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
是關於「
{誰,是對方呢?}、
{都市伝説––意念集合體。}」兩篇(主要述前者)之對答。
────────────────────────────────────────────────────────希望 影風 看「{誰,是對方呢?}」個人這篇小小的創作。
04-25 14:01
影風幽狼:思考跟沉澱需要些許的時間,回覆的時間可能會稍微的慢一些 謝謝你參與這個計劃! 04-26 03:05
由於那一篇僅限好友留言所以我就打在這裡了
不知道是否是排版的問題,感覺在閱讀的過程之中容易被中斷
個人認為可能也跟沒有明確的“主詞”有關
不過如果是為了營造氣氛了話…那另當別論就是了
目前就我的理解…或許這一篇可以被我劃分為兩種不同文章
一個是「象之釘」
一個是「我與網路的自己對話」
象之力力萬鈞
然而如果自小就被釘子跟麻繩困在地上
再怎麼掙扎、小象就是扯不斷麻繩與釘子
久而久之,牠就會放棄掙扎了
哪怕牠後來茁壯成為了大象了
其實力氣大到可以一口氣扯斷數十根釘子跟百條麻繩了也一樣
——「象之釘」,換言之就是你所謂的「習得性失助」
然而,這是「可視化」的恐懼
據我的理解…你似乎更想強調的
應該是所謂的「不可視的恐懼」…?
那麼「我與網路的自己對話」可能會比較切合主題也說不定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就自我的“認知”理應如此,對吧?
身份證字號、名字、照片影片文字甚至DNA等
有這麼多確實而確切的證據佐證你這個人是獨一無二的
然而,當這個世界上出現了第二個“你”,那又會如何?
甚至那個“你”,透過網路
——與你對話了,那又會如何? 04-26 05:22
然而即使如此,這感覺依然和你想呈現的似乎有不少偏差
你似乎想要寫一個乍看平凡無奇
然而細思極恐的文章…?
或許你可以試著拿掉註譯的提醒、甚至完全把註譯取消或擺在文末再做說明試試
由於我目前還未能完全理解你這篇文章,所以我先用非常粗淺的“假設”一下
如果我假設錯誤了話…就包容一下吧 04-26 05:24
假設你今天想寫恐怖小說,那麼該怎麼樣才會讓讀者
「感受恐懼」…?
黑暗、未知、認知受限、情報不足…有非常非常多的手法跟手段可以呈現的,對吧?
然而你有注意到共同點嗎…?
——這些,都是為了營造“氣氛”
個人在寫作時會優先選擇讓所謂的“氣氛”能一口氣渲染下去
哪怕讀者可能某些片段或字詞不懂也一樣
當讀者跳過那些不懂的片段時雖然可能會稍微抽離一下
然而如果這時候不是選擇“解釋”而是更進一步的“渲染”
那將有可能會達成相當驚人的效果——
——即使你看的「不完全懂」,你依然感受到了「恐懼」
這種一口氣渲染而將解說和補充文章放到最後面的做法其實還有一個優點
用影片來當作比喻好了
如果今天你在看一部充滿了相當多小細節然而節奏卻相當緊湊的電影時,你會選擇怎麼做?
是選擇一口氣看完後在重新刷第二次,然後在有第一次的經驗下發現沒注意到的地方?
還是選擇在不懂的那個瞬間按下“暫停”,然後在第一次就試著找到細節和註譯…?
這兩者都沒有所謂的對和錯,只是單純的手法問題而已
然而如果你今天的目標是寫出細思極恐的文章了話
…那麼其實就不太適合在你的文章按下“暫停”
反而更適合用更多、更多手段跟手法去掩蓋、鋪陳
嗯……或許這麼說不太好理解
那我再舉個例子好了:
1.醒來發現突然身處在一個黑暗的長廊裡,長廊有許多上鎖的房門
每一扇都推不開……
然而正當絕望時,卻突然聽見了遠處有門鎖被開啟的聲音和門被推開的聲響
2.我醒來發現自己突然身處在一個黑暗的長廊裡,長廊有許多的房門
每一扇門就像是被某個人惡作劇般上鎖著,推不開
這裡,除了我以外一個人都沒有
然而正當我絕望時,我卻突然聽見了不遠處響起一陣金屬的摩擦聲……
看的出來差異嗎?
“視點”、“比喻”以及“借喻”
以這個例子而言,如果單純聽見“門鎖突然開啟的聲音”或許還不會感覺到恐怖,對吧?
然而如果你聽見的,是“金屬的摩擦聲”呢…?
是不是突然就多出了不一樣的想法跟感受了?
那金屬聲是什麼?是門?是鎖?
甚至是刀、鋸子、鎖鏈拖行的聲音?
在視點明確的情況下(例如「我」)故意不把故事寫“清楚”
而是更進一步的渲染,是不是感覺沉浸感更重一些了呢?
嘛…畢竟是僅供參考,實際上想怎麼寫是你的自由
如果我從頭到尾都理解錯誤了話就麻煩跟我說一下吧!
我很樂意聽見作者親自解釋他的故事的 04-26 05:25
- - - - - - - - - - - - - - - - - - - - -
抱歉……以前有段時間之後,就會把舊作改成限友留言;沒想到有幸遇到這篇,想讓 影風 留言,卻忘記改權限了……等會兒再詳讀給予那篇的留言,給予留言的回應部分應該是會有的。
04-26 12:53
原來如此。由 影風 來看,能得出兩種不同意境呀!確實,個人有個很刻意的習慣(就連現在的,算是對話當下也能發覺也是如此吧):就是「盡可能不提『你我他』;自稱,改以『個人、自己』等替代;稱呼他人則是『盡量擷取稱呼前段,當成姓氏去提及被提及者』」這樣。於是,短文等等的內容的話,就更是如此了(雖然該篇還是出現了「語氣稍強勢,用以明確指定的『你』這用詞」)。雖說知曉,如此省略主詞必有缺點……可還是會堅持這稍微奇怪的作風。所以說,就算是在那篇,這主詞省略也只能說是用詞習慣,而非營造氛圍了──以上,是關於首部分疑惑之解。再來,就該解釋關於「兩意境的何項為主」這點:沒錯!該篇之所以會產生,是欲營造「不可視之恐懼」這情境;雖然「與網路的自己對話」這主旨,看來也是能套用上「{誰,是對方呢?}」此篇,可……其實文中提到「被觀察者」的身分指向是「 (??? ???)〈影??」,所以即是自己;至於「觀察者」呢?這部份就屬於不定身分了,正是「誰在看著『 (??? ???)〈影??』的話,觀察者就是誰了」所謂「螢幕前的人(們)」這樣。換言之:這小故事的主角是,正在觀看「 (??? ???)〈影??」這位的小屋的瀏覽者;卻又有著,亦可算同為主角的「 (??? ???)〈影??」這位奇異化身。言至處,感覺其實早在希望 影風 觀看「{誰,是對方呢?}」此篇之時,該將另篇名為「{都市伝説(としでんせつ)––意念集合體。}」之另篇短文,同時提及才對。因為事實上,兩篇在某點之上,是有所關連的設計。而且另外自己也不小心把兩篇,分去了兩個不同分類項目了──這將造成兩篇關係,就看似斷連;實為相關。那麼,現在再回到要說明這小故事的角色定位那段:就會變成── 04-26 15:16
「主角:觀看『 (??? ???)〈影??』這位的小屋的瀏覽者/同樣亦可算主角:由作者自己將自己當成是『意念集合體:虛構網路使用者』這樣奇異化身的『 (??? ???)〈影??』」這樣的設定。這樣將自己虛形化、僅存意識之無形、彷彿現實中常見的陰影,是那於網路內的無形之象徵;正是兩篇所想呈現的意境。這也就是個人為何會說傾向「不可視之恐懼」這邊的原因了:「在螢幕前,將無法親眼確認網路彼端的使用者,可以算是『不可視』吧;螢幕所連結的那端的那位,更又是被塑造為『無形之意識集合』這樣的形象之虛物,就更加符合『不可視』這點。所謂:通常的不可視,多將引發恐懼之感。」以上,「不可視恐懼」於兩篇之解釋。最後!真的是非常地謝謝 影風 傳授的「營造恐懼」技巧,以及肯花時間去觀看暨思考那篇舊作。
04-26 15:17
影風幽狼:我大概瞭解為什麼閱讀起來容易中斷的原因了 除了缺少主詞以外,你的斷句跟分行都在略微奇怪的位置
引號之間也是不能中斷的
以你自己的回覆就可以舉例了,你是這麼寫的:
↓
確實,個人有個很刻意的習慣(就連現在的,
算是對話當下也能發覺也是如此吧):
就是「盡可能不提『你我他』;自稱,
改以『個人、自己』等替代;
稱呼他人則是『盡量擷取稱呼前段,
當成姓氏去提及被提及者』」這樣。
↑逗號後面接的不是句子,而是當作分段使用?
這樣可不行哦!
逗號的用意是暫時喘口氣,但話題會繼續下去
依這種狀況要嘛句號、要嘛乾脆打完在換行
而且仔細一看贅詞略多了一些
如果是我我會這麼修改↓:
確實,個人有個很刻意的習慣(就連現在的,算是對話當下也算如此吧):
就是「盡可能地不提『你我他』;而自稱改以『個人、自己』等替代
稱呼他人則是「盡量稱呼前段」,當成姓氏去提及被提及者這樣。
如此一來只要三行左右就可以表達你約莫6行左右的內容了
除了字數可以精簡一些外,內容也比較連貫 04-27 17:23
所以類似“我”在看“你”,“你”也再看“我”
然而實際上是“我”看我自己…?
如果只單純看這一篇或許需要更多前後文才能推測你的文章內容…
然而你自己也說了
除了這一篇以外還有一篇「都市伝説(としでんせつ)––意念集合體」對吧?
如果這兩篇是互相有前後文關係的話建議放連結跟說明一下
甚至你也可以將另一篇的部分內容直接複製到這一篇也沒關係
但是!
假設你今天想寫的是彼此雖然「互相有關聯」、卻又可以各自「獨立閱讀」的文章
那麼你該做的,是將文章寫的越通俗明白越好,甚至比白話文更白話
為什麼反而是這種建議?
很簡單,因為不是每個人“第一次”閱讀就能理解你故事的前因後果
如果要這麼寫,你需要把每一篇都“先”當作獨立的篇章去寫
之後才在過程之中加入其他細節和線索,讓你之前或之後的文章產生“連結” 04-27 17:42
04-27 17:30
關於兩篇之所以有關連,其實是這樣的:最初只有前壹篇,後來又有了後壹篇。後來想出的那篇,就像是在補足之前那篇的作用:因為想寫後來的那篇時,也確實是為了兩篇都有提及的「意識、意念(集合)體」這產物,將它再多寫些想到的內容,給它多些有點算得上是稍微解釋的陳述。所以,也不算是自己刻意讓兩篇「看似獨立,實則相關」產生這種狀態──就前段說的:後來再有想到補足關連之內容,這樣。而健忘如己, XDD 就連那天看了這篇之後,都忘記應該將另篇也提到才對。
04-27 18:15
這樣一方面要回應也會比較好回應,一方面看起來也比較不會這麼繁瑣
04-27 19:33
- - - - - - - - - - - - - - - - - - - - - 04-27 19:59
────────────────────────────────────────────────────────