,而凱奇納軍則在回軍途中遭遇另一個條頓堡森林幫兇– 馬西族 (Marsi) 的攔截,並在正面戰鬥中擊敗了馬西人。
 
至此羅馬軍都處於掌握主動權的優勢中,此時傳出阿爾密尼斯的丈人,卻魯西親羅馬派的貴族塞格斯提斯 (Segestes) 有意投靠,然而其正坐困愁城遭阿爾密尼斯率軍圍攻,向羅馬軍求援。
對日耳曼尼可斯來說,這不僅是一次分裂卻魯西族的機會,同時也為報答其早在條頓堡慘劇發生之前就提出阿爾密尼斯可能圖謀不軌的忠告,更是近年來阿爾密尼斯行蹤確切的情報,戰機難得,或許有機會將阿爾密尼斯引出來提前進行決戰。
日耳曼尼可斯派凱奇納即刻率軍團前往營救,在擊敗了圍城的日耳曼戰士後成功救出賽格斯提斯,甚至一併俘虜了其女,也是阿爾密尼斯的孕妻圖斯內爾達(Thusnelda),然而阿爾密尼斯卻沒有現身,似乎仍採避羅馬軍鋒芒的策略不願正面迎戰。
由於圖斯內爾達懷有身孕,因此先讓她在醫療條件較齊全的軍團基地分娩之後,再將其一家送到本國義大利安置。
身為日耳曼民族獨立與自由旗手的阿爾密尼斯,在條頓堡森林一役勝利後不惜與羅馬帝國展開全面衝突,然而如今情勢卻是每況愈下,不僅讓自己的鄉土與同胞陷入更大範圍的兵禍,現在連自己的妻兒都保不住。
 
首個戰略目標達成後,日耳曼尼可斯下令暫時回軍,兩路羅馬軍徐徐退去,大軍回師萊茵河西岸基地修整、補充軍械糧草等物資。
 
傳統上羅馬軍於春季出兵,秋季收兵,此時適於戰鬥的季節還沒結束,日耳曼尼可斯也不想浪費,不久便再次揮軍北進執行第二階段行動。
此次日耳曼尼可斯將戰略規模擴大,兵分三路,由副將凱奇納與斯塔提尼斯(Lucius Stertinius) 率兩路軍走陸路劍指大日耳曼心臟地帶布魯克提里族 (Bructeri) 的根據地,而自己則首次嘗試了皇帝臺伯留十一年前遠征日耳曼時曾經使用過的,由萊茵河下游配合艦隊出北海,越埃姆河逆流登陸直搗日耳曼腹地的海路打法,其優點在於走海路進軍不僅有速度優勢,亦可最大化避免日耳曼地勢對行軍的干擾與受伏擊的風險,同時也能有效確保給方的輜重補給,戰略上如同直接空降至敵營,具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
 
西元15年夏,羅馬軍海陸並進,三路軍同時深入布魯克提里族的領地,由於成功會師形成的六萬大軍三面夾擊,日耳曼人如同秋風掃落葉般被徹底擊垮,羅馬軍在此戰中也獲得了重開戰役以來首個重大戰果– 條頓堡森林一役中丟失的第十九軍團銀鷹旗已重新奪回,軍團士氣大振。

西元15年日耳曼尼可斯第二階段攻勢路線圖(藍線)

此時第二階段戰略目標已經達成,整個大日耳曼地區從外圍衛星地帶直至中心腹地皆已受羅馬軍地毯式攻擊,加蒂、馬西、布魯克提里族都已被擊倒,接下來便是集中軍力揮師安古里瓦利族及聯盟的核心卻魯西族,逼迫阿爾密尼斯的聯軍出來決戰。
在進軍途中,羅馬大軍途經了六年前慘劇的發生地條頓堡森林,只見密林小徑上佈滿了森森枯骨及斷矛鏽劍,現場還可見當時為了處決高級軍官來祭神而臨時搭建的石造祭壇,慘狀現場的時空永遠的靜止在西元9年。


此地足以喚起現場全軍的悲傷記憶。最先映入眼簾的是明顯看得出於倉促間所搭起、四周環繞柵欄的營地遺址……往前走則是已被破壞的柵欄及壕溝,顯示當時的情況為受伏擊後由於傷亡過大,無法再有效固守營壘待援的生還者嘗試進行最後抵抗的地方……
累累白骨旁散亂著斷掉的槍頭及戰馬的遺骸,週遭林木的樹幹上釘著許多頭蓋骨,表示當時有不少戰俘被活活處死,密林中遺留著很多祭壇,據瓦盧斯軍團的倖存者表示,當時日耳曼人在祭壇上把軍事護民官與百夫長當牲畜般血祭,且還故意只挑第一大隊所屬的百夫長,此番作為明顯是出自嫻熟羅馬軍團組織的人物。
 
當年的倖存的軍團兵你一言我一語的告訴初來乍到的同袍軍團長是在哪裡戰死、軍團銀鷹旗在哪被敵軍奪走,瓦盧斯最初負傷及最後拔劍自裁的地點,阿爾密尼斯在何處發表勝利演說,為了處死戰俘又設置了多少個行刑祭臺,阿爾密尼斯如何傲慢的羞辱羅馬軍旗……
 
                         -  塔西圖斯(Cornelius Tacitus) 編年史(The Annals)


親眼見證慘劇現場的日耳曼尼可斯與全軍懷著悲痛的心情安葬了滿地的遺骨,其中混雜著軍團公民兵及行省輔軍士兵,然而此時早已沒有了分別心,這些人都是自己的同袍戰友,逝者已矣,然而生者還得收拾心情繼續前進,誓掃諸蠻以告天。
 
隨著羅馬軍持續向東挺進,斥候回報終於發現了阿爾密尼斯所率領的部落聯盟軍,日耳曼尼可斯隨即下令軍團向前迫近並準備展開陣式,然而阿爾密尼斯仍舊不願同羅馬軍正面對抗,調頭就率部朝森林林線退去,日耳曼尼可斯眼見目標就在眼前卻戰機將逝,隨即調遣了輔軍騎兵隊,配合跟隨其後的幾個重步兵分遣隊準備追殺死咬日耳曼人的隊尾,強行逼迫阿爾密尼斯會戰。
 
然而此舉仍是過於輕率,當輔軍騎兵接近時,兩側密林中的日耳曼伏兵殺出,投石索射出的石塊及弓箭、標槍紛紛襲來,一時間羅馬騎兵猝不及防,相繼中箭落馬,隨著兩側日耳曼人包圍了上來,羅馬騎兵自知中伏連忙後撤,卻連帶干擾了本來跟隨其後追擊的重步兵分遣隊造成混亂,日耳曼人一波反推,羅馬軍寡不敵眾節節敗退,直到日耳曼尼可斯率主力軍上前接應日耳曼人才又迅速退回林中。
 
雖然損失不大,然而首次交鋒日耳曼尼可斯還是被老奸巨猾的阿爾密尼斯以回馬槍擺了一道,如同被火燙到手指的日耳曼尼可斯也不得不更加謹慎,放棄了在此刻決戰的意圖,不再繼續追擊。
 
由於時節已臨近初秋,為了能在入冬前回到萊茵河西岸的駐地日耳曼尼可斯只得下令回師,本年度的攻勢至此告一段落。
日耳曼尼可斯本部軍仍沿著原路乘艦隊走海路航行返回,斯塔提尼斯率一支偏師暫駐日耳曼以接應護送投誠的日耳曼人前往羅馬盟邦烏比族 (Ubii) 的領地暫時安置,而走陸路的凱奇納軍則選定穿越大沼澤區這條最短的路徑回到萊茵河防線。
 
然而,一雙雙虎視眈眈眼睛始終都在森林暗處監視著羅馬人,先前一直避戰的阿爾密尼斯總算再度等到了絕佳的出手時機,六年前條頓堡森林的一切仍歷歷在目,他如同老練的掠食者般死盯著獵物靜止不動,隨時準備出致命一擊為其反羅馬的偉業再添輝煌的一筆。
 
當然對於此時的凱奇納與麾下的將士都還不知道,前方的漫漫歸途竟是如此充滿著未知與兇險。



















引用網址:http://www.jamesdambrosio.com/TrackBack.php?sn=544420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2喜歡★l659660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條頓堡之後 : 日耳曼尼... 後一篇:條頓堡之後 : 日耳曼尼...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