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月つばさ
不是...
你要怎麼蓋新聞、蓋熱度我不管
但可以不要連帶讓無相干的創作者受害嗎?
近期流量下滑現象?
不知道各位最近幾天有沒有發現,很多中小型頻道的流量都在下滑,為什麼?因為這幾天有件事討論很大,大到都已經三天過去了臺灣熱門榜還是被該事件給洗板,也就代表說整個YouTube區的「曝光量」都被這些影片給霸佔了,因此導致不少中小型的頻道,這幾天若有發佈影片的話,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觀看量的下滑。
為什麼特定指中小型頻道?
不是因為我本身就是中小型,而是如同我過往一直強調的,有些我研究出來的演算法規則未必適用在「大創作者」身上,因為他們已經是臺灣曝光的頂點,本身自帶流量,所以未必會受到任何演算法變動所影響,更何況假設曝光量真的能被人為控制,你覺得控制的人會選擇得罪大咖還是犧牲小咖?
別人炒熱度怎麼會影響到其他創作者?
後臺數據佐證。正如同先前我在探討臺灣市場的那幾篇文章所提到的,YouTube的曝光很有可能是一個「定量」,不是今天YouTube想給你多少就給你多少,而是他能「分」給你多少,畢竟看得人就只有那麼多,所以曝光就不會是無限制的曝光;而今天這個局面就很好的驗證了「定量」這個推測,也就是整個YouTube臺灣區的曝光有一個上限值在,當今天某件事正在發酵並且跟他相關的影片持續獲得熱度時,那這些影片就會瞬間瓜分掉很龐大的曝光,造成其他剛好在這期間發佈並且與事件無相關的影片,因此得不到原有曝光。
演算法果真要你蹭時事
這狀況同樣也證實了我稍早「魷魚遊戲現象」這篇文章的觀察,演算法就是要你去蹭時事熱度,不蹭,就很有可能連本該有的觀看量基本盤都保不住了,問題是這種政治、社會案件我們這些本來就不是在做這議題的要怎麼蹭?所以就只能自己去避免撞期了,只是這別有居心的蓋熱度潮根本讓大家措手不及就是了,倒是讓我又看破了一項遊戲規則。
後續效應
至於有人可能會問說「啊等事件降溫後流量就回去啦」很遺憾的,並不會... 過去我有提到,並且很多大創作者也有提過,影片上傳後要把握那黃金24小時(有些說48、不等),也就是你的影片基本在前兩天內就決定了整個流量的走勢,之後會累積多還是累積少也都定了,除非是碰巧未來發酵的事件跟你舊片的主題一致,不然那部片就是發佈出去兩天決定了之後會有多少觀看,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新發佈的影片會一再換封面或標題,為的就是搶救那黃金24小時,所以我開頭紅字才會有點氣憤,這波蓋熱度下去,反而讓很多中小型創作者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